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主要探討小學開始學英語年級與學生對未來信心是否存在潛在關聯(lián)?;?013-2014年中國教育追蹤調(diào)查(China Education Panel Survey,簡稱CEPS),使用調(diào)查問卷對最終納入基線的16038名學生進行調(diào)查,收集其開始學英語的年級與對未來的信心方面的數(shù)據(jù),利用有序多分類回歸模型衡量學生開始學英語年級與對未來信心的關系??傮w而言,50.0%的研究對象是女性,開始學習英語的年級均數(shù)為2.45年級 。有信心的學生大多為男性、漢族、本縣出生、獨生子女、有獨立書桌、家里沒有電腦。除出生地外,其他變量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每推遲一年開始學習英語,對未來信心降低的風險為8.1%(95%置信區(qū)間:5.4%-10.9%)。性別、是否獨生、是否有獨立書桌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論為小學階段較早開始學習英語有助于增加小學生對未來的信心。
關鍵詞:小學生;開始學習英語年級;對未來信心
作者簡介:黃韻庭,東莞市道滘鎮(zhèn)實驗小學。
隨著全球化的加速,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因此,何時開始學習英語成為全球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家長關注的焦點。不同國家根據(jù)自己的國情、教育資源和文化背景,制定了不同的英語教育政策。教育政策與全球化是緊密相連的。許多國家為了培養(yǎng)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人才,紛紛將英語學習納入基礎教育體系,并提前開始學習英語的年級。例如,一些國家可能在小學低年級就開設了英語課程,而有的國家可能在初中階段才開設英語課程。這些決策往往與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國際交流需求以及教育資源配置等因素密切相關。同時,開始學英語的年級也涉及語言政策和文化認同的問題。對于多語言國家來說,如何在保持本土語言和文化傳承的同時引入英語學習,是一個需要權衡的問題。一些國家可能采取雙語教育政策,既重視本土語言的學習,也注重英語教學。然而,最終的目標是服務于學生的長期發(fā)展。過早或過晚引入英語學習都可能對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學習興趣產(chǎn)生負面影響。因此,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動力以及教育資源等因素,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英語教育政策。
在全球化的今天,小孩子對未來的信心已經(jīng)逐漸成為全球關注的核心議題。這份信心不僅僅關乎孩子個體的成長和發(fā)展,更會決定一個國家乃至全球未來的走向。首先,小孩子對未來的信心直接反映了他們對生活、學習、工作的態(tài)度與預期。在一個充滿競爭與挑戰(zhàn)的世界里,孩子們的信心將是他們最寶貴的財富。擁有信心的孩子更有可能積極面對困難,勇于探索未知,從而在未來的社會中脫穎而出。其次,孩子的信心與家庭、學校、社會的教育環(huán)境息息相關。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的言傳身教、家庭氛圍等都會對孩子的信心產(chǎn)生深遠影響。學校作為孩子成長的第二個重要場所,其教育方式、課程內(nèi)容等都會對孩子的未來發(fā)展產(chǎn)生直接影響。社會氛圍則更為關鍵,鼓勵創(chuàng)新、寬容失敗的社會環(huán)境有助于增強孩子的信心。再者,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與融合,使得孩子對未來的信心有了更豐富的內(nèi)涵。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孩子,對于未來的期待與擔憂也各不相同。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培養(yǎng)孩子的跨文化理解能力,使學生尊重不同文化,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但現(xiàn)有文獻并沒有對開始學習英語年級與孩子對未來的信心間的關聯(lián)性進行分析。因此,分析開始學習英語年級與孩子對未來信心的關聯(lián)性有重要意義。
一、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中國教育追蹤調(diào)查(China Education Panel Survey, 簡稱CEPS)是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diào)查與數(shù)據(jù)中心設計與實施的、具有全國代表性的大型追蹤調(diào)查項目。調(diào)查的執(zhí)行以學校為基礎,在入選的縣級單位隨機抽取了112所學校、438個班級進行調(diào)查,被抽中班級的學生全體入樣,2013-2014年基線調(diào)查共調(diào)查了約2萬名學生。排除了協(xié)變量缺失的研究對象后,最終納入16038名研究對象。
(二)研究內(nèi)容與方法
本研究暴露指標為小學開始學習英語的年級。結局指標為學生對未來的信心,分為根本沒有信心、不太有信心、比較有信心、很有信心四個等級。協(xié)變量為性別、民族、出生地、是否獨生、是否有獨立書桌、家里是否有電腦。
二、統(tǒng)計分析
定量資料用數(shù)字表示,定性資料用頻率表示。數(shù)據(jù)分析使用R軟件進行。本研究構建有序多分類回歸方程以分析小學開始學習英語年級與對學生未來信心的關聯(lián),分析使用“MASS”R包。
(一)結果
由表1可知,總體而言,50.0%的研究對象是女性,開始學習英語的年級均數(shù)為2.45年級 。有信心的學生大多為男性、漢族、本縣出生、獨生子女、有獨立書桌、家里沒有電腦。除出生地外,其他變量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由表2可知,每推遲一年開始學習英語,學生對未來信心降低的風險為8.1%(95%置信區(qū)間:5.4%-10.9%)。性別、是否獨生、是否有獨立書桌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二)討論
研究結論為,小學階段較早開始學習英語有助于增加小學生對未來的信心。小學英語教育通常從基礎開始,如字母、單詞、簡單句子等。若小學生在早期就能夠掌握這些基礎知識,并隨著年級升高逐漸提升英語水平,他們會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增強自信。較早接觸英語可以讓小學生有更多時間來適應這門語言,降低學習難度。同時,小學階段是興趣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如果小學生對英語產(chǎn)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他們就更有可能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持續(xù)投入時間和精力,從而對未來充滿信心。
學習英語不僅是為了掌握語言技能,更是為了了解異域文化。小學階段較早開始學習英語可以讓小學生更早地接觸到英語國家的文化、歷史和社會背景,從而拓展他們的視野。這種跨文化交流的經(jīng)驗有助于小學生具備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使他們在面對未來時更加自信。隨著全球化的深入,英語已成為國際通用語言。小學階段較早開始學習英語可以讓小學生為未來做好更充分的準備,對其未來的學業(yè)、工作和生活均有益。他們意識到自己具備與國際接軌的語言能力時,就會對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充滿信心。
小學階段較早開始學習英語有助于增加小學生對未來的信心。這不僅體現(xiàn)在語言技能的掌握上,還體現(xiàn)在興趣培養(yǎng)、跨文化交流以及未來規(guī)劃等多個方面。因此,讓小學生較早開始學習英語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包括政策制定、教學資源提供、師資培訓、課程改革和家庭參與等。這些措施可以共同促進小學英語教育的發(fā)展,為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Dávila A, García O. Policy and practice in early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J]. Language Policy, 2014(1):1-22.
[2]Alderson J C, Wall D.Does early exposure to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affect later academic performance?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J]. Language Teaching, 2013(1):1-33.
[3]Eckes T, Trautmann S T.Children's Beliefs About Their Future: The Role of Social Class and Gender[J].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2018(3):837-854.
[4]SavageM, Willis J. Global Children's Wellbeing: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J].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2017(3):442-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