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中
竹子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竹竿》中說:“籍箍竹竿,以釣于淇”?!叭缰癜?,如松茂矣?!?《小雅·斯竿》中也有“瞻彼其奧,綠竹猗猗;瞻彼其奧,綠竹青青”之句。朱熹解釋道:猗猗乃“美盛之貌”,青青乃“剛強茂密之貌”。晉人戴凱之撰有《竹譜》,記述竹類70多種,是我國關(guān)于竹子的第一部專著。竹子直立有節(jié),枝葉挺勁狂铦利,類似書法的筆劃,而繪制圖畫的毛筆,亦鋒長而尖,所以古人稱畫竹為寫竹。元代李仲賓的名著《竹譜詳錄》,凡十卷,系統(tǒng)介紹寫竹的歷史與技法,描述了334種竹子。
竹子四季長青,傲寒而立,堅韌不曲,中通外直,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喜愛。文人墨客更視竹為高超氣節(jié)的象征,將竹作為“歲寒三友”之一。白居易在杭州作刺史時,植竹以自娛,離任時賦有《別橋上竹詩》:“穿橋進行不依行,恐得行人被損傷。我生自慚遺愛少,不教君得似甘棠?!彼卧娙隧n琦的《竹徑》詩云:“北榭屋基下,森森竹徑幽。枝繁低拂蓋,根密僅通流。勁節(jié)輕環(huán)粉,狂鞭怒走虬。風(fēng)霜胡可動?松柏乃吾儔?!彼未娂覐堈妼憽峨A前嫩竹詩》:“翠竹梢云自結(jié)叢,輕花嫩筍欲凌空。砌曲橫枝屢解籜,階前疏葉強東風(fēng)。欲知抱節(jié)成龍?zhí)?,?dāng)于山路葛陂中?!睂懼窈V行鹿S茁壯、旋成新竹之狀,極有氣勢。唐代詩人李群玉的《題竹》:“一頃含秋綠,森風(fēng)十萬竿。氣吹朱夏轉(zhuǎn),聲掃碧霄寒?!敝褡又θ~蔥蘢,一頃綠色,風(fēng)中萬竿攢動,森然作聲。詩人別具慧眼,透過其外在色相,感到它含有秋意,其氣息正在吹走夏天。
借竹抒情,古今一例。劉長卿寫《斑竹》詩云:“蒼梧千載后,斑竹對湘源。欲知湘妃怨,枝枝蕩淚痕。”極帶傷怨之情。
成都望江樓公園所以成為著名的以竹為主的公園,則與唐代一位才華出眾的女詩人薛濤有關(guān)。她為寫詩方便,自己制作了一種精美的桃紅色詩箋,后人稱“薛濤箋”;她制箋取水的一口井取名“薛濤井”。薛濤愛竹,在《酬人雨后玩竹》詩中,贊美竹“蒼蒼勁節(jié)奇”、“虛心能自持”,以比喻和象征自己的品格。死后她葬在“薛濤井”不遠處。后人為憑吊她,在她的墳?zāi)辜爸乒{汲水井周圍栽植了許多竹子,終于成為著名的竹園。宋代文豪蘇軾甚至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笨梢娖鋵χ裨u價之高。
說到畫竹,蘇軾對工筆畫竹就有很高的造詣。元代柯九思,清代石濤和尚,都以善畫竹而名垂畫史。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更是畫竹名家,正如他自己說的“我有胸中十萬竿,一時飛作淋漓墨。為鳳為龍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綠?!卑鍢虍嬛瘢S意揮灑,筆趣橫生。繪新竹,叢篁密筱,翠煙如織,清雋疏爽之至;畫老竹,霜根長節(jié),風(fēng)雨不搖,有拂云擎日之態(tài);寫晴竹,清森映日,秀杰之氣在疏淡之中;作雨竹,滴瀝瀟湘,使人似聞“竹響共雨聲相亂”。因此在當(dāng)時,板橋畫竹,不但名蜚藝林,而且譽馳天下。“一縑—楮,不獨海內(nèi)寶貴,即外國亦爭購之”。
板橋畫竹,無畫不題,無題不妙,意使詩情畫意互為闡發(fā),起到深化主題的作用。他題《出紙一竿》:“一節(jié)復(fù)一節(jié),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苯柙姰嬔灾?,表現(xiàn)詩人像竹子一樣傲拔的性格?!扒镲L(fēng)昨夜渡瀟湘,觸石穿林慣作狂。惟有竹枝渾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場?!边@是描寫風(fēng)竹,也是戰(zhàn)斗性格的寫照?!耙Фㄇ嗌讲环潘桑⒏谄茙r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不僅是贊美竹子不擇地勢、茁壯成長,并且歌頌了不畏艱難、堅韌不拔的精神,使人從中得到聯(lián)想和啟示。另一首題畫竹的詩形象地表達了勇于趕超的進取性和對奮斗目標(biāo)充滿了必勝的信念:“畫根竹枝插塊石,石比竹枝高一尺。雖然一尺讓他高,來年看我掀天力?!痹婎}得前人所未道,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