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gè)透明的袋子里,有一頁紙,紙上是密密麻麻的比黑芝麻還小的蠶卵。我把它們放在鐵盒里,等待蠶出來。
過了好些天,小蠶像螞蟻一樣從卵殼里鉆出來,我把新鮮的桑葉鋪在鐵盒里,把這些小蠶輕輕移到桑葉上。
三四天后,蠶變長變粗,穿上了灰綠色的衣裳,它們的食量增加了。蠶進(jìn)食時(shí),它的三對胸足會(huì)握住桑葉,小嘴巴不停地蠕動(dòng)著,樣子真可愛。
星期六早上,我打開盒子,嚇了一跳,桑葉的葉肉全被吃光了,只留下葉筋,被蠶吃過的桑葉就像一張網(wǎng)。
家里的桑葉都被吃光了。我準(zhǔn)備去鄰居劉奶奶家的菜園摘桑葉,小表妹突然沖向陽臺(tái),摘了幾片綠籮,放在盒子里。
“蠶不吃綠籮。
“那怎么辦呢?蠶餓死了怎么辦?”表妹在綠蘿的葉子上寫上了“桑葉”兩個(gè)字,還注上了拼音,又對著蠶寶寶說:“不認(rèn)識(shí)的字就用拼音拼讀一下喲。你們先
將就著吃吧。乖!”
“你還以為蠶那么好騙哪!蠶寶寶是‘高度近視眼’,它是靠嗅覺來尋找桑葉的?!?/p>
很快,我們到了劉奶奶的菜園,劉奶奶正在給蔬菜澆水。她指著那株桑樹,讓我們?nèi)フ?/p>
我們來到桑樹邊,葉子不多,但每一片都是嫩綠嫩綠的。
“蠶寶寶看到這么新鮮的桑葉,會(huì)兩眼發(fā)光的?!毙”砻谜娑海滞诵Q是靠嗅覺來辨別食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