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今樂錄》為南朝陳僧人智匠編寫的一部記錄宮廷音樂著作,現(xiàn)已散佚?!稑犯娂纷鳛椤豆沤駱蜂洝坟牡妮^大載體,也是清人和今人重新輯佚的重要參考。本文通過整理《樂府詩集》中的《古今樂錄》佚文,發(fā)現(xiàn)其內(nèi)容與《宋書·樂志》以及南朝梁陳時的宮廷音樂有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
【關(guān)鍵詞】《古今樂錄》;《宋書·樂志》;南朝;宮廷音樂
一、《古今樂錄》與《宋書·樂志》的聯(lián)系
通過對比兩者中部分曲目的內(nèi)容,可以發(fā)現(xiàn)《古今樂錄》中,與作者引用兩種《技錄》不同,例如多有王僧虔《技錄》曰:這類直接引用的標志,作者少有直接說明引用《樂志》的內(nèi)容,但以化用或改編的方式直接以《樂志》為內(nèi)容參考,這種現(xiàn)象體現(xiàn)于漢鐃歌的總體分類中,并且《樂府詩集》中的曲目順序與《樂志》中的順序相同,其部分內(nèi)容對比見下文。
(一)《古今樂錄》對《宋書·樂志》的直接引用
1.晉鼓吹曲
本文從《宋書·樂志》和《樂府詩集》中選取三首晉鼓吹曲辭的題解列于下文,便于比較。
(1)《靈之祥》
a.《宋書·樂志》:《靈之祥》,言宣皇帝之佐魏,猶虞聲之事堯也。既有石瑞之征,又能用武以誅孟度之逆命也。[1]
b.《古今樂錄》:《靈之祥》,言宣皇帝之佐魏,猶虞舜之事堯也。既有石瑞之征;又能用武以誅孟度之逆命也。[2]
(2)《宣受命》
a.《宋書·樂志》:宣受命,言宣皇帝御諸葛亮,養(yǎng)威重、運神兵,亮震怖而死。[1]
b.《古今樂錄》:《宣受命》,言宣皇帝御諸葛亮,養(yǎng)威重,運神兵,亮震怖而死。[3]
(3)《景龍飛》
a.《宋書·樂志》:景龍飛,言景帝克明威教,賞從夷逆,祚隆無疆,崇此洪基也。[4]
b.《古今樂錄》:《景龍飛》,言景帝克明威教,賞從夷逆,祚隆無疆,崇此洪基也。[5]
由此可見,本文以《靈之祥》《宣受命》二曲列舉如上,可以看出在晉鼓吹曲部分的收錄中,《古今樂錄》直接采用《宋書·樂志》的內(nèi)容,并且在曲辭來源上幾乎不做刪改。但其中也有不同,《古今樂錄》并不像《樂志》中對將晉鼓吹曲與古曲進行匹配,只收錄其解題。
2.晉鼙舞歌五首
關(guān)于晉鼙舞歌的內(nèi)容,《樂志》在每首前都介紹有此篇與魏曲和古曲相匹配的曲目,按照例如介紹《洪業(yè)篇》時,有“《洪業(yè)篇》,鼙舞歌,當(dāng)魏曲明明魏皇帝,古曲關(guān)東有賢女”[6];《樂錄》中有關(guān)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為“晉鼙舞歌五篇:一曰《洪業(yè)篇》當(dāng)魏曲《明明魏皇帝》古曲《關(guān)東有賢女》……五曰《明君篇》當(dāng)魏曲《焉君既不易》古曲《殿前生桂樹》”[7],這五首曲子的排列順序以及其對應(yīng)的魏曲和古曲都與《樂志》完全相同,可見《樂錄》對《樂志》的參考。
(二)《古今樂錄》改編部分內(nèi)容的化用
1.吳鼓吹曲
有關(guān)題解內(nèi)容的遷移,還有改變?nèi)朔Q后化用的實例,但整體內(nèi)容并無差別,仍可看出是以《樂志》為參考依據(jù)的,這一變化體現(xiàn)在吳鼓吹曲的題解中,如下文所列:
9f230ca4e0eb77b56a3c42d13d6eb87193dcad2c55f7c35e5534308aa6cc75b6(1)《炎精缺》
a.《宋書·樂志》:炎精缺者,言漢室衰,武烈皇帝奮迅猛志,念在匡救;然而王跡始乎此也。漢曲有朱鷺,此篇當(dāng)之。第一。[8]
b.《古今樂錄》:《炎精缺》者,言漢室衰,孫堅奮迅猛志,念在匡救;王跡始乎此也。當(dāng)漢朱鷺。[9]
(2)《攄武師》
a.《宋書·樂志》:攄武師者,言大皇帝卒武烈之業(yè)而奮征也。漢曲有艾如張此篇當(dāng)之。第三。[10]
b.《古今樂錄》:《攄武師》者,言孫權(quán)卒之父業(yè)而征伐也,當(dāng)漢艾如張。[11]
(39f230ca4e0eb77b56a3c42d13d6eb87193dcad2c55f7c35e5534308aa6cc75b6)《伐烏林》
a.《宋書·樂志》:烏林者,言曹操既破荊州,從流東下,欲來爭鋒。大皇帝命將周瑜逆擊之于烏林而破走也。漢曲有上之回,此篇當(dāng)之。第四。[10]
b.《古今樂錄》:《伐烏林》者,言魏武既破荊州,順流東下,欲來爭鋒。孫權(quán)命將周瑜逆擊之于烏林而破走也,當(dāng)漢《上之回》。[11]
從上文中的對比可以看出,智匠對于人物的稱呼發(fā)生了改變,即“大皇帝”變?yōu)椤皩O權(quán)”,“武烈皇帝”變?yōu)椤皩O堅”,“曹操”變?yōu)椤拔何洹?;題解的具體內(nèi)容并沒有變化,但沒有例如“第十一”此種對順序的描述,保存了對漢曲的匹配,并進行了簡化。
2.宋鼓吹曲
有關(guān)宋鼓吹曲,《古今樂錄》對《樂志》的化用提取了一部分內(nèi)容,即“《上邪曲》四解《晚芝曲》九解,漢曲有《遠期》疑是也?!栋鐝垺啡猓簧蚣s云:‘樂人以音聲相傳。訓(xùn)詁不可復(fù)解?!补艠峰h,皆大字是辭,細字是聲;聲辭合寫,故致然爾”[12],直接引用了《樂志》小注的內(nèi)容;同時,智匠也保留了沈約的看法,如《樂志》中的“右九解,晚芝曲。漢曲右遠期,疑是”[13],在《古今樂錄》體現(xiàn)為“漢曲有《遠期》疑是也”,對前者進行了簡化。
3.漢鐃歌
有關(guān)漢鐃歌的記載,在《古今樂錄》中也同樣并未已直接引用的方式將《宋書·樂志》的內(nèi)容引入其中,而是在挖掘內(nèi)容后簡要概括。《古今樂錄》中有關(guān)漢鐃歌的描述為:
《古今樂録》曰:漢鼓吹鐃歌十八曲,字多訛誤。一曰《朱驚》……十八曰《石留》。又有《務(wù)成》《玄云》《黃爵》《釣竿》亦漢曲也。其辭亡?;蛟疲簼h鐃歌二十一無《釣竿》,《擁離》亦曰《翁離》。[14]
從此段可以看出,漢鼓吹曲十八曲的排序與《樂志》中相同?!稑分尽分杏嘘P(guān)《釣竿》的內(nèi)容有“古釣竿行,漢鐃歌二十二無釣竿”,《古今樂錄》中作“漢鐃歌二十一無釣竿”,兩者記載的漢鐃歌數(shù)量有一曲之差;《樂志》中有“《務(wù)成》《黃爵》《玄云》《遠期》,皆騎吹曲,非鼓吹曲,此則列于殿庭者為鼓吹,今之從行鼓吹為騎吹,二曲異也。又孫權(quán)觀魏武軍,作鼓吹而還,此又應(yīng)是今之鼓吹”[15],將橫吹曲和鼓吹曲做了區(qū)分,并定義了鼓吹的時代特點。如若按照《樂志》中記載,漢鼓吹鐃歌共十八首,在記錄晉鼓吹歌曲二十二篇時,將每一首都和古曲進行匹配,有關(guān)將晉時的《釣竿》與《古釣竿行》匹配,但又有“漢鐃歌二十二無釣竿”,在十八首之外,沈約認為《務(wù)成》《黃爵》《玄云》《遠期》四首為從行鼓吹。喻意志先生在討論漢鐃歌數(shù)量差異的原因時,認為《古今樂錄》或《宋書·樂志》中有一本失誤寫為“二十一”,在介紹鼓吹曲辭時,郭茂倩認為“漢有《朱鷺》等二十二曲,列于鼓吹,謂之鐃歌”,可見郭氏認為漢鐃歌為二十二首,那么“二十一”可能是在《古今樂錄》中出現(xiàn)。除此之外,“漢鐃歌二十一無《釣竿》”此句已經(jīng)可以看出是出自《樂志》的內(nèi)容,來源于沈約的小注,那么后半句的“《擁離》亦曰《翁離》”雖在《樂志》中沒有直接的體現(xiàn),但可以從《擁離》這首曲辭的原文中看出,《樂志》中此首題目為“翁離曲”,開頭第一句為“擁離趾中”,以此為“翁離”和“擁離”曲名轉(zhuǎn)化的依據(jù)。在記述漢代食舉樂的發(fā)展時,《樂志》有“宗廟樂,故事,食舉有鹿鳴、承元氣二曲……合前六曲,以為宗廟食舉。加宗廟食舉重來、上陵二曲,合八曲為上陵食舉”[16],對比《樂錄》,則是在《上陵》一曲中記述有“漢章帝元和中,有宗廟食舉六曲,加《重來》《上陵》二曲,為《上陵》食舉”[17],由此可見后者為前者內(nèi)容針對《上陵》的概括。
二、《古今樂錄》中樂曲的宮廷屬性
從內(nèi)容上看,《古今樂錄》對《宋書·樂志》的內(nèi)容都有在鼓吹曲等軍中音樂有較多直接或間接的引用;《古今樂錄》從題目可以看出,作者對音樂的記述具有在本朝語境下的時代特征,“今”即智匠所處的時代,因此將其內(nèi)容進行時代定位的話,主要來源于梁、陳時期的宮廷音樂。喻意志先生在討論《古今樂錄》和南朝梁、陳宮廷音樂的關(guān)系時,從文中記述當(dāng)今流傳情況的語句,例如“今不傳”“傳之至今”等來說明歌曲至陳代的流傳情況,并加以演出配舞的內(nèi)容來說明歌曲至陳代的發(fā)展實況,以及《古今樂錄》中記錄的音樂具有當(dāng)時的宮廷屬性。[18]本文從各曲分類闡述其與梁、陳時宮廷音樂的關(guān)系。
(一)相和曲與清商曲
自卷二十六起的相和歌辭在《古今樂錄》中有較多的記述,相和歌辭下的各類曲辭,如相和曲、吟嘆曲、四弦曲、清調(diào)曲等一般以張永《技錄》的內(nèi)容概述整體及流傳情況,并有部分曲辭的題解。相和歌辭在《樂志》中的記載為“相和,漢舊歌也。絲竹更相和,執(zhí)節(jié)歌者。本一部,魏明帝分為二,更遞夜宿”[19]。本來有十七首曲子,后來《朱生》《宋識》《列和》等幾曲合在一起,相和曲共十三曲?!稑犯娂酚涗浵嗪透柁o時,在前文所引《樂志》的內(nèi)容后,有:
《唐書·樂志》曰:“平調(diào)、清調(diào)、瑟調(diào),皆周房中曲之遺聲,漢世謂之三調(diào),又有楚調(diào)、側(cè)調(diào)。楚調(diào)者,漢房中樂也。高帝樂楚聲,故房中樂皆楚聲也,側(cè)調(diào)者,生于楚調(diào);與前三調(diào)總謂之相和調(diào)?!薄稌x書·樂志》曰:“凡樂章古辭存者并漢世街陌謳謠……”……魏晉之世;相承用之,承嘉之亂;五都淪覆,中朝舊音,散落江左后魏孝文宣武,用師淮漢,收其所獲南音,謂之清商樂,相和諸曲,亦皆在焉。[20]
此段說明了相和歌和清商樂的關(guān)系,并梳理了漢代以后魏晉時期的發(fā)展過程,由此可見其來源于漢代,清商曲辭為周代、漢代房中樂,由先秦至漢代,房中樂的作用發(fā)生了變化,先秦時期房中樂可用為“一指賓宴之樂,一指后妃之樂”[21],至于漢代,其作用為祭祀;從其作用來看,清商樂都具是在宮廷內(nèi)使用的;在漢代時,相和曲辭門類就吸收了其他音樂的特征,如《江南可采蓮》至《白頭吟》其范圍就3vOzPt0U884793uDBUfnXvDWE6br2DypZ2wpTMX1u54=包括了《樂府詩集》中的清商曲辭到相和歌辭的楚調(diào)曲,后統(tǒng)稱為相和曲。除此之外,在《古今樂錄》通過引用張永《技錄》的內(nèi)容,同樣記述了《相和六引》曲調(diào)和歌辭以及智匠時代的流傳情況?!锻ǖ洹分杏浭鱿嗪颓颓迳糖鷷r,認為江左流傳的舊曲《明君》《圣主》《公莫》《白鳩》等,加之江南之地的吳歌,荊楚西聲,總稱為清商樂,在宮廷宴飲的時候演奏。這里將“南音”具體說明為“江南吳歌”和“荊楚西聲”,說明這種音樂應(yīng)用于宮廷宴飲,以供統(tǒng)治者娛樂。
(二)鼓吹曲與橫吹曲
在《樂府詩集》中,其中鼓吹曲辭和橫吹曲辭也多引《古今樂錄》的內(nèi)容?!稑犯娂穼⒐拇登c橫吹曲作為兩類討論,鼓吹曲也稱短簫鐃歌,用于軍中,有蔡邕《禮樂志》中將鼓吹曲歸為漢樂中的四品,是一種軍樂;直至沈約時有因為“從行鼓吹”和“列于殿庭”的地點差異將其分為鼓吹和騎吹,《樂府詩集》記錄這一段時間鐃歌的功用變化時,有“后周宣帝革前代鼓吹,制為十五曲,并述功德受命以相待,大抵多言戰(zhàn)陳之事……齊武帝時,壽昌殿南閣置《白鷺》鼓吹二曲,以為宴樂。陳后主常遣宮女習(xí)北方簫鼓,謂之《代北》,酒酣則奏之”[14]??梢钥闯?,從最初的軍樂,至齊武帝時,設(shè)為宴樂,陳后主時也將軍樂挪用至宮廷宴飲以供娛樂。
根據(jù)《樂府詩集》,橫吹曲最初也被稱為鼓吹,在馬上演奏,是軍中的音樂。從漢代以來,北狄都是馬上奏樂,因此北狄的音樂都歸于鼓吹,“有鼓角者為橫吹,用之朝會、道路、亦以給賜”[22],可見橫吹樂屬于鼓吹,同樣用于軍隊,并應(yīng)用政治場合?!白运逡院?,始以橫吹用之鹵簿,與鼓吹列為四部,總謂之鼓吹,并以供大駕及皇太子、王公等”[23],自隋朝以后,橫吹曲用于皇室外出的儀仗。從上述對《樂府詩集》中鼓吹曲與橫吹曲的歸納來看,從前的北方軍樂隨著發(fā)展都逐漸應(yīng)用于宮廷之中,從其應(yīng)用場合的變化以及漢樂經(jīng)過改辭易制,說明“文人參與歌詞的創(chuàng)作,使來自民間的鼓吹曲逐漸雅化,失去了原來生氣勃勃的面貌,最終成為統(tǒng)治階級歌功頌德的廟堂之樂”[24]。
(三)郊廟歌辭與燕射歌辭
除以上歌辭外,《樂府詩集》中通過《古今樂錄》說明用于迎神祭祀的宮廷雅樂。
1.齊太廟樂歌
齊太廟樂歌中,從《古今樂錄》的內(nèi)容就可看出,這種音樂是用于迎神,以“接祖宗之靈”。在《隋書》中,有專門記載南朝齊時的郊廟儀式,有“國樂以雅為稱……雅者,正也……眾官出入,宋元徽三年儀注奏《肅咸》樂,齊及梁初亦同……皇帝出入宋孝建二年秋起居注奏《永至》,齊及梁初亦同”[25],說明梁、陳時已經(jīng)沿用了齊郊廟樂歌的儀式及其流程。通過《古今樂錄》有關(guān)這一部分的評論可以發(fā)現(xiàn),智匠認為梁朝的何佟之、周捨等人認為齊沿用宋朝的儀制,但宋末按照如此演奏流程,已經(jīng)是失禮的程度。梁武帝精通音律,因此在梁朝也發(fā)生了改變,他“自己糾正前代在禮樂上的違拗之處,裁成一代雅樂”[26],但最終由于十二《雅》并未將郊廟、明堂和三朝之禮的樂曲具體區(qū)分,導(dǎo)致雅樂于梁逐漸消亡。
2.四廂樂歌
在《古今樂錄》記述中,漢代時《四會曲》用于上壽,后食長笛食舉改為《羽殤行》,最終四會之曲不再沿用。在漢代,食舉樂主要演奏于宮廷宴飲之時,除此之外,也可應(yīng)用于廟堂之地,可見其是宮廷音樂較為重要的一部分。從食舉樂發(fā)展來看,“四廂樂從先秦兩漢僅僅有食舉歌,至魏上壽歌、大會行禮歌加入后漸次豐滿,再至?xí)x宋完備,及梁、北齊后消亡”[27],后四廂樂歌主要用于宴饗,始于晉?!稌x書·禮志》有關(guān)內(nèi)容有“謁者跪奏,藩王臣某等奉觴再拜上千萬歲。四廂樂作,百官再拜,已飲又再拜,謁者引王等還本位”[28],可見其宴飲有較為嚴謹?shù)牧鞒?。以晉代四廂樂歌為例,其作用有“是以聞其宮聲,使人溫良而寬大;聞其商聲,使人方廉而好義;聞其角聲,使人惻隱而仁愛;聞其征聲,使人樂養(yǎng)而好施;聞其羽聲,使人恭儉而好禮”[29],說明四廂樂歌具有政治教化的功能。在《古今樂錄》中,智匠認為宋四廂樂歌“按《周禮》云:‘王出入奏《王夏》,賓出入奏《肆夏》?!端料摹繁臼┲谫e,帝王出入則不應(yīng)奏《肆夏》也’”[30],說明智匠認為奏樂的流程應(yīng)當(dāng)嚴格按照禮儀的流程和對象,說明作者認為音樂與禮樂制度相通的理念。至南朝梁時,《隋書》中記載有梁武帝認為本朝禮樂系統(tǒng)內(nèi),“今檢樂府止有黃鐘、姑洗、蕤賓、太簇四格而已。六律不具,何謂四廂?備樂之文,其義焉在?于是除去衡鐘,設(shè)十二镈鐘,各依辰位而應(yīng)其律”[25],體現(xiàn)經(jīng)過梁武帝糾正魏晉之后雅鄭不分的用樂局面,也體現(xiàn)了雅樂制度下音樂對政治教化的功用。
(四)舞曲歌辭、琴曲歌辭與雜曲
從《樂府詩集》中的《古今樂錄》佚文中可以看出,除對曲辭的歷史變化以及題解的闡釋外,對奏樂中舞蹈規(guī)制、樂器使用的內(nèi)容也有記述。在舞曲歌辭的記錄中,對雅舞的使用場合,如《前舞凱容歌》,《通典》有“宋承晉氏郊廟之樂,未有名稱,直號前舞、后舞,有乖古制。于是改前舞為《凱容》,謂之文舞;后舞為《宣烈》,謂之武舞”[31],在智匠記錄梁大壯、大觀舞時,說明《凱容》在陳時為郊廟用樂。除此之外,例如鐸歌舞,說明舞者用木鐸,表達制定法度來號令天下的意思,說明其應(yīng)用于統(tǒng)治者。在琴曲歌辭中,智匠主要闡釋了歌曲創(chuàng)作的作者,大多為先秦時期的統(tǒng)治者,可見其起源為宮廷音樂。雜曲中涵蓋《古今樂錄》的曲辭分類,分別為雜曲歌辭、雜歌謠和雜樂府辭,從其歷史來源,如《堤上行三首》由梁簡文帝《大堤曲》而作,可看出《古今樂錄》中歌曲與政治密切的關(guān)系。
三、結(jié)語
本文通過整理《樂府詩集》中《古今樂錄》的佚文,發(fā)現(xiàn)其漢鐃歌、宋鼓吹曲、晉鼓吹曲、晉鼙舞歌、吳鼓吹曲在題解與樂曲發(fā)展的記述上都在很大程度上參考了《宋書·樂志》。并且在這些佚文中,本文發(fā)現(xiàn)《古今樂錄》記載的為智匠所處南朝梁、陳時代的用于宮廷的音樂,因為經(jīng)過南朝梁對音樂系統(tǒng)的改正,智匠記錄古今音樂及其用樂場合、配舞儀制,回溯音樂曲辭產(chǎn)生時的境況及其應(yīng)用形式,概括南朝陳時流傳和運用狀況,闡述在發(fā)展過程中用樂發(fā)生了怎樣的改制,也批判了用樂失儀的現(xiàn)象,其目的在于準確記述正統(tǒng)的宮廷音樂,從此角度以求準確記述,并對社會治理起到正向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南朝梁)沈約.宋書(第二十二卷)[M].北京:中華書局,1974:648.
[2](南朝宋)郭茂倩.樂府詩集(第十九卷)[M].北京:中華書局,2017:401.
[3](南朝宋)郭茂倩.樂府詩集(第十九卷)[M].北京:中華書局,2017:402.
[4](南朝梁)沈約.宋書(第二十二卷)[M].北京:中華書局,1974:649.
[5](南朝宋)郭茂倩.樂府詩集(第十九卷)[M].北京:中華書局,2017:404.
[6](南朝梁)沈約.宋書(第二十二卷)[M].北京:中華書局,1974:629.
[7](南朝宋)郭茂倩.樂府詩集(第五十三卷)[M].北京:中華書局,2017:1120.
[8](南朝梁)沈約.宋書(第二十二卷)[M].北京:中華書局,1974:656.
[9](南朝宋)郭茂倩.樂府詩集(第十九卷)[M].北京:中華書局,2017:394.
[10](南朝梁)沈約.宋書(第二十二卷)[M].北京:中華書局,1974:657.
[11](南朝宋)郭茂倩.樂府詩集(第十九卷)[M].北京:中華書局,2017:395.
[12](南朝宋)郭茂倩.樂府詩集(第十九卷)[M].北京:中華書局,2017:415.
[13](南朝梁)沈約.宋書(第二十二卷)[M].北京:中華書局,1974:661.
[14](南朝宋)郭茂倩.樂府詩集(第十六卷)[M].北京:中華書局,2017:325.
[15](南朝梁)沈約.宋書(第十九卷)[M].北京:中華書局,1974:559.
[16](南朝梁)沈約.宋書(第二十一卷)[M].北京:中華書局,1974:538.
[17](南朝宋)郭茂倩.樂府詩集(第二十六卷)[M].北京:中華書局,2017:330.
[18]喻意志.《樂府詩集》成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xué), 2004.
[19](南朝梁)沈約.宋書(第二十一卷)[M].北京:中華書局,1974:603.
[20](南朝宋)郭茂倩.樂府詩集(第二十六卷)[M].北京:中華書局,2017:549.
[21]黎國韜,黃競嫻.房中樂性質(zhì)新探[J].藝苑,2018, (02):15-18.
[22](南朝宋)郭茂倩.樂府詩集(第二十一卷)[M].北京:中華書局,2017:449.
[23](南朝宋)郭茂倩.樂府詩集(第二十一卷)[M].北京:中華書局,2017:450.
[24]張紅梅.南朝宮廷音樂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xué), 2007.
[25](唐)魏征.隋書(第十三卷)[O].據(jù)武英殿本排印.
[26]杜晶晶.南朝梁樂府詩學(xué)研究[D].蘇州大學(xué),2022.
[27]李建棟.論魏晉南北朝四廂樂的辭樂關(guān)系[J].太原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21,20(04):6-11.
[28](唐)房玄齡等.晉書(第二十一卷)[O].據(jù)武英殿本排印.
[29](唐)房玄齡等.晉書(第二十二卷)[O].據(jù)武英殿本排印.
[30](南朝宋)郭茂倩.樂府詩集(第二十一卷)[M].北京:中華書局,2017:278.
[31](唐)杜佑.通典(第一百一十五卷)[O].北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