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 人
在中國現(xiàn)代作家中,除了魯迅,另一位頗讓人欽佩和感念的便是林語堂先生。1996年,作家出版社推出《林語堂文集》,集中地展示了這位大學者的才情和風貌。
夜讀林語堂,成了我生活中的一大樂事。
林語堂學貫中西,才氣豐盈,他不僅繼承了中國悠遠的“性靈派”文學傳統(tǒng)并將其發(fā)揚光大,而且對政治、教育、中西文化等也有廣泛和深刻的見解。此外,他對人生的體恤和生活的意義的開掘也超乎尋常。我甚至由此明白,知識分子除了做學問、發(fā)牢騷這兩件事情外,其實還有許多可用來豐富人生的內(nèi)容。 魯迅、林語堂似乎代表了中國文人兩種典型的人格。魯迅與嵇康、徐渭的性情比較接近,憤世嫉俗導致橫議風生,一腔肝火愈老愈旺;而林語堂則儼如蘇東坡、袁中郎之后身,優(yōu)游人間盡顯風雅蘊藉,瀟灑趣味如影隨形。
說這些,也算是《書屋》的絮語吧,當然,它不是個人的絮絮叨叨,而是懇盼國內(nèi)外對林語堂有研究者惠賜大作,能將林語堂與魯迅作些比較的則更佳。林語堂一生相當復雜,人們見仁見智本屬正常,關鍵在持之有據(jù),自圓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