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偉大的文學(xué)家,是著名的語言大師。他擅長運用各種修辭手法來塑造形象、刻畫人物。本文通過分析魯迅小說《藥》中所使用的主要修辭手法,以此來展示魯迅先生高超的語言藝術(shù)。
生動的比喻
魯迅先生善于運用比喻來描寫人物。他的比喻非常具有獨創(chuàng)性,塑造出來的人物形象特別生動、鮮活?!端帯芬晃囊还彩褂昧?6處比喻,有的比喻非常奇巧、貼切。例如:
1.老栓也向那邊看,卻只見一堆人的后背,頸項都伸得很長,仿佛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
用仿佛被無形的手向上提著頸子的鴨,來比喻踮著腳伸著頭在刑場周圍閑看斬首的人們,真切地反映了他們的愚昧而又可憐的一面。
2.“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一個渾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象兩把刀,剌得老栓縮小了一半。
把劊子手康大叔的眼光比作兩把刀,這和他的身份、他的兇相,再恰切不過了。然后接著這個比喻,說“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這個比喻結(jié)合夸張,把劊子手康大叔的兇狠、殘暴寫絕了。
3.小栓坐在里排的桌前吃飯,大粒的汗,從額上滾下,夾襖也貼住了脊心,兩塊肩胛骨高高凸出,印成一個陽文的“八”字。
寫小栓瘦骨嶙峋,用了一個非常貼切形象的比喻:兩塊肩胛骨高高凸出,印成一個陽文的“八”字,具體形象地寫出了小栓病情的嚴(yán)重程度。
二、恰當(dāng)?shù)剡\用反復(fù)
1.里邊的小屋子里,也發(fā)出一陣咳嗽。……
那屋子里,正在銑系窸窸簌簌的響,接著便是一通咳嗽。
他的旁邊,一面立著他的父親,一面立著他的母親?!ㄐ∷ǎ┍憬蛔⌒奶饋恚粗靥?,又是一陣咳嗽。
這康大叔卻沒有察覺,仍然提高了喉嚨只是嚷,嚷得里面睡著的小栓也合伙咳嗽起來。
小栓慢慢地從小屋子走出,兩手按了胸口,不住地咳嗽。
店里的坐客,便又出現(xiàn)活氣,談笑起來,小栓也趁著熱鬧,拼命咳嗽。
文中反復(fù)寫到了小栓“咳嗽”,他吃藥前咳嗽,吃了藥以后還是咳嗽,而且咳得愈加厲害。從開始的“一陣咳嗽”“一通咳嗽”“又是一陣咳嗽”到“合伙咳嗽”,到“不住地咳嗽”,再到“拼命咳嗽”,一次比一次厲害,一步緊逼一步。作者用反復(fù)的手法,寫出了小栓的病情越來越重了。而錢已落入腰包的劊子手康大叔明知醫(yī)不好小栓的病,卻打腫了臉充胖子,竟厚顏無恥地一口氣說出了八個“包好”。
2.“這是包好!這是與眾不同的。你想,趁熱的拿來,趁熱吃下,”橫肉的人只是嚷?!鞍茫“?!這樣的趁熱吃下。這樣的人血饅頭,什么癆病都包好!”……“包好!包好!”康大叔瞥了小栓一眼,仍然回過臉,對眾人說,……“包好!小栓——你不要這樣咳。包好!”
劊子手康大叔左一個“包好”,右一個“包好”,有的連珠炮似地說“包好!包好!”,前后反復(fù)用了八個“包好”,這樣反復(fù)交替使用,把劊子手的騙子嘴
臉,刻畫得淋漓盡致。
三、巧妙地使用借代
魯迅先生善于抓住人物的外部特征來作借代,來指代人物,起到了突出人物形象特點的作用。例如:
1.駝背五少爺話還未完,突然闖進(jìn)了一個滿臉橫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著紐扣,用很寬的玄色腰帶,胡亂捆在腰間。剛進(jìn)門,便對老栓嚷到:“——吃了嗎?好了嗎?老栓,就是運氣了你!”……
“這是包好,這是與眾不同的。你想,趁熱的拿來,趁熱吃下?!睓M肉的人只是嚷。
“滿臉橫肉的人”、“橫肉的人”——用劊子手康大叔的面貌特點來借代他這個人,正好突出了劊子手殺人不眨眼的兇狠相。
2.“連剝下來的衣服,都給管牢的紅眼睛阿義拿去了,……紅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個老娘,可是沒有料到他竟會那么窮,榨不出一點油水。已經(jīng)氣破肚皮了。
眼睛“紅”本是牢頭阿義的外部特征,可他骨子里更是得了紅眼病,連死尸身上的衣服他都要,所以用“紅眼睛”來指代阿義,一語雙關(guān),入木三分地刻畫了阿義見錢眼開、窮兇極惡的貪婪本性。
四、精心錘煉詞語,構(gòu)成語言音樂美
魯迅先生擅長選用有特色的詞語,來提高語言的表達(dá)效果。注意使用韻的詞語,讀起來瑯瑯上口,形成音樂美。
1.(老栓)按一按口袋,硬硬的還在。仰起頭兩面一望,只見許多古怪的人,三三兩兩,鬼似的在那里徘徊;定睛再看,卻也看不出什么別的奇怪。
“在”“徊”“怪”押韻,“還在”“徘徊”又構(gòu)成了疊韻,使得這段文字鏗鏘和諧,瑯瑯上口,富于音樂美。再如:
2.一面整頓了灶火,老栓便把一個碧綠的包,一個紅紅白白的破燈籠,一同塞在灶里。一陣紅黑的火焰過去時,店屋里散漫了一種奇怪的香味。
這段文字寫華老栓烤人血饅頭,選用了四個修飾語:“碧綠的”包、“紅紅白白的”破燈籠 、“紅黑的”火焰、“奇怪的”香味,色彩鮮艷,香味特別,引人注意。數(shù)量詞“一個”“一同”“一陣”“一種”交替使用,富于變化,增強(qiáng)了語言美。
從上可見,魯迅先生充分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增強(qiáng)作品語言的形象美、音樂美,大大提高文章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
(孟昭水,山東省泰山學(xué)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