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的青紗帳里,高粱是最顯眼又最低調的衛(wèi)士。
祖父愛種高粱,每年都種。芒種時節(jié),玉米種完,祖父就在未出苗的兩邊地頭和田埂處種上高粱。也沒人去管,一場雨過去,一株株嫩苗破土而出。經(jīng)驗豐富的祖父一眼就認出,哦,是高粱出苗了。他并不驚訝,這顯然在他的意料之中。他是熟知高粱的品性的,它抗得了干旱,耐得住水澇,只要撒下種子,哪怕條件再艱苦,小小的嫩芽總要掙扎著從土里鉆出來,它們是決計不肯服輸?shù)?,這小東西,總是努著一股勁兒的。
小小的苗兒沐浴著和軟的夏風,接受陽光雨露的滋潤,熱烈地生長著。與粗壯的玉米苗相比,高粱苗顯得纖細柔軟,似弱不禁風的小姑娘一般,惹人憐愛。
暑熱的天是最公平的考場,小小的高粱苗將根深深扎進泥土深處,充分汲取養(yǎng)分和水分,一寸一寸努力拔節(jié)。長著長著,不知不覺,高粱苗竟與玉米苗齊高了。過了幾日,再來地頭,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高粱稈竟比玉米稈高出些許來。祖父說,看吧,先天的優(yōu)勢不算什么,要看最終的結果。
越長越高,拔節(jié),抽穗,高粱苗愈發(fā)顯得亭亭玉立起來。它們挺立的身姿在地頭和田埂間招搖,有的成了自家與鄰家田地的明顯分隔,有的成了青紗帳的保護屏障。
“盛夏千竿綠,當秋萬穗紅?!苯K于,白露過后,高粱開始漸漸紅了,飽滿的穗子壓彎了枝頭。在田里忙著給高粱打葉子的祖父見了,少不得贊一句,今年高粱不錯,這稈兒多結實。他滿臉歡喜,有了這些高粱,家里的笤帚、炊帚、蓋簾都有著落了。
又過幾日后,高粱果然漸漸羞紅了臉,也不知是因為自己的豐收,還是因為祖父對自己的夸贊。祖父終于發(fā)話,該牽高粱(即收高粱)了。
高粱運回家,脫下的高粱米不好吃,紅紅的,澀口難咽。祖母有時把高粱米磨了,摻雜些面粉做餅子或攤煎餅,除了祖父,全家其他人都不愛吃高粱面,做過一兩次餅子,剩下的只好送去酒廠。這下,高粱可算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了。
高粱米化作了酒香,剩下的是高粱莛子。祖父挑挑揀揀,將莛子按長短粗細分門別類收好,預備做蓋簾、炊帚、笤帚、干糧籃子。
一件件物什精巧平整,總是讓我對祖父的手藝眼饞不已,纏磨著他給我做點什么。祖父拗不過我,順手拾起地上剪掉的下腳料,手指動幾下,手底下就變出一架精致的推車、一盞可愛的小燈籠或一副精巧的眼鏡。它們是高粱化作的精靈,讓我在小伙伴中大出風頭。
我不由得贊道,高粱的用處真多呀。
收了高粱米,用了高粱莛子,剩下的秸稈人們已經(jīng)不再稀罕,要么送去給養(yǎng)了大牲口的人家鍘碎作草料,要么就進了灶屋鍋底,將自己燃燒成最后一朵熱烈燦爛的火苗,熬出黏稠香甜的粥飯,香徹莊戶人家的日月。
高粱是村莊的衛(wèi)士,它們擔起了村莊的脊梁。高粱本生于貧瘠之地,無人管,無人問,卻從不妄自菲薄,它努力生長,順自然之春風,汲大地之雨露,將根深扎在村莊的泥土里。祖父曾說過,高粱根須子扎地里很深,能延展至土中數(shù)米,再有勁的莊稼人徒手也不能將高粱連根拔起。祖父的話是在飯桌上說的,對著一桌孫男娣女。幼時懵懂,如今才恍然祖父的一番苦心。
秋分至,高粱又紅了,然而祖父早已不在了,他將自己化作一縷炊煙,飄散在鄉(xiāng)間飄蕩的風里。然而孩子們還記得,記得高粱的品性,記得祖父的教誨,無論留守故鄉(xiāng)還是奔波在外,他們都將根深深扎在故鄉(xiāng)的泥土里,櫛風沐雨,終于將自己長成又一株堅強的高粱。
(摘自《美文》,2024年12月,有刪改)
“顯眼”是指高粱長勢高,“低調”顯然有擬人化的色彩,暗示文中的高粱有所指。
通過祖父種高粱的方式和態(tài)度,我們可知高粱這種作物不嬌貴,適應能力強,生命力頑強。
描寫初生的高粱,通過與玉米苗的長勢作對比,為下文做鋪墊。
“考場”一詞頗為含蓄,接下來寫高粱在這“考場”上后來者居上,難道不會給人以深刻的啟示嗎?
從高粱苗到青紗帳的保護屏障,其實就是高粱苗不斷奮斗、成長、壯大的結果。高粱苗如此,人亦如此!
收高粱和吃高粱的過程簡筆帶過,接著寫高粱米、高粱莛子的用途,其實是為了引發(fā)更多兒時美好的回憶。
寫高粱秸稈的最后歸宿,讓人想到詩句“化作春泥更護花”。
高度贊揚高粱“衛(wèi)士”的風度,也在強調高粱與土地和村莊的關系,為下文揭示主旨蓄勢。
祖父贊揚高粱扎根深,贊揚高粱對土地的深情。言下之意,渴望這塊土地上出生的人,也要扎根下去,去努力延展自己,壯大自己,做這塊土地的“衛(wèi)士”。
見高粱,憶祖父。表達對故土的深情,深化主旨,升華情感。
賞讀
作者寫高粱,其實是憶故鄉(xiāng),思親人。他筆下的高粱象征著故土,是親人的化身。高粱和故鄉(xiāng)的人都在同一快土地上生根發(fā)芽,長大成熟,都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了這塊土地,都是這塊土地上忠誠的衛(wèi)士。
這篇文章依次寫了種高粱、收高粱、吃高粱和用高粱,前半部分重點寫它生命力頑強,能在不被人關照的情況下默默頂出一片天,能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地拔節(jié)長高。雖然沒有寫“奮斗”中的坎坷,但足讓人想象它是如何對抗風雨,如何爭取陽光雨露的。后半部分緊扣主旨寫高粱的奉獻精神,它把自己毫無保留地交給了人們,交給了土地。它的堅強豁達,它的積極向上,它的無私奉獻,組成一幅幅生動的畫卷,定格在讀者的腦海中,讓人感動,讓人振奮。
本文在表達上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即在簡要直白的敘述下,偶爾插入一筆生動的描寫,如同特寫鏡頭,讓人心頭震撼,引發(fā)思考,從而讓讀者的印象更深刻,更容易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