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照圓
一、上海古籍版《顧千里研究》(李慶著)第351頁論及《輿地廣記》版本時云:“朱竹坨所藏本歸黃丕烈以后,又入汪閬源之手,再為吳志伊所得。‘志伊既卒于官,書多散失,遂轉入海源閣。(《楹書隅錄》卷二)此書現存北京圖書館”;同頁作各本流傳圖則為:吳志伊氏→海源閣楊氏→北京圖書館。
按此處有誤。吳志伊即吳任臣,為朱彝尊同時人,且同舉康熙十八年博學鴻詞科,同授檢討,早于海源閣主人幾二百年,亦先黃丕烈一百多年,故“黃→汪→吳→海源閣”的授受關系不可能成立。致誤之由在于作者誤讀《楹書隅錄》的記載——其卷二第57頁(中華書局影印版)錄顧千里跋有署名,第58頁錄朱彝尊跋無署名,而其中“志伊既卒于官,書多散失,是書遂歸余插架”云云,乃朱氏之言(見《曝書亭集》卷四十四),作者卻誤為海源閣楊氏之語。其實同卷第60頁已載明“竹
二、上海古籍版《直齋書錄解題》(徐小蠻、顧美華點校)第235頁“藏六堂書目一卷”下注:“莆田李氏云唐江王之后,有家藏誥命?!卑磿笏街咚饕`將此冊歸為“李清照(李氏)撰”,恐系牽連同書第233頁《金石錄》條中“其妻易安居士李氏為作后序”一語而誤。莆田李氏與李清照無干,原書此則未言何人所撰,準其前一則《秦氏書目》例,應斷為:“莆田李氏,云唐江王之后”,“莆田李氏”,系藏者。
三、王水照《蘇軾豪放詞派的涵義和評價問題》(載《中華文史論叢》總第三十輯)第130—131頁:“《碧雞漫志》卷二云:‘王荊公長短句,不多合繩墨處,自雍容奇特?!喝萜嫣赝恰欢嗪侠K墨處,與沈義父評蘇詞‘不豪放處,未嘗不葉律,正反角度不同,含意完全一樣,都反映出反傳統(tǒng)的新的創(chuàng)作意識。只不過王安石時畢竟彼眾我寡,未能獨立門戶,而蘇軾以傾蕩磊落之才馳騁詞筆,恣意抒寫,突破倚聲協律的常規(guī),才開一代新風氣?!卑创斯?jié)確為明通之論,惜論據有誤,未免白壁微瑕之累?!侗屉u漫志》原文斷句應為“王荊公長短句不多,合繩墨處自雍容奇特”,今校點本及各書引文大抵如此,不知王氏何以舛其句讀。
四、項楚《讀<紀評蘇詩>》(載《東坡詩論叢》,四川人民出版社)引紀昀評點本《蘇文忠公詩集》自序:“余點論是集,始于丙戌之五月。初以墨筆再閱,改用朱筆三閱,又改用紫筆交互縱橫,遞相涂乙,殆模糊不可辨識?!卑创硕我臉它c有誤,以致文句不通。若斷作“初以墨筆,再閱改用朱筆,三閱又改用紫筆”,豈不文從字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