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過很多艱深晦澀的電影,但是現(xiàn)在,漸漸只喜歡挑輕松不累的、有俊男美女的電影來看??吹健斗排0嗟拇禾臁?,因為在香港雜志上見過它的廣告,封面還算清新,就買了,然而看的時候也心里嘀咕:這種題材好難拍呢——因為太多了,《死亡詩社》、《春風化雨》、《心靈捕手》……拍不好就是陳腐。
對的,這種題材的確好多,一個失意的老師遇到一群問題少年,老師是失敗的音樂家,他以為他已經(jīng)沉到人生的谷底,他很天真;一群問題少年,住在一個陰森的寄宿學校,有個心理變態(tài)稱得上惡毒的白胡子校長,隨時樂于體罰和關他們禁閉。
幽閉的寄宿的環(huán)境里,人們以暴制暴,相互仇恨,相互傷害。老實說,這跟成年世界的殘酷倒是很像。
就在這里,就在這時,老師試著把孩子們組成一個合唱團,別忘了,所有的藝術家同時還是一個夢想家。
當那個被關禁閉回來的少年——夏杭特一個人在教室看著黑板試著歌唱,那太像所有寂寞少年成長時光里的熟悉的背景:你背著所有人做一件事,如此寂寞,如此美好。這個時候,我不爭氣的眼淚就爭先恐后地跑了出來。
合唱團里的孩子們漸漸改變,因為,音樂會讓人把眼睛投到遠處,“黑夜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的熱忱,榮耀之巷,童年的歡樂,轉(zhuǎn)瞬即逝被遺忘,一道絢爛金光,在小道盡頭閃亮”,難以描述聽這段音樂的滋味,好像是,一段讓你哭過長夜的感情失而復得——是痛過哭過的千瘡百孔的,然而卻仍然是死死攥住,不肯放手的珍貴。
音樂可以讓人仰視,離開此身所在之處,音樂剝開心靈外厚重的棉襖,讓人更靈敏,也更脆弱。就像古代傳說里一片混沌狀態(tài)中,有物自鑿七竅,七竅鑿開,氣絕而亡——眼睛、耳朵、你聽、你看你寫你哭你笑,每一種感官的過度發(fā)達都是幸福而痛苦。
一直在想這個老師會怎么倒霉——被某個莽撞的孩子無心卻致命地傷害?被刻薄的校長惡毒地辭退?導演選擇了后者,當那個老師離開學校,教室的窗口一片沉默,這個禿了頭頂?shù)闹心耆肆嘀鴷?,不無悻悻地想孩子們的謹慎更像是一種冷漠。而這個時候,窗戶那里飛出了紙疊的飛機,飛舞著落在地上,一張張,一層層,孩子們的和聲清晰傳來。
“風中飛舞的風箏,請你別停下來,飛往大海飄向高空,一個孩子在望著你吶……風中飛舞的風箏,請你別停下來……”
片名:《放牛班的春天》
?。ㄔ篖es Choristes)
英譯名: The Choir Boys
編導:克里斯托弗-巴哈提亞
Christophe Barratier
劇情簡介:克萊門特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xiāng)村,他沒有發(fā)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到任后克萊門特發(fā)現(xiàn)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少年,體罰在這里司空見慣,性格沉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閑時他會創(chuàng)作一些合唱曲,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編輯/孫櫟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