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造計
曾經(jīng)絢爛之極也好,曾經(jīng)波瀾不驚也罷,到了這時,一概都要歸于平淡了。所謂多“追”而少“求”,就是要重精神世界的豐富多彩,輕紅塵人間的利害得失。
人到退休,雖不是“蓋棺”,卻基本可以“論定”了。跌跌撞撞,翻過60個坡坡坎坎之后,望前方,已是一馬平川、一覽無余。既不會再有“山重水復疑無路”的煩惱和困惑,也不會再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和期待。曾經(jīng)絢爛之極也好,曾經(jīng)波瀾不驚也罷,到了這時,一概都要歸于平淡了。但歸于平淡不等于歸于沉寂,歸于冷漠,歸于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在承認平淡、適應平淡的基礎上,人依然應該有所追求才是。
有追求是人的本性。為了追求,人們熙熙攘攘、汗流浹背、爭先恐后、夜以繼日。追求是為了獲取,望斷南飛雁,不如抓住一只麻雀。但麻雀也不是那么好抓的,要想追求不落空,就得知己知彼。一般說來,年輕人既不知己也不知彼,他們的追求往往像夢,有浪漫、有美麗卻總也成不了現(xiàn)實。中年人基本知己卻不能完全知彼,他們的追求往往像釣魚,不知道什么時候能有收獲,或者說能有足夠大的收獲。退休之后,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天命”已“知”,對己、對彼少說也能判斷出個八九不離十來。知道自己既無緣、也沒有理由再去做那五彩繽紛的白日夢。此時追求,應該是多“追”而少“求”了。
過了“耳順”,即使還有夸父追日的雄心,卻已經(jīng)沒有了夸父的腳力,如果仍舊強求像夸父那樣跋山涉水、日行千里,那就是沒有自知之明了。即使還有“追殲窮寇”的壯志,也已經(jīng)沒有了膂力,如果依然企圖像當年一樣叱咤風云、橫掃千軍,那是不現(xiàn)實的。所謂多“追”而少“求”,就是要重精神世界的豐富多彩,輕紅塵人間的利害得失。
人退休之后,一般都有很長一段“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歲月。心有余就多“追”,例如追隨快樂,追隨趣味,追隨健康,追隨朝云暮雨、湖光山色。力不足,就少“求”或者不求,例如不求錢財,不求名利,不求“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愛讀書,不必求甚解;喜丹青,不必求工細;好寫作,不必求發(fā)表;樂弈棋,不必求勝券在握……只要精神不萎靡,靈魂不萎縮,身體不突然滑坡,夫復何求!
學會多“追”,就是要學會為“有余之心”尋找寄托,在精神世界里神游八極、思接千載,使腦不荒廢,心不早衰。學會少“求”,就是要學會讓“不足之力”休養(yǎng)生息,不虛耗,不浪費,不“刻舟求劍”,不“緣木求魚”,也不“吹毛求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