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林林 蔡智剛 楊麗霞
摘要目的:探討頭針,體針,推拿對中風偏癱的影響。方法:將50例中風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25例。分別給予頭針,體針配合推拿及傳統(tǒng)針刺方法治療2個月,觀察兩組病例治療前后語言功能、肢體癱瘓水平的變化。結果:治療組愈顯率64.0%,與對照組的40.0%比較差異有明顯性意義(P<0.05)。結論:頭針、體針配合推拿法對中風偏癱作用顯著,是臨床治療中風偏癱有效的方法之一。
關鍵詞中風偏癱推拿治療針灸治療頭針體針
中風是一種發(fā)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殘率高的嚴重疾病,絕大多數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或勞動能力,生活質量普遍低下,給病人及家屬帶來了極大的精神痛苦和經濟負擔。筆者在以往科研和臨床工作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運用頭針、體針和推拿能明顯提高病人的康復速度和水平,并進行了為期2年的臨床觀察,現(xiàn)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共收治中風恢復期的病例50例,均符合1996年1月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xié)作組公布的“中風病診斷標準”均為本院針灸科病區(qū)住院病例,經CT或MRI檢查為腦梗死或腔隙性腦梗死。按區(qū)組隨機法分成兩組(治療組25例,對照組25例)。治療組中男15例,女10例;年齡最小35歲,最大79歲,平均63歲;病程最短6小時,最長18個月;其中輕型4例,普通型16例。重型5例。對照組中男17例,女8例;年齡最小40歲,最大81歲,平均65歲;病程最短12小時,最長14個月;其中輕型8例,普通型13例。重型4例。兩組病例的性別、年齡、病程、病情分布情況均相似,具有可比性(P>0.05)。
2治療方法
2.1治療組
2.1.1針灸方法:主穴為百會、神庭、上肢取肩髃、肩髎、曲池、合谷,下肢取環(huán)跳、足三里、陽陵泉、丘墟、解溪、太沖;語言不利配廉泉。
操作方法:①頭針選用0.30mm×40mm毫針,百會穴、神庭平刺,得氣后行快速小幅度提插捻轉(200轉/分)。捻轉后病人行功能鍛煉10分鐘。②病人側臥位行體針,選用1.5~3.0毫針,行提插與捻轉手法。
2.1.2推拿方法:頭面頸項部取太陽、印堂、百會、風池、橋弓穴,一指禪推法為主;四肢部以功能障礙為主,取肩井、曲池、合谷、環(huán)跳、委中、陽陵泉、足三里、絕骨穴,以一指禪推法為主;隨后施滾法、拿法、搖法于上下肢并配合肢體被動運動活動;軀干部取足太陽膀胱經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等背腧穴為主,每穴一指禪推2分鐘,取背部脊柱兩側肌肉,采用推法透紅為度。
2.2對照組配穴、針具和刺法同治療組。
以上兩組均以15天為1個療程。每個療程之前休息3天,共治療5個療程,并于治療前和治療5個療程后評定患者的語言及肢體活動水平。
運用SPSS軟件對兩組癥狀、體征參數及療效評定采用Ridit檢驗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及數值分析。
3療效觀察
3.1療效標準參照1996年1月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xié)作組公布的“中風病療效評定標準”對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評分。并以治療前評分與治療后評分的百分數折算法來評定療效,共分4個等級?;净謴停骸?0%;顯著進步:≥55%,<80%;進步(含稍進步):≥10%,<55%;無變化:<10%或病情加重。
3.2治療結果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由表1見,兩組愈顯率比較,經Ridit分析(u=2.21,P<0.05),差別有顯著性意義。
兩組語言障礙水平比較,見表2。
兩組間比較,經Ridit分析,(u=2.09,p<0.05)。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兩組肢體偏癱水平比較,見表3。
兩組間比較經Ridit分析,上肢:u=2.36,P<0.05:下肢:u=2.47,P<0.05,差異均有顯著性意義。
4討論
中風成因或風或痰或氣滯血瘀,其疾即成,又不外乎經脈不暢,經絡失和,經筋失養(yǎng)而致半身不遂,舌謇語澀,肢體麻木。針刺的作用在于調整氣血陰陽,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氣血通暢,邪去正安,經筋的功能才得以恢復正常。督脈為陽脈之海,統(tǒng)領一身之陽氣,頭為諸陽之會,百會又為足太陽經與督脈的交會穴,因此針法以百會穴為主穴。在運用頭穴針刺達到最佳效果的基礎上,再予以體穴針刺,并將推拿手法融入其中,使針刺真正發(fā)揮其起效快的優(yōu)勢,并在中風病的治療過程中得到有機的組合。頭針、體針、推拿與針刺在治療中風偏癱均有明顯的臨床療效,但頭針、體針、推拿組在語言及肢體功能恢復上明顯優(yōu)于針刺組。針刺頭穴治療中風偏癱是祖國醫(yī)學傳統(tǒng)方法的局部鄰近取穴與循經取穴的原則。大量的臨床及實驗研究證明,針刺頭部腧穴能明顯改善中風病人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而且其即刻效應顯著。推拿頭部可以改善顱內的血液供應,建立側支循環(huán),促進腦出血血塊的吸收,降低顱內壓,從而促進腦功能的恢復,一指禪推法等手法可以使血管擴張。局部血流量增加,營養(yǎng)肌細胞,增強肌肉的張力、彈力、耐力,緩解肌肉的緊張度,糾正肌肉萎縮,搖法等手法具有滑利關節(jié)、舒筋活血、分離粘連、增強關節(jié)活動功能等作用。
此法是在總結前人運用針刺治療中風病的經驗基礎上產生的,以頭穴為主,將頭穴針刺的即刻效應與機體的推拿康復相結合,將頭針、體針、及推拿分三步進行,此方法的目的在于使針刺的效應產生疊加,在病人的機體中產生最大的作用效果。即達到激發(fā)腦神經細胞完成其重組和再塑的功能,從而使患者的腦神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復。
通過試驗觀察表明:此法治療中風偏癱具有療效好、見效快的特點,易于被患者認可而接受,能使患者樹立起康復的信心和決心,也容易配合治療。筆者在臨床上進行頭針、體針、推拿與單一針刺的對比研究,旨在找到一種能使中風病人得到最佳治療的有效方法,使病人在最早、最佳的治療時期,得到最佳的康復,以改善病人的預后。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頭針、體針配合推拿比單一針刺法更適用于中風病的治療,能使病人語言障礙和肢體癱瘓水平得到最大限度恢復。其機制可能是針刺與推拿相結合。共同激活了人體的神經網絡系統(tǒng),使人體一些腦神經細胞功能得到激活,使神經元突觸得到部分重建,從而實現(xiàn)了其重建和再塑的可能。當然這一過程是緩慢而復雜的,其機理還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