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杰
【摘要】含蓄抒情更能引起讀者的反響,因此筆者提出六種含蓄抒情的方法:1.只擺事實,不加褒貶法;2.話說半截,欲言又止法;3.只言其一,隱及其余法;4.只講結(jié)果,留下原因法;5.只敘現(xiàn)象,不說本質(zhì)法;6.使用典故,代言心曲法。
【關(guān)鍵詞】含蓄;抒情;方法
談起抒發(fā)感情,老師中間流傳著一溜兒笑話:“啊,黃河,你真黃啊!啊,長江,你真長??!啊,大海,你真大??!”……現(xiàn)實生活中當然不會有人這樣抒發(fā)自己的感情,這是有些人為諷刺那些過于直白的抒情作品而編造出來的,但這卻提醒我們,抒發(fā)感情最好不要直來直去,而應(yīng)該含蓄點兒——感情強烈不一定要用感嘆詞,沒有感嘆詞不等于沒抒發(fā)感情,直白式的說教代替不了情感抒發(fā)!俄國作家契訶夫說:“您描寫苦命人和可憐蟲,而又希望引起讀者的憐憫時,自己要極力冷心腸才是,這會給別人的痛苦一種近似背景的東西,使痛苦在這種背景上更鮮明地突現(xiàn)出來。”(《寫給麗·阿·阿維洛娃》)契訶夫所說的“冷心腸”,就是要作者盡可能地把自己的熱情隱藏起來,把所要表達的思想傾向融化在形象和情節(jié)里邊,也就是要避免過于直露的說教,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以便于從讀者那里引起更深沉的反響。那么,寫作中怎樣才能取得含蓄的表達效果呢?下面略陳一二。
一、只擺事實,不加褒貶法
既擺明了事實,又表明了態(tài)度,講透了道理,固然是一種方法,但只擺出事實,不進行褒貶又何嘗不是一種抒情言志的好方法呢?如唐代詩人聶夷中的《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前兩句未言農(nóng)民辛苦,而讀者已能感悟到農(nóng)民的辛苦;后兩句未言受剝削,而讀者已知其受剝削。不盡之意盡在詩外,詩人對官家的憎恨和對農(nóng)民的深切同情已躍然紙上。
二、話說半截,欲言又止法
魯迅先生的作品中經(jīng)常用到這樣的方法。如《為了忘卻的記念》中的“原來如此……”,再如《祝福》中的“可惡!然而……”等等。以后者為例,魯四老爺估計祥林嫂是逃出來的,作為一個“講理學(xué)的老監(jiān)生”,他極為反感,在大家忙著尋人時,他也仍然只是“踱”,沒有絲毫的同情心。他第一次說“可惡”,是因為祥林嫂不守禮教,私自外逃,著實“可惡”,“搶”的舉動給自己添了麻煩,雖然也很“可惡”,“然而”祥林嫂私自外逃,禮教不容,婆婆做主是應(yīng)該的,“搶”回去也是可以諒解的;第二次說“可惡”,是因為衛(wèi)老婆子先薦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鬧得沸反盈天,有損魯家的體面,真的很“可惡”,“然而”要想再找到像祥林嫂這樣比男子還勤快的廉價勞動力是不容易的了。寥寥的幾個字包含了多少內(nèi)容??!
三、只言其一,隱及其余法
“或作講演,則甲乙丙丁、一二三四一大串;或作文章,則夸夸其談的一大篇。”(《改造我們的學(xué)習(xí)》)面面俱到固然使得表達酣暢淋漓、透徹明白,但略述一二,隱及其余往往會給讀者留下無窮的回味。如宋詩《打球圖》:
閶闔千門萬戶開,三郎沉醉打球回。
九齡已老韓休死,無復(fù)明朝諫疏來。
前兩句只講三郎(唐玄宗)沉醉于打球這一件事,讓讀者自己去聯(lián)想到在位的宋君一味行樂、不理朝政的事實,乃至任何朝代荒淫誤國的統(tǒng)治者;而后兩句只說了張九齡、韓休這些敢于犯顏直諫的大臣老的老、死的死,再沒有人敢對皇帝講真話了。這真是含而不露,讀者自然能夠意會到肆無忌憚、為所欲為的皇帝,最終必定會招來國破家亡之禍。
四、只講結(jié)果,留下原因法
所謂因果,往往是因離不開果果離不開因,但是,彼此一旦離開,就會留給讀者不盡的懸念和思索。魯迅先生在《為了忘卻的記念》一文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年青時讀向子期《思舊賦》,很怪他為什么只有寥寥的幾行,剛開了頭卻又煞了尾。然而,現(xiàn)在我懂得了?!毕蜃悠诘摹端寂f賦》“為什么只有寥寥的幾行,剛開了頭卻又煞了尾”?作者為什么“懂得了”?作者又“懂得了”什么?諸如此類的問題作者諱莫如深,卻絲毫沒有減弱對國民黨當局的控訴和批判。
五、只敘現(xiàn)象,不說本質(zhì)法
通常為了說得透徹明白,而要求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但有意把本質(zhì)留給讀者自己去“看透”,則使得表達含蓄有致,耐人尋味。如李商隱的《龍池》:
龍池賜宴敞云屏,羯鼓聲高眾樂停。
夜半宴歸宮漏永,薛王沉醉壽王醒。
這首詩堪稱絕妙。前兩句說唐玄宗在龍池賜諸王飲酒,玄宗親自擂鼓助興。在他擊鼓時,其他人都停止演奏。為何?讀者可以推知,君威似虎,誰敢打擾!后兩句寫到宴歸之后,為何玄宗的侄兒薛王沉沉大醉,而壽王卻睡不著呢?作者沒說,讀者自然可以聯(lián)想到,壽王在宴會上看到自己原來的愛妻楊玉環(huán),不但被父親霸占,而且自己還不得不強作笑臉,高呼“娘娘千歲”——這種刺激使他太難受了,心里是個什么滋味?又如何能睡得著呢?
六、使用典故,代言心曲法
在古典詩文中使用典故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手法,我們現(xiàn)在寫文章有時也可以用一些。魯迅先生的《為了忘卻的記念》中就有多次用典。如針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罪惡行徑,作者使用了《說岳全傳》中高僧“坐化”的典故: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柔石被害的案情也是“誰也不明白”;秦檜捉拿道悅,與國民黨反動派要抓魯迅又非常相似,暗示了這個社會有如秦檜當?shù)赖臅r代。這樣的典故曲折有致地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在當時那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下,可謂是一件最佳的戰(zhàn)斗武器?。ó斎?,魯迅先生對道悅自行涅槃的做法是不贊成的,他“逃走”,保存實力,繼續(xù)戰(zhàn)斗。)
總之,含蓄不僅僅是一種風(fēng)格,也是一種表現(xiàn)方法,而且能表達最深刻最真摯的意境和情思,正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言簡意深,一語勝人千百”。朦朧詩中有一首廣為流傳的題為《生活》的詩,正文只有一個字“網(wǎng)”,卻形象而又強烈的諷刺了中國關(guān)系網(wǎng)密集的社會現(xiàn)實。魯迅先生的《集外集拾遺》中有一篇題為《中國的科學(xué)資料——新聞記者先生所提供的》的文章,全文只有下面三句:
毒蛇化鱉——“特志之以備生物學(xué)家之研究焉。”
鄉(xiāng)婦產(chǎn)蛇——“固識之以供生理學(xué)家之參考焉?!?/p>
冤鬼索命——“姑記之以俟靈魂學(xué)家之見教焉。”
短則短矣,卻格外地含蓄而有情,它飽含了作者譏諷、憤怒和為祖國的落后而痛心疾首、憂心如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