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宣傳與“藥物嗜新癖”
徐守真許永杰
有些人患病后愛用新藥,對于新藥往往期望、估計過高,總是想方設法搞來;對于海外藥品更是不惜重金。目前,這種“藥物嗜新癖”者并不少見,分析一下,其“嗜新”的原因除了自己認識上的某些緣故外,寫某些藥品廠家的吹噓宣傳亦有一定關系。
隨著當代醫(yī)藥工業(yè)的發(fā)展,新研制的藥品日益增多。近年來,國內(nèi)平均每年增加新藥近百種。目前,各種各樣的新藥在影視,廣播和報刊中廣為宣傳,推崇新藥之聲不絕于耳,然而,對于新藥的副作用卻極少提及。
毋庸置疑,新研制的藥品對某些疾病有著不可否認的療效,甚至比同類藥物的療效更勝一籌。但是,新藥畢竟應用時間較短,試用的病例亦有限,往往未能全部發(fā)現(xiàn)該種藥物所產(chǎn)生的某些副作用。從這一意義上說,使用新藥比用老藥要承擔更多的風險,這方面的教訓是不少的。五十年代美國研制的藥物“反應?!保瑢χ委煈言袐D女的妊娠反應可謂是“藥到病除”,于是,很多孕婦競相購買服用。然而可悲的是,這些孕婦后來都生下了貌似海豹、四肢短小的“海豹嬰兒”。此外,有些新藥的療效實際上并非真比老藥好。諸如利福平在剛問世時,不少國家在宣傳中吹噓其抗結(jié)核效果如何如何好,幾乎達到理想的地步。經(jīng)多年使用證明,‘利福平的抗結(jié)核效果與異煙肼相當,單獨用它治療,結(jié)核桿菌還容易產(chǎn)生耐藥性。
近些年來,出現(xiàn)了不少新的藥源性疾病,例如“非那西汀腎”,“呋喃咀啶肺”、“阿司匹林胃”等等。這些藥物在剛問世時人們對它們的評價過高,現(xiàn)在才逐步認清它們的副作用。很多人對新藥的有利作用津津樂道,輕信廣告宣傳的“一面之辭”,卻不顧及它可能的毒副作用。有資料表明,近年研制的抗癌藥物中,有的本身就可能有致癌作用;個別抗過敏新藥本身也可招致過敏。藥理作用是一個相當復雜韻過程,不可能只有正效應而無任何副效應。有的藥物并非沒有副作用,只不過是副作用不明顯而已.或是在短期內(nèi)還未反映出來,或是受到當前醫(yī)藥檢測設備、手段的限制。
對藥品的宣傳不應回避副作用。筆者最近發(fā)現(xiàn),北京的一些藥品介紹有可取之處,不僅對藥品成分、含量、功效、使用范圍寫得比較明確,尤其可貴的是能直言不諱地講明藥物的副作用。例如北京東風制藥廠介紹該廠“氟哌啶乳酸鹽注射液”時,指出該藥含“氟哌啶為標示量的90.0~110.0%,為強效安定鎮(zhèn)靜劑,有較強的血管舒張和鎮(zhèn)吐作用,為手術麻醉的輔助藥或術前給藥,與強效鎮(zhèn)痛藥(如芬太尼等)配合可達到手術麻醉目的”。然后,明確指出該藥的副作用:“大量使用時,會產(chǎn)生低血壓、精神抑制和錐體外系癥狀”。最后還特別關照,“本品應在具有氧氣和復蘇設備的條件下使用”。我們認為,這樣的藥品宣傳是比較全面的,也便于醫(yī)生和患者在使用中“揚長避短”。據(jù)悉,由于該藥療效可靠,雖然介紹了副作用和嚴格的使用條件,但銷路仍然很好。這很值得某些有意回避藥物副作用的廠家借鑒。
對于新藥,患者應持慎重態(tài)度。隨著對新藥使用時間的延長,人們將逐步認清它們的“廬山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