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生活中會遇到一些性格特別強勢的人,他們做事情特別有主意,并且樂于幫別人做安排、拿主意。比如你去他所在的城市,何時去哪里玩、在哪里吃飯、跟誰一起吃飯,他都自作主張地定好了,有這種朋友當然很省心,但有時你也會想,他怎么就這么強勢呢?他無論對誰都這樣嗎?
在心理學上,這種掌控一切的處事風格不叫強勢,叫過于主動,主動到帶有入侵性,如果你像我一樣甘拜下風,就是過于被動、順從,在順從和入侵性中間的風格才叫強勢,有時也被翻譯成自信風格。
《自信表達》一書中說,我們跟他人溝通的方式一共有四種:被動型、攻擊型、被動—攻擊型和自信強勢型。一味地被動、順從的人,總是聽強勢者的,哪怕是別人提出很過分的要求,他們也會接受,不惜一切代價避免沖突。就像在狼群中,講究論資排輩和控制權。兩只狼相遇,那只弱小的狼會表現(xiàn)出“你比我重要,我臣服于你,請別傷害我”。如果在交往過程中我們使用被動的方式,那么我們的表現(xiàn)和這只弱小的狼如出一轍。如同那些順從的狼,我們可能避免眼神交流,看上去緊張不安,總是低著頭,顯得自己微不足道。
攻擊型的風格跟被動型的風格背道而馳,由順從別人變?yōu)樽寗e人順從我們。“不管付出多少代價,最重要的是贏,目的就是通過威懾來控制他人的行為。我們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狼,讓其他人屈服于我們的意志。”
被動—攻擊型的風格結合了被動型溝通風格和攻擊型溝通風格兩者的特點。攻擊型導致他們容易生氣,被動型導致他們經常擔心、焦慮,怒氣讓他們想要“掌控”另外一個人,而恐懼會阻止他們直接采取行動。
在與人交往時,最可取的作風就是自信、適度的強勢。自信強勢型溝通風格是正確的:我們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們決定自己將要做什么、不做什么,我們不干涉他人,他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們在保護自尊的同時不去踐踏他人的尊嚴。雖然自信表達允許他人想怎么看待我們就怎么看待我們,但它往往也有利于建立他人對我們的尊重。
我們不應該想著去操控別人,但也不能一直甘于被人操控。過于順從、天天受人支使會讓人郁悶。我們不該什么都聽別人的,尤其是個人問題上,因為只有自己最懂自己的需求和愛好。
我們也無須擔心不順從會惹其他人不高興。
我們天生都是強勢的,有的人逐漸就被父母規(guī)訓得太厲害了?!皨雰簳r期的我們,天生就是強勢的。你出生后的第一個自主動作,就是抗議你所受到的待遇!有什么不喜歡的事情,你馬上就會表達出來,而且你很固執(zhí)。你又鬧又吵,想讓別人知道你不高興,直到他們采取措施你才罷手。”
攻擊型人格如王熙鳳,殺伐決斷,臉酸心硬,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最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被動、順從的人被他人牽引,由恐懼支配,以太平為目標,反而因為緊張、不快而瀕臨崩潰。強勢者以平等為準繩,不過度忍讓,用雙手為自己撐腰,與他人的界限明確,不用費心反復拉扯、鉤心斗角。
(摘自微信公眾號“三聯(lián)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