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生力軍,肩負著建設和諧社會的偉大使命。但他們可塑性大,是道德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德育教育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都知道,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活動,所以我們在工作中切忌“重智育、輕德育”,而要做到“以德為先,教書育人”。
一、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認識
小學生心理品質的形成是以他們的道德認識為基礎的。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認識,就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現實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惡丑現象,使他們形成正確的是非觀、美丑觀和榮辱觀,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心理品質,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學生的心靈是純潔無瑕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著重點在于通過課程的教學來塑造孩子美好的心靈,培養(yǎng)其健康的心理。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認識,在提高小學生道德認識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質。
二、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
思想道德教育是精神文明的組成部分。每個學校為了規(guī)范學生的言行,都制定了許多規(guī)定、守則。例如《中學德育大綱》、《中小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要求學生嚴格遵守校紀校規(guī),督促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激勵學生爭當品行模范,爭創(chuàng)“星級文明班”,深化校園文明建設。作為老師要及時了解社會新事物、新動向,采取新措施,要有防患未然的意識,對不好的行為要嚴厲批評,鼓勵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
三、進行常規(guī)訓練
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的過程,是嚴格訓練,反復強化,堅持不懈的結果,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學生年齡小,如果不經過反復訓練,不一定做到。學校生活,要求孩子們樹立嚴格的集體和時間觀念,遵守學校紀律。時時對他們進行常規(guī)教育,對怎樣上課、下課、回答問題、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等等,都要做明確的要求,然后,進行反復訓練,對做得好的同學給予表揚,并讓他示范給大家看。有的同學做錯了,就讓他們重做一次,兩次……不厭其煩,多次反復,直到做好為止,只有在老師的嚴格要求和關心體貼下,學生才能有信心和決心,久而久之,才能使這些良好的品德得到內化。
四、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使學生們生活在一個健康向上、團結友愛、活潑和諧的集體,離不開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從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學生對國家、對集體、對社會的愛與責任,就是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礎,將會使學生受益終生。建立和健全升國旗、重要集會唱國歌制度,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民族自豪感。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緬懷英烈、學習杰出歷史人物的活動,從小培養(yǎng)孩子立志學習英烈楷模。要對小學生進行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價值觀教育,從小培養(yǎng)孩子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
總之,良好思想品德它需要學生自身的長期努力,和教師不斷地督促引導。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必須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使養(yǎng)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yǎng)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