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隆
我有一個朋友,住在一片鬧市區(qū),以前他常常向我抱怨住在這里有很多煩惱,為了躲避這些煩惱,他甚至幾次提出要搬家。
他說樓上的孩子整天哭個沒完,吵得他日夜無法安寧。我問他那孩子多大了,他說只有七個月大。我說這么小的孩子愛哭很正常,你就理解理解嘛。
他說對門的關(guān)大爺有事沒事就拉著他聊天。我問他關(guān)大爺?shù)睦习槟?,他說十年前就死了。于是我說,人老了,不怕別的就怕寂寞,你就陪他聊聊天嘛。
接著他又說樓下的吳媽是如何的愛唱戲,三樓的李嬸是如何的愛串門,四樓的王大叔是如何的早出晚歸弄得樓道里稀里嘩啦響成一片,諸如此類,等等等等。開始,我還很認(rèn)真地聽完,然后好好地安慰他一番。后來連我自己都聽膩了,總是不等他說完便找個借口匆匆離開。
再后來,他突然不再抱怨了,我很奇怪,便問他原因。他告訴我,有一次他路過另一片居民區(qū),聽見幾位老人正在唱戲。他們噪音嘶啞、曲調(diào)零碎,仍有許多人在那里鼓掌喝彩。他很奇怪,便仔細(xì)地聽了一會兒,但仍覺得很難聽,和自己每天早上在小區(qū)里聽到的聲音一樣刺耳。當(dāng)他轉(zhuǎn)身準(zhǔn)備離開的時候,忽然看見一座民宅的墻壁上寫著這樣一句話:“如果別人的生活給您造成了麻煩,請不要生氣,也許您的生活也給別人帶來了麻煩?!?/p>
他說,“你不知道我當(dāng)時的感受。我覺得同樣是居民區(qū),這里卻充滿生活的情趣。我很妒忌,也很慚愧。直到那時我才明白,因為我不夠?qū)捜?,有很多快樂都從我身邊溜走了?!?/p>
他說吳媽的兒女都在外地工作,現(xiàn)在她年紀(jì)大了也沒有別的什么愛好,就報名參加了區(qū)里的文藝團(tuán),所以很早就起來練聲;李嬸人其實挺熱心的,前天還送他幾雙鞋墊;土人叔起早貪黑賣菜不容易啊,一個人養(yǎng)一家,兒子在北京上大學(xué),女兒也高三了……
后來我再去拜訪他的時候,在他們居民區(qū)的墻上也發(fā)現(xiàn)了這句話,那是朋友的筆跡。我很感動,更多的是慚愧。因為我并不是一個真正懂得寬容的人,否則我不會在他訴苦的時候找個借口溜掉。
生活就是這樣,很多事情都是在你的情理之中而在別人的原則之外。這就像數(shù)學(xué)中的交集,我們既有共同生活的部分,又有各自獨立的生活。所以很多時候,你討厭的或許正是別人喜歡的,而別人享受快樂的同時可能又對你造成了某種傷害。如果面對塵世喧囂,每個人都能寬容地對待生活,理解別人的快樂,原諒那些無心的傷害,那么,誤解紛爭是不是會少很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