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央視春晚以新疆喀什古城為背景的喀什分會場,不僅讓海內外觀眾見識到喀什古城的獨特魅力,也將當?shù)胤N類繁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帶入更多人的視野。作為喀什地區(qū)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疏勒縣同樣擁有眾多民間藝術和傳統(tǒng)技藝,如維吾爾馕(疏勒花馕)制作技藝、古力汗(篝火)麥西熱甫、熱孜亞—賽丁傳說、皮帽(圖馬克)制作技藝、葫蘆人絆跤(喀巴克奧依納)等,這些都是歷史長河里積淀下來的非遺寶藏。
據(jù)了解,疏勒縣葫蘆人絆跤在民間歷史悠久,但只存在于疏勒縣牙甫泉鎮(zhèn)的個別村里,不僅全縣其他地方沒有,新疆維吾爾族生活的其他地區(qū)也沒有這種表演,實屬珍貴。2009 年,疏勒縣葫蘆人絆跤(喀巴克奧依納)被列入第二批自治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遺背后蘊含著具有當?shù)靥厣娘L土人情,也蘊藏著一代代傳承人甘于寂寞、執(zhí)著堅守與繼承創(chuàng)新的精神,他們在今天努力演繹著與非遺相關的精彩故事。麥麥提伊敏·阿巴斯是疏勒縣葫蘆人絆跤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他從13 歲開始學習這項技藝,后又拜師學藝,不斷精進技藝。此外,他還積極開展傳承活動,培養(yǎng)后繼人才,其本人及所培養(yǎng)的傳承人在當?shù)囟碱H有名氣?,F(xiàn)在雖然年齡大了,但麥麥提伊敏·阿巴斯仍然積極參加傳承和展示活動,包括每年在本縣的文化旅游節(jié)等大型活動和重大節(jié)日中表演,2022 年和2023 年參加中國新疆喀什·中亞南亞商品交易會展演,2023 年參加在喀什舉辦的旅游發(fā)展大會展演等,他希望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將“這門手藝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另據(jù)疏勒縣一位葫蘆人絆跤傳承人介紹,他在6 歲時就看過這種表演,他的爺爺說自己也參加過表演。當時,帽子是縫在袷袢的肩上,沒有葫蘆,也沒有臉譜。后來,人們用葫蘆做人頭,再畫上臉譜、穿上袷袢及鞋或靴子,表演起來更加生動、形象。
其中,疏勒縣維吾爾族葫蘆人絆跤表演,是在舉行麥西熱甫活動或遇到節(jié)日、婚事時表演的一種節(jié)目,具體是在兩個葫蘆上畫上人的樣貌,然后為其套上袷袢(長袍)、戴上帽子,把兩個葫蘆面對面綁在一起,表現(xiàn)兩個葫蘆人進行絆跤的情景。進行葫蘆人絆跤表演時的專用道具,主要包括兩個葫蘆、兩件袷袢、兩頂花帽、兩雙靴子、一條綁帶。
這一節(jié)目類似木偶表演,但不是用線牽著木偶表演,而是靠表演者把葫蘆人道具背在背上,彎下腰,在手上套上靴子,用各種動作來表現(xiàn)的。表演時還有納合拉鼓、嗩吶、手鼓、熱瓦甫、笛子等樂器伴奏,生動有趣,深受群眾歡迎。
近年來,疏勒縣加大對非遺的傳承和保護力度,希望找準非遺與現(xiàn)代文化生活的結合點,創(chuàng)新性推動非遺煥發(fā)新活力,進一步講好非遺傳承保護故事。山東東營援疆指揮部在推進文化潤疆過程中,也注重深入挖掘疏勒縣的歷史文化資源,不斷加大非遺傳承保護工作力度,建立非遺傳承發(fā)展工作機制,助力疏勒縣非遺傳統(tǒng)技藝重新煥發(fā)光彩,并成為帶動當?shù)厝罕娭赂辉鍪盏挠行еΑ?/p>
(作者系疏勒博物館館長,本文首發(fā)于《中國文化報》2024 年8 月20 日8 版,圖片由疏勒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