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躍
時下,出版業(yè)空前發(fā)達,然要到書店覓得一本令自己心動的書卻并不容易。那天,我偶然見到一本三聯(lián)書店新近推出的“鄉(xiāng)土中國”叢書之一的《武陵土家》,則頗令我有多年不見的意外之喜。
我們都習慣于向前看,歡呼進入新世紀,憧憬科技時代的美好前景,而往往忽略了回望來時的道路,傾聽先祖?zhèn)兊暮粑瑩崦涗浿鴤鹘y(tǒng)密碼的歷史指紋。以出好書聞名的三聯(lián)書店策劃的“鄉(xiāng)土中國”叢書,即是力圖以圖文隨記的形式,介紹中國民間傳統(tǒng)的地域文化,復(fù)蘇久遠的歷史場景。這一本《武陵土家》向讀者展現(xiàn)的便是這樣一個神秘悠遠的國度:在湘、鄂、黔、渝交界的一塊面積相當于浙江省的土地上,在那崇山峻嶺之間,溪澗河流之畔,世世代代生活著一個智慧、勇敢、樸實的民族:土家族。他們崇尚巫俗,也經(jīng)受了一定的儒學(xué)洗禮,創(chuàng)造了堪為瑰麗的民族文化,可千百年來,他們就像深谷幽蘭一樣自開自敗,不為外人知。這是一個相當穩(wěn)定的歷史地理單元,保存了諸多在今天看來彌足珍貴的歷史密碼,它們存在于每一個細微的日常生活細節(jié)之中,存在于凝固的時間之中。這些深厚的人文意蘊與武陵山區(qū)絕妙的自然風光渾為一體,令人不僅會想起那篇千古流傳的《桃花源記》,還會情不白禁地像那位郡太守一樣欲欣然前往“問津”。
《武陵土家》詳盡地介紹了武陵地區(qū)的高山好水,奇峰異洞,以及歷經(jīng)歲月滄桑而保存至今的城池、市鎮(zhèn)、祠堂、寺觀、會館,雕刻精細的古墓葬群等。此外,如人們在沈從文筆下已然熟悉的土家吊腳樓和土家人的衣食住行,休閑娛樂等,皆令人眼界大開。該書另有一妙處是附有大量精美圖片,相對于文字而言,真實記錄歷史的圖片往往在視覺上會給人更大的沖擊力,也更真實。比如那些關(guān)于唐崖土司古城遺址的照片,那淹沒于荒草叢中的華美的石牌樓,那氣勢依然恢宏的不掩王者之氣的土司王陵,那見證草枯花謝歲月輪回的石人石馬,令人掩卷之際油然心生歷史無情之浩嘆。唐崖古城位于今湖北咸豐縣境內(nèi),面積約1平方公里,比起明清北京內(nèi)外城總面積之64平方公里當然算不了什么,但作為土司個人享受,則唐崖城比紫禁城還要大,而且也被人美譽為“唐崖皇城”。唐崖土司傳襲18代,歷時460多年,其威風顯赫,雖偏安一隅,也足以給人無窮想像。
此外,該書作者張良皋老先生還列舉了大量實證來證明屈原和王昭君均是土家人,如五帝之一的高陽氏出自武陵地區(qū),而武陵興山城關(guān)舊名高陽鎮(zhèn),因此武陵人屈原那一句“帝高陽之苗裔”當也并不是謬引中原古帝以自重。依我看來,可存此一說。
如果說到遺憾,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說的,限于條件,著名的永順土司城,大庸玉皇洞石窟,鳳凰黃絲橋古城等作者均未曾親歷,因此也只好暫付闕如。而在我的眼里,這幾個地方最能代表武陵地區(qū)的風俗人情,它們的缺席,無疑使這本書少卻了幾許本該有的亮點。另,作者又坦言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要努力使武陵土家為世所知,向世人宣揚這個桃花源,慫恿更多的“太守”和“劉子驥”去訪問它,開發(fā)它。對此,我倒有另一層顧慮,擔心那一個神秘美麗的所在,那一個長期相對穩(wěn)定的歷史地理單元會像眾多的旅游景點一樣,在日漸增多的游人的紛擾下失去了本色,變得庸俗化。這樣一個不可多得的歷史人文與自然景觀的標本,就像網(wǎng)絡(luò)時代一個遙遠的夢境,我們還是不要去打破為好。我寧愿它養(yǎng)在深閨,永遠這么寧靜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