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超
古往今來,凡人,都要生病。人類可能患多少種病,沒有精確統(tǒng)計。但起碼有上萬種。因為單就遺傳病而言,就有2800種之多。
有病須治病,治病必須識病。診斷準確才能對癥下藥。但診斷疾病卻一直是醫(yī)學上的一個難題。因為病多,癥狀復雜,同一種病會有不同的癥狀,不同的癥狀有時卻是同一種病,因而容易造成誤診。特別是疾病初起時,更加不易正確診斷。
這個難題正由科學家們研制的電子醫(yī)生著手解決。隨著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機器人原來只能做粗重活兒,現(xiàn)在卻能勝任如診斷、處方這樣的復雜勞動了。美國匹茲堡大學的人工智能專家杰克·邁耶和哈里·波普爾最近研制成功了一架叫“英特尼斯”的智能機,它能根據(jù)輸入的病人的血液、尿便等各種數(shù)據(jù)和癥狀,推測病人可能患了什么病。它是醫(yī)生診斷疾病的得力助手。
英特尼斯為什么有這么大的本領呢?原來,這架智能機儲存了500種十分復雜、容易搞錨的疾病的資料。這些病的癥狀互相交錯,醫(yī)生常常難于診斷。而智能機卻能將輸入的數(shù)據(jù)、情況與儲存的資料加以比較、分析。如果它認為缺乏某項資料,還會通過屏幕向你索取。經(jīng)過綜合后,它會告訴你病人可能患了什么病?!坝⑻啬崴埂痹\斷一個病人只需要30—45秒,對于急性病的診斷和治療,其思路之廣,診斷之快,為一般醫(yī)生所望塵莫及。
不過,“英特尼斯”也有它的缺點。第一,它儲存的疾病資料還不夠多,當人患了它沒有儲存的病,它就束手無策。對此,波普爾和邁耶準備儲存更多的疾病資料,使它更加神通廣大。其次,英特尼斯會向人顯示要求、結論,而使用者向它發(fā)出指令卻比較困難。因此,波普爾和邁耶正在改進人機、交流系統(tǒng),使人、機能及時地交談,以使診斷萬無一失。第三,英特尼斯雖然會顯示某種結論,但是它不顯示出得出這樣結論的生理學根據(jù)。新一代的英特尼斯將不僅告訴人們患什么病,而且會告訴人們,它的結論的理由是什么。經(jīng)過改進后的電子醫(yī)生在診斷、治療中將發(fā)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