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zhàn)時,他住在重慶,他住的地方旁邊是竹林。有一天,他屋里地上冒出了一棵竹筍,他沒有時間去搭理。竹筍漸漸變成了竹子,竹子漸漸長大了,他還是沒有時間去搭理,任憑竹子長。后來,竹子一直長到天花板上去了。他想起晉人“不可一日無此君”的典故,于是給這茅屋起了齋名,叫“有君堂”。
這是國畫大師李可染的故事。對于這個故事,可能知者寥寥。而另一件事,應該說是不知者寥寥。
2010年11月22日,李可染的水墨巨制《長征》拍到一個多億,這事給了藝術界相當大的震撼:為什么一幅當代的水墨畫價值竟達一個多億?
一個人怎樣才能像李可染先生那樣,達到藝術上的爐火純青?藝術成就的大小,除了天分,恐怕還在于如何利用時間。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師在“文革”期間說過的一句話:“我不一定是好人,但確實沒有時間去做壞事?!?/p>
一個人連干壞事的時間都沒有,他把時間用在了哪兒呢?
1954年,李可染和張仃、羅銘想去江南寫生,他在一家雜志社預支了一百元稿費。邊走邊畫,衣服破了,鞋子破了。李可染的腳有些畸形,穿的鞋子需要妻子特殊加工。行走,對他來說,是件痛苦的事??墒牵彩谴┲@樣的鞋走了幾個月,鞋子磨破了幾雙。幾個月之后回家,人已形同乞丐。而三個人幾個月一百元錢竟然沒有花完。原因是把所有時間都用在行走和畫畫上,沒有時間花錢。
李可染先生多才多藝,除了繪畫,還會拉胡琴,精通京劇。京劇對他來說,既是愛好又可消遣。1944年的某一天,他曾一連失蹤三天。回家后,妻子才知道,他聽京劇連聽了三天三夜。妻子責問:“李可染,你要是這樣只迷戲,你的畫還能成嗎?”
從此,在他的時間里,他刪去了拉二胡和聽京劇的時間,一心一意,心無旁騖。
在他的《五牛圖》里,先生云:“牛也力大無窮,俯首孺子而不逞強?!眱H用黑白兩色,竟畫出了牛背皮毛上的反光,真是“力大無窮”,先生說的是牛,我說的是藝術感染力,這是溫柔的力量。字與畫,真的有“力透紙背”的感覺。
讀他的作品,獲得的不僅僅是非凡的審美感受。從他的繪畫中,能尋找到他生命中所有的時間。從中能明白,他一生的時間都用在了何處。
文本賞析
本文以不長的篇幅向我們展示了著名藝術家李可染先生成功背后的秘籍:珍惜每分每秒的時間,全心全意獻身藝術。文章雖短,卻寫得曲折有致。開頭作者未作概念性的概述,而是先從“屋中生竹”的故事寫起,使李可染先生惜時如金無暇他顧的特點得到了形象的展示。接著,由他的一幅當代水墨畫價值竟達一個多億設疑:他究竟如何達到了如此高深的藝術造詣?接著,文章從三個方面作了解答:一是通過畫家自己的語言(“我不一定是好人,但確實沒有時間去做壞事”);二是通過李可染等三位畫家外出寫生幾個月一百元錢竟沒有花完(原因是把所有時間都用在行走和畫畫上,沒有時間去花錢)這則生動的故事;三是通過他為了事業(yè)放棄了自己的業(yè)余愛好。從這樣三個不同的側面展示了一位藝術家成功背后的付出和犧牲。文末,作者借李可染《五牛圖》里的一句話巧作解釋,并借此發(fā)揮,既照應標題,更點明了文章的主旨——成功緣于惜時。令人獲益匪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