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斌
2008年1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了《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規(guī)定,從今年6月1日起,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將告別免費塑料袋,實行有償使用制度。該“限塑令”明確指出,屆時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必須對塑料購物袋明碼標價,并在商品價外收取塑料購物袋價款。 國務院這一政策在目前實施是否合理?這一政策的實施又將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從通知的出臺到現在,引發(fā)了全國范圍內的從限塑到環(huán)保的大討論。
我國塑料袋使用現狀
據報道:我國消費品零售行業(yè)每年消耗的塑料袋數量約為500億個,消耗資金約50 億元。處理垃圾塑料制品的費用是 200 多萬元。全國僅每天賣菜要用掉10億個塑料袋,其他各種塑料袋的用量每天在20億個以上。據舊金山市環(huán)境部門統計,舊金山市每年使用塑料袋約 1.81 億只,每年可消耗原油 170 萬升,造成垃圾約合1400 噸。按照美國舊金山環(huán)保部門統計的結果,對我國進行一個大致推算,我國每天由于塑料袋的使用可消耗原油850萬升以上,造成的垃圾約7000噸,一年就能達到6.2億升原油,可造成垃圾高達51萬噸。
塑料袋使用的危害
目前市場上使用的塑料袋主要是以聚乙烯為原料制成的。它自然降解需要很長時間,有的甚至需要一百多年。因此,塑料袋在被丟棄后,短時間內不會自動消失,反而會成為危害環(huán)境的污染物。馬路上、公園里、河水中,到處都可以見到塑料袋的蹤影。這些沒有經過處理的塑料袋不僅破壞城市景觀,而且還造成許多環(huán)境問題,例如:
1. 污染城市
塑料袋會使得排水口和水槽堵塞:由此會導致水不流通和溢出。由于很多疾病是由于水中的細菌引起的,不流通的水會成為這些細菌的繁殖生長場所,從而造成許多疾病的傳播。不流通的水還會引發(fā)洪水。據說, 1988 年和 1998 年孟加拉國的土地有三分之二被洪水淹沒,主要原因是塑料袋將排水系統堵塞而造成。
2. 對環(huán)境的污染
當塑料袋被當作垃圾焚燒時所產生的煙霧會造成大氣污染:這種煙霧對人體有害,會引發(fā)呼吸器官的疾病。
3. 對農作物的污染
給農作物和田地帶來傷害:如果塑料袋存在土壤里的時間太長,會引起土壤生產力下降。如果塑料袋纏繞農作物的時間太久,會污染農作物,對食用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4. 對海洋生物的危害
在水中塑料袋常常被誤認為是水母而被海龜和海豚等海洋動物誤食,從而導致大量海洋動物死亡。一頭鯨死在了澳大利亞卡恩斯海灘。它曾吞下了6 平方米的塑料物質,其中就有塑料袋。這些停留在動物體內的塑料物質會給動物帶來極大的痛苦,甚至導致死亡。
5. 對野生動物的危害
塑料袋常常被野生動物當成食物而誤食。這些動物是不能消化塑料袋的,有很多動物因此造成腸道阻塞而死亡。北京市大興南海子麋鹿苑曾在一只麋鹿的胃里解剖出 4 公斤的塑料袋。
“限塑令”出臺引發(fā)的各方反應
1. 長遠考慮
按理說,禁止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會增加消費者的購物成本,消費者應該反對才對,然而,這項決定卻在網絡上引起了空前的好評。政府出臺規(guī)定禁止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對許多消費者而言無疑是一種莫大的促動,會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塑料袋的使用,從而防止“白色污染”,保護環(huán)境。然而,禁止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的舉措還不是環(huán)保的全部,透過這一舉措本身,我們更能發(fā)現政府在對待塑料袋態(tài)度轉變背后的民本思維和長遠眼光。
眼下,類似塑料袋這樣有利經濟短期增長,卻給社會和自然帶來不可估量的安全隱患,弊大于利的商品和服務還有許多,它們之所以沒能得到塑料袋的同等待遇,一方面是由于改革漸進性使然,另一方面,與這些污染不如塑料袋所帶來的“白色污染”直觀和普遍性有一定聯系。在許多情況下,顯性的污染雖然看得見,卻不如隱性污染給人類所帶來的危害嚴重,這就需要我們拿出更大的決心和勇氣也將各種隱性污染納入治理范疇,不唯經濟的短期發(fā)展馬首是瞻,而以自然與社會的和諧為追求目標。果能如此,將是民生之福、民生之幸。
2. 消費者的疑問和憂思
大眾消費者贊成叫好者不乏其人,但反對者也不少,更多則是表達了某種質疑和擔憂。這些質疑和擔憂雖然都比較直白,但不乏理性,其中透射一股樸素的心緒和情感。消費者的態(tài)度較為矛盾,認同環(huán)保,但怕花錢。
疑問一,限制超市等使用塑料袋,廣大消費者買東西豈非很不方便?大堆小堆的各色商品是抱在懷里?還是捧在手上?
疑問二,限制超市等使用塑料袋,讓顧客自帶購物袋成不成?或許能很快培養(yǎng)起顧客們自帶購物袋的消費好習慣,只是問題來了,“防賊如防火”的商家能放心大膽地讓顧客們把自備的袋子帶入超市“混水摸魚”嗎?
疑問三,禁止超市等免費提供塑料袋,又推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豈不提高消費者購物成本,加重負擔?商家豈不又好趁機大賺一筆?
疑問四,節(jié)約、環(huán)保名義下限制超市使用塑料袋,但只要付費了即可繼續(xù)使用。難道塑料袋付費使用后就搖身一變,不存在浪費和“白色污染”了?
疑問五,提倡超市提供紙質購物袋,但紙袋從何而來?砍伐森林比使用塑料袋更利于環(huán)保?
疑問六,花錢買的塑料袋就沒有污染了嗎?為什么要給商家一個再次賺塑料袋錢的機會?
3. 商家的態(tài)度
據網絡調查顯示:大多商家持觀望態(tài)度,然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商家的態(tài)度是相當樂觀的。另外,也有商家給出了不同意見。如果堅決按照通知精神實施,是否會引起消費者的逆反心理,而對銷售業(yè)績帶來沖擊,這也是商家樂觀中的憂患。
4. 政府的決心
國務院辦公廳下發(fā)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從今年6月1日起,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超薄塑料購物袋將被列入淘汰類產品目錄。今后,商場超市內的塑料購物袋將明碼標價,并單獨收費。旅客列車、客船、客車、飛機、車站、機場及旅游景區(qū)等也不得再向旅客、游客提供超薄塑料購物袋。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利用專業(yè)委員會副會長董金獅認為,我國實施塑料袋收費后,全國塑料袋的使用量有望減少2/3,一次性塑料袋的回收率也將大幅上升。
我們的建議
1. 減少塑料袋消費量
為解決白色污染這個問題,減少塑料袋消費量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之一。 尤其是在廢棄塑料袋回收系統以及廢棄后處理系統未完善的情況下,從源頭減少塑料袋生產量會有效減輕白色污染問題。
2. 循環(huán)再利用(重復使用購物袋)
一種有效的方法是: 重復使用塑料袋——選取幾個結實的塑料袋,并把這些塑料袋放在你的包里,隨身攜帶,這樣在購物時就可以用自帶的塑料袋而不去使用商店提供的塑料袋。重復使用的塑料袋攜帶起來很方便(可以放在小包里,甚至口袋里!),而且只要多帶幾個,就可以購買很多東西,也可以分裝,因此不會給生活帶來不便。被弄臟的塑料袋將用于裝垃圾(或洗干凈后再使用),而干凈的塑料袋可重復使用好幾次。
3. 收費塑料袋 定價是關鍵
有償使用塑料袋,目的在于減少(而無法做到杜絕)塑料袋的使用,而要做到這一點,如何定價,如何做到有償,就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太低了,比如定價0.1元,買的人照樣很多,效果不會太明顯;如果定價太高,比如定價2元,過猶不及,可能會導致塑料袋的地下交易泛濫,也讓百姓難以承受。
既然是全國性的規(guī)定,最好價格在全國范圍內基本持平,如果各地價格相差太大,恐怕一來對各地消費者而言不夠公平,二來也容易因為各地差價過大而產生倒賣行為。而要做到全國價格持平,國家相關部門可以統一定價。畢竟,塑料袋的性質是一種傾向于被嚴格管制的生活消費品,對于這樣的消費品,國家是可以強制限價的。筆者從阿里巴巴網站看到塑料袋的批發(fā)價格普遍從0.1元到0.5元不等,因此,塑料袋的收費價格不妨定在0.5~1.0元之間,具體如何定價,還得相關部門調研討論,有必要甚至可以開聽證會,聽取各方意見。
4. 治理“白色污染”關鍵要研發(fā)替代品
塑料袋的生命力之所以如此頑強,除了它能方便人們生活外,與其低廉的造價有關。一個普通塑料袋的價格也就幾分錢。正因為其低廉,所以商場一般都愿意免費為消費者提供,這成了一種消費慣例?,F在,在重罰下商家不敢,也不愿再向消費者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了,可消費者在購物時會因為需要多付出幾分錢而放棄使用塑料袋嗎?未必!雖然《通知》提倡市民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籃子,重復使用耐用型購物袋,減少使用塑料袋,鼓勵企業(yè)及社會力量免費為群眾提供布袋子等可重復使用的購物袋??蛇@或者會增加企業(yè)負擔,或者需要消費者掏腰包購買。如果環(huán)保購物袋或者購物籃價格不低,恐怕人們還是會選擇幾分錢的塑料袋。因此,在治理白色污染上,塑料袋是否有償使用并非關鍵,關鍵還在于國家要研發(fā)出可以代替塑料袋,方便群眾生活且同樣價格低廉的環(huán)保用品。
5. 解決“白色污染”必須直抵“人心”
在治理“白色污染”的問題上,關鍵在于能不能改變公眾的觀念,具體地說,就是能不能移風易俗,使整個社會都養(yǎng)成愛護環(huán)境的風氣?如果人人都認為濫用和亂丟塑料袋是可恥的,那么即便塑料袋是免費提供的,也仍然不會出現“白色污染”。反之,如果人人都認為自己與環(huán)保無關,則即便是采取收費措施,如前所述,也仍然不可能消除“白色污染”。
從中國的具體情況來看,要使社會大眾在環(huán)保問題上端正動機,政府及政府官員的示范作用是必不可少的。試想,如果官員一方面大聲疾呼要警惕“白色污染”,另一方面卻心安理得地繼續(xù)乘坐對環(huán)境危害更大的大排量轎車,一方面對老百姓使用塑料袋限制使用,另一方面又出于政績的考慮,對向江河湖海無節(jié)制地排放污水,向空中無節(jié)制地排放廢氣的企業(yè)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樣一種矛盾的態(tài)度,又怎么能夠換得公眾在治理“白色污染”問題上的主動合作呢?
塑料袋收費不可能解決“白色污染”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另辟蹊徑,直抵“人心”這個大本大源才行。
限制塑料袋——全球在行動
世界許多國家都出臺了各種政策法規(guī),限制使用塑料購物袋。其中,比較普遍的做法是使用替代性可降解產品、收取處理費、設置回收箱以及對違反者罰款等。
加拿大的利夫拉皮茲是北美首個禁止使用塑料購物袋的城鎮(zhèn)。小鎮(zhèn)規(guī)定,所有購物場所不得向顧客提供塑料購物袋,違者將被處以最高1000加元的罰款。
舊金山市要求超市等零售場所禁用普通塑料購物袋,但能使用可生物降解和可作還原處理的塑料袋。
非洲的肯尼亞、烏干達和坦桑尼亞的桑給巴爾島地區(qū)都出臺了禁用塑料購物袋的規(guī)定。 消費滿一定金額可以免費獲得可重復使用的購物籃。
德國的商店讓消費者自行選擇是使用塑料袋、帆布還是棉布購物袋,不過要花錢。所有向消費者提供塑料購物袋的商店都要繳納回收費。
治理“白色污染”——英國的成功經驗
面對著這個“白色污染”源,英國首先發(fā)起“禁用塑料袋運動”的是德文郡小鎮(zhèn)莫德伯里。莫德伯里的43家商店從去年5月起停止提供免費塑料袋,改為向顧客出售環(huán)保袋:用淀粉制作的包裝袋每個僅售5便士,紙袋每個10便士,一個棉制袋的價格則為1.5英鎊。起初,商家還擔心不提供塑料袋會影響營業(yè)收入,可實行六個月后發(fā)現買賣并未受到多大影響。于是,小鎮(zhèn)決定永久禁用塑料袋。
英國的成功經驗在于:一是宣傳力度很大,通過宣傳,使許多人特別是商家也認識到減少塑料購物袋的重要。比如英國最大的連鎖超市特斯科,就采取了“獎勵積分法”,顧客重復使用購物袋可累積得分。二是推出了許多塑料購物袋的替代品,如短暫使用的淀粉制作的包裝袋,可以短期反復使用的紙袋,可以較長期使用的棉制袋。最重要的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這些塑料購物袋的替代品,價格也很便宜,最便宜的是5便士,紙袋也不過每個10便士,這說明禁止使用塑料購物袋沒有增加顧客多少經濟負擔。
我們的使命
我們希望通過此行動讓人們意識到塑料袋等一次性用品的濫用所造成的環(huán)境和能源問題,改變人們多年來養(yǎng)成的一次使用后扔掉和過分依賴一次性用品的習慣,從而有效推廣“愛惜資源”“善用資源”等環(huán)保理念。同時,我們要意識到,為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建立循環(huán)經濟,“減量化”(源頭控制塑料袋的消費以及垃圾的產生) 和產品的“再利用”是最有效,同時也是我們所有人都可以為保護環(huán)境做出貢獻的一個方法。
最后,“限塑令”三大懸念值得我們去思考,“限塑令”超市能否真正“執(zhí)行”?農貿市場怎樣操作?人們的消費習慣短時間是否能改變?隨著限塑令的日子慢慢臨近,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