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班主任兼心理老師,曾經(jīng)一次處理學生沖突事件的經(jīng)歷讓我對如何洞察并處理學生的人際沖突有了新的思考。
案例:我的午餐幫了我
有一天,我買了3盒鴨脖放在辦公桌上準備午餐時吃。大課間的時候,409寢室的寢室長小霖一臉不悅地走到我的辦公桌前,我忙問:“你怎么了?”
她回答:“剛剛看到公示欄,我們寢室又因為紀律被扣分了。昨天我們沒有講話,是旁邊407寢室的人在講話,我們只是提醒了一下,沒想到宿管老師正好這時候來了,就誤認為是我們講話,給我們扣了分。我馬上找到407寢室的同學,想讓她們?nèi)ジ薰苷f清楚,沒想到她們反而說我們也在講話,結(jié)果我們就吵起來了。”
我說:“你確定這次你們真的沒講話?”
小霖說:“真的沒有,之前我們寢室的衛(wèi)生和紀律被扣了好多分,這個月我們立志要好好表現(xiàn)的?!?/p>
我說:“你去把你們寢室和407寢室的同學喊過來,我們一起聊聊吧?!?/p>
人員到齊后,大家就爭辯起來,場面一度十分混亂。見她們爭執(zhí)不下,我突然靈機一動,打開了3盒鴨脖,用眼神示意她們邊吃邊說。她們倒也不客氣,人手一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沒想到,在吃鴨脖的過程中,大家的神情逐漸放松下來,氣氛也不再那么緊張。我笑著說:“鴨脖好吃吧,看你們吃得這么開心?!甭牭轿疫@句話,她們竟然相視一笑,仿佛剛剛的爭執(zhí)與她們無關。我順勢說:“說說吧,到底怎么回事?”
接下來的討論氛圍和諧多了,雙方商討出了解決方案。
我說:“雖然大家住在不同的寢室,但相鄰而居也是一種緣分。我們應該珍惜這份緣分,和睦相處?!蓖瑢W們點點頭,離開了辦公室。
我看了看面前的3個空盒子,心想:謝謝你們幫了我呀!
這一次處理學生人際沖突的經(jīng)歷讓我陷入了沉思。青少年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很容易遇到人際關系困擾。教師不僅要教授知識,還要引導他們學會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合理處理人際沖突。結(jié)合這次事件,我認為班主任在介入學生沖突事件時,需要分兩步走:認清“勢”,發(fā)好“力”。
認清“勢”,尋找平衡
在上述案例中,以“開始吃鴨脖”為界,兩個寢室的同學在處理沖突時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明顯變化,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從定義上來說,人際關系是指人們在交往過程中彼此相互影響并建立的一種心理上和社會上的聯(lián)系。人際沖突是指兩個或更多社會成員間由于反應或希望互不相容而產(chǎn)生的緊張狀態(tài)。
我認為,既然人與人之間的影響是不斷變化的,那么,人際關系應該是一種流動的狀態(tài),人際沖突作為人際關系中的一種特殊情況,自然也應該是流動的、可改變的。如果要為這種狀態(tài)起一個名字,我稱它為“勢”。在沖突事件中,沖突雙方通過語言、肢體等各種表達方式,將己方變?yōu)椤皠輳姟钡囊环剑瑥亩紦?jù)上風,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在與兩個寢室的同學的交流過程中,我隱約感受到了一種看不見、摸不著但實實在在流動的“勢”:當一方強勢時,另一方便不服,繼而引發(fā)新一輪的反駁。沖突的天平就在我眼前左右搖擺,而我努力尋找發(fā)“力”點來保持它的平衡。這便是介入學生沖突的第一步——認清楚事件中流動的“勢”。
發(fā)好“力”,解決問題
固化的、一成不變的事物難有轉(zhuǎn)圜,而流動的、可變的事物則有可建設的空間。在處理學生沖突問題時,這種可建設性顯然是存在的。因此,教師要思考第二步:如何在介入沖突的過程中發(fā)好“力”?
1. 第一個發(fā)“力”點:找到核心
人際沖突中,沖突的到底是什么,誰又處于沖突旋渦的中心?認不清這個問題,一切應對措施都是一種試錯?;仡欉@個案例,從小霖來找我到雙方劍拔弩張地爭辯,再到吃完鴨脖后談笑風生,變化的并非事件本身,而是情緒。當個體或群體的希望或者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負面情緒就產(chǎn)生了,只是通過人際沖突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罷了。
找到了這個核心,接下來就要思考第二個問題:情緒,特別是負面情緒,可以被強制壓抑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心理學告訴我們,任何情緒都需要找到合適的發(fā)泄口。如果我一開始便武斷裁決,阻礙雙方釋放情緒,那處理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在處理學生人際沖突事件時,班主任要感受學生的情緒,聽到學生的聲音,繼而看到學生的改變。
2. 第二個發(fā)“力”點:給個臺階
在撕開鴨脖盒子時,我并未深思。但事后反思時,我意識到,這一舉動在無形中為已經(jīng)發(fā)泄完情緒的學生提供了一個臺階。青少年將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就算內(nèi)心已經(jīng)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也不愿意在指責中被迫改變。在沖突事件中,教師要善于緩和氣氛,給學生臺階下。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以前的一個案例:小旭與同桌小杰打架,班主任請了家長,將兩人帶到年級部處理。在家長到來之前,經(jīng)過雙方陳述事情經(jīng)過和教師開導,小旭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然而,當小旭的家長沖進辦公室,不由分說地扇了小旭一巴掌并嚴厲指責時,小旭的憤怒被瞬間點燃,他抄起凳子就要反抗,原本良好的認錯態(tài)度也不復存在了。這個案例表明,教育者要有教育智慧,適時給學生一個臺階。當學生順勢而下、負面情緒得到安撫時,教師再處理沖突事件,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第三個發(fā)“力”點:認知調(diào)節(jié)
3盒鴨脖幫助我度過了當時的困境,但我認為,僅僅解決眼前的沖突還不夠。于是,我開展了一次以“認識沖突”為主題的班會活動,圍繞什么是人際關系、如何辯證地認識人際沖突、如何處理人際沖突事件3個方面展開,幫助學生認清問題,為他們提供實用的處理方法。
為什么要提到認知調(diào)節(jié)呢?因為青少年還處于心智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加上閱歷尚淺,情緒具有兩極性,處理問題時往往容易沖動或感到無措。根據(jù)情緒ABC 理論,人的情緒并非直接由事件本身引發(fā),而是經(jīng)過人的認知加工后生成的。這一理論很好地詮釋了為什么同一事件會引發(fā)不同人的不同反應。在認知調(diào)節(jié)上著力,有助于學生更理性地認識和處理人際沖突。
4. 第四個發(fā)“力”點:總結(jié)肯定
在407寢室和409寢室的同學離開辦公室后,我在平時查寢和巡班的過程中,一直留心觀察她們的情況。409寢室在隨后的年級評比中獲得了“文明寢室”的稱號,兩個寢室的成員也開始和睦相處,甚至約著一起去食堂吃飯。結(jié)合班上的其他情況,我在學期末組織了一次頒獎儀式,除了表彰優(yōu)秀學生和班干部外,我還設計了一個特別的獎項——和諧友愛獎,以表揚那些能夠智慧化解沖突的同學。毫無疑問,407寢室和409寢室的同學獲得了這份榮譽。
青少年都是發(fā)展中的、獨特的個體,遇到人際沖突會沖動、迷惘。在學生遭遇沖突時,教師要及時、有效地介入,認清“勢”、發(fā)好“力”,助力學生擺脫人際沖突的困擾。(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作者單位: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職業(yè)教育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