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海
8月中旬,筆者應世界行進管樂團協(xié)會的邀請,前往韓國擔任“2006年世界行進管樂大賽”評委。本項賽事由世界行進管樂團協(xié)會發(fā)起,是國際行進管樂界的頂級賽事,被譽為“行進管樂世界杯”,由申辦國輪流承辦,從1996年開始,至今已經舉辦過10屆,韓國是本次大賽的主辦國,比賽地點設在風景旖旎的旅游圣地濟州島。
此次受邀擔任評委的還有加拿大著名指揮家、教育家、世界行進管樂團協(xié)會主席Robert Eklund,美國音樂教育博士Andrew Dougharty,丹麥警察樂團團長、小號演奏家Jan Hansen以及來自德國、日本、泰國、意大利、韓國的15位管樂專家、學者。來自中國、美國、日本、泰國、韓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意大利、中國香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24支優(yōu)秀樂團參加了比賽。
大賽從8月12日開始到15日結束,歷時4天,前3天分別進行初級組、中級組、高級組選拔賽,第四天,15支代表隊進入決賽,經過激烈的角逐,最后美國隊以近乎完美的超群實力奪得第一,表演上同樣無懈可擊的兩支日本隊分獲第二、第三名。祖國大陸首次派出的北京理工大學附中金帆樂團不負眾望,以中級組選拔賽第二的成績晉級決賽,最終榮獲大賽一等獎。
除比賽之外,15日晚上24支參賽隊的樂手們興致勃勃地參加了組委會主辦的主要街道的巡演活動,受到韓國民眾的熱烈歡迎。
縱觀整個比賽,印象比較深的一是參賽隊伍多,他們來自世界各地,表演風格多樣。二是整體表演水平高,參賽隊大多是在本國、本地區(qū)比賽中獲大獎的優(yōu)秀樂團,代表了當今世界行進管樂的最高水平。三是亞洲隊進步明顯,尤其是過去名不見經傳的泰國隊令人刮目相看,他們派出4支樂團參賽,竟然全部順利進入決賽,最后獲得了多項集體獎和單項獎,水平之高出乎我們許多評委的意料;四是韓國官方非常重視,賽事組織工作嚴密、規(guī)范、公正、高效,贏得了評委會和各參賽隊的一致好評。
行進管樂,也稱行進樂,國內習慣稱之為“隊列行進吹奏表演”。它集管樂演奏與各種表演于一體,題材廣泛、形式靈活,極富動感和視聽沖擊力,深受大眾的喜愛。行進管樂興起于上世紀60年代,開始只是管樂隊、軍樂隊演出中的特色節(jié)目,后來逐步發(fā)展成為獨立于交響管樂之外的一種表演形式。美國作為主要發(fā)起國,至今依然引領發(fā)展潮流。在亞洲,日本緊隨美國之后,經過30多年的推廣和普及,日本行進管樂的整體水平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國的行進管樂始于上個世紀80年代后期,1990年解放軍軍樂團在北京亞運會開幕式上推出的600多人參加的大型管樂行進表演給人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
作為職業(yè)管樂工作者,近些年我有機會赴美國、日本、德國、英國等多個國家考察學習,也曾多次帶隊赴歐洲、亞洲參加各種音樂節(jié)、管樂節(jié)演出活動,對行進管樂有了較多的接觸和了解。在此結合這次比賽,談談我的粗淺理解和看法。
首先,行進管樂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和青睞。行進管樂這種表演形式興起的時間并不長,如今美國、日本已經非常普及,他們每年都要舉辦不同組別的大規(guī)模的全國性賽事。在美國每年都要舉辦“世界行進樂錦標賽”,美國總統(tǒng)每年都要發(fā)送賀信,2005年4月27日喬治·布什總統(tǒng)在給第33屆世界行進錦標賽的賀信中寫道:行進樂能夠鍛煉青少年的組織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公平競爭、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能夠展示參與者藝術才華的多樣性,能夠使青年人懂得團隊精神和紀律的重要性,促使他們追求更高的目標并通過努力去實現。據了解,日本行進管樂協(xié)會正式注冊的樂隊就有2300多支,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社區(qū)到各種社團組織都有行進樂團。政府對于這項活動十分支持,日本每年舉辦的全國行進管樂大賽的最高獎項是內閣總理大臣獎和由文部省頒發(fā)的大獎。泰國過去行進管樂基礎較差,現在的綜合國力、經濟基礎都遠不及我們,但泰官方高度重視這門綜合藝術形式,國王都親自過問,此次大賽評委和觀眾公認進步最快的幾支泰國樂隊都是由泰政府出資派往美國進行過長時間的培訓。主辦國韓國及我國的臺灣地區(qū)、香港特別行政區(qū)這些年都十分重視在各級學校中推廣行進管樂,他們每年都要在本國、本地區(qū)舉辦大型交流、比賽活動。行進管樂為什么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和青睞呢?究其原因我將其歸納為三個方面:
1.行進管樂是一種大眾喜聞樂見,比較易于普及和推廣的文化娛樂活動。這一點從行進樂隊的組成,包括樂隊編制、樂器使用、演奏員性別、年齡等方面都可以看出,行進管樂隊的組合形式是開放性的,沒有固定的模式。過去我們很容易把行進管樂和軍樂、軍隊聯在一起,而如今在管樂發(fā)達國家,行進管樂的主體是大、中、小學生,其他年齡層次的也都能參與其中。就本次參賽的樂隊來看,樂隊成員既有朝氣蓬勃的中學生,又有社區(qū)的成年人,既有男女混編的樂隊,又有更具特色的女子樂隊;從編制上看,有的沿用傳統(tǒng)交響管樂隊的配置,有的是純銅管樂隊,有的是打擊樂與木管的組合,更多的則采用現代行進樂隊的編制。從這次比賽的樂隊規(guī)模上看,既有60人左右編制的,也有100人左右編制的,但更多的是150人左右,像在決賽中進入前10名的樂隊大都如此。從參演人員年齡上看,過去我們認為行進管樂是年輕人的專利,這次美國隊讓我們改變了固有的看法,他們的社區(qū)樂隊竟然是三代人的組合,與充滿陽剛之氣的青年學生一同表演的有些人已經進入中老年了,其中一位老婦人已經64歲,樂隊中年紀最小的僅有8歲,他們一舉手一投足同樣充滿靈性與動感?,F場觀賞這些高水平的行進表演的時候,我內心總有一種抑制不住的沖動和震撼,很多次都激動得熱淚盈眶。從審美的角度講,行進管樂屬于大眾文化或稱俗文化,因為它具有這樣的特質,所以它的表達形式最直接、最單純、最真摯,它給觀眾帶來的視覺和聽覺沖擊力,帶來的力與美的碰撞,帶來的表演者與觀眾心與心交流所產生的強烈共鳴是任何一種音樂形式無法比擬的。因此說行進管樂是一種靈活、開放,易于親近大眾,易于普及推廣,具有良好群眾基礎的文化娛樂活動。
2.行進管樂有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參與者多方面的藝術素養(yǎng)。隨著人類物質文明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國民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提高。在這方面行進管樂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和載體,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行進管樂隊的成員,既要具備良好的樂器演奏水平,又要具有較豐富的音樂理論知識;既要具有較強的表演意識,良好的身體協(xié)調性,又要掌握各種舞蹈性很強的表演技能;既要熟悉一些必要的美術構圖、色彩常識,又要了解節(jié)目編導、舞臺服裝道具設計方面的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無論是樂團成員還是現場觀眾,在那排山倒海般的音樂面前,你會下意識地調動你的知識儲藏,張開藝術的翅膀自由翱翔。你會聯想到滔滔的江河,無邊的大海,想到“大江東去”、“亂石穿云,驚濤拍浪,卷起千堆雪”等千古絕唱。你也許會被其巨大的聲浪感動得心跳加快,熱血上涌,在這一刻,你的內心世界會感到主體與客體之間產生了急劇的對立和沖突,巨大、有力、奇異等一系列感知信號都會給你以強烈的刺激,起初你也許會被它特有的威嚴、豪邁的氣勢所壓倒,但很快你會從表演中發(fā)現自己的力量,感悟到人類的偉大與尊嚴,這時候你得到的是一種驚心動魄、振奮激蕩的審美感受,這正是美學領域中非常典型的崇高、壯美的形態(tài)。正如我國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所說:“一個人多受崇高事物的鼓舞可以消除鄙俗氣,在人格上有所提高。”因此,行進管樂能夠潛移默化地給參與者多種藝術的熏陶和啟迪,對培養(yǎng)和提高參與者尤其是青年一代的藝術感和文化修養(yǎng)十分有益。
3.行進管樂有利于培養(yǎng)參與者的團隊精神和健康的體魄。行進管樂屬于典型的集體藝術,編導、指揮、演奏員、舞蹈演員以及服裝、舞臺、道具各個環(huán)節(jié)組成了一個統(tǒng)一體,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以樂手為例,演奏的音準、音色、節(jié)拍、速度、力度必須協(xié)調一致;表演動作、表情也要整齊劃一,要真正做到這些就必須牢固樹立團結、合作的意識和強烈的團隊精神。我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jié),比賽中許多樂隊都采用“蜂擁而至”、“撒腿就跑”的進、退場方式,試想一百余人的表演隊伍,連人帶樂器,十幾秒鐘之內一下子布滿了舞臺,表演結束后,連人帶樂器、器材眨眼間蹤影皆無,速度之快令人難以置信。這個細節(jié)很直觀地展示了表演者良好的身體素質、強烈的團隊意識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由此我想到我們的下一代——祖國的花朵們,他們大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比較優(yōu)越,孩子們衣食無憂,一切由家長包辦……導致我們的孩子們整體上缺乏吃苦耐勞、團結互助精神,缺乏陽剛之氣,缺乏爭強好勝、一往無前的意志品質,孩子們的這些表現對其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對今后無可回避的激烈競爭的社會,對正常的生活、工作、學習都將產生負面影響。反觀亞洲各參賽隊的樂手們,從身體條件看他們和我們差不多,有的甚至比我們還要弱小。比如日本的一支女子樂隊,看上去個頭不高、身體很單薄,可一旦進入表演狀態(tài),是那樣的英姿颯爽、氣勢如虹, 20多斤的行進大號在她們手上和別人使用小號、圓號沒有什么區(qū)別,上下樂器,快速行進間演奏是那樣的輕盈自如,你會被她們身上所散發(fā)出來的“巾幗不讓須眉”的豪氣所震撼,你也會想象出她們在底下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在那一刻你很容易聯想到她們未來的發(fā)展,想到我們的孩子們的未來……。日本行進管樂協(xié)會會長元田原吉先生曾對我講:“我們讓孩子們參加行進樂隊,主要是想讓他們學會配合,學會協(xié)調,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吃苦耐勞,對孩子們來講,人格的培養(yǎng)超出了他們參加樂隊本身。”這句話讓我思考許久。
其次,要從藝術和技術的層面全面認識和把握當今行進管樂的現狀及發(fā)展趨勢。如今行進管樂在作品的選擇、樂曲創(chuàng)編、吹奏方法、聲部搭配、形體動作、各種配合表演、樂隊指揮形式以及服裝、舞美、道具設計的運用均已建立了較為完整的編導演系統(tǒng)和完備的審美、評判標準。
1.突出音樂在整個表演中的靈魂作用。綜觀整個比賽,各樂隊依然是把“樂”作為“行進”的前提和基礎。從選曲方面講,過去我們一般認為進行曲和節(jié)奏性強的作品比較適合行進表演,這次比賽使我們改變了認識,古典的、浪漫的、爵士的、流行的,進行曲、舞曲、序曲、歌劇片段、音樂劇主題……任何一種風格,任何一種形式的音樂作品,都可以為行進樂所用,比如日本Seika樂隊演奏肖斯塔科維奇的《節(jié)日序曲》,加拿大樂隊演奏科普蘭的芭蕾舞劇《牧場競技》的音樂等等都與行進表演結合得非常完美。再就是各樂隊大量使用了本國的民族音樂,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目前美、日等國的作曲家中有一批人專門從事行進管樂的編配,也已形成了一套與交響管樂明顯不同的配器技法和手段。從音響的角度看,多數樂隊包括小學生樂隊的音響都比較成熟了,無論是表現大場面的持續(xù)強奏,還是展現優(yōu)美抒情的弱奏,都是那樣得心應手。事實證明,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樂”是行進管樂不可取代的基礎和靈魂。
2.表演動作難度系數不斷增加,戲劇化、情節(jié)化趨勢明顯。由于擔心演奏受影響,過去行進表演中演奏員肢體動作一直比較規(guī)整,動作幅度較小。而如今從口令、姿態(tài)、各種轉法、身體前后移動的基本要領等早已標準化、規(guī)范化了,似乎已經沒有完成不了的動作了,有時編導還會要求樂手們在行進間連續(xù)做出360度的旋轉動作,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從觀者的角度看一是“齊”,小到上下樂器,一個轉身一個跨步,大到二三十人的大排面,八九十人整體移動,齊唰唰地像一個人似的。二是“難”,比如一百多人的隊伍在快速奔跑中邊演奏邊變換隊形,依然能夠保持整齊劃一。香港的參賽隊甚至用《歌劇魅影》的音樂表現音樂劇的主要情節(jié)。在隊形變換上,編導們已經突破了傳統(tǒng)的排面和方隊結合的編排方式,轉而強調點與線的結合,每個樂手都是一個點,點的整體移動帶動圖形不斷變換,而動態(tài)中的圖案與旋律交織在一起的確令觀眾目眩。
3.多種表演形式的融入提高了行進管樂的觀賞性。在傳統(tǒng)的行進吹奏表演中,為了增加節(jié)目的動感與活力,常常加入旗隊表演,與打擊樂結合在一起,被人戲稱為“站住陣腳,搖旗吶喊,擂鼓助威”,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上的行進吹奏表演采用的就是這一思路?,F如今隨著表演形式、手段的不斷增多,行進管樂中已經融入了舞蹈、槍操、花式棍操、軍刀等表演內容,這些表演不再處于從屬地位,它們與樂隊密切配合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次參賽的美國樂隊更是不惜巨資專門從本國運來了大量的舞臺道具和完善的設備,使他們精湛的表演更加具有觀賞性。
此外對于這屆比賽我有一個深刻的感受,就是各樂隊對打擊樂器的開發(fā)使用。如泰國一個女子樂隊的打擊樂聲部,竟用了8架木琴、6面大鼓、7個小鼓、4組邦戈鼓、4個排鼓、1套定音鼓、1面交響大鼓、1副大镲等,豐富多彩的打擊樂群的運用,大大提升了行進管樂的感染力和視聽沖擊力。同樣,服裝、舞美、道具等輔助手段的巧妙設計使用也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
行進管樂引入我國已經快20年了,就總體而言發(fā)展比較緩慢,與美、日等國相比差距比較明顯。我作為專業(yè)管樂工作者,深感責任重大,應加倍努力工作。中國管樂學會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兩度組織人員赴日本考察學習,這次又組團赴韓國觀摩交流,今年年初管樂學會在京舉辦了行進管樂培訓班,來自全國各地的部分音樂教師參加了集訓。解放軍軍樂團等專業(yè)管樂團體,努力發(fā)揮領頭羊的作用,屢屢在國際間的交流演出中有上乘表現。北京市教委、上海管樂學會等已經著手在本地學校中開發(fā)這一表演形式,一批起點較高的行進樂隊已經建立起來,相信不遠的將來我國的行進管樂水平一定會有較快的發(fā)展和提高。
最后,我呼吁各級地方政府特別是教育部門加大對行進管樂新的藝術形式的扶植、培養(yǎng)和支持。從美國、日本的經驗看,2008北京奧運會和2010上海世博會應是我國推動行進管樂發(fā)展的天賜良機,可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我還希望越來越多的專業(yè)藝術工作者盡快加入到行進管樂的創(chuàng)作、編導中來,這里是一片待開墾的處女地,作曲家、策劃、編導、演奏家、指揮家、舞蹈家、服裝設計師、舞美師、音響師包括樂器制作、經銷商們,這里同樣可以施展你們的才華,實現你們新的夢想!
于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軍樂團團長、指揮,中國音協(xié)管樂學會會長
(責任編輯 張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