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敦基
富春江到了富陽,江面寬闊,平沙淺港,水流緩慢,如果不知道方位,簡直看不出江水往哪邊流。江對面的田野,一樣地蔥蘢馥郁,到了夏日,依然青翠欲滴。一派承平景象。
人們常說,美麗的山水哺育了像郁達夫那樣的文學大師。照那樣說來,富春江畔出產(chǎn)的應該是和平儒雅的大師。但達夫偏偏不是那樣的人物。我們看他的成名作《沉淪》,表露的是一個極度性壓抑者的痛苦。達夫天生敏感,多沖動,其性欲激烈,這也是他有強烈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的重要原因罷。他十七八歲遠渡東瀛,正當青年性欲高峰,又無處排遣,于是有了《沉淪》中的男主人公形象。這里要補充說明的是,如果達夫早生二十年,早二十年去日本,也許就不會有《沉淪》產(chǎn)生了。日本自古視中國為天朝,盡管高層在十九世紀下半葉早已窺透天朝的底蘊,但民間還是積存著對中國的崇敬。那時候中國人前往經(jīng)商,如果與日本女子交好,對她們來說,是何等光榮的事情,幾乎可以拿到社會上夸耀的。如果達夫那時去了日本,想來力比多自有合適的去處??上Ъ孜缫粦?zhàn),天朝紙老虎的面目被戳穿,日本民間也一變而為鄙視中國人了。不過,也正因為如此,《沉淪》中的男主人公的個人情欲便與大國的衰落糾纏一起,青春沖動被打上了民族主義的印記?;蛟S這也就是《沉淪》得以青史留名的原因罷。不管怎樣,達夫的成就,在文學史上是不可動搖了。
所以說,凝視著春江月明、水連海平的,是一個激烈憂郁的達夫。
達夫故居,是幢二層的小木樓,前面則是茫茫江水。達夫雕像站立在這里,我想其意不在觀賞江中美景,或者更在于沉思心頭的塊壘罷。那胸中的抑郁,四處奔激,然而又是那么地難以發(fā)泄,難怪沖破千難萬險后迸出來的,必是一篇驚天動地的好文。
故居二樓正中,懸著“風流儒雅”四字,是達夫的一位老友,也是文化史上的名人所寫。字當然是好的,但這四字我卻不能同意。尤是“儒雅”兩字,于達夫可謂毫不相干。1923年的秋天,達夫自杭州還鄉(xiāng),忍著饑餓走到南星橋,到了一家塌敗的飯館。那飯館的房屋的骨格,同達夫的胸腔一樣,肋骨已經(jīng)一條一條數(shù)得出來。老板娘是半老的婦人,可憐這位文弱的婦人,又不肯多收他一個銀子。達夫幾乎要喊出來了:“啊啊,我自回中國以來,遇見的都是些卑污貪暴的野心狼子,我萬萬想不到在澆薄的杭州城外,有著這么一個真誠的婦人的。婦人呀婦人,你的塌敗的屋椽,你的凋零的店鋪,大約就是你的真誠的結(jié)果,社會對你的報酬!呵呵,我真恨我沒有黃金十萬,為你建造一家華麗的酒樓?!睍r近百年,今日杭州城內(nèi)華麗酒樓數(shù)不勝數(shù),可有一家是這樣蓋起來的?
1933年,郁達夫移家杭州。魯迅于此是反對的,因為只有國民黨浙江省黨部呈請國民政府通緝“墮落文人魯迅”,但郁達夫自有心思,后來還蓋了風雨茅廬。他自述說:“我的來住杭州,本不是想上西湖來尋夢,更不是想彎強弩來射潮;不過妻杭人也,雅擅杭音,父祖富春產(chǎn)也,歌哭于斯,葉落歸根,人窮返里,故鄉(xiāng)魚米較廉,借債亦易,——今年可不敢說,——屋租尤其便宜,鎩羽歸來,正好在此地偷安茍活,坐以待亡。搬來住后,歲月匆匆,一眨眼間,也已經(jīng)住了一年有半了。朋友中間曉得我的杭州住址者,于春秋佳日,旅游西湖之余,往往肯命高軒來枉顧。我也因獨處窮鄉(xiāng),孤寂得可憐,有朋自遠方來,自然喜歡和他們談談舊事,說說杭州。這么一來,不幾何時,大家似乎已經(jīng)把我看成了杭州的管鑰,山水的東家”。所以他于1934年的第49號《中學生》寫了一篇《杭州》,介紹了這個城市,其中雖略為不屑,卻也將古人四時幽賞的簡目抄了上去,道是:“一、春時幽賞:孤山月下看梅花,八卦田看菜花,虎跑泉試新茶,西溪樓啖煨筍,保俶塔看曉山,蘇堤看桃花,等等。二、夏時幽賞:蘇堤看新綠,三生石談月,飛來洞避暑,湖心亭采莼,等等。三、秋時幽賞:滿家巷賞桂花,勝果寺望月,水樂洞雨后聽泉,六和塔夜玩風潮,等等。四、冬時幽賞:三茅山頂望江天雪霽,西溪道中玩雪,雪后鎮(zhèn)海樓觀晚炊,除夕登吳山,等等?!蹦鞘呛贾莸纳畎?!
郁達夫看杭州之山,雖也提到葛嶺,但以鳳凰山更勝。獨具只眼的,是他喜歡半山(皋亭山)。他乘火車到拱宸橋下車,遙望著山色,穿桑林,過小橋,“那一種蕭疏的野景,實在也滿含著牧場式的情趣”。還沒等到登山,達夫和同伴已經(jīng)餓了,于是在一個茶館里,喝著土燒酒,吃了十幾個茶葉蛋和一大包花生米豆腐干,有很多農(nóng)民來跟他們攀談。談的多是荒誕不經(jīng)的傳說,達夫大笑一場,走到山門前,見有許多人在賭牌九,他湊了上去輸光了四角小洋后,只得轉(zhuǎn)身上山門,去瞻仰半山娘娘的像了。走到山頂,景色自然不會壞,但達夫的游記中,只記了一句:“自然也看到了杭州城里的煙樹人家與錢塘江南岸的青山?!?/p>
達夫?qū)懞贾莸纳剿?,多用詩句,有詩為證,如《臨安道上野景》:“泥壁茅篷四五家,山茶初茁兩三芽;天晴男女忙農(nóng)去,閑煞門前一樹花。”《乙亥夏日樓外樓坐雨》:“樓外樓頭雨如酥,淡妝西子比西湖。江山也要文人捧,蘇堤而今尚姓蘇?!薄吨]岳墳》:“拂柳穿堤到岳墳,墳前猶繞陣頭云。半庭人靜鶯初懶,一雨蔭成草正薰。我亦違時成逐客,今來下馬拜將軍。與君此恨俱千古,擬賦長沙吊屈文?!逼巧⑽?,倒似惜墨如金。而關(guān)于杭州人的議論,卻放筆直說了。他認為,杭州人的祖宗,應該是古代的越國與吳國人,“堅忍,刻苦,猜忌,而富于巧智的。自以用了美人計,征服了姑蘇以來,兵事上雖則占了勝利,但民俗上卻吃了大虧;喜斗,堅忍,刻苦之風,漸漸地消滅了。倒是猜忌,使計諸官能,逐步發(fā)達了起來。其后經(jīng)楚威王,秦始皇,漢高帝等的撻伐,杭州人就永遠處入了被征服者的地位,隸屬在北方人的胯下。三國紛紛,孫家父子崛起,國號曰吳,杭州人總算又吐了一口氣,這一口氣,隱忍過隋唐兩世,至錢武肅王而吐盡;不久南宋遷都,固有的杭州人的骨里,混入了汴京都的人士的文弱血球,于是現(xiàn)在的杭州人的性格,就此決定了。
“意志的薄弱,議論的紛紜;外強中干,喜撐場面;小事機警,大事糊涂;以文雅自夸,以清高自命;只解歡娛,不知振作等等,就是現(xiàn)在的杭州人的特性;這些,雖然是中國一般人的通病,但是看來看去,我總覺得以杭州人為尤甚。所以由外鄉(xiāng)人說來,每以杭州人是最狡滑的人,狡滑得比上海灘上的滑頭還要厲害。但其實呢,杭州人只曉得占一點眼前的小利小名,暗中在吃大虧,可是不顧到的。等到大虧吃了,杭州人還要自以為是,自命不凡,無以名之,名之曰‘杭鐵頭以自慰自欺。生性本是勤而且儉的杭州人,反以為勤儉是倒霉的事情,是貧困的暴露,是與面子有關(guān)的,所以父母教子弟的第一個原則,就是教他們游惰過日,擺大少爺?shù)募茏?。等空殼大少爺?shù)募茏訉W成,父母年老,財產(chǎn)蕩盡的時候,這些大少爺們在白天,還要上西湖去逛逛,弄件把長衫穿穿,餓著肚皮而高使著牙簽;到了晚上上黑暗的地方去跪著討飯,或者扒點東西,倒?jié)M不在乎,因為在黑暗里人家看不見,與面子還是無關(guān),而大少爺?shù)募茏訁s不可不擺。至于做匪做強盜呢,卻不會,決不會,杭州人并不是沒有這個膽量,但殺頭的時候要反綁著手去游街示眾,與面子有關(guān);最勇敢的杭州人,亦不過做做小竊而已。
“唯其是如此,所以現(xiàn)在的杭州人,就永遠是保有著被征服的資格的人;風雅倒很風雅,淺薄的知識也未始沒有,小名小利,一著也不肯放松,最厲害的尤其是一張嘴巴。外來的征服者,征服了杭州人后,過不了三代,就也成了杭州人了。”
不過,達夫不是單純的環(huán)境決定論者。他引用人家所說:西湖就像是一位“二八佳人體似酥”的狐貍精,所以杭州決出不出好子弟,但他轉(zhuǎn)過來批判說:“日本的山水,秀麗處遠在杭州之上;瑞士我不曉得,意大利的風景畫片我們總也時??匆姷牧T,何以外國人都可以不受著地理的限制,獨有杭州人會陷入這一個絕境去的呢?想來想去,我想總還是教育的不好。杭州的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總非要徹底的改革一下不可?!?/p>
今天看來,達夫的這點見識倒很值得回味。不過,今天的杭州之所以輝煌,更直接的因素是她多了很多外地人的緣故。一個民族是永遠需要開放的,需要吸收新鮮血液的。教育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不好說。恐怕環(huán)境更能塑造人。
今年是達夫逝世六十年。富陽舉行了大型的紀念活動,我得以在紀念前幾天到了富陽的郁達夫故居,心有所感,略述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