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織云
歌德是一位非常珍惜時間的詩人。他的一生爭分奪秒地勤奮創(chuàng)作,為后世留下了大量詩作與小說。歌德也是一位慈祥而嚴格的父親,他教育孩子有自己獨特的技巧與方法。
歌德有個兒子,受父親影響,也十分喜歡詩歌,十幾歲的年紀,總喜歡抄抄寫寫。有時候,歌德看著兒子抱著詩集津津有味地念著,很想上前和兒子“切磋討論”一番,但兒子似乎總是沉浸在自己的那個世界里,很少和父親交流。一天,歌德在客廳里看到兒子捧著一本紀念冊陶醉地念著,就走過去問:“有什么好詩?能和爸爸分享嗎?”兒子歪頭想了一下,倒沒有拒絕。歌德一看,原來兒子不知從哪兒摘抄了別人寫的一段詩:
人生在這里有兩分半鐘的時間,
一分鐘微笑,
一分鐘嘆息,
半分鐘戀愛,
因為在愛的這分鐘中間他死去了。
歌德看完后,眉頭不覺一緊。整首詩彌漫的是一種頹廢、迷惘的思想情緒。年輕人啊,為什么會這樣玩世不恭地對待人生呢?
正想著,兒子得意地問道:“爸爸,怎么樣?說得很有道理吧?而且,您看這用詞,多簡練,多精確??!好詩!好詩!”歌德聽罷,說道:“給我拿回房間好好琢磨琢磨,好嗎?”兒子以為父親深深喜歡上這首詩了呢,大手一揮,爽快地說:“沒問題!”
回到房間后,歌德不禁憂心忡忡,兒子若受這種人生觀的影響,長久下去,豈不是要墮落?不行!我也寫一首詩來奉勸兒子!他思索了一會兒,攤開兒子的紀念冊,提筆寫道:
一分鐘有六十秒鐘,
一天就超過了一千。
小兒子,要知道這個道理,
人生能有多少貢獻。
歌德來到客廳,把自己寫的詩拿給兒子看。他心平氣和地跟兒子講解:這兩首詩,是兩種計算時間的標準,反映了兩個人對時間的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把一生只當作兩分半鐘的人,實際上是游戲人生,只能一輩子碌碌無為,浪費寶貴的時光,等到老去的時候,除了徒然后悔,還能擁有什么呢?而用每一分鐘的時間來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踏踏實實地去學(xué)習、去思考、去工作,將會擁有豐富的時間,比那些用年月日來計算時間的人,能做出更多有實際意義的事,更何況那些把長長的一生看作只有兩分半鐘的人呢?
歌德在另一首詩里寫道:
我的產(chǎn)業(yè)是多么美,
多么廣,多么寬!
時間是我的財產(chǎn),
我的田地是時間!
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直到將近84歲高齡那年,他臨死前還伏在桌子上寫作。
歌德不僅用自己的詩歌教育了兒子,也用自己一生的行動為兒子作出了榜樣。歌德教育兒子時,不以父親的強勢壓人,而是心平氣和地運用自己擅長寫詩歌的優(yōu)勢與特長,采取比較、分析的方法,向兒子講明珍惜時光的道理,激勵孩子樹立遠大理想與宏偉抱負。這難道不是這位偉大的詩人教子的高明與過人之處嗎?(作者單位系上海市閔行第二中學(xué))
約翰·沃爾夫?qū)じ璧拢?749-1832)是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初德國和歐洲最重要的作家,德國古典文學(xué)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他一生跨兩個世紀,正當歐洲社會大動蕩大變革的年代。歌德的作品充滿了狂飆突進運動的反叛精神,在詩歌、戲劇、散文等方面都有較高的成就,主要作品有劇本《葛茲·馮·伯里欣根》、中篇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未完成的詩劇《普羅米修斯》、詩劇《浮士德》和長篇小說《威廉·麥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