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朝陽
2000年的春風吹拂神州大地,東方之龍夭矯天際。
世事變幻,如白云蒼狗,造化弄人,往往出人意表。誰又能夠預料,時間老人居然將公元2000——人類歷史上第二個千禧年,拋給了東方——龍的傳人。
中華古國何其幸哉,2000年伊始,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皆備。我們的前程光芒萬丈,龍年2000,前途似錦。未來的世界,屬于中國人!
在千年之交、世紀之交的前夕,龍的傳人就曾發(fā)出虎嘯龍吟——走科教興國之路,從而鎖定中華民族為之奮斗的目標。同時,也向世界宣告:中國,是頂天立地的東方巨人!
可是,世界風云,并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樹欲靜而風不止。強權政治依然大行其道,科索沃炮聲下的廢墟,已向愛好和平的人民敲響了警鐘。
鑒于此,我們不妨回顧古哲先賢的昭示: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兵無武不精。如果從這種意義上思慮,我們炎黃子孫就得重新認識武術本身——其乃大道!
當今人類已經生活在科技十分發(fā)達的現代社會,大概由于原子彈、導彈、核彈的陰云籠罩,認為武術早就時過境遷,失去了昔日的輝煌。無論是保衛(wèi)疆土,還是抵御外侮,已難與殺傷力巨大的現代武器爭雄取勝,甚至不可同日而語。
但是,這種認識,卻隨著時代的變革,潛移默化,已然落伍。而世界上發(fā)生的種種事實愈來愈證明,武術,乃人類生存的本能。
武術,不僅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而且可以維護人的尊嚴。
我們不否認,現實社會雖然存在著暴力,可是,誰也不能開著裝甲車上街,那成何體統(tǒng);如果一個人的身上總是帶著一把槍,那么,他不是一個殺手,就是一個內心十分虛弱的變態(tài)者。美國雖是槍械盛行的社會,然而,截拳道創(chuàng)始人李小龍卻從不帶槍,因為他那一身出神入化的武功,足以維護自己的尊嚴。可能英雄所見略同,大成拳創(chuàng)始人王薌齋亦說,人不習武,是不要性命的呆子。他們生存的年代不同,所處社會亦為東西方,觀念絕對不一樣,但是,這兩位大家對于武術的認識,卻不謀而合。
不論從任何角度審視,武術都不是可有可無的。人類的活動范圍遍及天涯海角,有時就會置身于非常環(huán)境,如深山老林猝遇猛獸;行走江湖路逢黑客、殺手、歹徒,倘若手無寸鐵,又沒有防身自衛(wèi)之能,豈不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對于武術的認識,并非說一說就可冠以“大道”這樣一個堂而皇之的詞匯。我們必須深刻地理解:人一旦遭遇死生懸于一線之際,武術就會派上用場,助你化險為夷。
試問,現代社會的體育世界,雖然有著市場價值上千萬、上億萬美元的足球、籃球等項目,是否也具備這種回天之力或者功能呢?
只要從另外一個角度審視武術,我們就會扼腕嘆息。武術雖可在非常時刻救人于俄頃,卻遠遠沒有得到她應有的價值。相對于大大小小的球類等體育項目,兩者有著天淵之別。這些運動的天王巨星,身價不啻天文數字,而我們那些身懷絕技的民間老武術家,若和他們的年俸收入相比,簡直是九牛一毛!
天公雖然高高在上,安排的這個世界也不盡完美公平合理。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一看,美國的職業(yè)拳擊,日本的柔道、空手道,韓國的跆拳道,這些武道,無論是在世界上的影響,還是在觀賞性、刺激性以及票房價值等等方面,我們的國術是不是難以望其項背?
或許武術是一個巨系統(tǒng),融技擊、健身于一體,并有著呼喚本能,弘揚個性,引導人們注重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及內涵。而且武術薪火相傳了幾千年,其獨特魅力以及博大精深的理論系統(tǒng),更是世界各國武道難以比擬的。自古以來,武術就對東方的武道有過深遠而廣泛的影響,這從柔道、空手道、跆拳道所形成的歷史中,我們可以得到充分的證明。
惜乎歷史只能證明過去,我們的視點理應回到現實世界,武術的現狀不容我們樂觀。
武術的小字輩柔道、跆拳道,先后以摔技、腿技沖出了亞洲,進入了奧運殿堂。
武術將以何種形式取得這張遲來的“入場券”?是套路武舞,抑或是護具包裝猶如裹“嬰孩”一般的散打?究竟其中哪一種形式更能代表武術的雄風呢?
武術似乎徘徊在通往奧運殿堂的十字路口,該向何處去?
即使在市場經濟的價值上,武術也缺乏觀賞性、刺激性,遠沒有泰拳、美國職業(yè)拳擊那樣的票房價值。當然,以武術的目前現狀,是難以躋身于這一行列的。因為武術還沒有目光敏銳、長袖善舞的經紀人。
怎樣對武術進行“改造”,怎樣才能使武術變成一棵“搖錢樹”呢?
答案幾乎是耳熟能詳,那就是等量齊觀的資金。
誠然,“錢不是萬能的,可是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行的”。武術走向市場經濟大潮中的前奏,資金是關鍵。
因此,誰來贊助武術,誰來投資武術,絕不是泛泛的清談。而贊助、投資將用于武術的什么“穴位”,才能產生出一定的效應,進而逐漸積累,甚至成為一個像NBA那樣的金錢王國。倘若我們依然把“得來全不費功夫”的一筆筆資金用在“蓋廟養(yǎng)神”上,武術的希望則照舊渺茫。
如果我們從這種觀念上理解,武術,不但在呼喚英雄,同時也應當大聲疾呼贊助、投資國術的儒商賢達和神通廣大的武術經紀人參與進來謀劃,才能出奇制勝,進而使武術“病起沉疴”,走向輝煌。
我們在期待,但不是消極的等待。
一旦天賜志同道合者,我們就會拱手托出一個符合武術規(guī)律的運作方案來。
在去年的《精武》上,拙文曾言及:“給我一個支點(資金),我就能撬起地球(武術)來”。這是不是言過其實?
大概誰也不能否認,對于一個想干點事的人來說,首先是敢想敢說,然后才是敢作敢為。而這種說與作,一定要有理性,思維慎密,計劃周全。不然,非但難以成功,恐怕也會殃及合作者。
從市場經濟市場價值的方方面面權衡,武術領域至今尚是一塊未被開墾的處女地。在經濟大潮涌動的2000年,這樣的風水寶地還剩下多少?
“風物長宜放眼量”。君不見,逐鹿中原,捷足者先登。
武術,能不能成為中國的“職業(yè)拳擊”?能不能長成一棵“搖錢樹”?在公元2000——龍年春節(jié)的前夕,我們提出了這個問題。同時,亦請關心武術的志士同仁,拭目以待!
筆者拱手抱拳,誠邀天下英杰:并?!毒洹窂V大讀者諸君,春節(jié)快樂!
龍年春節(jié)——僅以此告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