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生涯新架構與生涯教育創(chuàng)新

2024-12-07 00:00彭永新
基礎教育參考 2024年11期

摘 要:在當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發(fā)展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加強生涯教育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詞源學、文獻分析法、聯(lián)想組合分析法、網絡計量法、關鍵詞統(tǒng)計法等研究方法對“生涯”的意涵進行梳理,將涉及“生涯”的中文意蘊分為詞源意涵、學術意涵、心理意涵、社會意涵,最后整合為綜合意涵,發(fā)現(xiàn)生涯綜合意涵為職業(yè)、人生、生活、生命、歷程?;诖颂岢隽松⑸?、人生、身涯、家涯、學涯、職涯、財涯、夢涯“三生六涯”生涯新架構,以及生命教育、生活教育、人生教育、身涯教育、家涯教育、學涯教育、職涯教育、財涯教育、夢涯教育生涯教育新架構,從而探討生涯教育理念與實踐創(chuàng)新,為審視生涯教育認識的變化和分析認識偏差的來源提供文獻基礎,為構建具有中華文化底蘊的生涯理論與生涯教育新架構的創(chuàng)新提供重要參照。

關鍵詞:生涯意涵;生涯新架構;三生六涯;新生涯教育;生涯教育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35.5 文獻標志碼:A DOI:10.3969/j.issn.1672-1128.2024.11.003

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的理念是美國聯(lián)邦教育署長馬蘭(Marland)在1971年提出的概念,五十余年來,生涯教育理念與實踐由美國傳播至世界各地[1]。近年來,生涯教育在中國教育領域迅速興起,“生涯”廣泛應用于教育、心理、管理、社會等四十余個學科領域,得到了學術界、實務界以及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與之相關的“職業(yè)生涯”“生涯規(guī)劃”“生涯咨詢”“生涯教育”等概念亦漸漸為大眾所了解,可是對于“生涯”的內涵理解眾說紛紜,并且當前生涯教育的理論性、實踐性和實用性仍待加強。如何開展高質量的生涯教育成為一個重要課題。加之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2021年面向全球發(fā)布《共同重新構想我們的未來:一種新的教育社會契約》報告,提出必須革新教育,締結一種新的教育社會契約,以應對人類共同的挑戰(zhàn)[2]。以及我國2024年全國教育大會提出:面向未來,確保實現(xiàn)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的目標[3],更應使我國的教育理念與時俱進。

目前我國生涯教育領域大部分運用的是西方理論,因此當前應解決我國生涯教育長久以來所缺失的本土化理論,而首要任務則是要找尋屬于我國生涯教育理論根基為何。文字可以反映出一個民族的智慧經驗,也可以呈現(xiàn)出其文化中獨特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4]。因此,為了建構符合中國特色的生涯教育理論,本研究返回語言本身,借助詞源學方法對“生涯”一詞的意涵作歷史語義考察。從“生涯”詞語意涵角度出發(fā),厘清“生涯”一詞在不同語境中的種種體現(xiàn),全面深度探討新時期“生涯”概念的內涵,界定“生涯”的意涵。為我國生涯教育邁向科學的發(fā)展方向提供理論基礎,為生涯提供新架構,為符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背景下的生涯教育提供實施新路徑。

一、“生涯”的意涵

(一)“生涯”詞源意涵

“生涯”一詞在中文里的意涵經歷了幾千年的演進,已蘊含了豐富的中華文化底蘊,該詞由“生”加“涯”連用并舉。

1.“生”“涯”單字考

“生”和“涯”最初是作為單字獨立演變和使用的。查閱象形字典[5],“生”字形演變如圖1:

“生”字,經過了很多形態(tài)的變化才形成了如今我們所見的形態(tài)。追溯到甲骨文中<D:\2024年\基礎教育參考\基礎教育參考2024-11\TP\11-13.tif>是指事字,在<D:\2024年\基礎教育參考\基礎教育參考2024-11\TP\11-14.tif>(屮,破土新芽)下面加一橫指事符號<D:\2024年\基礎教育參考\基礎教育參考2024-11\TP\11-15.tif>,代表地面。有的甲骨文將表示地面的指事符號<D:\2024年\基礎教育參考\基礎教育參考2024-11\TP\11-16.tif>寫成“土”<D:\2024年\基礎教育參考\基礎教育參考2024-11\TP\11-17.tif>,成為會意字,<D:\2024年\基礎教育參考\基礎教育參考2024-11\TP\11-18.tif>(屮, 新芽)<D:\2024年\基礎教育參考\基礎教育參考2024-11\TP\11-19.tif>(土,地面),明確草和土的關系。造字本義:草木破土萌發(fā)。金文 <D:\2024年\基礎教育參考\基礎教育參考2024-11\TP\11-20.tif>、篆文 <D:\2024年\基礎教育參考\基礎教育參考2024-11\TP\11-21.tif> 承續(xù)甲骨文 <D:\2024年\基礎教育參考\基礎教育參考2024-11\TP\11-22.tif> 字形。隸書 <D:\2024年\基礎教育參考\基礎教育參考2024-11\TP\11-23.tif> 失去植物葉片萌發(fā) <D:\2024年\基礎教育參考\基礎教育參考2024-11\TP\11-24.tif> 的形象。在《說文解字》中,“生”為 <D:\2024年\基礎教育參考\基礎教育參考2024-11\TP\11-25.tif>,解釋為“進也。象草木生出土上”[6]。在《辭源》中對于“生”字的解釋包括:(1)生長、長出;(2)生育,養(yǎng)育;(3)活,與死相對;(4)生命;(5)生活;(6)一生,一輩子[7]?!掇o?!分袑τ凇吧弊值慕忉屵€有“角色行當”之意,戲劇中指扮演凈、丑以外的男性人物,如老生、小生、武生等[8]。

“涯”字,字形演變如圖2所示。厓,是“崖”的本字,表示水邊高聳的崖壁。當“厓”的“水邊崖壁”本義消失后,篆文 <D:\2024年\基礎教育參考\基礎教育參考2024-11\TP\11-26.tif> 再加“水”<D:\2024年\基礎教育參考\基礎教育參考2024-11\TP\11-27.tif> 另造“涯”代替。造字本義:江河湖海的水邊崖岸。隸書 <D:\2024年\基礎教育參考\基礎教育參考2024-11\TP\11-28.tif> 將篆文的 <D:\2024年\基礎教育參考\基礎教育參考2024-11\TP\11-29.tif> 寫成 <D:\2024年\基礎教育參考\基礎教育參考2024-11\TP\11-30.tif>?!墩f文解字》解釋為:涯,水邊也。《辭?!分械慕忉尀椋海?)水邊;(2)邊際,極限。

從上述“生”“涯”字考發(fā)現(xiàn),字形不斷演變,字義不斷豐富;“生”字主要有破土萌發(fā)、生長、生命、生活及職業(yè)角色之意,“涯”字主要有水邊崖岸、邊界、極限之意。除了單字使用以外,莊子《養(yǎng)生主》中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是最早將生、涯兩字連成一句話使用,其中的“生”字是生命之意,“涯”字是界限之意??梢姡吧薄把摹钡淖至x隨著社會不斷地發(fā)展而不斷演化擴充,但是其本義一直延續(xù)到了今天。

2.“生涯”詞考

詞匯作為語言的重要單元,其意義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化,因此詞匯意義的變化蘊含著人類心理與認識的變化趨勢。本小節(jié)使用北京大學計算語言學研究所開發(fā)的大規(guī)模中文語料庫(CCL語料庫)為數(shù)據來源,將“生涯”一詞在CCL語料庫中進行查找,將出現(xiàn)在古代漢語語料、現(xiàn)代漢語語料以及雜書語料的結果進行統(tǒng)計。查詢結果總計顯示52489條,其中古代漢語語料庫數(shù)據5703條,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數(shù)據46786條,而“生涯”一詞在漢語中最早出現(xiàn)在唐代。

基于語料庫的檢索,對“生涯”一詞的涵義進一步探究。辭書解釋如下:《辭源》中對于“生涯”一詞的解釋包括兩層涵義:(1)人生的極限;(2)生活?!掇o?!妨谐隽恕吧摹钡娜N意涵:(1)一生的極限;(2)生活;(3)生計?!豆沤駶h語詞典》中的“生涯”包括三種意思:(1)生命,人生;(2)生活;(3)生計[9]?!队h百科翻譯大詞典》對于career一詞的解釋為:(1)生涯,一生,經歷,生命旅程;(2)行業(yè),職業(yè),事業(yè)[10]。對上述四項辭書解釋內容的關鍵詞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生涯有十個關鍵詞解釋,頻次具體分布如表1所示。

從以上生涯字考和詞考可以看出,自古以來,生涯詞源意涵就已包括了生命、生活、人生、歷程、極限等,職業(yè)只占很少一點;生涯一詞在中文語境中自唐代開始便有大量使用,持續(xù)至今。因此,生涯并不是西方先有的概念,而是源自中國古代漢語。

(二)“生涯”學術意涵

通過上述對“生涯”的詞源學分析,有利于反思對某些現(xiàn)象認識的心理偏差,而為了審視生涯教育認識的變化和分析認識偏差,本研究將有關“生涯”的學術文獻作為來源基礎,梳理關于“生涯”的學術定義。對國內外廣泛使用的相關定義進行梳理發(fā)現(xiàn),國內外學者們先后提出多種觀點,至今未有一個統(tǒng)一的界定,此處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定義:

(1)生涯是指一個人在工作生活中所經歷的職業(yè)或職位的總稱;(2)生涯是指一個人終生經歷的所有職位的整體歷程;(3)生涯是指一個人依據心中的長期目標,所形成的一系列工作選擇,以及相關的教育或訓練活動,是有計劃的職業(yè)發(fā)展歷程;(4)生涯包括個人對工作世界職業(yè)的選擇與發(fā)展,非職業(yè)性或休閑活動的選擇與追求,以及在社交活動中參與的滿足感;(5)生涯是人一生中,伴隨著與工作或職業(yè)有關的經驗和活動;(6)生涯是生活里各種事件的演進方向和歷程,統(tǒng)合人一生中各種職業(yè)和生活角色,它也是人生自青春期以迄退休之后,一連串有酬或無酬職位的綜合,甚至也包含了副業(yè)、家庭、公民的角色;(7)生涯是指一個人終其一生所從事工作與休閑活動的整體生活型態(tài);(8)生涯指個人一生職業(yè)、社會與人際關系的總稱,即個人終生發(fā)展的歷程;(9)是指一個人生命歷程中所經歷的一系列的職業(yè)、工作和職位,亦即生活中與諸工作有關的經驗順序;(10)生涯包含了個人一生中所涵蓋的職位、職務、職業(yè)與行業(yè)等;(11)生涯包含個人一生中所從事的工作,以及其擔任的職務、角色,同時也涉及其他非工作或非職業(yè)的活動,即個人生活中衣食住行育樂各方面的活動與經驗;(12)生涯是指人一生中所扮演的系列角色或職位;(13)生涯是指在就業(yè)前、就業(yè)中及退休后所擁有的各種重要職位與角色的總和[11]。

縱觀以上十三位學者的定義,采用關鍵詞計量法進行統(tǒng)計,計算定義中的關鍵詞頻次,結果總計顯示二十個關鍵詞,其中“職業(yè)”頻次最高,詳見表2。

通過對十三個“生涯”學術定義分析發(fā)現(xiàn),生涯學術意涵越來越豐富多元,主要包括職業(yè)、工作、一生、角色、生活、終生、歷程等,并從最初的職業(yè)領域,擴展至生活、生命、家庭、退休等人生全程。

(三)“生涯”心理意涵

文字及語言隱含著豐富的國家文化,因此單從字典里所翻查到的字面意思并不足以表達其豐富的內涵[12]。與詞典所定義的意義相比,心理意義一般來說更加豐富,更能折射出當時當?shù)厝藗儗τ谠~語“活的”含義的理解[13]。加之語言作為一種心理文化產品,它的演變?yōu)槲覀冋J識人類的心理變遷提供了線索。但詞語心理意涵是描述個人對語言成分的主觀知覺和情感反應[14],用一般調查法或運用其它量表不容易深入研究和徹底了解一些溝通詞匯的含義。

本小節(jié)運用心理學家薩雷(Lorand B. Szalay)提出的“聯(lián)想組合分析法”(Associative Group Analysis,AGA)[14]進行相關研究,以聯(lián)想組合分析法分析不同區(qū)域和人群對“生涯”一詞的聯(lián)想。被訪樣本選定為中學生、大學生、教師、社會人士四類,樣本來源覆蓋中國北京、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臺北地區(qū),邀請被試樣本以1分鐘自由聯(lián)想的形式,寫下關于“生涯”聯(lián)想到的有關詞語,最后對這些詞語進行歸類和統(tǒng)計。調查共回收有效樣本304份,四類被訪樣本有關“生涯”心理聯(lián)想的高頻詞結果詳見表3。

結果發(fā)現(xiàn),生涯心理意涵在不同群體、不同年齡、不同區(qū)域、不同教育和專業(yè)背景下既有差異性,也有共性;四類人士共同聯(lián)想的高頻詞組成生涯心理的意涵,主要包括職業(yè)、規(guī)劃、人生、生活、生命、理想、夢想等。

(四)“生涯”社會意涵

社會意涵是指一個詞語在社會語境中表達的意義及其通用度,“生涯”社會意涵也就是“生涯”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哪些意涵以及使用程度如何。在中國知網輸入“生涯”,選擇“篇關摘”,檢索顯示149955條結果,涉及40個主題,如職業(yè)生涯、生涯教育、生涯發(fā)展、生涯管理等;40個學科交叉,如教育學、文學、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經濟學等。選取在詞源、學術、心理三項同時具有的五個高頻關鍵詞“職業(yè)”“人生”“生活”“生命”“歷程”分別檢索,結果顯示以上五個關鍵詞均有大量使用,總體達到70%(見表4)。可見,生涯社會意涵豐富,在不同學科之間通用。

(五)“生涯”綜合意涵

為了更全面地分析“生涯”的意涵,本研究綜合以上詞源意涵、學術意涵、心理意涵、社會意涵四個維度對“生涯”的解析,共同組成綜合意涵。通過梳理發(fā)現(xiàn),雖然關鍵詞計量分析中每個維度對“生涯”意涵出現(xiàn)的關鍵詞不盡相同,但有在四個維度中同時出現(xiàn)的關鍵詞,因此“生涯”的綜合意涵由職業(yè)、人生、生活、生命、歷程五個共同關鍵詞組成,其頻次統(tǒng)計結果如表5所示。

從生涯綜合意涵研究結果可以看出:生涯意涵豐富多元,雖然“職業(yè)”頻次排序第一,但是只占33%,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職業(yè)”不是生涯的全部,同時還包涵人生、生活、生命、歷程,綜合起來才是新時代下的“生涯”全部意涵,即:生涯是職業(yè)、人生、生活、生命綜合歷程。這極大拓展了傳統(tǒng)的生涯內涵,為建構中國特色的新生涯理論提供重要參照。

二、生涯的新架構

生涯作為一門學科最早出現(xiàn)在西方,西方生涯研究自20世紀初至今已經發(fā)展出了多種生涯理論,經過我國學者們大量引進使用于我國生涯研究與實踐中。由于全盤照搬及盲目使用,具有本土特色的生涯理論缺少清晰的架構,中國本土生涯理論研究未能取得實質性突破?;谝酝鶎ι木C合意涵研究結果,提出了“生涯”的新架構,即“三生六涯”。三生包含生命、生活、人生,六涯包括身涯、家涯、學涯、職涯、財涯、夢涯[15],具體架構如圖3所示。

在三生六涯架構中,身涯(body career)是三生六涯第一涯,身涯源于生命,是身體從產生到消失的歷程,是生命的載體。沒有身涯,就沒有生命。家涯(family career)為第二涯,任何人都有家庭,家庭也有生涯;家涯源于生活,是家庭從建立到消散的歷程,是生活的第一站。學涯(learning career)即第三涯,在義務教育要求下,任何人都要入學,學業(yè)也有生涯;學涯源于生活,是從入學到離校的歷程,是生活的第二站。職涯(occupation career)是第四涯,任何人都會走出學校,踏入社會,進入職場,開啟職業(yè)生涯;職涯源于生活,是從入職到退yH+2Ps3uUTPczIYTQMxY+g==休的歷程,是生活的第三站。財涯(finance career)是第五涯,任何人進入職場后都能賺得收入,維持生命所需。在生活成本日趨高漲的社會中,財富是必需品。財涯源于生活,是獲取財富與管理財富的歷程,是生活的第四站。夢涯(dream career)即三生六涯第六涯,任何人都有夢想,夢想也有生涯。夢涯源于人生,是夢想從產生到實現(xiàn)的歷程,夢想成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三、生涯教育新理念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加強對學生理想、心理、學習、生活、生涯規(guī)劃等方面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理想信念、正確認識自我,更好適應高中學習生活[16]。2021年,《中國兒童發(fā)展綱要(2021—2030年)》提出:中小學校積極開展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培養(yǎng)兒童珍愛生命意識和自我情緒調適能力[17]。2024年,國務院“關于實施就業(yè)優(yōu)先戰(zhàn)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yè)的意見”提出:將職業(yè)生涯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推動在普通高中階段開展職業(yè)啟蒙、職業(yè)認知、職業(yè)體驗[18]。

由此可見,加強生涯教育是培養(yǎng)對國家、對社會、對民族真正有用人才的需要,是促進人終身發(fā)展、全面發(fā)展、個性發(fā)展的需要,是保障育人方式轉變和新高考改革順利推進的需要,也是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全球產業(yè)競爭的需要。教育變革涉及生命、理想、心理、學習、生活、職業(yè)等領域,但是傳統(tǒng)的生涯教育僅限于職涯教育,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教育需要,新時代需要新生涯教育理論與實踐。生涯教育對于個人的成長,對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意義[19]?;诖?,本研究從詞源出發(fā),探究“生涯”意涵、依托生涯的新架構,但是傳統(tǒng)的生涯教育僅限于職涯教育,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教育需要,新時代需要新生涯教育理論與實踐,從而提出生涯教育的新結構。

(一)生涯教育新架構

新的生涯教育應是傳授新生涯知識、學習新生涯理念、掌握新生涯技能、感悟新生涯智慧的綜合歷程。未來開展生涯教育,需要在生涯教育處新架構支撐下進行,根據上述三生六涯新生涯架構,生涯教育新架構相應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人生教育、身涯教育、家涯教育、學涯教育、職涯教育、財涯教育、夢涯教育[20],具體結構如圖4所示。

人的存在是身體和心智的統(tǒng)一,生命與心智具有深刻連續(xù)性。因此在三生六涯新生涯教育架構下,生命教育是個體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身是生命的載體,所以生命教育以身涯教育為主要表現(xiàn)形式,身涯教育主要包括身體教育、生理教育、心理教育、精神教育、健康教育、生死教育、身份教育等與身體相關的所有教育。

人類生活具有“社會生活”的屬性。生活廣義上指人的各種活動,包括日常生活行動、工作、休閑、社交等職業(yè)生活、個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21]。生活教育是個體生存和發(fā)展的保障,包括家涯教育、學涯教育、職涯教育、財涯教育;家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家政教育、家業(yè)教育、家風教育、家族教育等與家相關的所有教育;學涯教育包括知識教育、技能教育、品德教育、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終身教育等與學相關的所有教育;職涯教育包括專業(yè)教育、職業(yè)教育、行業(yè)教育、創(chuàng)業(yè)教育等與職相關的所有教育;財涯教育包括財富教育、理財教育、公益教育等與財相關的所有教育。

人生問題是當代社會科學領域乃至自然科學領域中普遍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人生學是研究人生的本質、意義和價值及其一般規(guī)律的科學[22]。人生教育是個體生存和發(fā)展的升華,以夢涯教育為主,包括理想教育、價值教育、目標教育、未來教育等夢相關的所有教育。

(二)生涯教育新理念

1. 從成人起步轉向從零開始

新生涯教育強調從胎兒到成人。傳統(tǒng)的生涯教育基本上是從高中才開始,主要聚焦于高考填報志愿、選擇大學專業(yè),大學畢業(yè)求職擇業(yè),進入職業(yè),適應職業(yè),職業(yè)轉換,直至退休。而生涯教育新理念應秉持著生命全程教育理念,從胎兒就開始進行,直至臨終教育。

2. 從職涯教育轉向新生涯教育

傳統(tǒng)的生涯教育以職業(yè)生涯教育為主題,內容涉及職業(yè)興趣、職業(yè)能力、職業(yè)價值觀、職業(yè)決策、職業(yè)信念等。而新生涯教育根據三生六涯新架構,職涯只占六分之一,并不是生涯的全部。在做好職涯教育的同時,更要顧及身涯、家涯、學涯、財涯、夢涯教育。

3. 從單一發(fā)展轉向全人發(fā)展

傳統(tǒng)的生涯教育只是關注個人的某個專題,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一涯獨進,讓人生單調片面;新生涯理念提倡生涯教育關注個人的全部主題,既見樹木,也見森林,六涯并進,全人發(fā)展,令人生豐盛完滿。

4. 從階段分離轉向全程持續(xù)

傳統(tǒng)的生涯教育有些從小學開始,有些從中學開始,有些從大學開始,呈現(xiàn)階段分離狀態(tài);新生涯教育強調從生命誕生至生命結束全程持續(xù)。政府應鼓勵與支持家庭及各地各類學校開展新生涯教育實踐探索,從出生、家庭保育到進入各學段的學校教育,到成人直至終老全程實施生涯教育,總結相關成功經驗

5. 從一元目標轉向多元目標

生涯教育的目標是促進全人發(fā)展。傳統(tǒng)的生涯教育聚焦職業(yè)教育單一目標,以選擇適合的專業(yè)、找到合適的工作為目標;新生涯教育強調多個目標,除職涯目標之外,還有身涯、家涯、學涯、財涯、夢涯五涯目標,以實現(xiàn)全涯發(fā)展。

(三)生涯教育新實踐

1. 從學校課堂轉向家校社網

傳統(tǒng)的生涯教育以學校課堂教學為主,比如有的學校開設“生涯規(guī)劃”“職業(yè)規(guī)劃”之類的課程。任何單一的模式都是階段性的,生涯教育難以堅持到底,因此新生涯教育強調家庭、學校、社會、網絡同步開展,家校社網結合是生涯教育的新型整合模式,終身生涯教育需要家校社網結合,做到持續(xù)進行。

2. 從孤軍奮戰(zhàn)轉向全員參與

傳統(tǒng)的生涯教育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為主,孤軍奮戰(zhàn);新生涯教育強調全員參與,生涯教師、心理教師、學科教師、行政職員、所有領導共同參與。以生涯輔導為例,只有全員參與輔導,才能保證輔導有效。如香港在90年代推行的“全校參與輔導”方式,即在校長的帶領下及學校輔導教師的策劃和協(xié)助下,全校教職員工積極提供意見,參與討論,對學生的問題達成共識,并制定一套學校認可的行為標準,通過設置系列獎勵,獎勵學生沿著積極的方向,改善自己的行為[23]。

3. 從單維評價轉向多元評價

傳統(tǒng)的生涯教育評價以職業(yè)測評為主,主要測評職業(yè)興趣、能力傾向、價值觀、決策效能感、信念等;新生涯教育應強調三生六涯多元評價,評價指標要與三生六涯新架構設計內容保持一致POSYsET7y3rfUjJdQdhfMQ==。以身涯評價為例,其評價應包括身體評價、生理評價、心理評價、精神評價、健康評價等。

4. 從職業(yè)輔導轉向生涯輔導

傳統(tǒng)的生涯輔導以職業(yè)輔導為主,新生涯輔導應強調貫穿生涯的全面指導。職業(yè)指導從20世紀初誕生后,從概念到思想上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這種發(fā)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職業(yè)與職業(yè)指導、職業(yè)生涯發(fā)展與職業(yè)生涯輔導、生涯發(fā)展與輔導[24]。因此未來的新生涯輔導應該包含生命輔導、生活輔導、人生輔導、身涯輔導、家涯輔導、學涯輔導、職涯輔導、財涯輔導、夢涯輔導,具體輔導內容與三生六涯新架構設計內容保持一致。以職涯輔導為例,輔導內容應包括專業(yè)輔導、職業(yè)輔導、行業(yè)輔導、創(chuàng)業(yè)輔導等。

5. 從單槍匹馬轉向協(xié)作整合

傳統(tǒng)的生涯教育有的是個別家庭、個別學校、個別機構、個別區(qū)域單槍匹馬,新生涯教育強調家庭、學校、機構、區(qū)域共同配合,提升生涯教育在教育變革中的地位,賦予生涯教育以探索教育新方向的時代使命。以職涯教育資源開發(fā)為例,職業(yè)生涯教育資源豐富多彩,而開發(fā)這些資源是一項綜合工程,需要多種途徑,吸引全社會參與。海內外的成功經驗包括:專業(yè)研發(fā)、政府主辦、社團參與、家校配合、校社合作[25]。

當下,生涯教育已是大勢所趨,需要持續(xù)不斷地進行理念和實踐創(chuàng)新,以適應時代變遷及人類發(fā)展。圍繞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任務中,生涯教育將肩負起新的時代使命。在生涯教育秉承全人教育、全涯發(fā)展理念的背景下,生涯教育三生六涯的新架構具有普適性。

參考文獻:

[1]彭永新.中國中小學生涯教育的現(xiàn)狀、反思與建議[J].基礎教育參考,2012(11):6-8.

[2]中國教育報.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發(fā)布全球性報告—共同重新構想我們的未來[EB/OL].(2021-11-11)[2024-09-12].http://m.jyb.cn/rmtzgjyb/202111/t20211111_635873_wap.html.

[3]中國教育部.匯聚全黨全社會合力加快建設教育強國[EB/OL].(2024-09-20)[2024-09-26]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8/202409/t20240920_1151995.html.

[4]金樹人.生涯輔導與咨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5]象形字典[DB/OL].(2020-12-20)[2024-09-30].https://www.vividict.com/Public/index/page/index/index.html.

[6]柴劍虹,李肇翔.說文解字[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1:352.

[7]商務印書館編輯部.辭源修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2290.

[8]夏征農.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4520.

[9]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古今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1279.

[10]董焰,張奎武.英漢百科翻譯大詞典[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2:455.

[11]邱美華,董華欣.生涯發(fā)展與輔導[M].臺灣:心理出版社,1997:11.

[12]周巧笑,應安遠,史利. 以聯(lián)想組分析法探討中港美主觀文化的異同[J].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報,1988,1:21.

[13]高一虹,顏靜蘭,陳向一,等.“非典”一詞心理意義的跨地區(qū)比較——對京、滬、穗、港、臺大學生的調查[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3(06):1-10.

[14]SZALAY L B, DEESE J. Subjective meaning and culture: An assessment through word associations[M].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Hillsdale,New Jersey,1978:131.

[15]彭永新.生涯規(guī)劃與設計DIM[M].香港:超媒體出版,2020:13.

[16]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EB/OL].(2019-06-19)[2024-08-18].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6/19/content_5401568.htm.

[17]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關于印發(fā)中國婦女發(fā)展綱要和中國兒童發(fā)展綱要的通知[EB/OL].(2021-09-27)[2024-08-18].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9/27/content_5639412.htm.

[18]國務院辦公廳.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就業(yè)優(yōu)先戰(zhàn)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yè)的意見[EB/OL].(2019-09-26)[2024-09-27].https://www.gov.cn/zhengce/202409/content_6976469.htm?slb=true.

[19]顧明遠,孟繁華.國際教育新理念(修訂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0:100.

[20]彭永新.生涯學[M].香港:超媒體出版社,2023:52.

[21]黃現(xiàn)墦,甘文杰.試論“中國生活學”的構建[J].廣西社會科學,2007(3):1-12.

[22]吳忠海.人生學理論研究與建構[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10:1.

[23]彭永新.香港學校本位輔導方式的理論與實踐[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9(2):56-59.

[24]龍立榮,李曄.職業(yè)輔導思想的歷史嬗變—從職業(yè)指導到生涯輔導[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6):136-140.

[25]彭永新.職業(yè)生涯教育資源開發(fā)現(xiàn)狀與啟示[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8(5):92-96.

The New Career Framework and Career Education Innovation

PENG Yongxin

(The Chinese Careerology Research Center,Hong Kong 999077)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context of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nd developing quality education in an all-round way, strengthening career education has importan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his study sorted out the connotation of “career” through etymology, literature analysis, associative group analysis, network measurement, keyword statistic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and divided the Chinese connotations of “career” into etymological connotations, academic connotations, psychological connotations, and social connotations, and finally integrated them into comprehensive connota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connotation of career was occupation, life, living, being and process. Based on this, a new career framework of “three lives and six careers” was proposed, including being, living, life, body career, family career, learning career, occupation career, financial career, and dream career. A new career education framework of being education, living education, life education, body career education, family career education, learning career education, occupation career education, financial career education, and dream career education was proposed. The concept and practice innovation of career education were explored. This study also explored the concept and practical innovation of career education, and provided a literature basis for examining the chang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career education and analyzing the sources of cognitive bias, and provid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practical innovation of constructing a new framework of career theory and career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ultural heritage.

Keywords: Career connotation; New career framework; Three lives and six careers; New career education; Innovation in career education

(編輯 張又文 校對 郭向和)

作者簡介:彭永新,華人生涯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香港,999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