孫 棟等
摘要目的:觀察分段間歇牽引配合正骨推拿對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方法: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160例,采用隨機分組法分為治療組(88例)和對照組(72例),治療組應用分段間歇牽引和正骨推拿進行治療,對照組僅進行牽引治療,3療程后評估治療效果。結果:治療組和對照組的有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的痊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分段間歇牽引配合正骨推拿,對于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確切。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頸椎病,神經根型,分段間歇牽引治療,正骨推拿治療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其發(fā)病率在1.7%-17.6%,其中又以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發(fā)病率最高,據楊克勤文獻報道,約占頸椎病的60%-70%。我院自2002年至2006年,運用分段間歇牽引配合正骨推拿,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取得較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160例,男97例,女63例:年齡最大者68歲,最小者25歲,平均年齡52.6歲:病程最長18年,最短35天,平均為2.7年。全部病例均根據《中國康復醫(yī)學診療規(guī)范》中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診斷標準而確診,采用隨機分組法分為治療組(88例)和對照組(72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臨床癥狀、體征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
2、治療方法
2.1治療組應用分段間歇牽引配合正骨推拿進行治療。
2.1.1牽引:牽引采用英國產愛克龍坐位頸椎牽引裝置。ATP9型電腦控制牽引主機。牽引選用3號間歇牽引處方。設定持續(xù)牽引20秒,間歇牽引10秒為一個周期,牽引時間為20分鐘。根據癥狀、體征及x線改變確定病變節(jié)段,分段選擇牽引角度,病變位于上頸段(C2-3)時牽引角度為后伸5-10°,中段(C4-5)時為0°,下段(C5-6)時為前屈5-10°,(C6-7)時為前屈15°。牽引力在持續(xù)牽引階段為體重的15%-20%,間歇牽引階段為體重的10%。因患者身體差異及頸肌發(fā)育程度不同,牽引力因人而異,從小重量開始,逐漸加大重量。直到患者感到癥狀減輕或感舒適為止。牽引治療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3療程后評估治療效果。
2.1.2正骨推拿:在每次牽引后,應用正骨推拿法,根據患者病變椎關節(jié)錯位類型,采用以下一種或幾種手法。
2.1.3低頭搖正法:用于C2-6頸椎后關節(jié)旋轉式錯位,患者側臥,低頭位,術者一手拇指按于錯位橫突下方。另手托其面頰,以枕部為支點,將頭轉動至最大角度時。用有限度的閃動力,使錯位關節(jié)復位。
2.1.4側頭搖正法:用于C2-6勾椎關節(jié)旋轉式錯位,患者側臥,低枕,術者一手拇指按于患椎關節(jié)下方,另手托其頭部,將頭抬起側屈并轉動搖正。
2.1.5側向扳按法:用于C2-6側彎側擺式錯位,患者仰臥位,術者一手拿其后頸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橫突側向隆起處,另手托其下頜,將頸向患側扳至最大角度時,兩手同時作扳、按、牽聯合手法。
2.1.6側臥推正法:用于各頸椎前后滑脫式錯位,患者側臥,低頭位,術者用拇食指夾持后突棘突兩旁椎板作定點。另手托其下頜,當仰頭時,定點之手加力向前推正。
正骨推拿治療也是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3療程后評估治療效果。
2.2對照組對照組僅進行牽引治療,采用與治療組相同的牽引設備,選用1號持續(xù)牽引處方,牽引力為5-10kg,牽引角度為10-20°,牽引時間為2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3療程后評估治療效果。
3、療效標準
治愈:臨床癥狀及體征均消失;顯效:臨床癥狀及體征大部分消失或明顯改善;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部分消失或減輕;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均無改善。
4、統計學分析
治療效果的比較采用X2檢驗。
5、結果
從表1可知,治療組的有效率為97.7%。對照組為79.9%,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 6、討論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及其繼發(fā)性椎間關節(jié)退行性變所致脊髓、神經、血管損害而表現的相應癥狀和體征。神經根型頸椎病是其中發(fā)病率最高的類型,多由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間盤退行性變、椎間隙狹窄、特別是鉤突關節(jié)處骨贅伸入椎間孔?;蜃店P節(jié)錯位與滑移,使椎間孔的橫徑進一步變窄。壓迫或引起無菌性炎癥反應而刺激相應節(jié)段的神經根。對于頸椎病的治療,其目標是調整和改善頸椎關節(jié)與周圍各種軟組織的相互關系。以減輕或消除對神經組織的刺激,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謴突蚋纳祁i椎的穩(wěn)定性,在治療早期。首先要盡快消除疼痛,解除肌肉痙攣,矯正畸形。 牽引是頸椎病治療的有效手段,可增大椎間隙,解除對神經根和脊髓的壓迫,解除肌痙攣,牽開被嵌頓的小關節(jié)。調節(jié)小關節(jié)錯位和椎體滑脫。牽引還有利于損傷的軟組織修復,促進炎癥消退,有利于椎間盤脫出所致神經刺激癥狀的解除。牽引可分為持續(xù)牽引和間歇牽引,間歇牽引除有持續(xù)牽引的作用外。還能使頸部肌肉有節(jié)律地交替出現緊張和放松運動,產生局部按摩作用,更有利于解除頸部肌肉痙攣和改善血液循環(huán)。牽引角度在牽引中起極其重要的作用,牽引角度不同,最大應力的位置也不同,牽引角度小,最大應力在頸椎上段;牽引角度大,最大應力在頸椎下段。故臨床應用時。應根據頸椎病變節(jié)段及生理曲度改變的情況,選擇合適的牽引角度,并采用間歇牽引的方式,可取得較好的療效。 正骨推拿可糾正小關節(jié)紊亂,特別是調整椎體的旋轉位移,可松解小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粘連、嵌頓,擴大狹窄的椎間孔,恢復頸椎正常生理曲度,改善甚至消除病癥。在操作過程中,所有患者均應結合癥狀,橫突及后關節(jié)突觸診,以及x線片作出明確診斷,確定關節(jié)錯位的節(jié)段與類型,從而運用有針對性的不同正骨手法進行整復,效果往往比單一推拿手法更有效。對于伴有頭暈或眩暈的頸椎病患者,應先行徒手糾正環(huán)樞椎關節(jié)錯位,避免牽引時加重癥狀。 分段間歇牽引配合正骨推拿。對于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確切,是一種操作簡便、針對性強的治療手段,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