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振華
日歷一頁頁地翻過。我曾試著走出平淡,在歲月的流逝中留下色彩,而疲憊與倦怠卻與日俱增。我常問自己,是什么使我消卻了熱情和沖動,又是什么讓我失去了靈感和期待。是那熟悉的教室、學校,還是日復一日的教學?我苦苦地思索著。
無意間看到這樣一則故事。一代魔術大師胡汀尼有一手絕活,他能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打開無論多么復雜的鎖,從未失手。有一個英國小鎮(zhèn)居民決定向偉大的胡汀尼挑戰(zhàn)。他們特別打造了一個堅固的鐵牢,配上一把看上去非常復雜的鎖。胡汀尼接受了這個挑戰(zhàn)。他穿上特制衣服,走進牢中,門“哐啷”一聲關了起來。30分鐘過去了,胡汀尼用耳朵緊貼著鎖,專注地工作著。40分鐘過去了,胡汀尼頭上開始冒汗。一個多小時過去了,胡汀尼始終聽不到期待中的鎖簧彈開的聲音。他精疲力竭地將身體靠在門上坐了下來,結果牢門卻順勢而開。原來,牢門根本沒有上鎖。門沒有上鎖,自然也就無法開鎖,但胡汀尼心中的門卻上了鎖。
其實,我們常常犯和胡汀尼一樣的錯誤。先入為主和習以為常的感覺,逐漸讓我們走進狹小胡同,惰性滋生,從而封閉了鮮活的心靈。一把把無形鎖,讓自己的心靈變得無比沉重,自然也就難有創(chuàng)新的熱情。
我們對學生的態(tài)度又是如何呢?常常聽到教師這樣評價學生:某同學智商不高,某同學學習后勁不足,某同學不可救藥,某同學惹事生非……在我們諸如此類的“斷語”中,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被做了分類。于是,我們變得頑固起來,對學生不再擁有驚喜和發(fā)現(xiàn),而漸漸遠離教育的應有之義,給學生原本充滿自信的心靈上了把無形的鎖。抱著如此的“成見”,如管中窺豹一樣,只會讓我們無法看到學生的“生長點”。
想到這些,我不由得豁然開朗。成長中的學生,需要成長的教育,成長的教育需要成長的思想。每天以新的眼光看新的人,不僅關注學生的點滴成長,更要關注自己的點滴成長。平淡而平凡的教育,不能遠離思考。否則,就會陷入胡汀尼式的窘境無法自拔。教育并思想著,在實踐中不斷修剪和重塑自己的思想。那么,心靈之鎖也將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