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衛(wèi)忠
贊布呼清真寺位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城25公里外查汗都斯鄉(xiāng)的贊布呼村,是迄今為止我國唯一一座由紅軍修建的清真寺。在地廣人稀、歷史遺存單薄的青海高原上,這座在敵人嚴密監(jiān)視下建起的贊布呼清真寺,以及紅軍與贊布呼清真寺所結成的一段歷史,無疑使青海人民心中:充滿了自豪感,也給今天的我們留下很多的回味……
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后,紅四方面軍總部及所屬之九軍、三十軍和五軍共21800余人,奉命西渡黃河,于11月10日組成西路軍,在徐向前、陳昌浩率領下進軍河西走廊。蔣介石看到紅軍雄峙西北的戰(zhàn)略態(tài)勢,急命統(tǒng)治甘肅、青海兩省的馬步芳糾集10萬余人,對西路軍進行防堵、圍剿。紅軍指戰(zhàn)員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不怕犧牲,浴血奮戰(zhàn),歷時5個多月,殲敵2500余人。由于孤軍作戰(zhàn)、敵我力量懸殊,西路軍最終還是失敗了,但它為爭取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推動全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1937年,統(tǒng)治青海的馬步芳把河西走廊戰(zhàn)役中被俘的西路軍指戰(zhàn)員400余人編成補充團工兵營,押往循化縣贊布呼等地從事各種苦役。從1937年至1948年,被俘的西路軍指戰(zhàn)員400余人,用了多年的心血親自設計、取材、施工,建成了贊布呼清真寺。被俘的紅軍戰(zhàn)士雖然遭到敵人的嚴密監(jiān)視和殘酷迫害,但心中依然充滿革命的激情和斗志,堅定革命必勝的信念,并采取各種方式與敵人進行機智頑強的斗爭。他們借燒磚瓦、花磚的時機,巧妙地將紅五星、鐮刀斧頭、工字、領章等象征革命的圖案刻在花磚中,至今仍保留在大殿頂上。1998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將這座清真寺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清真寺占地約4畝,雖經半個多世紀仍不失古樸典雅。寺院呈四合院布局,由大門、喚禮樓、南北配房、大殿組成。站在清真寺大殿正前方,抬頭看大殿的檐頂,可以清晰地看到檐頂的花雕上鏤空雕刻著幾個高約10厘米的五角星;在距五角星不遠的右上方,有一個彎口朝上的月牙形雕刻,月牙上帶著小小的手柄,像一把彎彎的鐮刀;此外還零散地分布著一些被刻成“H”形的圖案,這些都是變換了形狀的“工”字。五角星——這個象征革命的圖案,還出現在喚禮樓四角的飛檐上,酷似一朵朵怒放的梅花。清真寺,阿拉伯語稱“麥斯吉德”,是穆斯林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而清真寺與革命文物相融合,使它的社會功能及歷史教育意義深遠而偉大,也使得贊布呼清真寺在全國萬座清真寺中獨樹一幟。
循化縣位于青海省東南部,是全國唯一的撒拉族自治縣。循化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有風光秀麗的自然景觀和底蘊深厚的人文景觀。撒拉族先民定居并繁衍生息在這片氣候溫和、綠樹成蔭的黃河臺地上,并長期與藏、回、漢等民族保持了豐富多彩且各具特色的民族風情和習俗,形成了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傳統(tǒng)濃郁的民族風情,譜寫了增強民族團結、共同發(fā)展的歡樂樂章。如今,隨著紅色旅游產業(yè)的興起,贊布呼清真寺——由紅軍修建的我國唯一一座清真寺,不僅為紅色旅游的開展提供了充分而獨特的資源基礎,而且是對參觀者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良好題材,必將為循化的旅游資源錦上添花。
當我們步入這座村莊,看到高高聳立其間的喚禮樓時,當年400名被俘的西路軍指戰(zhàn)員修建清真寺的一幕幕場景便自然而然地在我們的腦海中浮現,一種在革命斗爭年代鑄就的偉大民族精神在心中傳承著、錘煉著、升華著……
(責編周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