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網(wǎng)絡欺凌受害對青少年抑郁的影響:基本需求滿足和生命意義感的鏈式中介作用

2024-10-20 00:00:00周洪靜羅東麗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25期

摘要:為探究網(wǎng)絡欺凌受害對青少年抑郁的影響及其內(nèi)在作用機制,采用網(wǎng)絡欺凌受害量表、基本心理需要滿足量表、生命意義感量表和抑郁癥狀量表,對廣東省普通高中生899人進行問卷調(diào)查,回收有效問卷727份。結果表明:(1)21.91%的高中生有中度以上抑郁癥狀的可能性。(2)網(wǎng)絡欺凌受害與青少年抑郁呈顯著正相關,與基本需求滿足呈顯著負相關,與生命意義感呈顯著負相關;基本需求滿足與生命意義感呈顯著正相關,生命意義感與青少年抑郁呈顯著負相關。(3)網(wǎng)絡欺凌受害不僅會直接影響青少年抑郁,還會通過基本需求滿足和生命意義感間接影響青少年抑郁;基本需求滿足和生命意義感在網(wǎng)絡欺凌受害和青少年抑郁之間的鏈式中介作用顯著。

關鍵詞:網(wǎng)絡欺凌受害;抑郁;基本心理需求滿足;生命意義感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24)25-0017-06

一、問題的提出

互聯(lián)網(wǎng)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為人們帶來了諸多生活便利,同時也對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中的青少年造成了一些威脅。網(wǎng)絡欺凌就是其中突出的現(xiàn)象之一[1]。網(wǎng)絡欺凌是指個人或團體通過電子或數(shù)字媒體傳播的具有敵意或攻擊性的信息,對他人造成傷害或不適的行為[2]。網(wǎng)絡欺凌會導致網(wǎng)絡欺凌受害者產(chǎn)生抑郁、焦慮、孤獨、腹痛、頭痛、難以入睡、情緒性進食甚至自殺等嚴重問題[3-5]。網(wǎng)絡欺凌受害者試圖自殺的可能性是沒有經(jīng)歷過網(wǎng)絡欺凌青少年的兩倍[6]?,F(xiàn)有研究多是對網(wǎng)絡欺凌造成的心理健康問題的描述和歸納總結,較少關注網(wǎng)絡欺凌造成青少年心理問題的內(nèi)在心理機制。因此,探索網(wǎng)絡欺凌受害與青少年抑郁的內(nèi)部機制,找到針對網(wǎng)絡欺凌問題的“解藥”,具有積極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一)網(wǎng)絡欺凌受害與青少年抑郁

抑郁是一種不愉快的情緒體驗,即情緒狀態(tài)顯著而持久地低落、身心不協(xié)調(diào)的狀態(tài)和興趣下降等[7]。貝克的抑郁認知理論認為,由于過去的創(chuàng)傷性經(jīng)歷,有抑郁傾向的個體會形成消極的認知圖式。在消極認知的影響下,這些個體傾向于對自己和周圍世界持有負面看法,常常低估自己的價值,同時過度夸大負面事件的后果。

研究表明,在遭遇壓力事件或不愉快的場景時,大部分青少年會體驗到抑郁情緒,并出現(xiàn)輕微的抑郁癥狀[8]。對于青少年而言,網(wǎng)絡欺凌是強烈而持久的重大壓力事件。當青少年個體遭受網(wǎng)絡欺凌時,心理上可能遭受嚴重創(chuàng)傷,從而對自我及周遭環(huán)境持有負面看法,這增加了青少年罹患抑郁癥的風險。

據(jù)此,本研究提出假設1:網(wǎng)絡欺凌受害正向預測青少年抑郁癥狀的產(chǎn)生。

(二)基本需求滿足的中介作用

德西和瑞安提出的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指出,當個體遭遇生活中的壓力性事件時,如果外部環(huán)境無法滿足其基本心理需求,個體可能會采取不良的應對策略并產(chǎn)生消極情緒。相反,當這些基本心理需求得到滿足時,個體更有可能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和策略來應對壓力[9]。當青少年個體經(jīng)歷網(wǎng)絡欺凌這樣的壓力事件時,周圍的環(huán)境不能滿足其基本心理需求,缺少歸屬感、控制感和勝任感,容易增加青少年抑郁的風險。

據(jù)此,本研究提出假設2:網(wǎng)絡欺凌受害通過基本心理需求滿足對青少年抑郁產(chǎn)生影響。

(三)生命意義感的中介作用

生命意義感是人生的重要體驗,獲取和維持意義感是人類的基本動機之一,也是影響個體心理健康的關鍵因素[10]。研究顯示,生命意義感對個體心理健康具有積極的保護作用。它不僅能有效地緩解抑郁和絕望感,而且還是一種應對壓力事件的重要保護性心理資源[11]。具有較高生命意義感的個體,在uKAqZ2JX6LBuUbdGWGebudjTUWBRII7awPoGy4Z64lg=遭遇網(wǎng)絡欺凌時能夠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這對改善個體的抑郁癥狀、焦慮情緒以及促進創(chuàng)傷后的成長具有積極影響[12]。

Steger[13]的雙系統(tǒng)理論認為,個體對網(wǎng)絡欺凌這類壓力性生活事件的解讀和賦予的意義,將決定這些事件對個體的積極或消極影響。當個體能夠從壓力事件中尋找并賦予積極意義時,他們便能夠認識到這些事件中蘊含的成長機會,這有助于激發(fā)個體的積極心態(tài)和發(fā)展?jié)摿14-15]。

據(jù)此,本研究提出假設3:網(wǎng)絡欺凌受害通過生命意義感的中介作用影響青少年抑郁。

(四)鏈式中介模型

網(wǎng)絡欺凌受害是青少年面對的重大壓力事件。在遭遇巨大壓力時,周圍的環(huán)境不能滿足青少年基本心理需求[16]。當個體遭遇網(wǎng)絡欺凌的壓力,且其基本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時,這種壓力與需求之間的不平衡往往會激發(fā)個體尋求生命意義的動力[17]。從心理動力學的視角來看,個體的行為首先取決于其基本心理需求的滿足程度。當這些需求得到充分滿足時,個體更有可能去發(fā)現(xiàn)和追求生活中的有意義經(jīng)驗,這有助于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zhì),從而更好地體驗生命的意義與價值[18]。反之,當基本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個體可能會感到生命缺乏意義,進而更容易產(chǎn)生孤獨、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并面臨更高的自殺風險[12,19-20]。

據(jù)此,本研究提出假設4:網(wǎng)絡欺凌受害通過基本心理需求滿足和生命意義感的鏈式中介作用對青少年抑郁產(chǎn)生影響(見圖1)。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采用方便取樣法對廣東省某普通高中高一學生進行施測,共回收問卷899份,剔除無效問卷172份,保留有效數(shù)據(jù)727份。其中男生446人(61.3%),女生281人(38.7%)。

(二)測量工具

1.網(wǎng)絡欺凌量表

采用Zhou Z,Tang H,Tian Y等[21]修訂的Erdur和Kavsut的網(wǎng)絡欺凌量表,該量表分為網(wǎng)絡欺凌分量表和網(wǎng)絡欺凌受害分量表。本研究采用網(wǎng)絡欺凌受害分量表,共 18個條目,采用4點計分(即從1=“從未有過”到 4=“5 次以上”)。網(wǎng)絡欺凌受害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個體受網(wǎng)絡欺凌的頻率越高。本研究以網(wǎng)絡欺凌受害分量表總分為測量指標。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18。

2.基本需求滿足量表

采用Basic Need Satisfaction in General Scale (BNS-GS)[22],測量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勝任、歸屬需要的滿足情況。原始量表共 21 個項目,采用1~7七點評分(1=“完全不同意”,7=“完全同意”)。其中,6個項目描述被試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自主需要的滿足,7個項目描述對勝任需要的滿足,8個項目描述對歸屬需要的滿足。在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73。

3.生命意義感量表

采用王鑫強[23]修訂的Steger編制的生命意義感問卷中文版。量表共 10個項目,分為兩個分量表,包含尋求意義和存在意義兩個維度。量表采用7點評分,從1到7依次為非常不符合、比較不符合、有些不符合、不確定、有些符合、比較符合、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說明生命意義感越高。在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66。

4.抑郁癥狀量表

采用抑郁癥狀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該量表多用于評估個體在過去兩周內(nèi)是否存在抑郁癥狀,量表共9個項目,采用4點評分,從0=“沒有”到3=“幾乎每天”,分數(shù)越高,抑郁癥狀越嚴重。5~9分:可能有輕微抑郁癥;10~14分:可能有中度抑郁癥;15~19分:可能有中重度抑郁癥;20~27分:可能有重度抑郁癥。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91。

(三)統(tǒng)計分析

采用紙筆測試的方式,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集體施測。使用SPSS 26.0進行共同方法偏差檢驗、描述性統(tǒng)計等操作,用SPSS宏程序PROCESS插件完成中介效應分析,選取模型6,抽取5000個Bootstrap樣本來測定95%置信區(qū)間,并比較各中介變量的效應差異。

三、研究結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控制和檢驗

由于本研究所有數(shù)據(jù)均由問卷收集,需要對研究中涉及的變量進行共同方法偏差檢驗。采用Harman單因子檢驗,對研究中的所有測驗項目同時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初始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12個,解釋了總方差變異的 62%,最大公因子解釋總變異量的 21.8%[24]。因此,本研究受共同方法偏差的影響程度很低。

(二)描述性統(tǒng)計和相關分析

相關分析結果(見表1)顯示,網(wǎng)絡欺凌受害與青少年抑郁呈顯著正相關,與基本需求滿足呈顯著負相關,與生命意義感呈顯著負相關;基本需求滿足與生命意義感呈顯著正相關,生命意義感與青少年抑郁呈顯著負相關。

(三)鏈式中介效應分析

采用中介效應檢驗程序?qū)拘枨鬂M足和生命意義感的中介效應進行分析,結果見表 2。網(wǎng)絡欺凌受害對青少年抑郁有顯著正向預測作用(β=0.52,p<0.001)。網(wǎng)絡欺凌受害對基本需求滿足有顯著負向預測作用(β=-1.08,p<0.001)。網(wǎng)絡欺凌受害對生命意義感有負向預測作用(β=-0.25,p<0.05),而基本需求滿足對生命意義感有顯著正向預測作用(β=0.31,p<0.001)。同時檢驗網(wǎng)絡欺凌受害、基本需求滿足、生命意義感對青少年抑郁的預測作用,結果顯示,網(wǎng)絡欺凌受害、基本需求滿足、生命意義感都對青少年抑郁有顯著預測作用(β=0.33,β=-0.14,β=-0.06,p<0.001)。

為了進一步評估中介效應的顯著性,采用Bootstrap程序重復取樣5000次。結果顯示,95%置信區(qū)間均不包含0,說明三個間接效應均達到顯著水平。如表3所示,以基本需求滿足為中介變量的路徑間接效應為 0.15(95% CI=[0.10,0.21]),以生命意義感為中介變量的路徑間接效應為 0.01(95% CI=[0.00,0.03]),以基本需求滿足與生命意義感為中介變量的路徑間接效應為 0.02(95% CI=[0.00,0.04]),所有間接效應合計 0.18(95% CI=[0.13,0.24]),基本需求滿足與生命意義感在網(wǎng)絡欺凌受害對青少年抑郁的正向效應中的鏈式中介作用成立。

四、討論

本項研究揭示了網(wǎng)絡欺凌受害與青少年抑郁情緒之間的正相關關系,并有助于探究網(wǎng)絡欺凌受害與青少年抑郁之間的保護因素,為緩解個體產(chǎn)生抑郁情緒提供了理論支持和實證基礎。研究結果表明,網(wǎng)絡欺凌受害能夠正向預測青少年抑郁,即在網(wǎng)絡欺凌的情景中,青少年容易產(chǎn)生抑郁情緒,證實了本研究的假設1,同時與前人研究結果一致[3-5]。

本研究結果也與應激易感理論相一致,該理論指出個體在遭遇特定壓力源或不利情景時,更可能遭受心理和生理上的不利影響[25]。具體而言,青少年在面對網(wǎng)絡欺凌這樣的壓力性生活事件時,由此產(chǎn)生的挫敗感和其他消極情緒可能會削弱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從而增加他們發(fā)展抑郁情緒的可能性。

(一)基本需求滿足的作用

基本心理需求滿足對于成長中的青少年而言是一個重要的保護性因素。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網(wǎng)絡欺凌受害可以通過基本心理需求滿足對青少年抑郁產(chǎn)生影響,驗證了假設2。

網(wǎng)絡欺凌受害負向預測基本心理需求滿足,與以往的研究成果相符[26]。網(wǎng)絡欺凌作為一種壓力性生活事件,會對青少年自主需求、勝任需求和歸屬需求的滿足產(chǎn)生不利影響。與此同時,基本心理需求的未滿足狀態(tài)進一步增加了抑郁的風險,表明當青少年的基本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他們更可能經(jīng)歷抑郁情緒和生理不適。

(二)生命意義感的作用

生命意義感是影響個體心理健康的關鍵因素[10],也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護性因素。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網(wǎng)絡欺凌受害通過生命意義感的中介作用影響青少年抑郁,支持了假設3。

根據(jù)生命意義感建構模型,個體獲得意義感的過程是一個復雜且動態(tài)的互動過程[27]。此過程涉及個體對情景刺激所賦予的意義與自身內(nèi)在信念之間進行比較、評估和判斷。該模型指出,人們不斷地將當前情景所體驗到的意義感與他們已有的整體生命意義感之間進行對照與評價。當這兩種評價達到一致時,個體不僅能感受到生命的意義,還可能從中獲得新的啟示,激發(fā)出積極的力量。然而,如果這兩種評價出現(xiàn)分歧,個體可能會感受到壓力與不適,伴隨痛苦體驗[28]。

(三)鏈式中介模型

綜上所述,網(wǎng)絡欺凌受害作為青少年可能遭遇的重大壓力事件,通過基本需求滿足和生命意義感的鏈式中介作用,與青少年抑郁問題間接相關,支持了假設4。

本研究引入基本需求滿足和生命意義感兩個變量,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發(fā)展的保護性因素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當個體的基本心理需求得到滿足時,他們能夠更好地應對網(wǎng)絡欺凌受害事件,減輕其帶來的負面影響。這種應對機制不僅為個體追求生命意義提供了動力,且有助于降低其陷入抑郁的風險。因此,網(wǎng)絡欺凌受害通過基本心理需求滿足和生命意義感的鏈式中介作用,對青少年抑郁情緒產(chǎn)生影響。

五、啟示、不足與展望

(一)實踐啟示

本研究揭示了網(wǎng)絡欺凌受害如何通過基本心理需求滿足和生命意義感的鏈式中介作用,對青少年抑郁產(chǎn)生影響。這一發(fā)現(xiàn)為針對青少年抑郁的干預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實踐啟示。

第一,網(wǎng)絡欺凌作為校園欺凌的一種新形式,在信息高度發(fā)達的當今社會,已經(jīng)成為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風險因素。家長和學校需要不斷提升學生的網(wǎng)絡素養(yǎng)和自我保護意識,教育孩子們正確使用網(wǎng)絡,深入了解網(wǎng)絡欺凌的危害,并指導他們?nèi)绾巫灾鞅鎰e和拒絕不良信息。此外,增強學生的勝任感,培養(yǎng)良好的溝通技巧和應對壓力的能力也是預防網(wǎng)絡欺凌的關鍵。

第二,加強網(wǎng)絡監(jiān)管和立法勢在必行。政府部門需要加大對網(wǎng)絡欺凌的打擊力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建立健全的網(wǎng)絡監(jiān)管體系,以嚴厲查處網(wǎng)絡欺凌行為。同時,網(wǎng)絡平臺也應承擔社會責任,加強對自身平臺的監(jiān)管,及時發(fā)現(xiàn)并處理網(wǎng)絡欺凌事件。

第三,建立健全的求助和干預機制。當網(wǎng)絡欺凌事件發(fā)生時,受害者要運用情緒調(diào)節(jié)的多種策略主動調(diào)節(jié)情緒,積極尋求周圍親友的社會支持,從親密關系中尋找歸屬感,進而提高個體的生命意義感。學校和家庭應建立有效的求助渠道,為受害者提供心理援助和法律支持,以緩解學生的抑郁情緒和控制自殺風險。同時,社會各界也應關注網(wǎng)絡欺凌問題,為受害者伸張正義,共同維護網(wǎng)絡空間的安全和秩序。

(二)研究不足與未來展望

當前研究仍然存在以下幾點不足之處。這些要點值得我們在未來研究中進一步關注與思考。

首先,在研究方法論上,本研究依賴于自我報告法來收集數(shù)據(jù),這種方法雖然直接反映了個體的主觀體驗,但它在捕捉個體行為和情緒狀態(tài)的動態(tài)變化方面存在局限。缺乏長期的跟蹤調(diào)查和實驗設計,使得研究者難以全面把握網(wǎng)絡欺凌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的深度和廣度。

其次,樣本選擇局限于高中生群體,而青少年是一個跨度較大的生命階段,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可能在網(wǎng)絡欺凌的體驗和心理反應上存在差異,因此,未來研究應當考慮擴展樣本范圍,包括初中生和大學生等不同教育階段的青少年。

最后,網(wǎng)絡欺凌受害與青少年抑郁之間的關聯(lián)可能并非簡單的因果關系,可能涉及多維度的心理社會因素,如個體人格特點、家庭環(huán)境、社會支持以及同伴關系等。因此,未來研究應當關注這些潛在的調(diào)節(jié)變量和中介因素,以揭示網(wǎng)絡欺凌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復雜機制。

參考文獻

[1]符婷婷,李鵬,葉婷. 共情和網(wǎng)絡欺凌:一個鏈式中介模型[J]. 心理技術與應用,2020,8(2):104-113.

[2]Robert S,Tokunaga. Following you home from school:A critical review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cyberbullying[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0,26(3):277-287.

[3]紀曉寧,岸本鵬子,王文映,等. 高職??茖W生網(wǎng)絡欺凌受害與情緒性進食的縱向聯(lián)系:身體不滿與自尊的鏈式中介作用[J]. 心理與行為研究,2023,1(2):224-230.

[4]Kumar V L,Goldstein M A. Cyberbullying and adolescents[J]. Current Pediatrics Reports,2020,8(3):86-92.

[5]Nixon C.Current perspectives:The impact of cyberbullying on adolescent health[J]. Adolescent Health,Medicine and Therapeutics,2014(5):143-158.

[6]Laubscher M,Van Vollenhoven W J. Cyberbullying:Should schools choose between safety and privacy?[J]. Potchefstroom Electronic Law Journal,2015,18(6):

2219-2263.

[7]吳曉薇,黃玲,何曉琴,等. 大學生社交焦慮與攻擊、抑郁:情緒調(diào)節(jié)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5,23(5):804-807.

[8]盧正倫. 青少年欺凌受害對抑郁的影響[D]. 鄭州:鄭州大學,2022.

[9]Deci E L,Ryan R M. The“what”and“why”of goal pursuits: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J]. Psychological Inquiry,2000,11(4):227-268.

[10]Van Tongeren D R,Green J D. Combating meaninglessness:On the automatic defense of meaning[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10,36(10):1372-1384.

[11]Garcia-Alandete J,Marco Salvador J H,Rodriguez S P. Predicting role of the meaning in life on depression,hopelessness,and suicide risk among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patients[J]. UnivPsychol,2014,13(4):1545-1555.

[12]張榮偉,李丹. 如何過上有意義的生活——基于生命意義理論模型的整合[J]. 心理科學進展,2018,26(4):744-760.

[13]Steger M F,Kashdan T B,Sullivan B A,et al. Understanding the search for meaning in life:Personality,cognitive style,and the dynamic between seeking and experiencing meaning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2010,76(2):199-228.

[14]Power M J E,Brewin C R E . The transformation of meaning in psychological therapies:Integr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Psychiatry,1997,43(10):692-693.

[15]Shin J Y,Steger M F,Hehry K L. Self-concept clarity’s role in meaning in life among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A latent growth approach[J]. Self & Identity,2016,15(2):1-18.

[16]楊曉婷,張野. 壓力性生活事件與大學生抑郁情緒的關系:基本心理需求和生命意義感的鏈式中介作用[J]. 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3(5):137-140.

[17]Wallace R A,Webb P M,Schluter P J. Environ-mental,medical,behavioral and disabilit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adul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J].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2002,46(1):51-60.

[18]Halusic M,King L A. What makes life meaningful:Positive mood works in a pinch[M]. Washington: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13.

[19]Bamonti P,Lombardi S,Duberstein P R,et al. Spirituality attenuat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epression symptom severity and meaning in life [J]. Aging & Mental Health,2016,20(5):494-499.

[20]Heisel M J,F(xiàn)lett G L. Does recognition of meaning in life confer resiliency to suicide ideation among community-residing older adults?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2016,24(6):455-466.

[21]Zhou Z , Tang H , Tian Y ,et al. Cyberbullying and its risk factors among Chinese high school students[J]. 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 2013, 34(16): 630-647.

[22]Gagné M. The role of autonomy support and autonomy orientation in prosocial behavior engagement[J]. Motivation and Emotion, 2003, 27: 199-223.

[23]王鑫強. 生命意義感量表中文修訂版在中學生群體中的信效度[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3,21(5):763-767.

[24]周浩,龍立榮. 共同方法偏差的統(tǒng)計檢驗與控制方法[J]. 心理科學進展,2004(6):942-950.

[25]陳秀珍,賈珍榮,楊曉娟. 生活事件、自尊和抑郁對大學生自殺意念的影響[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0,28(10):1557-1561.

[26]羅艷紅,鐘毅平. 應激源對中學生抑郁情緒的影響:基本心理需求和負性信息注意的中介作用[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1,29(4):598-601.

[27]趙娜,馬敏,辛自強. 生命意義感獲取的心理機制及其影響因素[J]. 心理科學進展,2017,25(6):1003-1011.

[28]Park C L. Making sense of the meaning literature:An integrative review of meaning making and its effects on adjustment to stressful life events[J]. Psychological Bulletin,2010,136(2):257-301.

編輯/衛(wèi) 虹 終校/黃瀟瀟

库伦旗| 桂阳县| 汤阴县| 贺兰县| 大化| 河南省| 绥德县| 洪雅县| 三明市| 石楼县| 宜城市| 六枝特区| 垣曲县| 进贤县| 岳阳县| 大悟县| 舞阳县| 达州市| 宁阳县| 广昌县| 额尔古纳市| 遂平县| 清流县| 类乌齐县| 田东县| 东阿县| 定边县| 高安市| 高雄市| 砀山县| 汶川县| 平乡县| 和龙市| 治县。| 霸州市| 邵武市| 若尔盖县| 堆龙德庆县| 都安| 临武县| 婺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