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作為人們交流思想、傳遞感情的工具,不可避免地帶有時代的烙印,并隨著人類的進步而不斷地發(fā)展創(chuàng)新。語言的創(chuàng)新充分體現(xiàn)在具有強烈創(chuàng)新意識的人們的口語中。大學生是文化素質較高的群體,他們思維活躍,對新生事物比較敏感,自然地成為流行語的主要創(chuàng)造者和傳播者。
在今天經(jīng)濟市場化、信息網(wǎng)絡、文化多元化等形勢的影響下,大學校園與刻板的學府漸行漸遠,已成為一個飛揚著青春活力,引領著時代潮流,體現(xiàn)著生命價值的地方。校園文化也不再單純,而是更加豐富、凸現(xiàn),校園流行語則成為校園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校園流行語的特點
校園流行語,顧名思義是在大學校園里流行的一種語言形式,它除了具有一般流行語的流行性、時間性等特點外,也創(chuàng)造性地革新了流行語,使得大學校園的流行語大大減少了它的方言性、俚俗性、底層性,成為大學生廣泛運用的一種鮮活的語言形式。它反映了大學生這一群體獨有的社會文化心態(tài),具有著追新求異、幽默風趣、簡潔明快和偏激粗俗等特點。
1.追新求異
大學生是一個有智慧、有抱負,而且總想與眾不同、總想走在別人前面的群體。這一特點使得他們有著求新、求異、求變的心理,進而追求新創(chuàng)意、新內容、新形式,以達到彰顯個性、凸現(xiàn)智慧的目的,體現(xiàn)在語言上就是標新立異。
內存:知識水平。
復制:考試或練習抄襲他人。
死機:正在做的事因思維障礙等原因,而無法繼續(xù)進行。
大學生正在接受專業(yè)性比較強的高等教育,受所學專業(yè)的影響,專業(yè)術語自覺不自覺地突破學科范圍,并賦予其新意,在大學生日??陬^交際中廣為運用,幾乎成為通用詞語。
文件:撲克牌。
早戀:早上鍛煉。
黃昏戀:晚上鍛煉。
大學生以其個性、智慧,想象曲解一些舊詞或使一些舊詞表現(xiàn)新的思想和行為,求得新奇、獨特。
2.幽默風趣
大學生利用所學的“反語”、“別解”、“比喻”等修辭方法,使一些舊詞的語義與其本義完全相反,或者根據(jù)詞語的字面特點表現(xiàn)生活中的某一現(xiàn)象,使交際的口語幽默、詼諧,帶有一定的風趣性。
天才:天生的蠢才。
偶像:令人作嘔的對象。
冒號:冒充病號。
可愛:可憐沒人愛。
利用漢字的表意特點把詞語拆開,并賦予每個音節(jié)不同的意思組合新的語意,曲解正常詞語,舊詞新解,以達到表情達意的需要。
油條:很花的男生。
燒餅:很輕浮的女生。
利用詞語表示事物的特點,來形容生活中的某一事物。
竹本一郎:笨蛋一個。
漢字是表意文字,為此大學生利用其字形可以拆解的特點,創(chuàng)造出新的詞語。
人類:人渣﹢敗類。
白骨精:白領﹢骨干﹢精英。
大學生憑借智慧、想象,使得一個詞拆開表達兩個詞或三個詞的語意。
德國汽車:(Bens)笨死。
借助英語的讀音,用英語的漢語翻譯來代替漢語中的某一詞語。
3.簡潔明快
我們生活在一個快速變動的時代,開放性、高效性是它的顯著特點和實際要求。表現(xiàn)在交際語言中就要求提高表述速度,這也就需要我們使用的語言能夠簡潔、明快、易懂,以達到理想的交際效果。于是,快捷的網(wǎng)絡語言成為大學生欣賞并樂于運用的語言。
S:表示拐彎抹角。
N:多。
MM:妹妹。
DD:弟弟。
BB:再見。
FB:腐敗。
KTV:k你一頓,踢你一腳,再擺出一個yeah的手勢。
以上是字母式,借用漢語拼音的簡寫、英文單詞的簡寫和諧音字母。
250:我愛你。
584:我發(fā)誓。
886:拜拜了。
7456:氣死我了。
2266:零零落落。
以上是數(shù)字式,借用數(shù)字與漢字的諧音。
頂:支持。
大語:大學語文。
大英:大學英語。
張導:張輔導員。
以上是縮略語式,在保留該詞原義的基礎上,省去某些形式成分,使語言簡潔、率直、明白,具有表現(xiàn)力。
4.偏激粗俗
有些大學生面對無底洞般的空虛和渺茫,不知如何安排大學生活。目標喪失,友情空白,有著無言的煩躁,處于浮躁中的大學生未免有時顯得刁酸、尖刻、粗俗。如:“去死吧”、“找死啊”、“有病啊”、“欠扁”、“惡心”、“智障”、“死開”等等。這些負面詞存在于校園流行語中,帶有調侃、諷刺、挖苦的感情色彩。
二、校園流行語折射的大學生的心理
大學生有青年人特有的天性,他們在對未來生活的幻想中,有足夠的理性,執(zhí)著的反思,遠大的理想。為此,他們渴望能在多個層面上展示獨特的自我,以求得個性的張揚和解放。在口語層面上,大學生創(chuàng)造了屬于他們自己的獨特的語言。校園流行語是其中一種最具代表性、最能體現(xiàn)大學生生活狀態(tài)和心理特征的語言現(xiàn)象。
1.從眾心理
大學生有著極其敏感的心理,他們大多既自戀又自卑,既狂妄又懷疑,既對未來充滿信心又覺得前途渺茫。這種矛盾心理和對未來角色的無法定位,使得他們既希望保持自己獨特的個性,又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同。但是,由于個人交際能力的局限,又使他們無法達到,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同,于是他們轉而尋求與和自己有相似心理特征的人群所能達到的相對的默契。這樣就出現(xiàn)了學習的從眾、考試的從眾、服飾的從眾等從眾心理的表現(xiàn)形式。如“584”(我發(fā)誓)、“1314”(一生一世)、TMD(他媽的)、NHH(牛烘烘)、東東(東西)、挖洞(陷阱)等網(wǎng)絡語言的運用,大學生彼此是心領神會,倍感默契。
2.求異心理
大學生是張揚著個性的一群年輕人,他們對新生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對新產生的詞語也充滿了好奇并有好感。于是,在日常交往中更愿意接受、善于使用鮮活、生動、新奇的詞匯,以顯示自己超凡脫俗、與眾不同的個性,以及對陳舊、古板詞語的不屑一顧的情感。如:不說逃課而說“蹺課”、不說反映慢而說“大腦短路”或“大腦缺氧”、“可愛”、“天才”、“討厭”、“走,找校長聊天去”等等。在大學校園中,創(chuàng)造新詞,舊詞新用已成為一種時尚。
3.抑郁心理
與一般青年相比,大學生的自我意識非常強烈,心理上的需求也相對較高,包括實現(xiàn)自身價值、受人尊重、愛情、審美等等。他們關心的是如何把自己目前的狀況與將來的角色協(xié)調起來。同時,當今的大學生所面臨的社會環(huán)境是社會變革及市場經(jīng)濟的迅猛發(fā)展,大學生的自我期望也不時地受到這種變化的影響,加上自身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使得他們心理適應能力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這些心理特點使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更容易產生各種心理上的反差,導致各種心理挫折,出現(xiàn)抑郁情懷。如“郁悶”、“暈”、“煩著呢”、“別理我”等,這些詞語是大學生心理亞健康的曲線反映,表現(xiàn)出這一群體普遍存在著一種低進的情緒狀態(tài)和心理困惑。
4.自嘲心理
大學生的生活態(tài)度和方式是寬容略帶調侃,積極處事又有些超然,無奈的同時又自嘲。流行語也被看作是大家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自娛自樂,自我解壓的一種方式。 “孔雀”,不是贊美別人長得漂亮,而是說太自作多情?!疤诱n”說成“翹課”是因為“逃課”中的“逃”顯得倉惶、緊張,沒有任何風度可言,并且顯得理虧心虛,偷偷摸摸;“翹課”則表現(xiàn)得從容不迫,鎮(zhèn)定自如,理直氣壯。等等。這樣的一些流行語是大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無奈情緒、自嘲心理的表現(xiàn)。
5.煩躁心理
大學生處于青年期,社會化的要求和自我意識的發(fā)展促使個性與社會不斷發(fā)生沖撞,產生一系列的矛盾:學習、工作與戀愛之間的矛盾,現(xiàn)實自我與理想自我之間的矛盾等等,使得大學生處于“疾風怒濤”的心理狀態(tài)。面臨當前的生存、就業(yè)等壓力,大學生想用自己獨特的語言來抒發(fā)自己心中的苦悶,于是產生了話語的沖動。“惡心”、“去死吧”、“我靠”、“變態(tài)”等,體現(xiàn)出了大學生的浮躁、煩悶的心理現(xiàn)象。
6.仿效心理
流行語瑯瑯上口,風趣、幽默,而且簡潔、尖銳,正好迎合了大學生好奇、求新的心理。盡管大多數(shù)學生都追求獨特,追求個性,追求與眾不同,在鋪天蓋地的流行風面前,他們還是會不自覺地與其他人一樣去摹擬仿效一些有特色的語言。如,“矬人”仿喜劇電影《東城西就》中的經(jīng)典用語“唉,你好矬哎!”;仿“?;ā背霈F(xiàn)“校草”,指公認的最漂亮的男生。“風度翩翩”說成“風度扁扁”;“咬牙切齒”說成“咬牙切菜”等等。這些流行語既使大學生彰顯了個性,又做到與社會的和諧,與他人的共識。
校園亞文化就是由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所普遍擁有的不同于主流文化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其中的校園流行語則更具有其獨特的高度的流變性、時效性、現(xiàn)實性、鮮活性和大眾性的特征?!把詾樾穆暋?,校園流行語體現(xiàn)了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成為大學生社會文化心態(tài)的表征符號,為我們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人生價值取向等問題提供了一面鏡子。對這“標新立異”的流行語,我們既要看到其積極的一面,大膽地接受新詞語;同時,也要摒棄一些低級的、庸俗的詞語,使大學生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并在良好的大學環(huán)境中得到全面發(fā)展。
參考書目:
[1]胡明揚 張瀅.70—80年代北京青少年流行語[J].語文建設,1990,(1)
[2]賀又寧.對外來詞的再審視[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01,(3).
[3]劉漣.新新人類的流行語[J].民間文化,2000,(4).
[4]倪立民.語言學概論[M].浙江大學出版社,1990.
[5]沈謙.語言修辭藝術[M].江蘇教育出版社,1992.
[6]楊芳.大學校園仿擬語淺談[J].修辭學習,2000,(5-6).
[7]黃濤.流行語與社會時尚文化[M].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
(馮常榮,吉林省白城師范學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