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漾江斷章

2024-11-07 00:00左中美
大理文化 2024年11期

古 驛

“一江抱城,二河對流,三山環(huán)衛(wèi),四季清明”。

南方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驛,隱身于蒼山之西的云南省歷史文化名城。漾濞是一座臨江的小城,城下的漾濞江發(fā)源于滇西北的麗江九河,一路經(jīng)劍川、洱源自西北而來,在古老的驛城腳下,打了一個手臂彎,將小小的城環(huán)在它的臂彎里。就在手臂彎往回拐的中段上,自北面蒼山下來的常年清透如玉的雪山河在城腳匯入漾濞江。而在雪山河入江口往上百十米的斜對面,從秀嶺大山下來的石月亮河也倚著縣城對面飛鳳山的東麓,潺潺流入江中。石月亮河水量只若雪山河的二分之一,然因河道多大石,落差大,故而水聲喧嘩。秋冬時節(jié),兩河兩岸的蘆花與江岸上的大片蘆花連成一片,頗有《詩經(jīng)》里《蒹葭》的浪漫美意。

小小的江岸上的縣城坐落于蒼山的兩支南翼之間狹長壩子的尾端,城下有始建于唐代的鐵索吊橋云龍橋連通對岸,千年過渡往來人馬,至今尤是。縣城隔江的對面,近切的是飛鳳山,山腳始建于清代的書院是漾濞境地最早的官方書院。而飛鳳山所倚靠的,是身后的秀嶺大山。小城由此而得“三山環(huán)抱”之謂。山環(huán)水抱中的小城,四季流轉(zhuǎn),日月清明。

雪山河從狹長壩子的中間流下,因其水流湍湍,舊又名湍溪。在久遠的歷史時光里,這是一條劃分兩府的界河,4ada981a26899b20e7a0946d096a8e4bd352eed163c47128e08f12d494bd56d1河西面地勢稍高、曾被《徐霞客游記》描述為“居廬夾街臨水,甚盛”的古驛小城久為永昌府永平縣所轄,漾濞本土人稱為上街,今天人們所知道的關(guān)于古代漾濞的諸多記述,包括詩文,大多便來自于《永昌府志》《永昌府文征》等史籍。而漾濞第一所書院、位于飛鳳山麓的化平書院的設(shè)立,即是清道光八年新任永平知事曹擢新之功。河?xùn)|面同樣緊臨漾濞江卻地勢相對平闊、一樣居廬密集的一片稱為下街,自元以來歷為蒙化府所屬。明清時期,下街村為蒙化府樣備(漾濞)土巡檢司駐地,而上街則屬永平縣打牛坪土巡檢司(司治在今漾濞縣太平鄉(xiāng)箐口村打牛坪)管轄。

“漾濞自漢永昌設(shè)郡,驛道先通,開化不后鄰邑。其所以未設(shè)縣者,漾水東西皆大山,經(jīng)過達官名流,馳驅(qū)岡巒林壑,未遑游其全境,率視為山僻小之,不識此山僻中藏沃壤焉?!泵駠?,得國士李根源力促,漾濞始設(shè)縣?!岸ㄒ杂榔健⒚苫瘍蓪贋楦镜?,再割洱源、云龍甌脫地補之,東至蒼山頂,西至勝備河,南至四十里橋,北至烏蛸箐?!罟斦堒姸级礁?,保行營參議貴陽杜公澍為第一任縣知事。民國元年三月到任?!保ㄒ丶澨镧娹r(nóng)《漾濞設(shè)縣記》)自此,上街、下街始共為一縣。設(shè)縣之初,縣府襲原巡檢司府,設(shè)于下街村今下街完小所在,直到1925年,始遷至上街古城。自此直至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上街老城一直為漾濞縣城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20世紀80年代,在雪山河入江口往上約200米的地方,第一次修建了水泥公路橋,沿著舊時滇緬公路從外面進縣城的路蜿蜒著穿過下街,經(jīng)雪山河上的公路橋進入縣城,下街和上街由此更密切地連在了一起。那時,漾濞縣城的人們把這座約30米長的公路橋稱為雪山河大橋。80年代后期起,縣城建設(shè)發(fā)展的速度不斷加快,逐年向北和向東西兩側(cè)擴展開來,江岸上一街七巷的古城才慢慢退身至縣城的一角。河?xùn)|的下街亦如是。

與許多地方比起來,古驛漾濞可謂是彈丸小城,許多從外面來的人甚至不知道有上街和下街的分別。而久在漾濞生活的人,卻很容易便能聽出上街和下街口音的差異。隔著那條不大的雪山河,兩片老城亦有著各自不一樣的日常和風(fēng)情。

作為大半個世紀的縣城中心區(qū),以博南古街為主體的上街,它有著一種久年沉積的“城韻”——雖然這片有著千年歷史的古城,比麻雀的心臟大不了多少。清晨,人在這石子街上見到的,是穿著白背心、提著花灑細細澆花,又或是將鳥籠掛在樹上瞇眼逗鳥的大叔,是端著篩子或是盆子,坐在門前的陽光里怡然撿豆子的大媽。街旁年歲久遠的木門上多掛著用煙殼細細卷制成的簾子,門檻下有貓或是狗瞇著眼曬著太陽。臨街的老鋪子窗鋪關(guān)著,落滿時光印跡的鋪板,從門后幽深的院里,傳來收音機的沙沙聲。

下街又不一樣。這里是漾濞回民的主要聚居區(qū)。與上街的“城韻”不同,下街讓人感受更多的是它勤勉的“市聲”。清晨,從蜿蜒著將人家分開兩側(cè)的街上走過,會遇見路旁兩三攤賣牛肉的攤子,賣肉的男子頭上戴著小白帽。一頭牛身上的骨頭和肉被條分縷析出來,肉被割成一塊一塊掛在案桌前,用兩根木柱支撐的橫桿的鉤子上,骨頭則堆在案桌頭。一個村子一天能消耗多少肉,常年賣肉的人早已了然于胸。往往,不到中午,幾個攤子便都賣完收攤了。又有做面條的人家,將新做的面條掛在門前一排一排的桿子上,在清晨初升的太陽下,那剛掛上去的絲絲面條還潮著,看上去有著溫潤的質(zhì)感。還有街旁的飯店、小吃店,大多寫著“清真”的字樣。下街有一家清真糕餅店,每年到中秋節(jié)前,滿城里許多人早早前去預(yù)訂,若是臨時去買的,幾乎是一餅難求。

并不大的漾濞古城,一河相隔的上街和下街,在它們“和而不同”的聲息里,講述的本是這片土地因千年古道而來的交流和交往,書寫的是歷史風(fēng)云流變中的文化交匯、民族交融。在漾濞的文化史上,歷代記述和吟誦漾濞的詩詞文章,絕大多數(shù)都是由沿古道途經(jīng)漾濞的文人詩客所留下的。舊時在漾濞古城里,有名的建筑有“川主廟”“天主堂”“江西祠”,城里唯一的主街、今天的博南古街上有跨街牌坊,上街和下街各有清真寺,足見這座千年古城的商貿(mào)交往之廣,文化融匯之深。在今天老城博南古街的下側(cè)、縣林業(yè)局身后的臨江一帶,自宋代大理國以來就形成了一個大的集貿(mào)市場,名為云集場,寓萬商云集之意,明崇禎十二年徐霞客過漾濞,應(yīng)當(dāng)便是在此集場上買的蔬米,之后,于集下踏木棧橋渡江。

日月有道,光陰馳驅(qū)。21世紀以后,隨著縣城的不斷發(fā)展建設(shè),雪山河上先后又修建起了3座大橋,最長的一座長達200多米。最初連接上下街的雪山河公路橋被人們叫做“雪山河老橋”。由3座各自間隔約500米的新大橋連接,縣城一年年發(fā)展到了雪山河的東面,逐漸形成了一片大的縣城新區(qū),新城區(qū)下端與下街漸漸連接到了一起。雪山河從舊時的傍城而流變成了穿城而下。不變的是,河水依然如舊時般清透如玉,在穿過見證漾濞城市建設(shè)和交通發(fā)展歷程的4座橋后,在老橋下不遠處匯入了漾濞江,與石月亮河遙相呼應(yīng)。

在小城漾濞,從春末到初秋,老城里那一條不足兩里的古街以及古街盡頭橫跨于江上的云龍橋是人們傍晚散步和納涼的常去之地。風(fēng)順著漾濞江從西北方向下來,帶來習(xí)習(xí)涼意,人在橋上攬風(fēng)看景,看橋下流水悠悠。云霞爛漫的天空中,常有成群的鴿子從城中的某處起飛,在兩片相連的老城上空以及城下的江面上來回地滑翔,直到東邊天上現(xiàn)出薄薄的月影,方才依依歸去。

舊 村

淮安村在漾濞縣城往里約三公里的地方。早時候的淮安,村口臨漾濞江的一大片平疇沃野上幾乎全是一沓一沓的稻田,中間散落著簇簇竹林掩映的青瓦農(nóng)家,被縣城里以及附近的人們稱作淮安壩子。

有一年,縣里組織一個文學(xué)采風(fēng)活動,采風(fēng)的主題是“新農(nóng)村建設(shè)”,第一站去的便是淮安。那是秋末冬初的時節(jié),田里的稻谷已經(jīng)收去,稻草把子撒開腳,星散般站在層層的稻田里,任鳥雀們在其間歡快地飛起飛落。也有收割得早的,已然曬干的、呈出明媚黃色的稻草把子呈塔形堆摞在稻田間的零星空地上,犁起的田里已然播了下一季的蠶豆,這里那里綻露出星星點點的綠芽來。而在一大片剩下稻茬的稻田間,卻單單地嵌著一丘荷田,荷葉大多已經(jīng)干枯,一些荷莖折了身,讓頭上的荷葉低了頭垂向身下,放了田水、露出片片黃泥的荷田,有的則將簡約的影子印在尚零星存留的小片泥水之上。不難想見,過不了多久,主人就會來收獲這片蓮藕。在縣城的集貿(mào)市場上,淮安的蓮藕是特意帶著泥賣的,買的人一看那泥便知道了。

那個上午,翻過蒼山而來的陽光明而不烈,淮安的田野和村落景象特別地映襯采風(fēng)的主題。從壩子往上,半坡上有村莊名叫“大堡(pù)子”,一渠流水從村中蜿蜒穿過,流經(jīng)人家門前。古樹下的人家屋院清幽,青瓦的屋舍身后,一株落了葉的老柿子樹上掛著大個大個的“紅燈籠”,讓村莊看上去祥和而寧靜。

淮安,舊又名淮安屯,當(dāng)?shù)孛耖g有口傳,說是明時軍屯戍邊,有來自江蘇淮安的軍民屯于此地而得名。與漾濞境內(nèi)大多數(shù)山區(qū)鄉(xiāng)鎮(zhèn)以當(dāng)?shù)孛褡逡妥鍨橹黧w不同,在淮安一帶,漢族人口的比例也確實要高許多?;窗玻蟊ぷ?,地名里的民間口傳史,加上遙遙應(yīng)和的歷史記述,悠悠翻開一段軍屯衛(wèi)戍的浩蕩移民史。

想舊年,元統(tǒng)一云南后,對云南邊疆實行了以軍事管控、宗王出鎮(zhèn)和行政治理相結(jié)合的管理制度,加大對邊疆的管理與開發(fā)。尤其是賽典赤治滇時期(1274—1279年),大興屯政,帶來了云南歷史上第一次較大規(guī)模的屯田。伴隨著屯田的興起,內(nèi)地先進的生產(chǎn)工具及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技術(shù)被帶入云南,較大地提升了云南地區(qū)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水平。

如果說,賽典赤的屯田,在更大程度上還屬于一種地方治理和開發(fā),屯墾的主體是以流落山野沒有土地的“漏籍戶”以及依附鎮(zhèn)蕃云南的蒙古宗王貴族或是少數(shù)民族首領(lǐng)而不向國家繳納賦稅的“隱戶”為主的“民”,到了明代,以軍屯為主體的屯墾則因其“衛(wèi)戍”的職能而成為了明朝軍事體制的主要組成部分。而軍屯的初始,起始于傅友德大軍平云南。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朱元璋命穎川候傅友德為征南將軍,以永昌候藍玉、西平候沐英為左、右副將軍,率兵30萬南征。南征大軍從滇東北浩浩蕩蕩一路掃殺而來,十二月便打到了昆明。時任大理土司段世聞得浩蕩軍聲,致書傅友德,半是威嚇,半是勸阻:“方今天下平猶易,自古云南守最難。”信中勸傅友德,大軍南征,路途遙遠,供給不便,“有泰山之損,無鴻毛之益”,不如仍由土人治理,則“有貢賦之利,無供給之害?!倍涤训碌幕貜?fù)是:“新附州縣,置府道府,廣戍兵,增屯田,以為萬世不拔之計,又豈有兵久生變之弊哉!”

后面的事實證明,明軍的確靠著戍兵屯田,很好地解決了龐大軍隊的供給問題。洪武十六年(1383年)三月,全面平定云南的征南大軍奉命班師,作為朱元璋義子的沐英被留鎮(zhèn)云南。期間,除了朝廷方面“以云南既平,留江西、浙江、湖廣、河南四都司兵守之,控制要害?!保ā短鎸嶄洝肪?43),沐英更將朱元璋的衛(wèi)所制度在云南廣泛推行開來,“攜江南、江西人二百五十余萬入滇,分別于臨安、曲靖、云南、姚安、大理、鶴慶、永昌、騰沖各郡縣”。次年,沐英再次奏請移湖廣、江南居民80萬入滇。沐英治滇期間,“移民至四百余萬,墾田九百萬余畝?!边@些移民均被編入衛(wèi)所,平日屯墾為民,戰(zhàn)時為兵作戰(zhàn)。與此同時,朝廷方面還“從四川永寧到大理一帶設(shè)置23個堡,以軍屯田?!弊悦饕院螅瑥V袤的中國大地上留下了眾多帶有“堡”字的地名,多與明代的軍事設(shè)置有關(guān),這些軍事設(shè)置中的“堡”字,因其所具功能的不同而發(fā)音有別,有軍事城堡功能的,叫堡(bǎo);帶有圍子的村莊,則叫堡(bǔ);具有驛站功能的,叫堡(pù)或者寫做“鋪”?;窗驳摹按蟊ぷ印?,或許便是某個有著軍屯加驛站功能的所在。

在位于蒼山之西漾濞江畔的古驛小城漾濞,因兩千年的古西南絲綢之路從大理到平坡后,一路溯漾濞江進入漾濞。故而習(xí)慣上,人們把溯江經(jīng)縣城往上的方向叫做縣城往里,相反地,把順江經(jīng)縣城往下的方向叫做縣城往外。與縣城往里的淮安壩子相對應(yīng),在縣城往外五六公里的地方,亦有一個臨江的山腳壩子,名叫馬廠,相傳當(dāng)年諸葛武侯南征,大軍曾在此歇息牧馬而得名。與淮安一樣,馬廠壩子早時候亦是一大片平闊的稻田,據(jù)說,舊時亦曾為軍屯之地。先前,以抗戰(zhàn)期間修筑的滇緬公路為基礎(chǔ)的從外面進縣城的公路一路緊臨江岸而行,馬廠壩子被隱在公路的上面,不大為人看見。20世紀末,縣里在修建從平坡到縣城的二級公路時,將這一段公路抬高,直直穿過馬廠壩子,由此,馬廠壩子成為人們進入縣城前途經(jīng)的一片四季輪轉(zhuǎn)的田園景色。

從馬廠再往外2公里多,有金牛屯。從淮安往里十余公里,在今天的漾江鎮(zhèn)境內(nèi),公路旁有村莊名為甘屯。——這些帶“屯”的村莊,迤邐分布于沿漾濞江岸的一片片沃野平壤之上,以成壩的良田,依稀述說著數(shù)百年前的那一段軍屯往事。

自然,這些屯墾點的分布,除了在自然條件上,臨漾濞江的這些萬年沉積的沖積壩土壤肥沃,利于耕墾,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則是因為這里是當(dāng)時的西南官商大道茶馬古道的行經(jīng)之地。源起于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于唐、宋兩代的滇藏茶馬古道,南起云南古老的茶葉主產(chǎn)區(qū)思茅(普洱),向北途經(jīng)今天的臨滄、大理、麗江、香格里拉進入西藏,直至連通境外的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等地。在許多路段與西南絲綢之路重合的茶馬古道在今天漾濞境內(nèi)的一段,一路溯漾濞江而行,過漾濞城后向北70多公里,到達劍川境內(nèi)的古道重鎮(zhèn)沙溪,這一段古道歷史上也被稱為漾劍驛道。而古道途經(jīng)的洱源喬后又有鹽礦;在古驛漾濞溯江往北20多公里的今天的漾江鎮(zhèn)金盞村、位于蒼山西坡腹地的三廠局村民小組,村后有山名鹽井山,山上至今留有舊時采鹽礦的遺址,據(jù)說,村便因舊時官府在此設(shè)立管理鹽礦的局子而得名。

官商同道,士民同途,如此古道要沖,自然要強加守戍,說是守護商旅平安也罷,說是加強地方管制也好。同理,博南古道過漾濞后,渡漾濞江西往永平、保山、騰沖的一路,明代的軍事屯地亦一路相隨,尤其是在明正統(tǒng)年間平定麓川(位于今騰沖西南)思氏叛亂時,明王朝更進一步擴軍立屯,在楚雄至景東一線,每隔一百公里安置一營屯墾,在四川永寧(今敘永)至大理一線,每隔六十里安置一營屯墾,大大加大了軍屯的范圍和力度。據(jù)《云南簡史》,在明代,云南軍屯的“軍戶”達到約十六萬戶、五十余萬人。這十六萬戶的入滇明軍最后全部留在了云南,實行就地屯墾戍邊,在云南大地上留下了眾多軍屯文化的歷史遺跡,而地名稱謂便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在漾濞江峽谷,沿著舊時的漾劍驛道,那些記述著屯墾往事的地名,今天大多都還用著。那年采風(fēng)的時候,手機還沒有那樣多的功能,微信和朋友圈也都還沒有誕生,淮安壩子里那些收割后的稻田、荷田里的枯荷以及大堡子的紅柿子只被記述在一章清淡的文字里。大約是五六年前的一個夏天,淮安有一片花開萬朵的荷塘因為攝影愛好者的遇見和發(fā)布火爆于朋友圈,曾引得許多人尋路前去探訪。到近兩年,隨著城市的快速“長大”,淮安壩子已漸漸連接上了縣城,在公路穿過村莊的兩側(cè),初步形成了一片包括鋼筋、磚瓦、水泥預(yù)制品等多種品類的“建材區(qū)”;更因即將修建完成的“大漾云蘭”(大理—漾濞—云龍—蘭坪)高速的縣城出入口設(shè)在淮安,隨著高速路的通車,舊日稻浪千層、荷花映日的淮安,將慢慢隱去了田野,最后變成縣城的一部分。而在縣城往外的金牛屯,也有一個高速出入口,從那里下來,便進入了漾濞石門關(guān)風(fēng)景區(qū)。

而那些久遠的地名仍還那么叫著,淮安、大堡子、金牛屯、甘屯,舊有的名字里,數(shù)百年的歷史和往事湯湯流去。

河 谷

時近正午,陽光亮堂堂地直晃人眼。從三樓露臺的玻璃頂上,落下的陽光打在下面上了清漆的矮腳方幾和一旁的木條長靠椅上,玻璃下面呈人字型的實木屋頂落下的影子鑲嵌其間,橫豎相交、不同寬窄的條影將落在方幾上、椅子上以及地上的陽光切割成不同形狀和大小的幾何圖案。又加上矮幾和木條長靠椅落在自己身下的影子,幾層光影斑駁交錯,在整體的明亮光線中,竟顯出了一種迷離的光影效果。

通往露臺的玻璃推拉門是關(guān)著的,用手試拉了拉,發(fā)現(xiàn)不能打開。隔著這層玻璃門,外面露臺上的斑駁光影以及背靠玻璃門的那只靠椅右手邊那盆茂盛的紫紅色多肉被一一看得清明,但因為隔了這個大約丈寬的露臺,站在這玻璃門前看到的外面的景觀直接越過了樓下的院子,切到了靠院子?xùn)|面圍墻的那株榕樹的高處,看過去,碧葉濃密的樹尖剛好到與玻璃作圍板的露臺欄桿那樣高。在榕樹尖的右側(cè),則是一片明亮的田園景色:視線中,與矮幾桌面相接的是一畦已經(jīng)精細地打了壟、壟向與矮幾相平的長田,看過去,田壟上面還沒有長出作物,猜不出里面種的是什么;田埂上是三株棕樹,兩株相近的靠著榕樹這邊,另t1Bs2aeWdLVUV2BGcuono9YFN2oQLG78cRu3ifuSlC8=一株則與這兩株隔開一段距離。在三株棕樹的前頭,下一畦田里有六個方向與露臺垂直的白色塑料棚。在塑料棚的前頭,是幾丘呈馬尾狀微微散開的麥田,麥子剛剛收去,靠近大棚的那丘,麥把還在田里曬著沒有收起來。在“馬尾”的根部是一戶人家,房子有正房、面房和側(cè)房三間,屋頂?shù)念伾路鹕珘K簡單明快的兒童畫:正房的屋頂色白,面房的屋頂色青,側(cè)房的屋頂赭紅,背對著我這邊的正是一棟坐西向東的房子。從我這里看出去,白色和青色的屋頂剛好接到露臺的欄桿。

在那戶人家的前頭,田園繼續(xù)向前展開,田里的麥子大多已經(jīng)收去,還有幾丘沒有收割的,這時也已經(jīng)全部黃熟。在田園的前頭是一些高低不一的樹,像一把把撐開的大小不一的綠傘,當(dāng)中大多數(shù)是核桃。再往前是一條路,因為視線相平,那路看過去變成了一道灰白的線,與露臺的欄桿呈約40度角,且從左到右角度不斷加大。這條路再往前是被一叢竹林隔開的兩簇房子,每簇看上去是三兩戶人家。又往前是一帶綠林,從左到右?guī)缀跖c露臺的欄桿相平齊。綠林再過去,是正在修建的聽說年內(nèi)就要建成通車的“大漾云蘭”(大理—漾濞—云龍—蘭坪)高速公路,視線中能看到的這一段全部都是橋,因為地面地勢高低的差異以及綠林的遮擋,能見到的橋墩高矮不一。一輛紅色的長長的大吊車正在靠右的兩對高高的橋墩上吊裝橋面。

高速路再往前,便是老鴰山,是與北面的蒼山逶迤相對的清水朗山山脈的中間一支。發(fā)源于麗江玉龍縣九河鄉(xiāng)白漢場,經(jīng)大理的劍川、洱源、漾濞、巍山四縣和保山昌寧縣、臨滄鳳慶縣后匯入瀾滄江的黑潓江自北向南貫穿漾濞全境,在漾濞境前半段,江流自西北向東南一路在蒼山與清水朗山之間蜿蜒前行,直至在出漾濞縣城16公里的平坡,清朗山脈在此收尾,隔著一道峽谷,對面聳起哀牢山脈,東北面與蒼山相對,從洱海流出的西洱河出天生橋后,一路沿蒼山與哀牢山峽谷西行,至平坡匯入漾濞江;西南與清水朗山南坡相望。江水于此拐而向南,在清水朗山與哀牢山峽谷間一路南行,成為往下漾濞與巍山兩縣之間長達數(shù)十公里的界河。這條被南詔王異牟尋封為“五岳四瀆”之一的黑潓江,因其流經(jīng)漾濞之遠,歷史以來又被稱為漾濞江,在唐代即以“漾水”之名記入史籍。在漾濞以北的洱源和以南的巍山縣地,人們亦一直以“漾濞”之名稱謂它。直至在這江最后匯入瀾滄江的鳳慶縣新華鄉(xiāng),臨江的一個苗族村仍然還以“漾江”為名。這條干流長達341千米的江流,是它7100多平方千米的流域內(nèi)近千條大小溪河共同奔赴的方向,是繁衍生息在沿江兩岸廣闊土地上的人們共同的母親河,被這條江流打開的滔滔兩岸,千百年來,眾多雞鳴狗吠、炊煙裊裊的村莊,加上那些街巷縱橫、市聲喧鬧的城鎮(zhèn),共同書寫下了一部以這條江流為中軸的、或許不免滄桑卻一定質(zhì)地獨特的大書。

此刻,站在這道三樓的通往露臺的玻璃門前,江流是看不見的,只能看出來它是在高速路以內(nèi),在那兩簇房子和那一帶綠林之間向著東南而行。從露臺左角的榕樹上方看過去,目光越過鄰近兩戶人家在綠樹叢中隱隱露出的瓦屋頂和院子一側(cè)高處的太陽能、水塔,擦著左側(cè)一棟三層的白族民居風(fēng)格的新洋房,再越過一叢竹林,便見另一帶綠林依著山勢從左面高處緩緩斜下,與露臺前方遠處的那一帶綠林交錯相遇——看得出來,江水在那個地方向右拐了一個彎,拐出的那個手臂彎里亦是一片平疇,看過去,遠遠可見層層田埂以及淺黃麥色,青瓦白墻的人家錯落分布其間。

因為麥子的黃,因為核桃葉子的綠,因為這樣明亮熱烈的正午的陽光,雖然節(jié)令上離著立夏還有近十天,在這漾江河谷之中,已然有了夏天的感覺。離開露臺身后的玻璃門,從一間朝向院中的房間窗口往下看,見頭上的屋檐以及院中大大小小的事物,一一向著青石地面投下短短的影子:種在地上的樹,栽在盆里的花木,東墻照壁下橢圓形的石桌,圍在桌前的眾多石凳,側(cè)面半墻上以及墻腳的兩盆蘭花……石桌左側(cè)的那株石榴和右側(cè)的那株看不清的小樹,根上各用石條圍出一個六邊形來,那株石榴的碧葉間,開了數(shù)不清的紅色熱烈的花。

院子的正中是一面砌了邊的長方形水池,里面居中置了一組石器:正中間擎起一面半指厚的石圓盤,身下四面圍以四個半月形的石缸,每個石缸里面分別種養(yǎng)了不同的綠植。四個石缸向著水面投下弧形的影子,而突出若傘的石圓盤則把它的影子投在了石缸的綠植上面。院子的東南角是一間覆以草頂?shù)牟柰?,此刻,同來的有幾個人正在亭下的陰涼里喝茶說話。茶亭往西,沿屋墻下是一段石鋪小道,通向院子的后門,門以卵石砌墩,以木作架,以草覆頂,雙合的原色木門敞開著,門外是一方小園,有芭蕉、李樹、池子、涼亭,外圍以石墻為屏障。那株李樹的葉子青碧而濃密。

“露臺遠眺”“蕉陰小池”“窗外晴光”“一簾幽夢”“葉綠麥黃”“一壺江聲”“石徑小園”——因見此間景色佳美,不由選了幾幅圖發(fā)了條朋友圈,起題為“漾江初遇夏”。我一向常遇到許多認真的朋友,會給我指出朋友圈里面的錯誤,難得今天竟沒有人來指出里面“遇夏”之“誤”,想是已然意會了。后面的留言有不少,歸結(jié)起來有兩方面,或者說是一個方面的兩個層次:一是看出了這是一間民宿,還有人進一步以為是一間網(wǎng)紅民宿;二是詢問這間民宿的所在,意欲擇機前來閑度。

的確,這是一間剛建起的民宿,位于漾江鎮(zhèn)政府身后的坡腳,北面離著鎮(zhèn)政府約三四百米,南面離著江大約也是這個距離,位置上可謂近、靜兼得。里面設(shè)置的客房不多,除去一樓的“L”形休閑區(qū)和一間靠樓梯的書房,二樓三樓加起來總共7個房間,每個房間各有不同的氣息和風(fēng)景。此時,它像一個剛出生的孩子,還沒有屬于自己的名字。依據(jù)建造者的構(gòu)想,在以后,在它周圍的那些星散在田園和樹陰中的農(nóng)家,會和它一起形成一個民宿村,在不變的春種秋收之余,于這一方倚江而筑、四季輪回的田園之中,等候那些在擾攘世間行走得累了的疲憊行者。

門前的這片田園,它將在不同的季節(jié)里呈出流轉(zhuǎn)的景色,而北面的蒼山和南面的清朗山山色恒青。

開門見山,千峰綿亙。星月替進,江聲萬里。

往 事

夾江而居,辟街為鎮(zhèn)。這個以江為名的鄉(xiāng)鎮(zhèn),聽上去自然得像是自始而來,從古如斯。而事實上,這卻是近20年前才有的稱謂。

在這個名字誕生的背后,那個主題詞名叫“鄉(xiāng)鎮(zhèn)撤并”。斯時,整個在漾江以西的雙澗鄉(xiāng)與大部在漾江以東蒼山西坡的脈地鎮(zhèn)合二為一,合并后的新鎮(zhèn)取個什么名字呢?看,這不是漾濞江一路從中穿流而過么?那就以江為名了。兩鄉(xiāng)鎮(zhèn)合并后,鎮(zhèn)府設(shè)在漾濞江畔的原脈地鎮(zhèn),而鎮(zhèn)府所在的鎮(zhèn)集,被兩岸的人們依舊叫脈地街。

自然,此前“脈地鎮(zhèn)”的稱謂也是歷經(jīng)了幾多演變而來的。若是像倒一部老電影片子那樣溯著時間往前倒回去數(shù)十年,你便見到了它曾有過的那一個個稱謂:脈地鄉(xiāng)、脈地區(qū)、脈地公社、金脈區(qū)——歷史在這里,出現(xiàn)了那個決定性的拐點。在這個拐點的前后,歷史書寫在這片漾江沿岸、蒼山西坡的狹長地帶的故事,構(gòu)成它的是這樣一些主題詞:青年、秘密、組織、革命、游擊、斗爭、犧牲、特區(qū)、成立、人民、政府。故事的發(fā)生地,涉及今天的云龍、劍川、洱源、漾濞諸縣的大片相連區(qū)域。

在今天漾江鎮(zhèn)脈地村甘屯村民小組的一院那時曾作為辦公地的陳列館里,我看到了那些共同寫下了這段歷史的眾多名字:徐錚、王北光、黃平、歐根、趙鼎棻、楊蘇、張光澤、王千里、歐增惠、阿維華、段錫祺、李文標……他們的留在黑白照片里的面影,有許多都是青春俊朗的模樣,大多數(shù)人在對著那個時間的3IEWOn5Vw4hUKSRtN+VklrMSnJdbhxpJYHQiTCJs9d8=鏡頭時,留下了或燦爛或溫和的笑容。在陳列館的墻上一一看著這些人的簡介時,不禁又想到了那個詞:一衣帶水。他們中的好多人來自漾江上游的劍川,以及劍川往下的洱源,那些青春的腳步,沿著一江流水,合著歷史向前邁動的步伐,像兩岸的溪河奔向漾江那樣,各自在不同的時間里,匯入到了這個多艱難故事的書寫中來。蓑笠、馬燈、步槍、羊皮褂……因年月久長而顯出暗黑的農(nóng)家舊屋里,那些安靜的舊物,星星點點還原出往事的依稀模樣。

而在位于金盞村的、早于甘屯的另一處遺址里,那些風(fēng)雨往事的呈現(xiàn)甚至沒有用照片以及從各種史料中搜集來的文字,而是直接留給人們一道滄桑斑駁的有著圓弧拱頂?shù)氖龃箝T,以及一院現(xiàn)今已沒有人居住的舊屋。午間陽光晴烈,門外左側(cè)緊倚石墻腳長出的那株石榴樹綠得耀眼。門前的石條階有四五步,石階相接的縫隙處長出了多種村中常見的綠植。高達丈余的大門以石砌墩,中上位置以磚砌拱頂,拱頂之上,以土基砌至與兩邊柱墩相平。門內(nèi),仍是石階,先直進兩步,再向右斜上五步,之后,便到了院子。

院子里沒有人。目光越過打過水泥的平整院心,一眼可見那間三格的正房和兩格的東側(cè)房。除了黃泥筑的屋墻,房子的木屋架、瓦屋頂以及樓上樓下的木門窗,一一呈出漫長時光流過的灰黑色調(diào)。樓上廈空間一米多高的廈窗有幾扇已掉了,風(fēng)可以在那里自由進出。樓下中堂的雙合門敞開著,或許是被風(fēng)撞開的。屋內(nèi)沒有什么東西,左門往里,幽暗中見一道關(guān)著的門,在那里面,是位于樓梯下的舊時的閨閣。樓梯門是開在外面的,離樓梯門不遠,右側(cè)板壁上嵌著一道推拉木窗,用以給閨房采光。屋子的幾道門上都還留有對聯(lián)的殘跡,見證著這屋子里往日時光的溫度。東側(cè)房的兩格房子,灰黑色的門和細格子的窗比正房的更加傾斜著,但門是關(guān)好的。門外檐階上,有一個空了的飲料瓶,想是今已遷離另住的主人不久前才剛回來看過。

據(jù)記,這是一戶阿姓的人家——在金盞村,阿姓是大姓。農(nóng)家與四季,青年與組織,種作與炊煙,歷史與夢想,多重意象紛繁交織,在這寂靜的屋子和滿院的陽光中融合復(fù)分離,分離復(fù)融合。院子隔壁是另一戶人家,因中間沒有隔墻,一眼可見其居屋新亮,木雕的門面裝修繁復(fù)精美。主房比這邊約后退了半丈。兩院房子看上去,像是自舊枝的邊上長出了新芽。院子同樣平整寬敞,陽光下,散放著孩子的玩具以及一些生產(chǎn)生活的用具??吹贸鰜恚@戶人家也和原先的鄰居那樣,日常也要從那道石拱門里進出。這道在眾多影像和圖片資料上反復(fù)出現(xiàn)過的、落滿時光印跡的石門,它曾遠遠聽聞那些從這里進出的青年們走進了歷史的書頁;它曾默默看著那些從這里進出的老人們走進了他們在上面度過了一生的土地。如今,它依然還在這里,看墻腳下長出青綠的石榴樹,看石階下一年一年長出新的綠草,看院內(nèi)的人家日月更替,瓜瓞綿延;看村莊的山下,亙古的江聲接住千年流淌的往事。

在那江聲的深處,千年的日月里,反復(fù)寫在這百里漾江峽谷的主題詞是:古道、馬幫、茶葉、鹽巴、馬鍋頭,以及無數(shù)或滄?;蚱G麗的趕馬調(diào)。伴著濤濤江聲,馬幫們從平坡、漾濞一路穿驛過鋪,溯流而上,經(jīng)洱源,進劍川。沿江的百里古道,被稱為漾劍驛道,是滇西茶馬古道上的重要一段。那些滿載貨物一路北行的馬幫,江流將會把他們帶到漾江上游的茶馬古道重鎮(zhèn)沙溪,在那里,流入位于劍川古城一側(cè)的劍湖的九河,在閱讀過被這湖水深藏數(shù)千年的古文明之后,剛剛從劍湖流出不遠,在鎮(zhèn)子的一側(cè)清淺流淌,此時,它的樣子還遠遠沒有江的模樣,被這里的人們叫做沙溪。溪上一座石拱橋,名叫玉津,橋拱與身下溪中的倒影相合成圓,猶如明月。

在溪畔這座多條古道匯合的繁華驛站上,馬幫們會稍作休整,之后,再向著麗江、迪慶一路北上,進入藏區(qū)。及至數(shù)月乃至半年之后,馬幫們馱著從藏區(qū)交易回來的皮毛、藥草等貨物,復(fù)又經(jīng)過這溪畔的古驛,歇息,住宿,吃飯,看戲。

在沙溪古鎮(zhèn)的四方街上,斜對著那方古戲臺有一株高茂的古槐,那年春末夏初,滿樹翠葉初發(fā),陽光下綠得明亮極了?!藭r,舊年的馬幫早已在時光中走遠。被千年往來的馬幫滋養(yǎng)出眾多深宅大院、街衢巷陌的古鎮(zhèn)作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以一部活史的姿態(tài)被帶入新的時代。圍著這槐樹,圍著這戲臺,四方街上舊日前鋪后店的那些繁華院落,如今依樣保留著舊時的格局,只不過前店里多經(jīng)營的是咖啡店、音樂書吧、旅游文創(chuàng)品店以及各種藝術(shù)扎染服飾店,開店的人大多來自外地,各自有著大多只向網(wǎng)絡(luò)打開的人生故事;后院里仍大多是客棧,若是當(dāng)?shù)厝俗约航?jīng)營的,里面往往同時開了地方特色食館,傍晚飯點的時候,幾乎家家店里都坐滿了天南地北的客人,熱鬧熙攘的情景,恍惚舊時馬幫進鎮(zhèn)的傍晚。

想著舊時,馬幫若是在冬天經(jīng)過古鎮(zhèn),去數(shù)百上千里外打一個來回,再回到古鎮(zhèn)時,這槐樹正該是這樣翠綠明亮的樣子。而馬幫若是在這樣艷陽初熾的時節(jié)離開古鎮(zhèn),再回來,那方古戲臺上的戲該是換了曲目,夜風(fēng)中,咿呀呀往事越千年,哦嗬嗬君王嘆江山。

那一嘆,江山跌宕;那一幕,長風(fēng)遙遙。遙遙長風(fēng)里,萬里長驅(qū)而下、最后意欲自蒼洱鎖鑰龍首關(guān)進大理而不得的萬千蒙古鐵騎轉(zhuǎn)而自蒼山的北端繞過來,在西坡腳下一路沿漾濞江而下,之后,在今漾濞石門關(guān)境內(nèi)翻越蒼山,攻入大理。這支鐵騎的首領(lǐng)名叫忽必烈。在蒼山東坡玉局峰與龍泉峰交接處,有一方不大的清冽潭水名為洗馬潭,傳忽必烈?guī)П^蒼山,曾在此駐足洗馬。洗過馬,歇過氣,大軍喊殺著下得山去,300多年的大理國就此落下了它歷史的帷幕。

與蒙古大軍浩浩蕩蕩翻越蒼山不同,在民間,長久以來,人們不斷翻越蒼山的那些故事,就像一支支壯遠的古歌。還記得數(shù)年前,讀到家在漾江鎮(zhèn)金盞村的師友邱潤芬寫來的一篇散文《走在蒼山路上》,寫的是那些少年的時光,隨父親趕馬馱著貨物,翻過蒼山去洱海邊的喜洲古鎮(zhèn)交易。天不亮從家里出發(fā),歷經(jīng)一天上山再下山的漫長而艱辛的路途,天黑方抵達東面洱海邊的喜洲。在那里住一個晚上,第二天再馱著需要的貨物回來。年少的女孩,在這樣一次一次的翻越蒼山中,感受著這大地的蒼茫起伏,以及被這蒼茫起伏的大地磨礪出的生命的韌力。

蒼山峨峨,漾水湯湯,寫下這大地生生不息的長歌。陽光依舊,山風(fēng)微熏,在蒼山腳下流水潺潺的甘屯村,一戶人家院門外的木瓜樹在四月里結(jié)滿青綠的果子,將這山河間的煙火日月,倏忽帶回《詩經(jīng)》的古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