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玉
畫家巴普蒂斯說:“愛我的人請乘火車來”,說完他就與世長辭了,于是有了電影《愛我的人請乘火車來》。
巴普蒂斯已經(jīng)七十多歲了,學(xué)生們卻極其愛戴這位年邁的老師。他最后的愿望就是在死后能安葬在萊基奇小鎮(zhèn)。如果誰真的愛他,就請乘火車到小鎮(zhèn)為他送行。
巴普蒂斯選擇了萊基奇,美麗安靜的萊基奇小鎮(zhèn),成了他最終的歸宿。對于這個七十多歲的老人來說,萊基奇小鎮(zhèn)上的水井、河流、村野、磨坊、鄰居、商店,仿佛仍是一個個謎,一個個他無法猜透的謎。他仿佛看到了坡崗上那呀呀轉(zhuǎn)動的風(fēng)車,聞到麥子在陽光下的那種焦香,還有那燦爛的稻草、農(nóng)具和牲畜散發(fā)的氣味。懷念已久的炊煙裹住一顆搖擺不定的靈魂,開始了自由自在的、無壓迫的呼吸。來自天籟的聲音給這物欲橫流的現(xiàn)代生活以人性的溫馨,給浮躁的心以寧靜的慰藉,博大的心懷里霎時間融化了世間的一切繁瑣與悲涼,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腳立在大地上的那種溫暖。
晚年的盧梭在大自然母親的懷抱中也找到了這樣的安寧:“我覺得,在樹林的綠蔭下,我是個被遺忘的自由而恬靜的人。就好像我再也沒有仇敵了;仿佛森林的枝葉會為我擋住他們的中傷,仿佛枝葉會把他們從我的記憶里驅(qū)走。喬木、灌木和花草都是大地的飾物和衣裳。眾多的植物就宛如播在天穹的繁星,星星點點地撒在了大地上?!?/p>
巴普蒂斯的萊基奇小鎮(zhèn),盧梭的鄉(xiāng)村,都是他們心靈上的天堂,他們在一種適合自己靈魂飛翔的風(fēng)里自由地呼吸。愛默生說,假如你想一個人靜一靜,那就去看天上的星星吧。多純潔的夢想,我們到處尋覓幸福,卻不知道,最簡單的幸福就是擁有一顆恬淡、寧靜的心靈。
“如今我已置身事外,一切色彩皆已化入,
聲音與氣味,且如曲調(diào)般絕美地鳴響。
我何必需要書本呢?
風(fēng)翻動枝葉,我知曉它們的話語,
并時而柔聲復(fù)誦。而那將眼睛如花朵般摘下的死亡
將無法企及我的雙眸。(里爾克《盲女》)
激情散盡,生命中似乎再沒有了低潮與高潮,再沒有了華麗的裝飾與渲染,只剩下平靜的訴說,只剩下瘦弱的一根藤條,蘸著最后的血,寫下懺悔,寫下追憶,寫下祈愿,寫下感激。
為生存的奔波讓我們靈魂里的詩意喪失殆盡,正如過多的快餐食品讓我們失去了味覺。巴普蒂斯將詩意帶進了天堂,萊基奇小鎮(zhèn)上的風(fēng)終日將他吹拂,死亡逼近他的軀體,靈魂卻重新誕生。畫家用盡一生的色彩描繪的塵世,不及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萊基奇小鎮(zhèn)。萊基奇的村舍里每一盞燈都在說話,萊基奇的曠野上每棵樹都有傾吐內(nèi)心的欲望,巴普蒂斯咽下最后一口唾液,像吐出鮮花一樣吐出了他臨終的詩句——愛我的人請乘火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