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島濱海學院自建校以來始終圍繞黨和國家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規(guī)劃與要求,在長期的探索與實踐中,提煉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五育五化”育人理念,其中,在勞動教育方面提出了“勞育習慣化”的勞動育人理念。但是在落實這一育人理念時,出現了諸多現實問題。文章以青島濱海學院為例,闡述當前高校勞動教育的價值意蘊和實施現狀,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為其他高校的勞動教育路徑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勞動教育;五育五化
一、高校勞動教育的價值意蘊
新時期更加需要有擔當、視野更廣、技能更強的高素質勞動者。而高校勞動教育能夠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一大批有專業(yè)知識、勞動技能,掌握核心科技,有創(chuàng)新精神,勞動情懷深厚的未來建設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造堅實的人才基石。
在新時期,高校全面推動勞動教育發(fā)展,可以充分發(fā)揮勞動教育對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積極探索勞動教育的全面育人功能,有助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態(tài)度、保持昂揚的勞動精神和養(yǎng)成優(yōu)良的勞動習慣,從而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勞動者。青島濱海學院一直遵循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成長規(guī)律,堅持“五育五化”育人理念?!拔逵敝浮暗轮求w美勞”,“五化”指“德育生活化、智育能力化、體育自覺化、美育熏陶化、勞育習慣化”。
二、高校勞動教育實施現狀
(一)問卷調查的基本情況統(tǒng)計
為了準確了解高校勞動育人工作的實效性,以及學生對勞動教育的認識和滿意度,青島濱海學院課題組科學地設計了此次調查問卷。調查采用問卷星軟件,在青島濱海學院發(fā)放調查問卷共650份,收回606份,問卷的有效率為93.2%。本次調查問卷的總體情況如下:在抽選的樣本中,女生占38.9%,男生占61.1%,男女比例符合學校實際情況,保證了本次調研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從戶口所在地來看,樣本中城鎮(zhèn)戶籍的學生為140人,農村戶籍的學生為466人,有76.9%的學生來自農村,這與實際情況相符,符合調查的要求。
(二)調查結果和問題分析
1.學校勞動教育開展情況的宣傳力度不夠
調查發(fā)現,在問題“您是否了解學校的勞動教育開展情況?”的回答中,42.6%的學生選擇“非常了解”,35.3%的學生選擇“比較了解”,16.8%的學生選擇“一般了解”,5.3%的學生選擇“不了解”。當被問及“您認為學校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什么?”時,35.0%的學生選擇“宣傳力度不夠,學生認知不足”。這一調查結果說明,學校勞動教育開展情況的宣傳力度還不夠,有部分學生不了解學校勞動教育的具體實施情況,導致在學校開展系列勞動教育活動時,部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影響“勞育習慣化”育人理念的落實、落地。
2.部分學生的勞動意識不強,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調查結果顯示,49.2%的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勞動,已養(yǎng)成勞動習慣;33.0%的學生能夠按照學校的安排參與勞動教育活動,但還未養(yǎng)成勞動習慣;10.9%的學生偶爾參與學校組織的勞動教育活動,勞動的積極性不高;6.9%的學生不想參與勞動教育活動,認為參加勞動教育活動毫無意義,當下應學好理論知識,參與勞動活動則是畢業(yè)以后需要考慮的事情。然而,隨著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壓力的增加,企業(yè)招聘過程要求學生在入職之前應該具備相應的勞動能力,因此缺乏勞動能力的大學生在求職過程就不占優(yōu)勢,從而影響將來的就業(yè)。
3.學生對勞動教育的態(tài)度較為功利
調查發(fā)現,在問題“您參加勞動教育的原因是什么?”的回答中,73.6%的學生選擇“完成學分任務”;71.0%的學生選擇“提高自身的勞動技能”;67.0%的學生選擇“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41.0%的學生選擇“促進專業(yè)技能提升”。通過這一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參加勞動教育活動的目的態(tài)度較為功利,這與勞動教育的初衷相違背,在今后的工作中,教師應予以糾偏。
4.勞動教育的形式、種類單一
在調查中,在問題“您認為學校在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什么?”的回答中,50.5%的學生選擇“勞動教育的形式、種類單一”,在所有選項中占比最高。在問題“大學期間,您參加過哪些勞動實踐類活動?”的回答中,90%的學生選擇日常生活勞動;50%的學生選擇生產勞動教育;64%的學生選擇“校內外實踐勞動”;64%的學生選擇“個人志愿服務、公益活動”。可見,目前勞動教育的形式種類還不夠豐富,且多表現為日常生活化傾向。
5.部分學生的勞動獲得感低
調查發(fā)現,在問題“您認為學校開設的勞動教育給您帶來了哪些收獲與感受?”的回答中,64.7%的學生選擇“勞逸結合,減輕了學習壓力”;68.0%的學生選擇“幫助樹立了正確的勞動觀念”;65.7%的學生選擇“養(yǎng)成了勞動習慣和勞動品質”;55.8%的學生選擇“培養(yǎng)了勞動精神和勞動價值”;14.2%的學生選擇“沒有任何收獲與感受”。通過這一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能從勞動教育中有所收獲,能夠做到勞逸結合,具備正確的勞動觀念,并且已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與勞動品質,但是也有少部分學生的勞動獲得感低,只是被動地接收高校安排的勞動任務或者不參與勞動活動。
6.勞動教育與專業(yè)的結合度不夠
調查發(fā)現,在問題“您希望學校通過何種途徑開展勞動教育”的回答中,67.3%的學生選擇“大力開展勞動教育和專業(yè)課相結合”,64%的學生選擇“廣泛舉辦豐富多樣的專業(yè)勞動實踐活動”,這兩項的占比在所有選項中占比最高。在問題“大學期間,您參加過哪些勞動實踐類活動?”的回答中,90%的學生選擇“日常生活勞動”。綜合這兩道題的調查結果來看,高校在開展勞動教育活動時與專業(yè)的結合度還不夠密切。
7.教育主體的融合育人功能還需增強
調查發(fā)現,在問題“您認為哪些群體最能影響您對勞動的看法?”的回答中,49.8%的學生選擇“任課教師”;67.7%的學生選擇“輔導員、班主任”,且這一選項在所有選項中占比最高。從調查結果來看,高校的輔導員和班主任是開展勞動教育的關鍵群體,同時思政教師、專業(yè)教師也是影響勞動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而思政教師和專業(yè)教師隊伍往往更注重對學生理論方面的教育引導,輔導員和行政人員往往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滲透勞育工作,因此在育人過程中,高校需要將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緊密結合。
三、高校勞動教育的實踐路徑
(一)堅持勞動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夯實勞育根基
自媒體的出現改變了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高校應牢牢抓住這一育人陣地,充分利用學校和學院的微信公眾號、抖音號,及時報道學生喜聞樂見的勞動活動和勞動故事,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勞動的魅力,幫助學生形成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勞動精神。
(二)堅持勞動教育與一日常規(guī)工作相結合,增強勞育實效
高校應將勞動課的實踐部分貫穿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學生公寓這一育人載體,將公寓的日常管理工作與學生的勞動教育工作融為一體,相互滲透、互相影響,真正將勞動教育在公寓這一教育陣地上落實、落地。高??梢栽诠⒃O公寓輔導員崗位,全面負責公寓的管理和育人工作,公寓管理員和公寓自律委員會的學生干部協(xié)助公寓輔導員完成公寓的內務指導工作與日常管理工作。公寓要與二級學院形成聯動機制,定期組織星級宿舍評比活動,將星級宿舍的評比情況與學生的評獎評優(yōu)掛鉤,將學生在公寓的日常表現與期末綜合測評成績掛鉤,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充分貫徹和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理念。
(三)堅持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相結合,增強勞動觀念
一是高校應充分利用主題班會教育和思政教育,不斷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高校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念和勞動態(tài)度,讓“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價值觀念入腦、入心。二是高校可以組建義工協(xié)會和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定期組織暑期三下鄉(xiāng)和支教等活動,通過組織這些志愿活動強化學生的生活實踐,增強學生的勞動觀念。
(四)堅持勞動教育與人才培養(yǎng)目標相結合,豐富勞育內容
一是高校應加強勞動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的融合。高校要在專業(yè)課程中挖掘勞動教育元素,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將勞動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緊密結合,充分利用好專業(yè)課程的實踐部分,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促使學生形成理論扎實、技藝精湛的專業(yè)素養(yǎng),為學生將來的就業(yè)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高校應以社會實踐為依托,提高學生勞動教育的參與度。高校要不斷引進高質量的社會實踐活動項目,以勞動類項目為依托,推進勞動教育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三是高校要加強校企合作,打造特色勞動教育基地,加大協(xié)同育人力度。高校應充分利用各類社會資源,不斷加強企業(yè)的合作,拓寬勞動教育的實踐渠道,打造適合本校學生特點的勞動教育基地,為學生搭建與所學專業(yè)相適應的勞動實踐平臺。
(五)堅持勞動教育與師資隊伍建設相結合,提升勞育質量
一是高??梢酝ㄟ^組織“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主題班會大賽”“輔導員工作論壇”和“德育論文年會”等活動,為高校的思政隊伍提供更多培訓和交流的機會,實現課上和課下全方位育人的效果。二是高校應定期對專業(yè)課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等思政教師做勞動教育培訓,促使思政隊伍在育人目標上達成一致,在教育過程中做到互為補充,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從而增強融合育人實效。
青島濱海學院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勞動教育的方針政策,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全方位推進勞動育人工作。本文針對青島濱海學院在“勞育習慣化”育人理念下工作的實施成效進行了調查研究,并針對調查發(fā)現的問題提出了優(yōu)化思政工作的對策。這為高校的育人工作提供了新的策略,對實現“五育并舉”的教育目標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張擁軍,李劍,徐潤成.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現狀及認知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湖北省部分高校大學生的實證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0(6).
[2]田鵬穎,劉康.“勞模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8).
[3]李政濤.“五育融合”,提升育人質量[N].中國教師報,2020-01-01.
[4]朱春花.新時代應用型高校的勞動教育[J].林區(qū)教學,2020(1).
[5]趙麗云,張雯.新時代高校開展勞動教育的實效性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0(1).
基金項目:青島濱海學院五育五化研究專項項目(規(guī)劃)“新時代應用型高校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23ZGY10。
(作者單位:青島濱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