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迅
讀散文我贊同董橋先生的觀點,總要有點吸引人的情節(jié)再加淺淺的說理,文章才好看。時下流行的許多文學作品太“純”,擁鼻酸吟或自說自話如同夢囈,只注意主觀思維這個小宇宙,而忽視自身以外的大乾坤,往往滿紙皆是文藝腔讓人讀不下去。似乎有不少人跟我存同感,無怪乎近幾年老輩學人的隨筆札記倒一時大行其道起來,鄧云鄉(xiāng)先生就是其中頗受歡迎的一位。
云鄉(xiāng)先生是民俗學家兼建筑學家,《北京四合院》和《中國民居清話》奠定其后者的地位,而許多讀書人則是由《燕京鄉(xiāng)土記》知道這位民俗學家。我開始花力氣去淘云鄉(xiāng)先生的著作時,舊版《燕京鄉(xiāng)土記》早已脫銷,增補本還沒出版,尋尋覓覓很久,方在一家小書鋪挑到他的新著《文化古城舊事》。據(jù)作者的自述,寫這部書是有感于“歷史去我們越來越遠了,老成凋謝,文化古城時期的師長們,都一一成為古人了?!蔽矣谜粋€夏天將書細讀了數(shù)遍,更堅定了訪求他作品的決心。終于,《水流云在瑣語》來了,《吾家祖屋》來了……《增補燕京鄉(xiāng)土記》來了。我認識了一個真正的民俗學家,他談歲時風俗、名勝古跡、市井生活、藝苑掌故,好像永遠有說不盡的話題憶不完的春明舊事。其實,這些都不是日后我愛讀鄧云鄉(xiāng)的最主要原因,因為講歲時風俗的書自《北京歲華記》、《帝京歲時紀勝》到《燕京歲時記》已不少,講北京名勝古跡的如《帝京景物略》、《春明夢余錄》則更全面,至于反映老北京市井藝苑的作品,也不勝枚舉。可是,能把“吃”談得那樣好的,除云鄉(xiāng)先生外我不知還有第二人。當然,這很可能是我孤陋寡聞的緣故。
云鄉(xiāng)先生在《增補燕京鄉(xiāng)土記》中辟兩章講“飲食風尚”,民以食為天,他是將飲食作為民俗的重要一環(huán)來處理的。他講飲食并非僅僅回憶些早年切身的見聞,還引據(jù)鑿鑿,以文學家的手段來做文史學者的功課,讀來自然清麗可喜——這才真的不容易。因為“過來人”未必會處理史料,而掌握史料的學者又不一定有足夠豐厚的生活積累。像薩其馬這種小食,我一直以為是洋玩意,云鄉(xiāng)先生卻說:“北京舊時的點心鋪,大約分三種,一種叫滿洲餑餑鋪,多開在內城。一種叫南果鋪,多開在南城。后來又有一種西式點心鋪,也叫面包房,如東安市場國強、西單濱來香等,專賣西式糕點,北京叫洋點心。在這三種點心鋪中,前兩種的幌子上寫有‘滿漢餑餑等字樣,都賣很好的薩其馬?!彼豆饩w順天府志》道:“賽利馬為喇嘛點心,今市肆為之,用面雜以果品,和糖及豬油蒸成,味極美。”又引《燕京歲時記》:“薩齊瑪乃滿洲餑餑,以冰糖、奶油合白面為之。”竟會是少數(shù)民族食品,這是我始料未及的。又對于粥和泡飯的區(qū)分,我們江南人在現(xiàn)實中自然連三歲頑童都分得清的,可在文獻中就不是那么明晰了。云鄉(xiāng)先生以老上海的生活經(jīng)驗結合典籍,判定南唐以來古籍中的所謂“水飯”是泡飯,有別于粥,辨明了《茶香室叢抄》中俞曲園的夾雜不清(《黃葉譚風》)。
尤令我感興趣的是,云鄉(xiāng)先生在講吃的時候,好像文筆格外生動,遣詞造句另有一種活絡。他在《水流云在瑣語》中大談自制咸豬頭肉,“不管下酒,還是裹飯,都十分香美?!奔扔谩肮弊?則拌飯時菜必然要多,可見主人貪食咸豬頭肉的情狀,此物香美不言自明。又談夏天家常飯菜,“過粥小菜,也比較清爽,最普通毛豆炒蘿卜干、油炒花生米、蒸一點鲞魚?!币粋€“過”字就將夏天薄粥的質感都帶出來了。云鄉(xiāng)先生有首關于吃泡飯的順口溜:“雞鴨魚肉太油膩,生猛海鮮太腥氣。晚宴之后回家去,吃碗泡飯最落胃!”字面通俗不必多解釋,這個“落胃”是江南口語,不少人多寫作“樂惠”,本來都有道理。可經(jīng)云鄉(xiāng)先生一用,就覺得非用“落胃”兩字不可了,這個口語很可能就是古人在大快朵頤之后創(chuàng)造出來的呢。但云鄉(xiāng)先生的文章中每每把油條寫作“油炸鬼”就不如“油炸檜”確切,所謂“檜”者南宋大奸秦檜是也。這也是飲食文化。
云鄉(xiāng)先生在文章中追憶目錄學家謝剛主時道:“我記得老人有一次翻到一大本早期《胡慶余堂藥目》,有藥名,有價格,只用五角錢便買了,老人像孩子一樣,臉上堆滿了微笑。記得還有蘇州王西野兄,我們一同到杏花樓吃白斬雞,喝一點黃酒,并吃大盆廣東炒面……”剛主夫子在杭州訪得《胡慶余堂藥目》大致為1981年,是寫信告訴的云鄉(xiāng)先生;他同王西野陪剛主夫子上杏花樓吃三黃雞,怕是老人淘到其它好書時的韻事,云鄉(xiāng)先生把事記擰了。杏花樓的白斬雞知名,云鄉(xiāng)先生陪老師登樓定非一次,記憶騙人在所難免。
我一向覺得老輩學人中,王世襄和鄧云鄉(xiāng)是很有意思的一對。說是“一對”,譬如朱光潛之于宗白華,總有相似之處。本來,世襄先生是鼎鼎大名的古家俱、匏器和竹刻鑒藏家,云鄉(xiāng)先生則屬民俗學家兼建筑學家,八竿子打不著,離得太遠??蓛晌焕舷壬际悄敲醇兊膫鹘y(tǒng)文人,他們的風韻是相通的。僅以書法而論,都是規(guī)規(guī)矩矩由二王一路傳承下而來,不比賈平凹的“野狐禪”。尤其有緣的是,他們對“吃”都享有大名。世襄先生騎車自帶鍋、爐和幾十樣炊具到朋友處赴宴掌勺,早已成為學林佳話;赴宴歸來的云鄉(xiāng)先生則坐在他的“北京四合院”里,吃著“夏天家常飯菜”增補《增補燕京鄉(xiāng)土記》,他說:“吃碗泡飯最落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