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華強
2008年2月24日的托??荚囋僖淮沃貜土?006年10月29日的托福機經(jīng),而且兩次考試除了閱讀和聽力文章的出現(xiàn)順序不一樣外,內(nèi)容上完全一致。這就再一次重演了歷史,因為從2008年的第一次托??荚囬_始,就一直在重復2006年和2007年的托福機經(jīng)。下面,筆者就08年2月24日托??荚嚨木唧w內(nèi)容對08年的新托福考試進行一下總結和展望。
首先,看一下閱讀:
第一篇:關于Icelandic Settlement(冰島殖民)
地理題,講冰島上的地理發(fā)現(xiàn)的情況,居民都居住在島的邊緣上,因為內(nèi)陸很貧瘠(有多選題)。由于島上的自然資源豐富,所以很適合畜牧業(yè)發(fā)展,歐洲移民剛來時,有人丟了一頭豬,結果那頭豬回來時帶回來一群40只。一只牛沒有了,結果也帶回來一群(此處考了一道題目,就是下面第二小點)。
但是島上的生物受到了殖民的影響,特別是植被。例如birch(白樺樹)被人們廣泛用于各種用途,造房子、燒火、取暖等等(此處考了第三小點那道題目)。那么科學家是怎樣研究島上的過去呢?有兩種途徑。首先,內(nèi)陸火山爆發(fā),形成tephra(火山灰),不停的爆發(fā)讓火山灰和冰層相互覆蓋,形成像蛋糕一樣的層面。于是科學家可以通過研究島上12世紀之后的文字記載,來研究火山灰的年代,這種方法稱為tephrachronology(用火山灰測量年代學)。但是,12世紀歐洲殖民者到來之前,島上的土著不會寫字,所以沒有文字記載火山爆發(fā)時間,現(xiàn)在只有靠C14來猜測,同時輔以土壤層來辨別(考了第七小點的題目)。
考題大體回憶如下:
1.考了一個詞匯題:exploited=
taken advantage of。
2.作者提到“Brynja the cow”和“the settler Ingimund”的目的,答案應該是為了支持一種觀點即冰島非常適合增加生活用品的儲量(livestock)。
3.birch(白樺樹)尤其受到殖民的影響是因為:答案應該是殖民者把它廣泛用于不同的目的。
4.詞匯題confined=limited。
5.詞匯題stabilized=held in place。
6.句子轉換題,只要找到原文與選項之間的關系詞對應即可:but=although(都是轉折關系)。
7.地質(zhì)學家使用carbon ra-diation measurements為了彌補tephrachronology(用火山灰測量年代學)因為:用火山灰測量年代不能提供12世紀之前的信息。
8.詞匯題corroborate=confirm(這道題目其實利用共同的前綴cor=con即可完成)。
第二篇:關于Asexual Reproduction(生物的無性生殖)
首段講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分類。無性生殖常見于單細胞生物和低等無脊椎動物。第一種是單細胞生物的fission(分裂),一個分成兩個,好像叫budding,這個討論得最詳細。第二種應該就是酵母菌一類的出芽生殖。(這里沒有題)。無性繁殖比起有性繁殖的缺點在于進化更慢(此處考了下面第二小點的題目)。
后來都是講無性繁殖的種種特點:無性生殖基因比較單一,基因的diversity比較少,適應能力也差,所以一般單細胞生物都待在海洋這樣相對環(huán)境變化較少的地方,即使在其他地方生存,也會有時間上的限制,都是在環(huán)境較穩(wěn)定的時候出現(xiàn)(考了第五小點的題目)。單細胞,容易遭受危險,沒有有性繁殖的生存能力強,以及更容易因為疾病或者自然事件而被摧毀等(此處考了第七小點題目)。雖然在基因復制的過程中會有有利的因素出現(xiàn),但因為其基因復制本質(zhì)上的弱點,也產(chǎn)生不了太大作用。問題大體回憶如下:
1.詞匯題recurring=repeated(又是共同前綴re)。
2.問無性繁殖與有性繁殖(sex-ually reproducing species)的比較:答案應該是無性繁殖比有性繁殖evolved slowly。
3.protozoa(原生動物)的特點:某些protozoa能夠利用除了binary fission(二元分裂,也就是一個母體分裂成兩個子體)之外的方法繁殖。
4.詞匯題whereby=through a process in which。
5.為何protozoa和某些invertebrates(無脊椎動物)在海洋環(huán)境中無性繁殖:因為海洋環(huán)境適于有限的基因組合。
6.詞匯題coincides with=is at the same time as。
7.句子轉換題:大體意思是具有相同基因的生物比起其他生物更容易受到疾病或者自然事件的摧毀。
8.詞匯題cope with=handle。
9.第8段的目的:為了說明無性繁殖的壞處。
10.地球上的第一個生物是如何繁殖的:答案是by fission(分裂)。
第三篇:Ice in the Soil(關于一個高地土壤狀況)
主要講兩種冰結晶的成因以及implication to the plants。一種是縱向發(fā)展的iceneedle(冰柱),一種是橫向發(fā)展的ice flat。在哪幾種情況下冰柱會變長(考到了下面第三小點的題目),哪種情況下會融化。這種冰會讓土壤變得松脆,因為吸走了土下的水分。在特殊時期,一些冰的凍結會釋放熱量,這種熱量和寒冷的天氣的凍結形成平衡,在平衡的狀態(tài)下potato, beets就不會凍了。問題大體回憶如下:
1.哪一項不支持permafrost(永久凍結帶):permafrost這個詞來自于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古代語言。
2. 詞匯題spells=periods of time。
3.兩個選項解釋downward growing needle ice increases in length:冰隨著冷凍而膨脹,額外的水加入。
4.詞匯題 myriad=countless。
5.詞匯題 ample=plentiful。
6.指代題 it=water。
閱讀出現(xiàn)加試,分別是經(jīng)典的《Sumerian Civilization》和《Observing Natural Selection》。機經(jīng)如下:
1.Observing Natural Selec-tion:
達爾文(Darwin)的自然選擇學說(natural selection)認為,進化(evolution)的發(fā)生需要很長的時間(long time)才能驗證,這種限制是Darwin當時不能用experiment證明nature selection的原因,然后講了現(xiàn)代生物學家發(fā)現(xiàn)在短期可以觀察到nature selection給動物的一些特性帶來的變化:
人為控制條件:有一種魚(gup-py),他們生活在下游時由于predator很多,所以繁殖的速度很快;但當科學家把他們帶到上游生活(那里的predator很少),他們的繁殖的速度明顯變慢了。即如果獵食者少,它們就成熟更晚,長得更大,生更少的卵,不過每個卵孵出的小魚會更大更健康。(guppy在predator多的時候,life-span, size, mate, reproduction都有變化,為什么變化。然后,再將一部分放入predator少的pool中,offspring發(fā)生了很多changes,比如比它們的ancestor size上要大,下egg少了,等等。整個實驗耗時11年)自然條件變化,我們需要做的只是observe。有一種海鳥,由于干旱,發(fā)生食物短缺。那些站著長而硬的beak的bird往往能生存下來(這里考了個生詞decimation=destruction),這樣一來這一地區(qū)的這種bird很快都有了長而硬的beak(考:長而硬的beak可以打碎large size的grain)。所以干旱季節(jié)后新鳥beak普遍大,雨季后又縮小了,總之就是short term而且可以swing(講了有關它們beak的大小,原因是lethal drought)。
2.Sumerian Civilization:
講了美索不達米亞與埃及兩地的文化比較:兩者是同時發(fā)展起來的文化(考:Mesopotamia文化是獨立于Egypt的文化),他們同時存在,有交流,但沒有一方壓倒另一方。Egypt的體制和兩河的政治體制不一樣,一個united under Pharaoh體制下,另外一個則由于地理條件的制約不存在united format。另外兩河的文明很少有tangible substance 留下來,因為他們的architecture structure與Egypt不一樣,對他們文字的研究也是通過發(fā)掘fragment的方法研究的。還講了兩河的local lord,這人不是fiction的,他對他所管的city state具有很大的influence,文中講到的是economicaspect。同時,他通過一個叫做人君的人傳話。其中講到了Mesopotamiaculture的特點:建筑物沒有Egypt的牢固,文化沒有文字記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