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振峰
【摘要】高考試題中,詩歌鑒賞題越來越側(cè)重對考生認知、理解、分析等綜合能力的考查。正確解讀“注釋”,對詩詞鑒賞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guān)鍵詞】“注釋”;詩詞鑒賞
伴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考試題中,詩歌鑒賞題對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側(cè)重對考生認知、理解、分析等綜合能力的考查。嚴(yán)峻的考試形式讓考生更加無所適從,很難找到解讀詩歌的突破口。然而我們此時恰恰忽略了一個小細節(jié),那就是詩詞中一個小信息——注釋。注釋雖小,卻有著不可或缺的大作用。知人論事,了解一定計量的背景,一定計量中生澀用典,了解一些較生僻詞的簡易注解,巧妙利用注釋的作用,就可以比較順利的解答試題,獲取一個較高的分數(shù)。歸納起來,詩歌試題大體從以下幾個方面注釋:
一、交待詩人此時處境及相關(guān)情況。
例:2006年杭州質(zhì)檢卷16題。
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
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注:白云泉在蘇州市西南,二十里號稱“關(guān)中第一泉”,白居易題以絕句,白云泉遂名顯于世。
白居易貶到江州后,濟世抱負漸減,隨遇而安,獨善其身的思想日增,反映了后期人生觀的一個側(cè)面。本詩第二題“本詩采用象征手法寫景寓志,請結(jié)合原詩加以解說?!贝鸢福骸坝萌て鸬牟ɡ讼笳魃鐣L(fēng)浪。意在言外,理趣盎然。”試想,如果不能重視并詳細理解白居易貶謫的情況及后期思想的轉(zhuǎn)變,又怎能找出“波浪”這一詞的象征之意呢?
二、理解詩歌中用典,降低解題難度。
例:閱讀完成后面問題。
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
醉月頻中圣,高山安可仰。
約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迷花不事君,徒止揖清芬。
注:“中圣”,晉魏時徐邈嗜好飲酒,他將清酒稱為圣人,濁酒稱作賢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
“棄軒冕”“臥松云”“頻中圣”“不事君”,概括了孟浩然從少壯到晚年生活中的幾個斷面,表現(xiàn)了其清高灑脫、超凡脫俗的性格特點。一個不慕名利、自甘淡泊、風(fēng)流自賞的形象便躍然紙上。本詩中如果忽略了對“中圣”一詞注解的理解,詩人灑脫狂飲的作風(fēng)便可能被忽略,無形中加深了理解試題的難度。
三、幫助理解詩詞中一些疑難生僻字眼及專用名詞(人名、地名稱謂)。
例:2006年高考全國卷Ⅰ第12題。
題竹石木牛
黃庭堅
子瞻畫叢竹怪石,伯時增前坡牧兒騎牛,甚有意態(tài),戲詠。
野次小崢嶸,幽篁相倚綠。阿童三尺棰,御此老骰觫。
石,吾甚愛之,勿遣牛礪角,牛礪角猶可,牛斗殘我竹。
注:①伯時,宋著名畫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由本詩注釋①可知,伯時是畫家李公麟的字,從而幫助我們認清“竹石木?!睘橐环嫷膬?nèi)容,這樣便很容易讓考生明白,詩中是一幅竹石畫中又加入了一些木牛的內(nèi)容。注釋②解釋了“野次”和“棰”,讀懂這些,便大大降低了試題的難度。
由此可見注釋在詩歌鑒賞中的重要性。只有讓“注釋”意識深入考生心中,才能更深入地解讀詩歌,獲取理想的分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