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了一個通宵,張師傅把梅香帶了回來。
“剛‘開角兒’拜了三圣公,就給我鬧事,真是反了!”張師傅氣極了,一回來就罰梅香在院子跪著。
寒風(fēng)一吹,梅香凍得直打戰(zhàn)。
程墨香和毛毛躲在窗戶后面,像兩只驚恐的小獸,怯怯地望著院子中跪著的梅香。
張師傅身上披著狐貍袍,腳上穿著猞猁皮的靴子,手里抱著銅暖壺,即便這樣還是冷得不停跺腳。
天寒,張師傅說出的話,卻讓梅香覺得比冰碴子還要寒:“你那混蛋老子與你有關(guān)系嗎?記住,你是要成角兒的!祖師爺說‘千嘴羽毛一嘴丟’。還沒上臺就惹來非議,今后上臺了誰還會來給你抬樁!”
梅香跪在地上,任憑師傅訓(xùn)斥。寒氣似針一般穿透膝蓋,她抖得更厲害了。
“唉!”張師傅重重地嘆了口氣,“記住了,今后遇到打架鬧事的,趕快走開,別去摻和?!?/p>
“是!”梅香小聲回答。
“大點(diǎn)兒聲!”張師傅突然把聲音提高了幾度。
“是!”梅香也揚(yáng)起頭,讓尖銳的聲音劃破灰蒙的天。
張師傅也擔(dān)心梅香凍壞了,扭過頭板著臉說:“還不進(jìn)屋反思去!”
梅香沒有動,她想起滿身是傷的父親,心里很是難過。
這時,王師傅夾著胡琴走過來,說:“來,扮扮戲!”
張師傅和王師傅就是這樣,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
毛毛連忙把梅香拽到房間里。
房間里正燒著爐火,溫暖如春。
程墨香以前一直刁難梅香,今天也起了惻隱之心:“梅香,沒想到你有個這樣的父親,也是造業(yè)?!?/p>
毛毛也忙安慰梅香:“你別多想了,人生如戲,各人唱各人的。你想幫誰,可角兒不是你,能咋地?只能在臺下候場。你現(xiàn)在就安心練戲吧?!?/p>
梅香覺得毛毛說得在理,人生如戲,世上誰不是戲中人?生、旦、凈、末、丑,搭班唱戲,各演各的角色。再說,自己現(xiàn)在什么也不是,又怎么能幫得上父親呢?還是好好唱戲吧,等成了角兒了,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王師傅蹺著二郎腿,早已調(diào)好了琴弦,見梅香來了,便閉上眼拉起《楊排風(fēng)》的前奏。
聽到曲聲,梅香漸漸忘記了煩惱,拉開架勢,很快便入了戲。
在這出戲里,梅香扮演楊排風(fēng),程墨香扮演佘太君,毛毛扮演孟良。
梅香拉起嗓子唱開來:
太君把我忒小量,
我自幼練就武藝強(qiáng);
聽得二爺來調(diào)將,
去到三關(guān)擒韓昌;
為救少爺把陣上,
排風(fēng)愿去戰(zhàn)遼邦。
程墨香甩袖唱道:
你說此話我不信,
空言怎能做證憑。
于是梅香一甩袖,又唱:
辭別太君后房進(jìn),
毛毛念白道:
哪里去?
梅香大聲唱:
去取寶棍見太君。
這段戲,他們師兄妹三人不知道排演了多少次,唱詞動作早已爛熟于心。不過,梅香今天唱到“為救少爺把陣上,排風(fēng)愿去戰(zhàn)遼邦”這句時,將自己想要去衙門里救父親的那種迫切的心情融入了進(jìn)去,情感便更加充沛了。
“好!今后就這么唱!”王師傅把手上的胡琴停下。他心里有數(shù),憑梅香特有的情感和唱腔,將來一定不比她師傅張懷蝶差,可小伢家家的,不能寵,免得得意忘形。故而王師傅又說:“唱還不錯,可碎步有你這么走的嗎?還有幾天就要上臺了,別在臺上丟人現(xiàn)眼。再來!”
第二遍,梅香的唱腔里悲中又帶著幾分力量,連見多識廣的王師傅聽了,也大聲叫好。
時光在排演中消磨,三五天的時間,眨眼就過去了。
正月十五一大早,師傅們便把梅香他們叫了起來,并沒有讓他們練功,也沒有讓老李頭做早餐,而是安排他們先去大街上,每人吃一碗什錦豆腐腦和一根油條。
吃完回來,張師傅說:“今天是你們?nèi)松牡谝粓鰬?,唱砸了,不要怪祖師爺不賞飯吃,日后去‘提鞋’,怪不得誰?!?/p>
大家聽了都很緊張,坐在板凳上忐忑地望著師傅。第一次正式登臺演出,誰不緊張?
“來啰!”大家正發(fā)愣,老李頭拎來一桶熱水放在院子中央。
“來,來,來,洗臉,準(zhǔn)備化妝?!?/p>
大家紛紛起身,從房間里拿出各自的臉盆。張師傅拿出一塊“太平洋牌”肥皂,梅香、程墨香、毛毛三人輪換著打在臉上,用手揉出泡沫,然后用水洗凈。張師傅瞅了瞅他們的臉,搖了搖頭,拿出一把刷子在他們臉上猛刷了一通。
梅香感覺自己的皮都要被刷掉了,原本對化妝的欣喜和向往,一下子消減了不少。接著,張師傅又將淀粉似的東西撲在大家的臉上,梅香怕粉進(jìn)到眼睛里,連忙閉緊眼睛,只覺得滿臉像是被糊了一層白灰似的。
張師傅給梅香撲完粉,接著在化妝盒里用手撲了撲,開始給她拍彩。張師傅的兩只手不停地在梅香的小臉上啪啪地拍著,她閉著眼睛,感覺似乎是母親在撫摸著自己,心底感到一陣溫暖,一股淚竟從眼眶里涌出來?!傲魃稖I?破妝了?!睆垘煾地?zé)怪道,用小指輕輕地幫著她擦掉眼角的淚珠兒,退后一步,瞅了瞅,說道:“嘿,小臉一上彩,俏模樣還真出來了。”梅香聽到張師傅說話,才睜開眼睛對著鏡子一瞅,整張臉是瀲滟如桃,她不禁翹起蘭花指?!皠e動!”張師傅說著,又從化妝盒里拿出一些深紅色的脂粉,用無名指蘸上,在梅香的臉上由顴骨向四周輕輕地涂抹。梅香知道這是師傅在給自己拍紅,拍好后,整張臉的輪廓基本定型了。接著是定妝、掃紅,最后才精雕細(xì)琢地勾臉。
臉妝停當(dāng),張師傅又在梅香的脖子、耳朵和手背都抹了白彩,這下她的脖子、手背上看起來也白白凈凈的了。
最重要的是勒頭,勒頭是化妝里最有技術(shù)的活,是用一塊很長的布帶把頭勒緊。別小瞧這個布帶,它能根據(jù)角色的需要調(diào)整演員的臉型。
張師傅專門叫盔箱師傅給梅香勒頭。華誼班管盔箱的師傅,當(dāng)年也是武行的角兒,只不過在一次演出中不小心摔斷了腿,之后只能轉(zhuǎn)行當(dāng)傍角兒了。
梅香常看師傅們勒頭,首先是放網(wǎng)子,那網(wǎng)子就像是一頂黑色的帽子,兩邊有長長的帶子。將帶子十字交叉,拎起來卡住演員的眉梢,然后用力提。最后,將帶子沿著腦袋一圈圈地纏繞。勒完頭,演員的眉毛立即上揚(yáng),一雙眼睛也被吊了起來,顯得炯炯有神,整個人立馬顯出精氣神兒??擅废銋s不知道,勒完頭的頭皮會繃得這樣難受,眼珠子也好像要掉出來似的。
“別動!忍著!頭勒不好,翻個筋斗,頭飾就散開了,那戲也要演砸了。”
梅香只好忍著不動。
盔箱師傅麻利地放好網(wǎng)子,又開始纏水紗。水紗是濕的,這樣纏完頭,等紗一干,就固定得更加牢實(shí)了。最后才是戴盔帽,也就是固定好發(fā)髻并且插上頭搭。這些閃閃發(fā)光的頭搭往梅香頭上一插,她整個人頓時變得光彩照人。
梅香扮演的楊排風(fēng)屬于刀馬旦,也就是巾幗英雄。所以,除了戴滿頭珠翠和以銅絲系扣的絨球花盔,還要披艷麗的鎧甲,鎧甲上面點(diǎn)綴著各類繁碎的裝飾,再在盔后插上兩根長長的雉尾,在肩背上插上四面三角形的彩旗。
那叫一個威風(fēng),一個神氣。
梅香三人還在屋里加緊裝扮,大街上的鞭炮又開始噼噼啪啪地響個不停。雖然是正月十五,好似年已接近尾聲。但是,按老武漢的風(fēng)俗,這天的熱鬧勁兒反而賽過大年三十和初一。
以往每到正月十五,梅香必然要和爺爺來街上看戲,進(jìn)了華誼班,都是跟在師傅們后面搭臺趕場子。沒想到今年,她就要登上舞臺表演自己人生的第一場戲了。
大家在臺下候場,由王師傅去打鬧臺。鑼鼓一響,王師傅便開始在臺上蹦蹦跳跳,齜牙咧嘴地扮丑,熱鬧極了。聽到鑼鼓聲,剛才還慢慢悠悠的燒香客、逛大街的姑娘婆婆、牽兒抱女的夫妻,還有手上拎著雞鴨大蒜的大媽們,一下聚集到了臺下。
“準(zhǔn)備上場!”
聽到指令,梅香立馬提足了精神。她手握長棍,隨著鑼、鼓、鈸打出的節(jié)奏,邁著輕盈的小臺步由快到慢走到舞臺中央。只聽“嗖”的一聲,她把手上的長棍拋起,一個轉(zhuǎn)身反踢,讓長棍“飛”向空中、打著旋,梅香隨即飛快地轉(zhuǎn)了十幾個圈,接著一個大跳加一個劈叉,穩(wěn)穩(wěn)地接住了落下的長棍。一套動作下來,臺下的觀眾連連叫好。
她起身站定后,迅速地撩起頭上插著的兩根雉尾毛,做了一個亮相的姿勢,隨即抖了抖手上的長棍,唱道:
離了那天波府來到三關(guān),
一路上冒風(fēng)塵途程遙遠(yuǎn),
…………
梅香一開腔、一甩袖,既嫵媚又威武,把楊排風(fēng)那巾幗英雄的氣概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緊接著,上來一群大胡子男人,他們拿著刀槍,不停地朝梅香刺過來,梅香閃轉(zhuǎn)動作敏捷,并用雙腳把刺過來的長槍踢得在空中旋轉(zhuǎn)。臺下的觀眾看呆了、看傻了。直到梅香擺出旗開得勝的姿勢,觀眾們才如夢初醒,緊接著,掌聲、喊叫聲、口哨聲如潮水般涌來,將大鑼、鐃鈸的聲音都給蓋住了。
站在舞臺一側(cè)的王師傅滿意地點(diǎn)了點(diǎn)頭,如釋重負(fù)。
張師傅沒笑,一滴淚珠兒掛在她的臉頰上,像一粒閃亮的珍珠。
梅香把楊排風(fēng)演得出神入化,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臺詞都極有韻味。她入戲了,她就是楊排風(fēng)。
戲唱到一半,起風(fēng)了,接著下起小雪,沒多久,雪變大了,大朵大朵的雪花漸漸落滿舞臺,臺下觀眾的頭頂也變白了。
看來要夭戲,王師傅連忙在側(cè)臺給梅香打手勢。
梅香唱得入迷,沒有去看王師傅的手勢。雪花飄到她的身上,落到戲臺上,化成水又結(jié)成冰。她走著碎步,腳下一滑,差點(diǎn)兒摔倒,這時臺下的觀眾使勁給她鼓掌,她也攢勁表演,出色地唱完了接下來的戲。觀眾沒有因?yàn)橄卵┒x開,梅香也沒有因?yàn)橄卵┒绊懓l(fā)揮。一場戲下來,梅香深深體會到了全身心投入的享受和收獲掌聲的美妙。
那天,梅香謝幕后,觀眾們還不愿離開,掌聲、歡呼聲在大街上空久久回蕩。
一次演出,一場大雪,促成了梅香人生的轉(zhuǎn)折。
因?yàn)閭€子小,十一歲的梅香看上去像個八九歲的娃娃,所以,她得到了一個名號:九歲紅。
一時間,在整個漢陽甚至武漢三鎮(zhèn),無人不知九歲紅,無人不談九歲紅。
她,梅香,就像一輪噴薄而出的旭日,在漢劇界緩緩升起。
(未完待續(xù))
開角兒:徒弟要上臺正式唱戲前的禮儀。
千嘴羽毛一嘴丟:舊時藝人的行話。指藝人要謹(jǐn)慎行事、珍惜名聲。
抬樁:武漢話,意思是捧場、給面子。
造業(yè):武漢方言,形容可憐。
拍彩:正式化妝前用肉色的油彩打底色,目的是糾正臉色。
拍紅:也叫上面紅,便于突出臉部整體輪廓,特別是鼻梁和顴骨,能更好地塑造人物臉部的立體感。
定妝:俗稱大白臉,是用散粉進(jìn)行定妝,目的是對油彩起到固定的作用。
掃紅:用粉狀的胭脂抹于腮紅處,讓臉顯得更粉嫩自然。
勾臉:畫眼與畫眉。
勒頭:用布帶子把頭勒緊,把眼睛吊起來,以便更好地塑造角色。
盔箱:梨園界的行話,是專門管理盔頭箱的一個工種。演出時,盔箱師傅負(fù)責(zé)為演員勒頭,戴上盔帽、髯口、翎子等。干這行的,多是科班出身的演員,因?yàn)橐巡贿m合唱戲,就轉(zhuǎn)行到后臺,做這些雜務(wù)營生。
傍角兒:此處指演員演出時的跟班或配角。
頭搭:插在女演員頭上的各種裝飾品。
夭戲:戲演到半道夭折,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