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朱嬰
連綿不絕的春雨,把街頭擦皮鞋的妹子們趕到了屋檐下,也使開“跑跑”(載客摩托車)的小伙子們望天興嘆;百貨大樓里顧客寥寥,機關辦公樓的墻上貼出了抗洪通知和值班表……
雨仍在不停地下著,整座城市凝固在一片迷蒙之中,但有項重要的工作沒有停下——
年初,新華社的一位記者把湘潭市最敏感的問題擺到了公眾面前:“下崗職工中絕大多數生活困難,記者不僅直接了解到個別職工因經濟問題遭遇家庭變故而輕生、有人因生活困難偷吃豬飼料等事實,而且還了解到社會穩(wěn)定方面存在的一些隱憂……”
1月19日和2月27日,湘潭市先后報上《關于對××企業(yè)兩名職工自殺情況的調查》和《關于對新華通訊社內部參考所登<湘潭部分下崗職工生活困難>的情況調查》,在說明記者所描述的一些內容與事實不符而外,也客觀而認真地指出:“目前我市的困難企業(yè)和困難職工仍未從根本上走出困境,部分下崗職工生活仍然存在很多困難,不良事件仍有發(fā)生,解困工作的難度仍在加大?!?/p>
是幾十萬產業(yè)工人造就了我們的過去,支撐了我們的現在
今天,他們又在為國家的總體利益做出奉獻和犧牲
瀏陽河/彎過了九道灣/五十里的水路到湘江,江邊有個湘潭縣/出了個毛主席/領導人民得解放呀咿呀咿滋呦……
湘潭,曾經是我國人民心目中的圣地,也是湖南人民的驕傲。不僅因為那里誕生過一代偉人毛澤東、彭德懷,還因為那里是重要的工業(yè)基地,既擁有全國最大的軍工、水泥、氟化鹽、154噸電動輪自卸車和全省最大的紡織、印染、鋼鐵、鐵合金、錳、建材、機電等生產企業(yè),還擁有全國最小的江南奧拓微型轎車生產企業(yè)?!败饺貒锉M朝暉”,當年,毛澤東主席是這樣贊嘆和懷念他的故鄉(xiāng)的。
“湘潭是一個靠工業(yè)吃飯的城市,工業(yè)富,湘潭富;工業(yè)活,湘潭活;工業(yè)發(fā)展,湘潭也發(fā)展”,作為一市之長的蔣建國不無感慨地說,“是幾十萬產業(yè)工人造就了我們的過去,支撐著我們的現在。當年,他們?yōu)閲液图亦l(xiāng)的建設發(fā)展做出了貢獻;今天,他們又在為國家和家鄉(xiāng)的總體利益做出奉獻和犧牲……”
有關負責人說:“目前湘潭市面臨的局勢非常嚴峻,解決不好,一影響企業(yè)改革,二影響社會穩(wěn)定,有些深層次的問題已經沒有后退的余地?!钡?998年初,湘潭市有458家國有大中型企業(yè)和縣以上集體企業(yè)處于破產、停產、半停產或嚴重虧損狀態(tài)。26.7萬職工中,6.7萬被停發(fā)、減發(fā)工資;6.24萬名職工下崗,其中,35歲以下的下崗青工占54%。被列人最低生活保障范圍的困難職工達1000多戶;依據企業(yè)是否屬于“資不抵債、職工連續(xù)6個月未發(fā)工資、息工人數達80%以上”的原則,確認“特困企業(yè)”41家,涉及職工1.69萬人。
江南機器廠的下崗職工說,這個1.5萬人的企業(yè),有近一半的人沒有事情干,兩三千人下崗,有的開“跑跑”拉客,有的擺地攤謀生,不少人都是靠過去的積蓄支撐著,快撐不住了。去年底,企業(yè)好不容易湊了一點錢準備給職工發(fā)工資,卻因為還不了銀行的貸款,被銀行扣下作貸款利息。結果,數百工人聞訊后包圍了銀行,并與趕來的公安干警對峙到午夜,直到銀行答應支付工資為止。職工普遍反映:現在一怕生病,二怕子女上學,三怕買房,四怕婚喪。一位基層干部說:“再熬三五個月可以,熬三五年恐怕不行?!?/p>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這是最基本的道理。老百姓的問題不是空洞的、喊喊口號就能解決的不管市場如何千變萬化,有一條不能變:必須盡最大努力保證老百姓吃上飯
陰歷年春節(jié),市里的父母官們沒有一個過得輕松。“春節(jié)前,下那么大的雪,建國市長領著我們一家一家地走,每到一戶,他都要揭開米缸蓋,看看缸里有沒有米,問問職工手里有沒有錢……”副市長彭憲法告訴記者。
還是在去年底,書記和市長進北京向朱rong基匯報工作,當被問到“你們湘潭市能不能給職工發(fā)出工資”時,市長略一思忖,客觀地回答說“基本上能發(fā)出”。結果,這條消息被媒介報道后,“我們市政府辦公室的電話就被群眾整整纏磨了4天!”
“我的頭上就像是頂了一盆水,戰(zhàn)戰(zhàn)兢兢。最擔心的就是晚上電話鈴聲響,一聽電話鈴聲響就害怕出亂子。下崗職工要生活,要工作,要勞動,就是這么點要求;而從我們勞動部門來說,就是要充分實現再就業(yè)。如果都無法就業(yè)、都失業(yè),還要我這個勞動局長做什么?”周啟平局長說這番話時,坐在旁邊的就業(yè)服務局局長贊同地點著頭。
號稱江南電工行業(yè)龍頭的湘潭電機廠,去年做到了“三不欠”:不欠職工工資,不欠自來水公司水費,不欠國家稅收。但是下屬的電爐廠等三家單位仍未擺脫困境,職工因生活困難向市政府申請救濟。春節(jié)前,市政府向這三家單位發(fā)放生活救濟費12萬元。
歐陽為是1993年分配到江南機器廠四分廠的大學畢業(yè)生。在廠期間,他由于還要負擔一個仍在讀書的妹妹,生活困難,每天早晨喝稀飯,中午泡方便面,曾經昏倒一次。廠領導得知情況后,立即派工會干部率人對他進行慰問,先后補助他生活費近1000元。
共青團湘潭市委承包了200戶特困職工子女的學雜費,每到新學期開始前,6萬元錢就會發(fā)放到特困職工的手里。
江麓機械廠對分配來廠住集體宿舍的大中專學生,月標準工資低于350元的,每人每月補貼100元;高于350元不到450元的,補足450元。同時建立了扶貧幫困基金,對特別困難的職工定期補助,“沒有因欠職工工資而導致自殺的現象”。
1997年,湘潭市對月人均收入低于50元的特困家庭核發(fā)“特困職工證”,持證者在一年內享受政府規(guī)定的9項救助政策……
然而,完全依靠政府救濟來解困,既不現實,也不可能。盡管政府想盡辦法,幫困資金的籌措難度仍然很大。而另一方面,貧困和再就業(yè)的壓力在不斷蔓延,“今年預計還有兩萬人要下崗,湘潭下崗職工的總數將會突破8萬,達30%!”
迅速保障群眾的基本生活,維護社會穩(wěn)定,幫助企業(yè)擺脫困境,刻不容緩地擺到湘潭市的領導層面前?!拔覀兊狞h員和干部看到群眾的實際困難,心里感到很慚愧,感到工作沒有做好,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還沒有到位……我們一定要拿出新政策、新辦法,解決的要解決,不解決的也要解決,反正,這一關是一定要過了!”領導們拿出了破釜沉舟的決心和勇氣。
從1994年起,湘潭市繼建立“扶危解困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后,又成立了以市長蔣建國為組長、各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企業(yè)解困工作領導小組”,層層落實責任制,明確規(guī)定“對工作直接推諉、不及時解決職工生活困難、由此引發(fā)突發(fā)事件、影響社會穩(wěn)定大局的,堅決追究責任!”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了8套實施再就業(yè)工程的文件、32條政策和22項措施……
談起湘潭市塑料六廠,現任廠長羅國清的心情十分復雜:“這是一個老廠子,曾經有過10年的輝煌,效益非常好。1994年停產后,沒有錢發(fā)工資就賣設備,賣得老工人心痛啊,就組織起來把廠子的大門焊死了。1996年6月,因為4個月沒有發(fā)工資,十多個工人到市政府請愿,公安局就給建國市長打了一個報告,要求采取措施穩(wěn)定一方。市長把報告批給二輕局,責成二輕局的領導盡快穩(wěn)定局面。那時的情況很糟糕,我經常從自己的口袋子里面掏錢給那些困難職工買米、看病?!?/p>
1998年1月14日,湘潭市的報紙和電視臺均以“歡欣鼓舞”四個字來形容塑料六廠職工的心情:1月13日,在市工商局的對口幫助下,“塑六大市場”隆重開市剪彩。盡管雨雪交加,但市里的各級領導仍然專程趕來祝賀,“就連從不給別人送禮的公安局也給我們送來了花籃!”市場內36個門面和15個攤位順利出租,使全廠職工看到了擺脫困境的希望。
“能和市工商局結成幫困對子,是我們運氣好!”羅國清說。
1997年6月,市政府下發(fā)文件,組織開展“部門對口幫困”活動,“發(fā)揮黨政機關和部分行業(yè)部門在協(xié)調關系、開拓就業(yè)崗位以及資金和信息等方面的特殊優(yōu)勢,妥善解決好一部分企業(yè)及職工的生產、生活問題?!?/p>
為了幫助塑料六廠借助其與農貿市場一墻之隔、面臨國道的地理優(yōu)勢“退二進三”,使“塑六大市場”盡快上馬,工商局發(fā)動全局員工捐款一萬元,地區(qū)工商所無償拆除了那家農貿市場與塑料六廠交界處的4個門面,打開兩個連接口,把“塑六大市場”同農貿市場連接成為一片。工商部門還熱心當起“紅娘”,為塑料六廠與海南一家公司聯營興辦蔬菜批發(fā)市場牽線搭橋。為使“塑六大市場”盡快招徠客商,工商局免除了市場開業(yè)頭3個月的管理費。
“他們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只要能變通的,我們都為他們變通辦理了?!惫ど叹重撠熎髽I(yè)注冊管理的領導說。
“通過開辦市場,下崗職工的安置問題得到了較好解決,有51個人承租了門面或攤位,過去沉重的心情變得明朗了,整個工廠也開始有了起色。雖然還不能解決所有息工職工的問題,他們目前仍然拿著50元一個月的生活費,但政府再幫一下忙,難關就渡過去啦!”羅國清廠長充滿期望地說。
一直關心并且組織協(xié)調“塑六大市場”興建的副市長彭憲法,以這件事為例子,要求“困難企業(yè)不要被暫時的困難所壓倒,要積極主動地尋找出路;各級政府和部門要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良好的解困、生存和發(fā)展的環(huán)境,要對困難企業(yè)進行政策扶持?!?/p>
新年伊始,湘潭市的市委常委們又一致同意,繼續(xù)堅持每一個黨政干部從新增的補貼中拿出20%救助困難職工的規(guī)定。蔣建國市長號召:所有的機關干部和特困職工結對子,承包一戶特困家庭,“盡最大努力拿出自己的余錢剩米解決群眾困難,保證老百姓的生活有個最基本的保障——能吃上飯!”
如何實事求是地看待眼前的困難?主管工交的副市長彭憲法說:“一不要驚慌失措,二要加以高度重視?!彼f:“隨著國企改革力度的加大,從再就業(yè)的途徑來看,期望國家在短時期內通過追加投資創(chuàng)造大規(guī)模新的就業(yè)崗位是不現實的。今后的就業(yè)趨勢,將會從依靠國家安排就業(yè)轉為大力支持和鼓勵自愿組織起來就業(yè)或自謀職業(yè);從以國有經濟、國有工業(yè)企業(yè)安排就業(yè)為主轉為大力發(fā)展非國有經濟和一、三產業(yè)擴大安置就業(yè);從傳統(tǒng)的全日制就業(yè)向非全日制、小時工、彈性工等靈活方式轉變。這就需要下崗職工堅決摒棄只有到國有、集體企業(yè)工作才算就業(yè),只有正規(guī)的全日制工作才算就業(yè)的傳統(tǒng)觀念,樹立起‘只要通過正常勞動取得穩(wěn)定的合法收入就是就業(yè)的嶄新觀念?!?/p>
他認為,湘潭市出現的是“結構性”失業(yè),一方面許多人沒事干,而另一方面又有許多崗位沒有人干,“街上擦皮鞋的,99%都是農村來的剩余勞動力,她們能干,為什么我們干不得?”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湘潭是一個老工業(yè)城市,人們觀念中計劃經濟的色彩還很濃,一有困難就先想到找政府,先去“吵”,能否“吵”到工作不管,少數極端的甚至打著手機、戴著金項鏈、開著摩托車來領100元錢的生活救濟。這是我們再就業(yè)工作的最大難點。
彭副市長談起幾個情況:
“湘潭錳礦要招100個井下正式合同制工人,月薪是800至1500元,報名的只有一個,還是個42歲的。而第二天,這個人干脆也不來了。我們液壓件廠解困,請公安局對口扶貧。公安局很重視,局長親自研究,決定清退一批治安聯防和交通管理上的臨時工。好不容易騰出了100個崗位,像站馬路口執(zhí)勤搖旗子、守自行車摩托車、維護交通秩序等,安排了100個人,每月給300到500元,薪水不低啊。當時那100個人去的時候挺高興,但干了一個禮拜后,就跑了63個;第二個禮拜又跑掉幾十個,說‘一站8個小時,太辛苦咯!還有一名職工老上訪,說每個月100元的救濟金不夠花。我們問他為什么不夠花,他說他除了吃飯以外,還要抽煙、喝酒、嚼檳榔,說這是他幾十年的生活習慣,改不掉 消極保穩(wěn)定不行,核心問題是創(chuàng)造再就業(yè)崗位 只要轉變觀念,很多崗位都可以干 幫企業(yè)解困,關鍵是要“扶志”嘍!說這話的還是一個工會主席!
由此,在市企業(yè)解困領導小組的工作會議上,公安局政治部主任疾呼“幫企業(yè)不僅要幫困,還要扶志!”他認為,只要擺脫了怕苦、怕臟、怕丟面子的思想,就會發(fā)現許多新的就業(yè)領域,尋找到自我解困、生存發(fā)展的出路。
擁有80多年開采歷史的湘潭錳礦,屬國家大型一類企業(yè),1996年全面癱瘓,資產負債率超過100%,職工4個月領不到工資,成為省、市特困企業(yè)之一。常務副礦長蔡順生回憶說,當時改革的惟一出路是減人增效。裁減冗員,機關先行,礦里先拿機關處室開刀,一刀就切掉1400多人,把許多技術骨干都切下來了。現在想起來真可惜呀,但當時不這樣做,工人就不服氣。盡管這樣,矛盾還是很激烈,職工動不動就把礦辦公樓圍起來,有個青工操把菜刀追殺領導,說“誰端我的飯碗,我就端誰的腦袋!”觀念的轉變可不是一夜之間的事情呀。
他說:現在,裁員后的錳礦,在崗人數由7800人減到5700人,職工平均年齡35.6歲。去年,全礦遏制了連續(xù)3年的虧損局面,礦石月產量創(chuàng)歷史最高水平。礦里的干部能上能下,職工能進能出,再也沒有“崗位終身制”,職工的承受能力、競爭意識和主人翁精神都增強了。下崗職工中,干什么的都有,過去只有農民工才愿意干的井下、裝卸、土燒結等苦、臟、累、險活,現在都由富余職工頂替了。去年一年,有1320名下崗職工重新走上各類崗位。
與湘潭錳礦同為市再就業(yè)工作典型的,還有譚家山煤礦。在轉變經營觀念、自我解困的過程中,這個老礦山也經歷了一場“極為痛苦的變革”。當時,“最棘手最艱難的問題,是如何安置企業(yè)富余下崗的職工”,再就業(yè)任務如同“落雨背稻草,越背越重”。面對嚴峻的局面,礦領導決定“退二進一”:到農村去,向“丘崗山地”要出路。然而,要讓煤礦工人一夜之間變成開荒養(yǎng)豬的農民,不少人寧可每月去領100元的救濟費也不愿意報名。后來,不知經過多少痛苦的碰撞和思索,職工們終于想通了。一位職工滿懷深情地寫了一首譚家山煤礦的《一產歌》:
我們是煤礦的主人/轉產務農打先鋒/在新的工作崗位上/開始自己新的旅程。不怕嘲笑/不怕艱辛/上山取寶/下水淘金/六畜興旺/五谷豐登……
在礦團委書記劉梅初那里,我了解到幾個年輕人的事跡:豬場里有兩位年輕的“女豬倌”,剛從學校里出來,就趕上了“轉產”。她們和其他職工一樣,風里來,雨里去,每天早晨從家里到山上,晚上從山上回到家里。問她們“苦啵?累啵?”她們說:“開始時我們累得一身好像散了架,現在慢慢習慣啦!”
教師出身的孫乃亮,不但自己報了名,連老婆孩子都帶上了山。他白天把孩子寄托給“山神爺爺”,兩口子一起開荒種地,從無怨言和牢騷。
還有不少人,男的承包了煙地,女的上山幫忙;女的承包了煙地,男的上山幫忙,分不清這是誰的事業(yè)、誰的崗位。他們把一顆顆火熱的心融進了山、融進了水、融進了新的創(chuàng)造和生活里。
1997年,譚家山煤礦的“一產”安置下崗職工97人,完成產值148萬元,創(chuàng)利超10萬元,職工工資無一拖欠。
在湘潭市,還有一個大名鼎鼎的“步步高食品有限公司”,它的連鎖店已經發(fā)展到8家,所經營的商品種類達1.5萬多種。團市委書記朱少中告訴我,這家公司的連鎖店已安置下崗職工208人,其中90%以上是最難找到重新就業(yè)崗位的下崗女工。而“步步高”的總經理王填告訴我:他也算一個“下崗職工”!
如今,200多名下崗職工在“步步高”里認真地賣貨,熱情地服務,沒有了“下崗”的陰影。因為8家連鎖店的“店長”連同公司的高、中層領導,都是一水兒的“下崗職工”,同她們有一樣的經歷、一樣的感受、一樣的愿望和憧憬;而且,她們每年都能從公司的利潤中得到一份“股”。在她們的心目中,這是一家自己的企業(yè),自己是在靠勞動力人股,而不是在替老板打工。所以,她們很珍惜,很認真。眼下,盡管還面臨許多困難,但“下崗職工的總經理”、年僅30歲的王填說:“路子已經開出去,就不會有回頭,因為那是一條自救之路、再生之路!”
記者結束采訪離開湘潭之際,年輕的市領導們深情地表示:“湘潭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家鄉(xiāng),政治上比較敏感,領導來,記者也來,所以,我們一定要有高度的責任感。‘三年走出困境是目前群眾努力奮斗的精神支柱,他們說‘熬過三年看!我們不能讓老百姓失望。同群眾一起,用我們解困振興的雙手叫湘潭再現‘芙蓉國的光輝,是我們惟一的出路。到時候,歡迎你再來!”
消極保穩(wěn)定不行,核心問題是創(chuàng)造再就業(yè)崗位只要轉變觀念,很多崗位都可以干幫企業(yè)解困,關鍵 要“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