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南部的南苑作為清代北京最大的皇家苑囿,對于北京城市的生態(tài)、水系治理、御災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根據(jù)《乾隆御制詩》記載,清代南苑地區(qū)共有兩大水源,三條河流,117處泉眼,25處湖泊。兩大水源為北京豐臺的一畝泉、大興的團河,三條河流分別為涼水河、小龍河、鳳河,此外還有蘆葦泡子、卡倫圈、眼鏡泡子、頭海子、二海子、三海子、四海子、五海子等等。
南苑地區(qū)處于不同時期永定河沖積扇交接地帶,地勢低洼,湖泊星羅棋布。南苑水系整體上可分為南北兩派,北派屬涼水河水系,南派屬鳳河水系,均為歷史時期永定河故道。其中涼水河為北魏時期永定河故道,主河道南徙后成為平地導源的河流,永定河沖積扇潛水溢出帶上的泉水成為涼水河的主要水源。
南苑一畝泉和團泊為北京南部的兩大水源,三條河流從北到南,依次是涼水河、小龍河、鳳河。舊時南苑地區(qū)的地上水、地下水資源極為豐富,被譽為“水鄉(xiāng)”。據(jù)《南苑農(nóng)場史》記載,“地下水位2~6.2米”。
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修建了官廳水庫、三家店水庫后,永定河和石景山以下斷流多年,加之降雨減少,南苑地區(qū)的水位嚴重下降。根據(jù)《南苑全圖》和侯仁之《南苑草圖》,可以大體看出古今河流的基本變化。
小龍河南段河道變化很小,涼水河和鳳河的古今河道基本一致,泉眼已經(jīng)干涸。三海子、大泡子、團河、北普陀等湖泊現(xiàn)在基本還在。
南苑內(nèi)河湖縱橫,
橋閘也較多
據(jù)《帝京景物略》記載:“原城南二十里有囿,曰南海子,中有殿,殿旁晾鷹臺,臺臨三海子,筑七十二橋以渡,元之舊也?!笨梢灾?,在元代下馬飛放泊時期,這里已經(jīng)有橋七十二座。
元朝南海子時期,帝王對南苑地區(qū)進行了不斷的修治,在明朝《明實錄》有詳細的記載。
《明宣宗實錄》記載:“宣德三年十一月,命太師英國公張輔等撥軍修治南海子周垣橋道?!?/p>
……
《日下舊聞考》記載:“天順七年四月,新宏仁橋成。橋在南海子東墻外,舊名馬駒橋,水自城西南經(jīng)南海子出。歲以木為橋,水漲即沖去,往來者病涉,上憐之,發(fā)金數(shù)萬,改建石橋?!?/p>
清代,清朝對南苑地區(qū)的水利也十分重視,除了建設大量的橋閘,還對河道湖泊進行了疏浚和管理,并設有專門的閘軍。
清代橋閘共計91座,《大清會典》九十七卷記載:“南苑河道苑丞一,管閘十四,橋五十二……柳林閘閘管所屬,閘十三,橋十二?!鼻宕赌显啡珗D》,標注的橋梁有30余座,《南苑草圖》標明的橋閘有22座。
涼水河自海子外西北來
明代詩人邵經(jīng)邦《游涼水河》詩,寫了涼水河一帶濕地景象:“涼水河邊路,依稀似故鄉(xiāng)。野亭穿徑窄,溪柳夾川長。隔岸聞新調(diào),回車露淺妝。乘春且隨意,莫負碧霞觴?!?/p>
隋朝時期的桑干河從薊城城南流過,沿著今天的涼水河河道東南流,在今通州西南方偏向南,經(jīng)安次縣東進入永清縣境。也就是說,今天的涼水河本是那時桑干河(今永定河)主河道的一段。
涼水河水系,古稱“洗馬溝”,隋唐時期曾與永定河水系共同作為大運河構成體系承擔航運和水源的功能,隋煬帝開鑿的京杭大運河為征遼東開鑿永濟渠,涼水河就是隋朝永濟渠的一部分,經(jīng)古都南部向東南匯入大運河,航運功能一直到北宋時期。
金朝,涼水河是金中都內(nèi)的重要水系,為金中都和皇城提供了水源、航運、園林景觀用水。如今,涼水河幾乎完整地保持了歷史的格局和河道,向東南流經(jīng)南苑地區(qū),匯入通州北運河,是北運河的一條主要支流。
涼水河作為歷史上城市用水的重要水源之一,水文化的歷史積淀深厚?!逗W有小吩娮⒃疲骸皼鏊幼院W油馕鞅眮?,入苑匯之。其水發(fā)源右安門外之水頭莊,東流折而南入海子北墻,至此又南流?!?/p>
涼水河是北運河的一條主要支流,涼水河的支流有蓮花河、草橋河、馬草河、馬草溝、大羊坊溝、旱河、蕭太后河等。涼水河系干流發(fā)源于石景山區(qū),流經(jīng)海淀區(qū)、西城區(qū)、豐臺區(qū)、大興區(qū)、朝陽區(qū)、亦莊開發(fā)區(qū)、通州等,在通州榆林莊閘上游匯入北運河,全長約68公里,玉泉路石槽橋以上稱為人民渠,石槽橋到蓮花池稱為新開渠,蓮花池到萬泉寺鐵路橋為蓮花河,萬泉寺鐵路橋以下稱之為涼水河。
涼水河主河道和支流的河道建有大量的橋梁和水閘,用來管理水道和疏導交通。在歷史的長河變遷之中,大部分橋閘或者被拆毀,或被改建。
涼水河的支流馬草河上的草橋,在2002年馬草河治理工程中發(fā)現(xiàn),保留了北燕翅。根據(jù)史料記載,草橋建于唐朝,這一帶泉水眾多,匯聚于此。
《日下舊聞考》介紹涼水河的時候記載:“東流經(jīng)萬泉寺分為二支,一南經(jīng)草橋,一北經(jīng)廣恩寺,俱東注永勝橋復合為一?!睕鏊哟蠹t門橋為北京南部重要的交通要道,歷史悠久,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但明朝永樂十二年修建南苑的時候,此橋已經(jīng)存在,為南苑的北界的坐標。因為大紅門是皇帝出入南海子必過之門,所以,大紅門橋也就成了皇帝必經(jīng)之橋。
建國時,大紅門橋保存基本完整。1964年時,改為鋼筋混凝土結構。2009年,為了適應新的交通發(fā)展,又對大紅門橋進行了重建。2020年8月25日,經(jīng)過逐級提議、調(diào)研,審批,這座橋恢復了歷史的名字“永勝橋”。
九孔閘為涼水河進入南苑宮苑的入水口,位于小紅門西邊的涼水河上,1991年在原址建了新橋。尋找九孔閘頗費周折,第一次尋找從涼水河南岸走過,沒有找到。第二次再去找之前,求教了南苑史地專家高世良老師,很多年前他寫《南苑雜記》的時候探訪過《九孔閘紀念碑》,他指點了我怎么找到九孔閘舊址和紀念碑。今年春節(jié)假期之際,我特地按地址前去尋找,九孔閘在四環(huán)路邊橋下,靜靜地佇立著,我一過人行道,隔著很遠的草坪就看見了它。
1995年春在此設立《九孔閘紀念碑》:“此處系涼水河流經(jīng)元、明、清三朝皇家苑囿南海子之入口,九孔閘舊址。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疏浚涼水河……八千余丈,修葺橋閘九座,此乃其一……特立此碑以為北京水利史上一處紀念地志?!?/p>
珊瑚橋位于小紅門南邊的涼水河上,始建于明朝,為宮苑內(nèi)重要的橋梁。1991年—1992年被拆除,1995年春在此立碑《珊瑚橋紀念碑》“……橋始建于明代,為花崗石砌筑七孔板橋,長十余丈寬二丈許,其護欄上曾有乾隆御筆‘珊瑚橋’三字……特立此碑,以為紀念地志。”
涼水河上馬駒橋也很有名。天順七年(1463年),明英宗修建的一座橫跨涼水河的九孔石橋——宏仁橋,成為涼水河上一座著名的橋梁。名相李賢撰寫了《敕建宏仁橋碑記》。
到了清乾隆年間,宏仁橋終因年久失修,被洪水沖毀。乾隆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將原來的九孔石橋改建為七孔石橋,使流水更為通暢。由于宏仁橋的“宏”字與“弘歷”(乾隆皇帝名)的“弘”字相忌諱,因此將“宏仁橋”更名為“馬駒橋”。乾隆御筆撰寫了《御制重修馬駒橋碑記》。
20世紀50年代初,為了治理涼水河,將馬駒橋拆掉了。在原橋址上,新建起了一座鋼筋混凝土的橋閘兩用公路橋。
小龍河“大畝許,
雖旱不竭”
小龍河發(fā)源于北京豐臺區(qū)新宮北邊的一畝泉,向東彎曲流淌,形似一條小龍,得名小龍河。南苑境內(nèi)有兩條河的名字十分有趣,除了小龍河,還有一條名為鳳河,發(fā)源于團河行宮水源頭,向東南流淌,因為河為“之”字形狀,像鳳凰飛翔,故得名鳳河。兩條河合起來為“龍鳳”。
小龍河途經(jīng)廡殿,北接涼水河,向南流經(jīng)頭海子、二海子、三海子、四海子、五海子,至南苑的東南角與鳳河匯合。
光緒年《南苑全圖》記載了小龍的河長度:“(小龍河)一畝泉至德壽寺東大河(涼水河)計長為四千六百十五丈五尺?!毙↓埡邮沁B接南苑南北兩大水系的重要水道,據(jù)《南苑往事》記載,現(xiàn)今小龍河長度比清代減少了近一半,其南段連接涼水河和鳳河的部分更名為“涼鳳灌渠”。
小龍河當今的起點南四環(huán)路和旱河交匯處的草橋花木基地,向東南方向流經(jīng)豐臺區(qū)、大興區(qū)、朝陽區(qū),穿過槐房新村、大泡子、南苑、東高地、廡殿村等,最終匯入涼水河,其下游流向進行了調(diào)整,其長度比清朝減少了近一半,為7.7公里。
說到小龍河的源頭一畝泉,也有不少記載?!逗W有小酚涊d:“考一畝泉在新衙門之北,曲折東南流,經(jīng)舊衙門南至二閘?!鼻≡?jīng)命人到一畝泉實地考察,發(fā)現(xiàn)泉眼23眼。清朝末年,一畝泉河的名字被小龍河所取代。據(jù)說,一畝泉舊址在今天的槐新公園東側,就是北京豐臺區(qū)任家莊附近,一畝泉的石閘座前些年還尚存,當?shù)厝怂追Q土橋,后來修路的時候被拆除了。
南苑大泡子為永定河故道沖積形成的湖泊,泡子這一名字多見于東北地區(qū),是小湖泊和池塘的意思。南苑地區(qū)還有小泡子、雙泡子……根據(jù)《豐臺區(qū)地名志》記載:“大泡子在南苑鎮(zhèn)西側,約有五平方公里的水面。”大泡子面積為五百畝左右,橢圓形,水源是泡子里四時不竭的泉眼,水多則溢,從東南角閘口進入小龍河,成為小龍河的支流之一。建國之后,曾經(jīng)在大泡子設立南苑葦塘管理所,1958年南苑撤區(qū)的時候,樹林劃給了豐臺區(qū),大泡子隨著南郊農(nóng)場劃給了大興。20世紀90年代,大泡子行政上劃歸豐臺和義街道,重新規(guī)劃為濕地。
卡倫圈在南苑的西北,今天的李莊子村北??▊悶闈M語,涵義是哨所,在關隘的地方設官兵進行守衛(wèi)。據(jù)推斷,此地為南苑專用的哨所,因為有湖泊,得名卡倫圈。清朝的《南苑全圖》標注為“渴龍圈”,當?shù)厝私小案蝌廴Α?。根?jù)侯仁之的《南苑草圖》所講,這一帶還有鴨閘泡子、老丁乾泡子等水域,如今已經(jīng)不復存在。在今天的海子公園、花卉大觀園、北京國際露營公園、槐房釣魚公園等還能找到歷史的痕跡。
南海子的水域是原南苑的三海子,在歷史上小龍河有五個海子,《海子行》記載:“五海子之減水,自西南注之,又東南流出海子東墻,過馬駒橋至張家灣入運河。”
五海子中,頭海子、二海子、三海子常年有水,四海子、五海子為季節(jié)性湖泊,《海子行》云:“舊稱三海,今實有五海子,但第四、第五夏季方有水,冬季則涸耳。”
小龍河上的橋閘根據(jù)《南苑草圖》,從北向南依次為土橋(頭道橋)—孟福橋—鴨子橋—樹橋—白石橋—廡殿橋—斜橋—衙門橋—新泡子橋—中橋。
土橋位于小龍河一畝泉,距新衙門行宮大約500米,皇帝去南苑打獵,由大紅門至新宮,或者由新宮回紫禁城,都要經(jīng)過此橋。土橋是新宮至大紅門御路上的第一座橋,所以被民間稱為“頭道橋”。橋畔有一村莊,名為土橋村,民國的老地圖標有土橋村,后來該村合并到了任莊子村。此橋建國后在水利灌溉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是槐房一號、槐房二號、槐房三號水塘的聯(lián)接點,是重要的蓄水池,也是槐房水塘的泄水口。1960年改成了水泥預制板橋,可以通汽車,2007年修建槐房西路的時候拆除了此橋。
鳳河“河形似鳳故名”
乾隆對鳳河“蓄清刷渾”沖刷永定河泥沙的作用尤為重視,在乾隆看來,通過鳳河水源整理與河道改造,可以借助鳳河的清水來沖刷永定河下游的泥沙,從而達到蓄清刷渾的目的。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還將南苑內(nèi)鳳河河道改為“之”字形,使其曲折而下。《南紅門外作》載:“設使不為之字繞,清波直瀉慮無遺”。這一措施減緩了鳳河水流速度,一方面保證了南苑內(nèi)園林用水,另一方面也改善了鳳河泥沙淤積,確保鳳河流出南苑時成為“清流演漾”的清水。
根據(jù)《南苑全圖》記載,鳳河的長度為“由團河行宮出水口至回城門南出水口計長五千八百四十五丈”。
鳳河自南海子流出,經(jīng)青云店、垡上、長子營、朱莊、采育等村鎮(zhèn),出大興進入東安(安次)境內(nèi)。明朝初年,鳳河兩岸地區(qū)隸屬上林苑蕃育署,負責養(yǎng)殖家禽給宮廷。清朝乾隆年間,對鳳河進行了疏浚。1955年,開挖了鳳河新段,將團河到南紅門段并入,現(xiàn)在鳳河起源南紅門,流經(jīng)大興5個鄉(xiāng),至鳳河營入河北省廊坊市,全長26.75公里。如今鳳河已經(jīng)成為一條防洪排水的河道,主要擔負周邊地區(qū)的防洪排水任務。
團泊是南苑的兩大水源之一,是鳳河的發(fā)源地?!稓J定日下舊聞考》載:“團河之源舊稱團泊,在黃村內(nèi)六里許。”《乾隆御制碑詩》四卷,乾隆四十一年《南紅門外作》載:“鳳河發(fā)源于海子內(nèi)團河。”
團河行宮的營建與團河、鳳河水系的疏浚和治理有密切關系,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利用挑挖團河之土,構筑團河行宮,乾隆在很多詩中都表明了營建團河行宮的緣由,即“臨眺風景”。乾隆將團泊稱之為玉湖,“匯成玉湖闊,流去鳳河長。圖藉益清力,兼資利運方?!保ā额}璇源堂》)此詩點明了團泊具有涵養(yǎng)水源、清流養(yǎng)源的作用。團河行宮的東湖區(qū)、西湖區(qū)、宮廷區(qū),保存比較完整。
還有眼鏡泡子,位于西紅門團忠路,其形狀酷似眼鏡而得名。眼鏡泡子曾經(jīng)為漁場,即“南郊農(nóng)場第四漁場”,第一漁場改建為公園,第二漁場、第三漁場現(xiàn)不存。
鳳河上的橋閘數(shù)量相對較少,標注名字的橋閘為團河橋、黃家灣橋,今已不存。
“圣石橋”即南大紅門橋,是橫跨鳳河的重要橋梁,是歷代皇帝南巡出入南海子的重要橋梁。新中國成立之初曾在原橋址建一座三洞木橋,20世紀70年代初建起一座鋼筋混凝土公路橋,圣石橋的名字被南大紅門橋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