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培
我們知道,好的議論文就在于它透徹的說理,而說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例證”,即用事實說話。我們常說“事實勝于雄辯”,可見這“事實”(事例)在論證說理中的重要。過去我們常??畤@自己是“巧婦”但卻無“米”下鍋。但當我們有了“米”之后,卻又不能把它做成一道香噴噴的飯,其原因就是我們沒有把“米”進行巧妙的處理。所以說,圍繞文章的中心,對事例進行選擇和處理,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文章的成敗。
事例要能為文章的分論點最終為文章的中心論點服務(wù)。
有時,同樣一個事例可以說明多方面的問題,我們要注意闡述的角度,以達到為中心論點服務(wù)的目的。有這樣一則材料,說樹上有一只很誘人的蘋果熟了。因為太高,踮起腳都夠不著,只好搬來木梯,就在我伸手欲摘的一瞬,蘋果突然脫枝而落,摔落在地上,成了一團果泥。這便是生活中的無奈——眼看到手,卻又失去;但這不算白費力,至少,我知道,這個蘋果不屬于我。如果這時從木梯上下來,再去摘其他樹上的蘋果也不晚。
對于這樣的材料,首先就要弄清我們所要論證的中心論點是什么,要選準議論的角度。由于材料內(nèi)容的豐富性,再加上審題思辨的角度不同,就會出現(xiàn)多方面的“感受點”和不同的議論中心。“橫看成嶺側(cè)成峰”就是這個道理。這則材料就可以用來說明:生活中有許多的無奈、許多的失敗——看到成熟了的果子,就在伸手要摘的時候,蘋果卻摔成了一團果泥;又讓我們看到了失敗的價值——知道這個蘋果不屬于我;認識到失敗的意義和如何對待失敗——如果這時從木梯上下來,再去摘其他樹上的蘋果也不晚。這摘蘋果的過程,又是生活中的一次探索。而這每一次的探索,從本質(zhì)上說,都是成功。
由此不難看出,許多材料是有著豐富內(nèi)涵的。因此,我們就要注意論述的角度,要讓材料為我所用,為自己的論證服務(wù)。
事例要概述,要有典型性。
史學(xué)家司馬遷的故事是眾所周知的,寫作時如果要把司馬遷的事跡進行詳細的敘述,一是文章的篇幅不允許,二是沒有這個必要,我們只要扣緊中心論點,選準角度,加以概述就行了。有同學(xué)為了論證“人需要遠大的目標”這個中心論點,就這樣敘述道:西漢著名史學(xué)家司馬遷的目標就是“以文采表于后世”。當他遭受宮刑,出獄后仍堅持自己的理想——創(chuàng)作《史記》。這樣的概述,簡潔明了,能支撐文章的中心論點。事例除了要進行概述之外,還要注意事例的典型性。有些同學(xué)寫作中喜歡用我的奶奶、我的鄰居、我的同學(xué)等的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不是說這樣的例子不能用,而是說這樣的例子常常缺少典型性,不能讓人信服。如果你熟悉的事例別人不熟悉,事例就缺少了說理的力度。像司馬遷的事例是人所共知的,就具有說服力。
事例前要有觀點,事例后要有分析說明。
議論文寫作中,有的同學(xué)只是把事例進行簡單的羅列,不加以分析,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會顯得松散、突兀。因此,舉例時首先要考慮舉這個例子是為了說明什么問題的,這個所說明的“問題”,就是文章的分論點,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有同學(xué)在作文中這樣敘述:著名科學(xué)家愛因斯坦,小時候很笨,成年以后屢次失敗,但他毫不氣餒,勤奮工作,最終登上了科學(xué)的頂峰;我國數(shù)學(xué)家華羅庚,學(xué)生時代被視為最笨的學(xué)生,然而他頑強拼搏,發(fā)奮學(xué)習(xí),最終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我國著名的生物學(xué)家童第周國外留學(xué)時,因進校成績差而被人恥笑,可他暗下決心,最終成了享譽世界的學(xué)者。應(yīng)該說這三個事例的概述是到位的,三個事例也有共同點。但援引這三個事例是為了說明什么問題呢?應(yīng)該在三個事例前加一個中心句“勤能補拙”。但僅僅有了這一點還不夠,還應(yīng)該就這些例子進行分析:試想,若無幾十年如一日的勤奮工作,哪會有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問世?若無頑強拼搏、刻苦自學(xué)的精神,哪會有華羅庚在數(shù)學(xué)方面的卓越貢獻?若無聞雞起舞堅持不懈的努力,哪會有童第周在生物工程方面令人矚目的成就呢?最后,自然而然地得出結(jié)論:勤能補拙。這樣一來,文章就顯得緊湊集中。我們應(yīng)該清楚地知道,議論文的本質(zhì)特征,就是要在“辨析”上做文章,不進行“辨”,不進行“析”,論點就很難站住腳,很難叫人信服。
事例的列舉要注意多角度、多層次。
應(yīng)該說,上文中的例子角度是同一的,在一個觀點之下,運用排比段落增強了文章說理的氣勢,有一氣呵成的感覺。對于這種同一角度的例子,我們可用“且不說……也不說……就說……”的格式來進行排列,以避免給人堆砌事例、以例代證的印象。有同學(xué)為了論述“珍惜時間,才能有所作為”的觀點,他就這樣論述道:我們且不說擠時間于馬上、枕上、廁上寫文章而成文學(xué)大家的歐陽修,也不說懷揣面包、半夜起床雕刻的米開朗基羅,就說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擠出來寫稿而成文學(xué)家的魯迅……這樣既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容,又不會給人堆砌事例之感。
在論述時,如果事例都在一個平面、一個角度上,往往難以全面闡述文章的中心論點。因此,我們要注意事例的多層次性和多角度性。有同學(xué)在論證“學(xué)會拒絕”這一中心論點時舉了這么一些例子:拒絕在熱鬧的白天與群芳爭艷,才有了夜晚的曇花那一縷沁人心脾的清雅幽香;拒絕溫暖舒適的環(huán)境,才有了雪蓮純潔的身軀和神奇的功效;拒絕了肥沃的泥土,才有了巖石中的蒼松那份堅韌——這是大自然界的例子;人類社會中,有拒絕做官的陶淵明,拒絕在官場阿諛奉承的李白,拒絕朋友饋贈的王安石——這是正面的例子;反面的例子有不能拒絕美色利誘的唐玄宗,不能拒絕金錢誘惑的毒販子……論述中注意了事例的多角度、多層次,文章就會顯得內(nèi)容豐富、論證有力。
(作者單位:江蘇如皋第一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