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庭到幼兒園,是幼兒生活的一大轉(zhuǎn)折。他們離開了溫暖的家庭和親愛的父母,來到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內(nèi)心充滿焦慮與不安。為了讓幼兒很快地穩(wěn)定情緒、熟悉環(huán)境,根據(jù)2~3歲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開展了以“我的幼兒園”為主題的活動。在活動中,我們以幼兒為主體,促進幼兒主動發(fā)展。
一、主題的確立
我們班是混齡班,有以前上過幼兒園的,也有許多剛?cè)雸@的新生;有三歲半的,也有兩歲半的。設(shè)計什么樣的墻飾才能與幼兒互動呢?經(jīng)過討論,我們認(rèn)為:幼兒年齡小,應(yīng)該從幼兒經(jīng)??匆姷?、最熟悉的事物入手。幼兒園是幼兒生活的地方,教室門前的石榴樹、梨樹、葡萄架更是幼兒每天光顧的地方。我們決定就從這兒入手。
于是,我們利用周五晚上,在貼有小動物的墻壁后面掛上幼兒園的房子,還有我們班門前的石榴樹、梨樹、葡萄架。星期一,孩子們來到幼兒園,發(fā)現(xiàn)了墻上的畫,互相詢問著:“這是哪兒呀?”“不知道”“這有點像咱們幼兒園,老師,是嗎?”我忙說:“那咱們一起出去看看吧?!焙⒆觽兏页鋈ビ^察,不住點頭說:“對,是我們幼兒園。”“你怎么看出是我們幼兒園呀?”劉曉雨說:“這個樓是,樹也是?!薄安粚Γ粚?。我們幼兒園可好了,有梨、石榴、還有葡萄,咱班的樹上沒有?!标愳в攴瘩g說。我啟發(fā)說:“那我們一起把咱們班的‘幼兒園’打扮漂亮好嗎?”“好?!焙⒆觽兣钠鹗謥恚碌闹黝}“幼兒園真漂亮”就這樣誕生了。
二、 在美術(shù)游戲中滲透“一個和許多個”的概念
在活動區(qū)活動時,我?guī)Ш⒆觽冏鍪种更c畫《葡萄》,他們高興極了,這兒點幾個,那兒點幾個,不一會兒就點了許多葡萄。“老師,把我們的葡萄貼到葡萄架上吧!”聽了孩子們的提議,我們一起貼了上去。陳歆雨看了看說:“老師,咱們班的葡萄怎么都掉了?”我故作驚訝地說:“沒有呀,它們一顆顆長得很好呀。”“我看見外面的葡萄是好多在一起的,不是一顆一顆的?!薄笆菃幔磕俏覀円黄鹑タ纯窗??!闭f完,我?guī)е⒆觽儊淼狡咸鸭芘?,觀察葡萄到底是什么樣的。經(jīng)過觀察,孩子們知道葡萄是一串串的,回到班里,孩子們把墻上的葡萄“摘”下來,重新一個一個地點好“掛上”。我?guī)е變哼咟c邊念叨著“一個一個的擠在一起就有許多個”。
過了幾天,孩子們又發(fā)現(xiàn)幼兒園的梨和石榴掛滿樹。我自言自語地說:“這梨和石榴真好,要是我們班的樹也‘長’這么多就好了?!薄袄蠋?,你教我們做吧?!痹诿拦せ顒又?,我們有的涂,有的捏,有的撕,有的團,梨和石榴做好了。孩子們高興地拿著自己的作品,往樹上貼了起來?!澳銈儎偛艗炝藥讉€?”我問?!耙粋€?!?“一個?!薄澳銈兛?,我們每人貼上一個,樹上就有了許多個。一個一個在一起……”沒等我說完,小朋友們便七嘴八舌地說:“許多個?!?br/>
三、讓幼兒在感受和體驗中發(fā)展
一天,班里的劉曉宇拽著我的手說:“范老師,咱們幼兒園有小朋友和老師,這個‘幼兒園’怎么都是小動物?”“這個幼兒園要是有咱們就好了?!蔽衣犃撕⒆觽兊脑挘瑔枺骸澳窃趺崔k呢?”“我們都站這兒不就行了嗎?”昊昊搶著說。“那我們一動不動地站著吧?!焙⒆觽兌假N墻站好了。不一會兒,就站不住了,小朋友看見我還在那兒一動不動站著,哈哈大笑??匆姾⒆觽兌夹α耍艺f:“唉,真累呀!老師和小朋友怎么才能‘站’在墻上呢?誰能幫范老師想一個好辦法?”聰明的陳歆雨想了想說:“把我們的照片貼上,不就能‘站’在墻上了?!甭犃怂囊娮h,小朋友們都把自己的照片帶來了,我把孩子們的頭像都剪了下來,再貼上準(zhǔn)備好的“身體”,組合在一起,“老師”和“小朋友”便活靈活現(xiàn)地出現(xiàn)在墻上。
看到孩子們有如此濃厚的興趣,我們決定把“幼兒園真漂亮”這一主題引向深入,把它與幼兒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此次教學(xué)活動的主要目標(biāo)是支持、幫助幼兒學(xué)會學(xué)習(xí),出發(fā)點不再是教材而是幼兒。兒童是主動的學(xué)習(xí)者,教師是支持者、啟發(fā)者、引導(dǎo)者。在活動中,我們把“老師”和“小朋友”布置到墻上,孩子們很高興,他們有說有笑,不一會兒,范嘉昊就發(fā)現(xiàn)“大家”的衣服“都是白色的,不好看”,我馬上提出問題:“誰能幫他想個辦法?”聽到我的提問,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開了。“老師,我想給‘我’(指著畫)穿上紅衣服?!薄拔蚁氪┗ㄒ路?。”……“好。那我們就來穿衣服,好不好?”“好!”孩子們齊聲回答。因為是小班幼兒,他們的動手能力較差,我們幾位老師分別指導(dǎo)一個組的幼兒。有的幼兒去撕紙貼衣服,有的涂色,還有能力稍強的幼兒去剪……老師也同他們一起做,再一同裝飾上去。
過了幾天,天氣突然降溫了,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似乎把墻上的“自己”忘了,我們幾位老師就在幼兒面前互相說:“林老師,這兩天真冷,我都穿毛衣了,你穿了嗎?”“是冷,我也穿毛衣了?!甭犃死蠋煹脑挘⒆觽円不ハ噜止酒饋恚骸拔乙泊┟铝??!薄拔乙泊┟铝??!薄袄蠋煟蠋?,我冷,我沒穿毛衣?!碧詺獾闹芙B博拍著墻上的“他”說。我趕緊走過去說:“喲,瞧。天這么冷,你穿得太少了,會感冒的?!薄拔乙怖洌乙怖?。”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李老師說:“小朋友,咱們一起來織毛衣,好嗎?”孩子們拿著毛線在紙上比來比去,有的幼兒干脆把毛線團成一團兒,貼在紙上……問題還是沒有解決。我便把這個任務(wù)交給了家長,讓他們與孩子一起想辦法“織毛衣”。家長們的積極性可高了,等星期一帶來的時候,五顏六色的“毛衣”好看極了。孩子們紛紛給“自己”“穿”上。
在整個主題活動中,在老師的啟發(fā)、幫助下,幼兒愿意學(xué)習(xí)用自己的感官肢體去體驗、去擺弄活動材料,并愿意在集體活動中以穩(wěn)定的情緒接觸老師和同伴,真正成為了學(xué)習(xí)主動者。
?。ㄗ髡邌挝唬褐修k警衛(wèi)局幼兒園)
編輯/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