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靈
著名科普作家葉永烈,1940年生于浙江溫州,現(xiàn)已出版180多部著作,是文學界公認的以科普為創(chuàng)作重點的高產(chǎn)作家。
在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短短幾年中,他發(fā)表了近200萬字的科幻小說,無論是數(shù)量還是題材,都占據(jù)了中國同類圖書的半壁江山。
■11歲就發(fā)表詩歌
1951年,葉永烈11歲,在溫州上小學六年級。他家的不遠處,是溫州日報的前身《浙南日報》。報社的門口,高懸著一個木箱,上面寫著三個字“投稿箱”。他當時并不知道投稿箱是什么意思,但是聽人說把稿子投進去,要是寫得好,報紙會登出來。他就把他寫的一首小詩,偷偷地、踮著腳尖,投入了投稿箱里。
過了幾天,《浙南日報》副刊組給他回了一封信,問他在什么學校讀書,幾年級了。他就寫了一封信回答,還是投入了那個神秘的“投稿箱”。
過了十幾日,他的父親忽然笑瞇瞇地叫他:“阿烈,快來看報紙!”
原來他寫的詩竟然發(fā)表了,這可真讓他想不到!
詩歌發(fā)表在溫州惟一的報紙上,全校的師生都知道了。使他一下子成為“新聞人物”,“連升三級”,成為了大隊宣傳委員。從此辦壁報、黑板報、油印小報的任務,都落在了他的頭上。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就是這樣的興趣,讓葉永烈后來即便在讀理工科,還是選擇了文學的道路。一直到了讀大學,他還寫了不少的詩,發(fā)表在《北京日報》、《北京晚報》上。
■寫科幻小說的大孩子
高中的時候,葉永烈最向往的,是想當“無冕之王”——記者,他想上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yè)??赡呛茈y考上,好在他的理科成績不錯,又知道科普文藝作家伊林也是學化學的,他想成為伊林那樣的作家。1957年的夏天,他在焦灼中終于盼來郵遞員“中狀元啦”的報喜——他以第一志愿考上了北大化學系。
當時北大的思想,相對比較民主自由。學生可以自由地閱讀自己喜歡的書。葉永烈看的除了化學專業(yè)的書籍之外,還借天文、地理、生物等各方面的書,還有文學書籍和社會科學書籍,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雜家”。
因為葉永烈有文學的底子,又有科學的底子,寫科普可以說是得心應手,“百發(fā)百中”。1959年,他在《光明日報》、《解放軍日報》、《文匯報》發(fā)表了不少科普文章。當時他的同學在《光明日報》的“東風副刊”上看到了“葉永烈”的署名問到他時,他就說是與他同名同姓的另一個人,所以除了管信件收發(fā)的同學,誰都不知道那個“同名同姓的人”就是他自己。
19歲那年,葉永烈寫了他的第一本書《碳的一家》。
小時侯,他讀過伊林的《十萬個為什么》,沒想到,他以后也成了新版《十萬個為什么》的主要寫作者之一。
1958年,少年兒童出版社著手編輯《十萬個為什么》。他們組織許多位中學化學老師寫化學分冊,當時出版社給葉永烈發(fā)化學分冊的“為什么”清單時,其實他的稿子已經(jīng)準備好了。而那些老師寫得十分枯燥,就好像回答考試題目一樣,編輯部決定采用葉永烈的相對比較生動活潑的稿子,而把別人的稿子退了回去。
《十萬個為什么》有900多個詞條,葉永烈寫了其中的300多條,是寫得最多的作者。后來他和已經(jīng)退休的編輯曹燕芳閑聊,才知道《十萬個為什么》的稿費是按篇算的,每篇10元,而葉永烈的卻是每篇5元,打了個對折。為什么他的稿費這么低,理由很荒唐,就是因為他當時只是一個學生。
■寫“小靈通”轟動全國
1961年,葉永烈21歲。那年暑假,沒有錢回家,他在宿舍里,冒著酷暑寫一個科幻小說,里面講到一個大眼睛的小記者漫游“未來市”的所見所聞,對未來做全景式的“掃描”。
這就是《小靈通奇遇記》(后來稱《小靈通漫游未來》)。
當年他在宿舍里戴著眼鏡,汗流浹背,一氣呵成寫成的小說,想不到這些異想天開的想象,如:“原子能氣墊船”、“電視手表”、“嵌在眼睛里的眼鏡”、“環(huán)幕立體電影”,今日已經(jīng)成為了現(xiàn)實!
可是稿子寄到出版社的時候,卻被退稿了。他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一直到了后來,他才知道究竟是為什么。因為當時國家處于三年自然災害,許多人連飯都吃不上。書中所描述的美好而又誘人的豐衣足食的未來,當然是完全與時代脫節(jié)。這部書一直被他壓在了箱底,似乎已經(jīng)沒有重見天日的可能了。
1977年10月,少兒出版社主動約他寫《國慶50周年》,他說有一部書稿還在箱底呢,不妨拿出看一看。
一個星期后,這部書稿立刻被出版社列為重點書,還請畫家配了精美插圖,三個月之后,“文革”后的第一本科幻小說出版了。其他省市的少年兒童出版社紛紛租型印刷,一共印了150萬冊!加上連環(huán)畫的出版,總印數(shù)300萬冊!一時間,“小靈通”一下子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1961年寫出的科幻小說,到了1978年才得以出版,這中間隔了17年。葉永烈也從一位21歲的青年人,變成了飽經(jīng)滄桑的中年人。
近年來,葉永烈仍然筆耕不輟,創(chuàng)作了大量人物傳記和科普小說。
幾十年的文學創(chuàng)作歷程,使葉永烈感悟到,一個作家能否成功和被接受,應該與時代緊密相關,成為時代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