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室內樂是一種精致的音調藝術,屬于樂器演奏中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室內樂相較于大型交響樂隊而言,其在聲部結構、力度、演奏技術、情感表達等方面,具有更為精細、嚴謹?shù)囊?,且注重團隊之間的配合,對于個人能力的鍛煉和提升有諸多裨益。長笛是木管類樂器中更具歌唱性的樂器,因其獨特的音色在室內樂中起著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對室內樂及長笛在室內樂中的演變與音色研究,針對長笛在室內樂中的組合形式展開長笛音樂藝術色彩的討論和分析。
【關鍵詞】室內樂 長笛 重奏 音色 表現(xiàn)形式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24)14-0080-06
室內樂一詞原意指在房間內進行演奏的小型音樂會,查爾斯·伯尼于1805年前后將其定義為除為“教堂、劇場或公共音樂會堂”之外的場所演奏而創(chuàng)作的音樂形式,后逐漸引申為在較小的場所內聲樂重唱和器樂重奏或為獨奏樂器以及獨唱而寫的音樂形式,且每件樂器或演唱者均需單獨承擔一個聲部,在這里僅做室內樂重奏探討。長笛作為木管類具有代表性的樂器,其優(yōu)越的表現(xiàn)力和優(yōu)美的音色使長笛成為室內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并憑借其自身的魅力得到眾多音樂愛好者的喜愛。室內樂演奏要求演奏者在有限的小型空間場合內進行表演,同時配合重奏中的其他樂器共同呈現(xiàn)音樂效果,對長笛演奏的要求亦是如此。這種演奏藝術的多線條性帶給聽眾感官上的享受,也能夠使演奏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音樂的深厚內涵。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大眾在音樂藝術文化方面的需求使得對演奏者個人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眾多國內外音樂界學者針對室內樂和長笛藝術都做出了相關論證和研究。簡·金斯波針對英國北方皇家音樂學院的室內樂團中弦樂四重奏和木管五重奏進行研究,探討了樂器在音樂合作方面的前期準備工作對演奏呈現(xiàn),以及后續(xù)個人發(fā)展的影響。特奧多爾·W. 阿多諾提出室內樂表現(xiàn)出來的對演奏者的重視,意味著演奏者在處理各自聲部的同時必須顧及整體,并隨時為之進行調整。另外,南京藝術學院的長笛樂團在打破固有框架(傳統(tǒng)改編作品)的基礎上做出大膽突破,在整體把控的前提下,通過對長笛的強弱對比、力度處理等方式,使各聲部展現(xiàn)出自身風格,凸顯室內樂音樂作品的層次感。本文在充分研究室內樂與長笛演奏的相關文獻基礎上,就室內樂中長笛與其他樂器的重奏,并結合相關室內樂重奏作品,分析長笛的個性特色。
一、室內樂的發(fā)展進程
室內樂興起于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的意大利,當時的音樂主要有三大類別,即:教會音樂、室內樂、戲劇音樂。室內樂的表演場所一開始是在貴族的家中,愛好音樂的貴族們經(jīng)常尋找志同道合的音樂愛好者組織小型的器樂曲表演。17世紀末期,隨著室內樂在歐洲地區(qū)傳播,弗朗茨·約瑟夫·海頓在室內樂原有基礎上,創(chuàng)建了弦樂四重奏的經(jīng)典合奏形式。到了18世紀50年代至19世紀上半葉,音樂文化不再成為貴族專屬,而是逐步在市民階層蔓延開來。室內樂從貴族的私人領域轉移到專門的、公共的音樂表演場所,在演奏方面也產(chǎn)生了管弦樂重奏等多種形式,同時,勃拉姆斯、斯美塔納、柴可夫斯基等眾多著名作曲家都致力于室內樂作品創(chuàng)作,留下了諸多傳世之作。發(fā)展到20世紀,由于電子合成音樂的出現(xiàn),室內樂領域使用現(xiàn)代作曲手法使多種樂器得到新的音色組合。
從演奏形式上來看,室內樂可以分為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等多種重奏形式,包含弦樂器、管樂器等多種樂器的組合。其中,弦樂四重奏是室內樂的經(jīng)典演奏形式,它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組成。而不同種類樂器的組合,可以使室內樂作品的聲部更加豐富和飽滿。如管樂器和弦樂器的組合,有莫扎特的《F大調四重奏》,包含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雙簧管;菲比赫的《小提琴、單簧管、圓號、大提琴五重奏》;德彪西的《長笛、中提琴和豎琴奏鳴曲》等,室內樂音樂作品中的每件樂器都充分發(fā)揮了獨有的樂音作用,對樂曲意境的刻畫細致入微,將豐富多彩的音樂形象生動展現(xiàn)出來。
室內樂歷經(jīng)四百多年的發(fā)展歷史,對西方的音樂文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演奏方便、感染力強等特點便于組織各種室內樂音樂節(jié)演出,不僅為演奏家提供了更多演出機會,也使廣大群眾得到了音樂素養(yǎng)上的提升。近年來,室內樂形式在我國也愈發(fā)受到歡迎和青睞。在我國的室內樂作品中,除了沿用室內樂小型靈動的特色,還融入中國民族音樂元素。事實上,我國的改革開放,早已使中國的音樂藝術迎來新的發(fā)展,室內樂這一題材在專業(yè)作曲家的運用下,基于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特性,吸收西方現(xiàn)代作曲技法,融入二胡、古箏、竹笛等中國民族樂器,不斷創(chuàng)作出具有中國民族韻味的室內樂作品。室內樂自身的文化魅力能夠使人們提升音樂審美力,提升對美好事物的感性認知,由于室內樂通常不設置指揮,因而每位樂器演奏者都有更加自由的發(fā)揮空間,這也對演奏者之間的默契配合具有更大的考驗,對于人創(chuàng)造力的激發(fā)和發(fā)揮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就室內樂的樂器藝術處理和組合形式展開研究,使我國室內樂音樂的創(chuàng)作和演奏得到長足發(fā)展。
二、長笛在室內樂中的演變與音色分析
19世紀50年代,特奧巴爾德·波姆在按鍵式長笛的基礎上將其改良為現(xiàn)代樂隊中常見的“波姆式長笛”,除了在形制上由原來的圓錐改為圓柱,還調整長笛音色,擴大音域,如今不僅在交響樂團中扮演重要角色,為樂團帶來清新、明亮的音響效果,而且在室內樂中得到了廣泛運用。長笛作為木管樂器組的高音樂器,具有較強的音樂表現(xiàn)力。其本身音色可分為三大部分,高音高亢嘹亮,穿透力強;中音悠揚婉轉,善于抒情;低音渾厚飽滿,利于營造憂郁的意境。相對寬廣的音域賦予其繽紛多彩的音色表現(xiàn),令其在情感表達方面有著出色的發(fā)揮,這也就奠定了長笛在室內樂作品中獨一無二的演奏地位。
(一)室內樂中長笛的演變
長笛樂器擁有悠久的歷史發(fā)展。隨著時代風格的變化,室內樂演奏中對長笛的音色也會產(chǎn)生各種要求。
1.巴洛克時期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注重復調的平衡性,具有很強的律動感,旋律上的表現(xiàn)較為華麗而復雜,且多采用多旋律和音樂的復調法,調性則采用大小調形式,音樂力度、速度上的變化強調整首樂曲的情感起伏。但由于這一時期長笛形制、工藝等限制因素,其自身的音量和音色表現(xiàn)并不突出,主要作為樂團演奏中和聲伴奏的角色以輔助的形式出現(xiàn)。后隨著一部分音樂家對長笛的改造,使長笛逐漸成為室內樂演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眾多作曲家也針對長笛的特性,創(chuàng)作出大量長笛室內樂作品,例如巴赫的《長笛與通奏低音的奏鳴曲》《無伴奏長笛組曲》等,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長笛樂器的表現(xiàn)形式。
2.古典主義時期
西方音樂歷史在古典主義時期得到更高程度的發(fā)展,這一時期的器樂成為古典樂派的一大特色,樂曲追求大線條樂句的流動性,強調旋律音,音樂語言精練樸素,結構清晰,具有平衡美感,音樂中的沖突得到進一步深化表現(xiàn),這些特征在長笛演奏中同樣被顯示出來。例如莫扎特的《A大調第四長笛四重奏》,博爾納改編的《卡門主題幻想曲》等。并且,長笛在這一時期的形制較巴洛克時期有了制作工藝上的優(yōu)化,增加了以黑木、黃楊木和象牙等為制作材料的長笛,不僅使長笛的制作得到完善和發(fā)展,而且還拓展了長笛在室內樂中的創(chuàng)作邊界。另外,古典主義時期的室內樂作品在長笛演奏上很大程度上保留了長笛的固有音色,即追求音色的木質感和聲音的典雅細膩。
3.浪漫主義時期
19世紀前后,浪漫主義時期的西方音樂藝術風格以歌唱性、抒情性、民族性和戲劇性為代表,強調主觀情感,追求個性化、情感化的表達方式。特別是在和聲運用上,浪漫主義時期將巴洛克時期以來的功能和聲體系推向極致。“波姆式長笛”的出現(xiàn)也使得長笛與其他藝術形式的結合有了更多可能性,并在室內樂中的地位日益穩(wěn)健。在這一時期的室內樂作品中,受浪漫主義思潮影響,要求長笛以柔美的音色表現(xiàn)作品中強烈的詩意和故事情節(jié)。例如韋伯的《長笛奏鳴曲》《g小調三重奏》,以及多普勒的《匈牙利田園幻想曲》等室內樂作品。
4.現(xiàn)代主義時期
現(xiàn)代主義的西方音樂創(chuàng)作在時代發(fā)展的影響下,人類社會的科技與文化得到了爆發(fā)式發(fā)展,現(xiàn)代音樂作品和電子音樂接連不斷出現(xiàn),使得大眾和作曲家對長笛室內樂的演奏和創(chuàng)作有了新的要求。在長笛的制作方面,隨著金屬冶煉與相關產(chǎn)業(yè)進步,出現(xiàn)了金、銀、合金等材質的長笛,進一步豐富了長笛的音色變化。在創(chuàng)作和演奏方面,社會文化與思想意識的更新為長笛室內樂提供了豐富的靈感。同時,室內樂作曲家們還在不斷探索音樂上的跨界融合,例如長笛演奏家讓·皮埃爾·朗帕爾和爵士音樂家克勞德·博林創(chuàng)作的《長笛和爵士鋼琴組曲》,曲風歡快有趣,將古典與爵士風格有機結合,不僅復興了爵士唱片市場,而且還展現(xiàn)出長笛的獨特表現(xiàn)力,為之后的長笛室內樂創(chuàng)作與演奏帶來新的啟示。
(二)演奏者心理因素與長笛音色變化的關系
音樂的表現(xiàn)需要演奏者達成音樂作品真實性與創(chuàng)造性之間的均衡,室內樂的長笛演奏同理。真實性是指演奏者在表演過程中,對樂譜的正確解讀,以及對作曲家情感和思想的還原度;而創(chuàng)造性是指演奏者需在演奏樂譜時融入自己的理解、熱情和才能,為樂曲的呈現(xiàn)增添豐富的情感色彩,追求獨一無二的演奏效果。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應當與演奏的樂曲內容之間產(chǎn)生情感共鳴,同時在體現(xiàn)樂曲精神意境的基礎上生成自我音樂理解,將此與演奏相結合,這對樂曲的情感表達與演奏效果的呈現(xiàn)都具有深刻影響。音色與心理學中的“色—聽聯(lián)覺”密切相關,可以理解為本質上的物理屬性與情感上的審美感受二者結合,演奏者將自己對樂曲的審美理解和再塑造形成實際音響傳遞給聽眾,聽眾在享受音樂作品時最先擁有的直接感受便是樂器所呈現(xiàn)的音色和音響效果,也就是說演奏者對于音色的把控將直接影響聽眾對樂器音色的接收。因此,室內樂的長笛演奏者應當對音樂作品的演奏形式、演奏狀態(tài),以及與其他樂器的配合情況等方面有大致規(guī)劃,特別是在樂曲情感方面,有充分的理解和感受,這就需要長笛演奏者有較高的綜合音樂素養(yǎng)。
長笛演奏者綜合音樂素養(yǎng)程度在室內樂演奏中十分重要,通常來說,室內樂的演奏中個人情感的豐富程度關系到樂曲演奏的呈現(xiàn)效果,而個人情感因素是音樂素養(yǎng)中的重要一環(huán),演奏者對樂曲的感受越深刻,對音色的掌握也就更加游刃有余,使音色的表現(xiàn)愈發(fā)婉轉悠揚。在演奏者的音樂感受培養(yǎng)方面,要使演奏者對樂曲所蘊含的文化意義有深入了解,另外,結合自身對樂曲的理解,加強對樂曲的演奏呈現(xiàn)。與此同時,強化自身的心理素質,使自己在演奏過程中保持一種相對沉穩(wěn)的心理狀態(tài)。心理的控制能力對演奏者來說非常重要,是掌握音色是否準確和自然的關鍵。
(三)長笛的演奏技巧與音色的關系
使長笛在室內樂演奏中發(fā)出優(yōu)美動人的音色是每位長笛演奏者的目標和職責,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長笛已演變成具有較廣音域和音色優(yōu)美的樂器,如何在室內樂中發(fā)揮長笛的音樂個性,并與其他樂器做到融洽合作,與長笛的演奏技巧息息相關。如:呼吸、演奏姿勢、音準、顫音、重音,以及力度變化等,這些都是影響長笛音色的重要因素。
在呼吸控制上,連貫平穩(wěn)的氣息能夠使長笛的音色圓潤而飽滿,通過腹式呼吸法調整氣息的速度、力度和時長,音色也會有輕柔到明亮、舒緩到激昂的變化。在吹奏口型上,嘴唇對于氣息的配合關系到演奏音色是否干凈柔和,保持唇部肌肉處于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集中氣流點,能夠使氣息流暢且均勻。當氣息的通暢與口鋒的集中形成有效的配合關系,氣息支撐發(fā)聲、延長聲音的作用就會凸顯出來,就會使音色優(yōu)美動聽。除了單純吹奏出長笛本質的音色質感外,共鳴也是長笛演奏中表現(xiàn)音色的主要技巧之一,長笛吹奏過程中的氣流在共鳴腔中產(chǎn)生復雜的交匯,其中生成的共鳴使音色得以出現(xiàn)靈活、豐富的變化。演奏者在長笛訓練中,需要通過反復練習,找到理想音色,同時要注意音準問題,以形成富有情感的動聽樂聲。
三、室內樂中長笛的重奏組合形式
室內樂重奏的演繹講究各個聲部之間的配合度,對于長笛演奏者來說,不僅自身需要在速度、力度、旋律等方面做到最大程度的忠實樂譜,同時在做到還原樂譜和配合樂隊的基礎上,演奏技法和情感的處理可予以適當創(chuàng)新。
(一)長笛樂團
長笛樂團的產(chǎn)生初期主要以作品的改編和創(chuàng)演來進行室內樂演奏,一般包含短笛、長笛、中音長笛、低音長笛、倍低音長笛等樂器,構成立體的聲部關系。在室內樂演奏中,長笛樂團的演奏特色主要是通過各種類型的長笛,展現(xiàn)其不同聲部、不同音色的風格個性,通過各個聲部之間的對話,長笛樂團的形式更加突出長笛音樂、音色等獨特魅力。由于組合形式的特殊性,在音色、音區(qū)等方面有較大程度的同一性,以至于在演奏時會出現(xiàn)音色對比較弱、音高起伏較小等情況,導致樂曲的情緒無法得到很好的遞進和演繹,這就對演奏者具有更高要求,不僅考驗演奏時的演奏技巧運用,還對演奏者的演奏水準和情感抒發(fā)有較高要求。在長笛樂團中,長笛的音色既要注意重奏時聲部之間的強弱對比,還要適當把控各個聲部的音量變化,以使長笛樂團的整體演奏達到高層次的和諧與統(tǒng)一。通過短笛、中音長笛和低音長笛等長笛樂器使用,充分呈現(xiàn)樂器的音色特征,以增強樂曲的層次感,解決樂器的同一性和聲部音色對比的問題。如低音長笛比標準長笛低一個八度,在樂團的配合中以長單音烘托音樂的情緒和氛圍,起到類似于管弦樂隊中貝斯或大提琴的作用;在演奏時,要求演奏者具有較強的氣息控制能力,低音長笛的擅長部分在低音音域,吹奏時口型要保持放松,如果沒有精準的氣息掌控能力,就容易使音色發(fā)生偏差,失去美感,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進行研究和訓練。其他長笛樂器亦如此。隨著長笛樂團的演奏形式逐漸走入大眾視野,眾多作曲家創(chuàng)作出一系列原創(chuàng)的室內樂長笛樂團作品,如艾倫·布朗克的《離別》、索菲亞·拉扎克的《根特祭壇畫(神秘羔羊之愛)》、亞森·福登查羅的《馬吉音樂》等。這些作品的出現(xiàn)象征著長笛樂團較以往的古典音樂相比,具備更加廣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對于演奏者而言,在認知和技巧上的掌握需要更加全面和充分,并在抒發(fā)樂曲情感的同時,展現(xiàn)出各種長笛的音色個性,從而為聽眾帶來悅耳的長笛室內樂演奏。
(二)木管五重奏
木管五重奏與弦樂四重奏同樣于18世紀后期出現(xiàn),然而在這一階段,木管樂器并沒有得到良好的改革和發(fā)展,器型和音色等方面的限制使得木管五重奏不能體現(xiàn)音樂作品所要表達的內涵和情感,因此鮮少有作曲家針對木管五重奏進行創(chuàng)作,留下的經(jīng)典作品也就較為匱乏,較多的是一些古典交響曲、聲樂、民謠的改編。但隨著木管樂器的逐漸改良,在音樂表現(xiàn)力方面也有了出彩的呈現(xiàn),如美國作曲家大衛(wèi)·馬斯蘭卡的《第三木管五重奏》、法國作曲家保羅·塔法內爾的《g小調木管五重奏》等。木管五重奏一般由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圓號及,以及巴松(大管)組成,由于這五件樂器的材質和形制不同,因此要讓這些樂器組合在一起演奏具有相當大的難度,甚至被業(yè)界人士稱為“不應存在的室內樂組合形式”。因此,在演奏時,各樂器的演奏者應在掌握樂譜、確定音準的前提下,保證發(fā)音的統(tǒng)一性和準確性,由于都是吹奏樂器,氣息和指法的配合無論是樂器本身還是和其他樂器,彼此之間都應當做到心領神會,以此平衡聲部之間的關系,避免各樂器因音色上的偏差帶來的問題。
(三)長笛與弦樂器的重奏
管弦樂隊利用各種樂器的本質特點為表達不同的層面,多種獨特的音色、音響和力度特征提供了更多維度空間,用以實現(xiàn)包括多調性、多調式在內的各種復合結構與復雜紋理。長笛與弦樂器的配合演奏也屬于室內樂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組合搭配,一般是將弦樂四重奏中其中一把小提琴換為長笛。如莫扎特創(chuàng)作的四部長笛與弦樂四重奏(作品K.285,K.285a,K.285b,以及K.298)。其中,《D大調長笛與弦樂四重奏(Flute quartet in D k.285)》以其濃郁的莫扎特風格,被視為莫扎特的代表作之一。長笛的音色與提琴相比相去甚遠,且音域和演奏方式都看似毫無關聯(lián),但最終所追求的演奏呈現(xiàn)效果是殊途同歸的。因而要想做到音色上的和諧統(tǒng)一,就需要演奏者在理解作品形成默契的基礎上,注重音色和演奏技法上的多角度配合,找到其中的平衡點。
(四)長笛與鋼琴的重奏
除上述長笛與管弦樂器的各種組合外,在室內樂演奏中,長笛與鋼琴的組合也較為常見。鋼琴作為鍵盤樂器中的典型代表,其音域廣闊、音質洪亮、音色優(yōu)雅、音量層次分明等特點賦予其較強的音樂表現(xiàn)力,既能獨奏,又可伴奏或合奏,深受作曲家和大眾喜愛,且有“樂器之王”的美譽。因此,在與長笛配合時,就需要在音量上做出科學、合適的調整,將兩者的優(yōu)勢結合并充分發(fā)揮出來,使兩者在表現(xiàn)樂曲時呈現(xiàn)出音樂的和諧美。如奧拓·塔克塔基什維利的《長笛與鋼琴奏鳴曲》,寫作上運用鋼琴的織體與和聲,利用鋼琴的音色特點,模仿長笛的聲部同樣進行跳音演奏,精妙的配合打破了兩件樂器之間的壁壘,體現(xiàn)了重奏的藝術魅力。除此以外,還有葉小綱專門為2006年在北京舉行的第一屆“北京尼克萊國際長笛比賽”創(chuàng)作的樂曲《十二月菊花——為長笛和鋼琴而作》,在進行長笛與鋼琴二重奏的同時,還巧妙融入中國音樂元素,并得到大賽組委會和業(yè)內人士的一致好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室內樂的演奏需要的是人與人、人與樂器、樂器與樂器之間的默契配合,它是考驗演奏者器樂演奏的較高標準。其中,長笛作為室內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研究其在室內樂中的發(fā)展歷程、音色變化和表現(xiàn)形式,有助于長笛演奏者深入、科學、系統(tǒng)了解長笛在室內樂形式中的組成結構。本文在分析長笛在室內樂演奏中藝術色彩的同時,也列舉了相關音樂代表作,這些作品無不傳達了深刻的文化背景和創(chuàng)作者的奇思妙想,為如今的室內樂長笛演奏和廣大聽眾提供了一定的演奏指導和聽覺體驗。
參考文獻:
[1]肖丹丹.鋼琴重奏藝術研究[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22.
[2]簡·金斯波,周全.音樂合奏的合作表演研究[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9(04):105-114.
[3]特奧多爾·W.阿多諾,洛秦,謝鍾浩.論室內樂[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2022(05):12-20.
[4]馬莉,蔡雨晴.對當代室內樂發(fā)展“新模式”的實踐研究——以長笛樂團及新作品《虞美人》為例[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2023(01):115-119.
[5]梁進.音樂和數(shù)學:謎一般的關系[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22.
[6]何寬釗.一種中國式審美現(xiàn)代性——論現(xiàn)代民樂室內樂的審美趣味[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2022(06):84-91+10.
[7]王溪.倍低音笛及其對民族管弦樂隊發(fā)展的意義[J].中國音樂,2021(04):172-179.
[8]馮巧婷著.室內樂發(fā)展與教育研究[M].北京:中國商業(yè)出版社,2019.
[9]景新.米約早期小型管弦樂創(chuàng)作技法研究[D].上海:上海音樂學院,2024年.
[10]閻弈妃.葉小綱《十二月菊花——為長笛和鋼琴而作》作品及演奏解析[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9(02):14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