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和云
朋友搬了新居,我?guī)衔鍤q的孩子到朋友家祝賀。朋友的新家是三居室兩客廳,寬敞極了!我們坐在客廳里與朋友寒暄一番后,孩子開始有點不老實了,大概是我們住慣了一房一廳的緣故,此刻看到偌大的住房,孩子的新鮮感油然而生,滿屋子亂竄。孩子有失禮節(jié)的行為,讓我在朋友面前感到十分尷尬,我連忙呵斥孩子。孩子無奈地安靜了幾分鐘,又不老實了,他偷偷地溜進主人的臥室玩耍。
突然,臥室里傳出“咣當(dāng)”一聲,我知道準(zhǔn)是孩子闖禍了,連忙進去一看,房內(nèi)像慘遭“八國聯(lián)軍”洗劫一般:枕頭丟在地下、潔白的床單印著小腳印、玻璃花瓶破碎了——我一邊嚴(yán)厲地訓(xùn)斥孩子,一邊動手幫忙整理房間并向主人賠禮道歉。而主人卻客氣地說:“沒關(guān)系,不要責(zé)怪孩子!”
我內(nèi)疚地離開了朋友家,經(jīng)過一家精品店時,我進去挑選了一只玻璃花瓶,對孩子說:“剛才你把人家的花瓶打壞了,現(xiàn)在你自己把花瓶給人家送回去?!焙⒆拥纱笱劬?,面露為難之色。最后還是跟隨我向朋友家走去。
孩子獨自進了我的朋友家,而朋友面對孩子那副可憐的模樣,非但沒有訓(xùn)斥他,反而好言好語安撫一番,最后還讓他把玻璃花瓶帶回來了。
第二天我找見了朋友,對他的做法很不滿意:“老朋友,你這樣對待孩子使我很為難,孩子做了錯事,本應(yīng)受教育,而你卻好言撫慰,你的客氣、撫慰變成了對孩子的一種庇護,其后果就是:使孩子以后更不知禮節(jié),甚至更放肆。我讓他把花瓶送還給你,你卻又讓他帶回來,你不該這樣做。”朋友聽了,挺委屈地說:“怎么又是我的錯?孩子小,你訓(xùn)斥他又有何用?再說,我們是老朋友,區(qū)區(qū)一只花瓶,不用計較了!”
朋友的一番話讓我有一番新感受:人們都懂得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尤其是注重教育自己的孩子,而遇到別人的孩子犯了錯誤時,就自覺或不自覺地扮演起袒護孩子的角色,極好面子地說些違心話。這是朋友之間礙于面子的一種通病。想到這里,我還是耐心地對朋友說:“這不是小意思愛計較的問題,我知道花瓶不值錢,你也不在乎。然而,我在乎的是,孩子的錯誤得不到及時糾正,豈不是要讓他繼續(xù)犯下去嗎?”
朋友面帶迷惑:“照你這般說,我真的犯了大錯誤啦?對犯錯的孩子寬容,這可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tǒng)美德。老伙計,我理解你的良苦用心,如果我當(dāng)著你的面,毫不留情地訓(xùn)斥你的孩子,你受得了嗎?孩子小,調(diào)皮一點,這也可以理解。”
對別人家犯錯誤的孩子采取寬容的做法,確實是很多人的所為。殊不知,如此這般,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或抵消了孩子家長的教育效果,客觀上幫了家長的倒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最后,我還是決定:讓孩子再次把玻璃花瓶送回去,并請求朋友到時予以密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