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湘
評《人口經濟學》
人口問題舉世矚目,論爭紛紛。所謂人口問題,簡言之,即人們的吃飯、穿衣、住房、就業(yè)、就學、就醫(yī)等方面的經濟問題,又稱人口經濟問題。我國人口已突破十億大關,全世界人口為四十七億二千萬(截至一九八三年六月底),比十年前增加了近十億。人口如此迅速增長,加上多種社會因素,當前世界,特別是廣大第三世界人口經濟問題嚴重。就我國而論,因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人口增長過多過快,也造成了就業(yè)難、住房難,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低,勞動生產率低,資金積累增長緩慢等許多人口經濟問題。如何有效地切實控制人口增長,發(fā)展經濟,需要從理論上、具體政策上予以回答。
正因為存在眾多的人口經濟問題,所以近年來人口學界、經濟學界的討論空前活躍。單就人口學領域而言,人口學、人口統(tǒng)計學等得以恢復和發(fā)展,人口經濟學、人口社會學、計劃生育學等新興邊緣學科應運而生。北京大學經濟系張純元同志主編的《人口經濟學》一書,是這百花園中的一枝新秀。
人口經濟學作為一門學科,對于我國廣大讀者來說較為生疏。對于人口經濟問題的探討可以追溯久遠。古希臘思想家柏拉圖曾經提出過人口與土地應保持適當比例的人口經濟思想。但是,把人口經濟學作為科學命題提出來,在世界上是近三、四十年才有的。如美國人口經濟學家斯彭格勒于一九四七年在美國《南方經濟學》雜志第十四期發(fā)表的《人口增長經濟學概論》一文,對人口經濟學的內容進行了闡述。他在一九七二年又以《人口經濟學》為書名出版了一本論述人口增長經濟效應的論文集,考察了人口與經濟之間的關系,但全書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近年來,蘇聯(lián)學者也積極探討人口經濟學方面的問題,如阿·葉列明把人口經濟學看作是經濟科學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認為人口經濟學是研究人口再生產的經濟形式的科學。他們都是從某一個側面研究人口與經濟的關系,尚未把人口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人口經濟學》具有自己的特點。首先,該書的作者們認為,人口經濟學是一門獨立的科學,它有獨特的研究領域,有自身的研究對象,即人口經濟關系。人口經濟學是研究人口經濟運動過程中人口與經濟相互關系及其變化的客觀規(guī)律,即人口經濟規(guī)律的科學。從某種意義來說,社會發(fā)展是一種經濟和人口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自然歷史過程,因而客觀上形成了人口經濟運動過程。在人口經濟運動過程中,人口發(fā)展變化和經濟發(fā)展變化之間存在本質的聯(lián)系,即存在著內在的穩(wěn)定的客觀必然性。人們研究、揭示這種客觀必然性,就是研究、揭示人口經濟規(guī)律。把人口與經濟的相互關系作為一個運動過程來加以研究,而不是孤立地研究某一種現象;對于人口經濟運動過程的內在客觀必然性進行研究,而不是簡單地表面地評價人口與經濟之間某一側面的關系。
一本書、一門科學僅僅停留在確定研究對象上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從《人口經濟學》一書的篇章結構來看,作者們有一個人口經濟學體系。它先闡明了研究對象,分析了人口經濟的一般理論,接著就從人口經濟過程、人口經濟問題、人口經濟思想等幾個大方面展開論述,從抽象到具體,從一般到個別,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層層深入。
該書以馬克思列寧主義人口經濟思想為指導與脈絡,圍著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如何達到經濟最優(yōu)人口和最優(yōu)人口經濟效益這個中心命題展開論述,這樣全書前后脈絡貫通。而國外相類似的著作,有的洋洋數十萬言,分別對發(fā)達國家、發(fā)展中國家影響人口變化的經濟因素進行詳細的實證分析,但往往缺乏一個中心理論命題把全書連貫起來,難于構成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
提出最優(yōu)人口和最優(yōu)人口經濟效益的觀點是張純元同志主編的《人口經濟學》一書的又一個突出特點。用馬克思列寧主義來考察最優(yōu)人口和最優(yōu)人口經濟效益,是人口經濟學研究中的新課題。過去,資產階級學者也研究過適度人口(Optimum Population),如瑞典經濟學家威克塞爾在一九一○年曾經提出過一個國家應當有適度的人口規(guī)模、合理的人口密度的主張。英國經濟學家坎南早在一八八八年就曾提出過適度人口的思想,他在一九一四年出版的《財富論》一書中則進一步提出了使工農業(yè)生產達到最大收益時的人口是最理想的人口,亦即適度人口。當代法國人口學家索維在一九六九年出版的《人口通論》一書則進一步提出了經濟適度人口的觀點,他認為在最有利的條件下達到最高生活水平,即按人口平均產量和收入最高的人口,也即獲得最大經濟福利的人口,就是經濟適度人口。毫無疑問,西方學者也是從經濟與人口之間關系的角度來闡述適度人口,亦即最優(yōu)人口。他們對適度人口理論的研究也不無可借鑒之處。但西方學者對這個問題探討的一個致命弱點就是沒有也不可能運用唯物史觀為導線,他們脫離社會生產方式考察人口與經濟的關系,因而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
人類自身生產必須與物質資料生產相適應,這是馬克思主義人口經濟思想的核心。兩種生產之間存在一定的比例關系,“從理論上講,在兩種生產的各種比例中,必然有一個比例是最優(yōu)比例;當兩種生產處于最優(yōu)比例時,這時的人口就是最優(yōu)人口”。(《人口經濟學》)在馬克思主義來看,社會的條件只能適應一定數量的人口,因此,在一定的歷史時期,有一個由一定社會生產方式下生產條件的擴展能力所設定的人口限制。超過這個“人口限制”的人口是過剩人口,低于這個限制的人口是人口不足,和這個“人口限制”相適應的,應當是當時的“正常人口”。如果在出現“正常人口”時,兩種生產的比例處于最優(yōu),各種生產條件處于最優(yōu)狀態(tài),就達到了最理想人口,即最優(yōu)人口。
嚴格說來,最優(yōu)人口不單純是一個數量概念,它還包括人口質量、分布、構成等方面與社會生產條件的最優(yōu)結合,并且會隨著社會生產條件的變化而變動。社會生產條件指的是生產力發(fā)展水平與生產關系的性質,不同社會生產方式有不同的社會生產條件。從一定社會生產方式下的生產條件去考察最優(yōu)人口,便把最優(yōu)人口建立在科學可靠的基礎上。如果拋開社會生產方式考察最優(yōu)人口,那它只能是一個渾沌的抽象。西方學者有關適度人口的理論的探討主要集中在二、三十年代,后來逐漸走向死胡同,除了他們的階級局限性之外,在理論上他們不懂得以兩種生產的理論為指導,又脫離社會生產條件,因而只是進行了一些實證性討論和數量分析,而沒有多少的建樹。
在討論最優(yōu)人口時,《人口經濟學》一書的作者們用了一定的篇幅探討人口經濟效益問題。所謂人口經濟效益,就是在一定社會生產方式下,人口生產與物質生產相適應使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取得的經濟收益和社會效果。人口經濟效益是一個復雜的理論與實際問題,有待學術界深入研究與探討?!度丝诮洕鷮W》一書的作者們是結合社會主義的經濟最優(yōu)人口進行探討的。他們認為社會主義條件下的最優(yōu)人口經濟效益是人口生產與物質生產處于最優(yōu)比例,因而使其國民經濟的發(fā)展獲得最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果。考察社會主義的人口經濟效益離不開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離不開人口的數量與質量,離不開人口投資、技術投資、勞動力投入量、勞動生產效率和國民收入等等方面,因而有必要設定考察人口經濟效益的各種指標體系?!度丝诮洕鷮W》一書對上述問題進行了嘗試性的闡述,但可惜的是闡述很不充分,這是它的不足之處。
提出運用經濟杠桿控制人口增長的觀點。這是《人口經濟學》一書的又一論點。既然人口問題與經濟發(fā)展息息相關,人口的各種變動歸根到底受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所制約。所以,運用經濟杠桿去調節(jié)人口生產,無疑是順理成章、合情合理的。
某些西方國家,由于其人口出生率下降,甚至出現了人口負增長,不但感到人口世代更替尚難維持,也有勞動力、兵源匱乏之趨勢,于其經濟發(fā)展不利。于是這些國家的政府采取經濟措施鼓勵人口增長。如法國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以來,對于生育多子女(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家庭實行經濟補貼,以期增加人口,增強國力。而我國的情況正好相反,人口增長過多過快,拖了國民經濟發(fā)展的后腿,多子女不僅給家庭,而且給國家?guī)碓S多困難。因而運用經濟杠桿于計劃生育工作之中則是勢在必行。
張純元同志認為應該從人口投資的角度來研究人們的生育行為同經濟發(fā)展的關系。人口投資又可分為宏觀人口投資與家庭人口投資。在我國當前條件,為實現四個現代化,必然要求控制人口,降低人口增長率,減少人口投資,而實際生活中家庭,特別農民家庭存在著要求多育的傾向,這就形成了從整個國民經濟發(fā)展要求減少宏觀人口投資同居民家庭要求多育增加家庭人口投資的矛盾。具體來說,我國撫育一個孩子成為勞動力(至十六歲),國家的人口投資(即宏觀人口投資)是家庭人口投資的一點五倍。如果家庭人口投資增加必然帶來宏觀人口投資的增加,在積累與消費的比例一定的條件下,國家用于宏觀人口投資增加,技術投資的資金必定減少,其結果必然延緩國民經濟的發(fā)展。我們平常所說我國人口增長過多過快已成為四化建設中的一個大包袱,其道理也在這里。目前我國家庭人口投資水平低,“多生一個孩子,多添一雙筷子”,而一旦孩子成為勞動力就業(yè)之后,馬上可以給家庭帶來收益,因而居民家庭存在多育傾向是有深刻經濟原因的。君不見計劃生育工作中提出各種各樣的實際問題,其背后都有兩種人口投資的矛盾。
家庭人口投資與宏觀人口投資的矛盾,實質上是居民家庭的個人利益與國家的整體利益之間的矛盾,是經濟利益的矛盾。解決經濟問題,要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和進行思想教育。除此以外,適當運用經濟杠桿,采取經濟辦法也是必要的。這就是在經濟上采取鼓勵少育、懲罰多育的政策,使少育者在經濟上得到實惠,多育者則基本上自己負擔子女的培養(yǎng)費用,大大降低家庭人口投資的經濟收益,甚至無利可圖。
人口經濟學是一門新興邊緣學科。它還有一個深化與系統(tǒng)化的過程。張純元同志《人口經濟學》是一本創(chuàng)新之作,但嚴格說來,也有待進一步完整化、系統(tǒng)化,其研究也有待于深化。這就是我們寄予作者的希望。
(《人口經濟學》,張純元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四月第一版,1.9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