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古以來,文人墨客都喜歡詠梅。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已出現(xiàn)“梅”,南朝時期開始出現(xiàn)大量詠梅詩,其中亦不乏堪稱驚艷的千古名篇。通過品讀南朝、唐、宋、元、明、清的部分詠梅佳作,能夠感受不同詩人的不同心境,體味不同詩人筆下的梅的品格。這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
關(guān)鍵詞:梅;詠梅詩;詩人;傳統(tǒng)文化
梅花居“中國十大名花”(梅花、蘭花、牡丹、菊花、月季、杜鵑、荷花、茶花、桂花、水仙)之首,且與蘭、竹、菊被列為“花中四君子”,與松、竹并稱“歲寒三友”。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梅花以其獨特的姿態(tài)被冠以高潔、孤傲、堅韌、謙虛、忠貞、和平、吉祥等高貴的品格,歷來備受文人墨客青睞。詩人詠之,畫家繪之,文人誦之,形成一道亮麗的文化風(fēng)景線。
梅產(chǎn)于南方,其栽培的歷史已有三千多年,這與中國詩文化的歷史差不多。兩千多年前詩與梅就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中國最早的詩集《詩經(jīng)》于《秦風(fēng)》這一單元已出現(xiàn)梅?!敖K南何有?有條有梅。君子至止,錦衣狐裘”。這大約是梅與君子結(jié)緣的最初記載。
一、南朝時期
南朝宋詩人鮑照(?—466)的《梅花落》是目前能夠看到的比較早的一首詠梅花的詩。這是一首樂府詩:
中庭多雜樹,偏為梅咨嗟。
問君何獨然?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
搖蕩春風(fēng)媚春3d3d29daabfc258db404c5dce663f5e3日,念爾零落逐風(fēng)飚,徒有霜華無霜質(zhì)。
詩歌一開頭用雜樹襯托梅花,又偏為梅花嘆。原因何在?因為梅花在寒霜中盛開,在寒露中結(jié)出果實,品質(zhì)可貴。到了春風(fēng)蕩漾之時,雜樹隨風(fēng)飄落,蓋因全無抵抗寒霜的本質(zhì)。全詩語言深沉而質(zhì)樸,以對比手法烘托梅花品質(zhì),表達了詩人對不畏嚴(yán)寒的梅花的贊美。鮑照一生宦海沉浮,非??部溃K不得志。他寫梅花實際上是托物言志,表示自己也愿像梅花一樣,葆有堅忍不拔的骨氣。
古人詠梅重寫神韻。南朝梁詩人庾信(513—581)的《梅花》堪為代表:
常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
不信今春晚,俱來雪里看。
樹動懸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覓不見,真悔著衣單。
庾信早年在南朝梁做官,梁元帝時,因他文學(xué)上有成就而被留在西魏做官,然后又被北周所留,歷仕西魏、北周,官至驃騎大將軍。這首《梅花》寫于北方,表達了作者對南方故國的思念之情。全詩采用白描和鋪敘手法,以往時故國之暖,襯托此時居地之寒,在南與北、今與昔、寒與暖的對比之中,抒發(fā)了對南朝往事的懷念,也隱含著對現(xiàn)實人生的某種不如意和失望情緒。詩歌寫得輕快,明麗,活潑,有趣。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贊美此詩“詠梅,清高越俗”,批評“后人愈刻畫,愈覺粘滯”,是因為“古人取神,后人取形也”。
南朝梁詩人何遜(?—518)與劉孝綽齊名,號稱“何劉”,其詩風(fēng)明白曉暢,多清麗佳句,聲律4a1cc9e51b2daaa89b5d22db1f70a15c已近于唐代近體詩,對后世有較大影響。下面這首五言《詠早梅》比較有名。
兔園標(biāo)物序,驚時最是梅。
銜霜當(dāng)路發(fā),映雪擬寒開。
枝橫卻月觀,花繞凌風(fēng)臺。
朝灑長門泣,夕駐臨邛杯。
應(yīng)知早飄落,故逐上春來。
梁武帝天監(jiān)六年(公元507年)四月,何遜任建安王蕭偉水曹行參軍。次年早春,詩人看到寒風(fēng)中唯有梅花凌寒獨放,心有所感,寫下這首詩。全詩以詠梅為題,圍繞一個“梅”字落筆,描繪出了一幅凌寒獨放的早梅圖。起首兩句不落俗套,描寫了早梅凌寒獨放景致?!绑@”字用擬人筆法,突出梅花對節(jié)令轉(zhuǎn)換的特殊敏感,同時也贊嘆了梅花傲視霜雪的高貴姿態(tài)。最后二句與開頭呼應(yīng)。詩人揣度梅花早開的原因,用擬人的手法贊頌了梅的凌寒獨放,光澤映人,氣節(jié)崇高,清標(biāo)勵節(jié)。全詩情、景、理結(jié)合得非常好。景中寓情,情中有理,通過一種完美的交融,寓情于物,將梅花作為自己的化身,表現(xiàn)出詩人不趨時附勢,疏枝獨立而不失氣節(jié)的品德。
二、唐朝時期
唐代是詩歌的天下,因之詠物詩中詠梅詩甚多,我們選擇幾首知名度較高的來說。
王維《雜詩三首》其二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yīng)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全詩描寫游子思念家人,向故鄉(xiāng)來人詢問故鄉(xiāng)事的情形。詩人切入角度極妙,凝練于一個“問梅”的細(xì)節(jié)上,似乎只是很尋常的詢問之辭;然而從深層看,則是在精神備受煎熬且久處孤獨后的情感釋放。
李商隱《憶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此詩是晚唐詩人李商隱(約813—858)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絕,通過描寫春日游玩,不見梅花而心存憾事,表達了詩人因懷才不遇流離輾轉(zhuǎn)而憤懣頹唐的思想感情。從藝術(shù)上看,全詩渾然天成,并無絲毫雕鏤,枝蔓曲折,潛氣內(nèi)轉(zhuǎn),達到一種有神無跡的境界。
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學(xué)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峻峭拔,慣于在詩中表現(xiàn)其憤懣不平之情。下面這首《早梅》可見一斑。
早梅發(fā)高樹,迥映楚天碧。
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yuǎn)客。
詩人通過描寫梅花在嚴(yán)霜寒風(fēng)中早早開放的風(fēng)姿,吐露了自己孤傲高潔的品格。全詩分前后兩層意思,前四句詠物,后四句抒懷,用簡樸、疏淡的文辭刻畫早梅傲立風(fēng)霜、昂首開放的形象,抒寫詩人的情志,狀難寫之物如在眼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梅的風(fēng)骨與作者的人格融為一體,含蓄蘊藉,感情深摯委曲,給人以很強的感染力。
杜甫(公元712—770)詩作中詠梅題材不少,其五律《江梅》尤具代表性。詩云: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后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fēng)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首聯(lián)從臘前蕊破寫到年后花開,詩人關(guān)盼梅花之情溢于言表;頷聯(lián)承首聯(lián)寫春意濃,而再好的春光春色也無法排遣“客愁”;頸聯(lián)又稍一停頓,不順勢抒情而寫景,補足“江梅”之意。尾聯(lián)道出在此大好春光之中卻不能盡情享受的原因,全因戰(zhàn)亂流離,背井離鄉(xiāng)。杜甫的這首《江梅》,通篇情感細(xì)膩,讀來也是朗朗上口。詩人借景抒情,以梅花傳遞思鄉(xiāng)之情。這樣的寫作方式其實并不是很新鮮,但杜甫由于寫得深情,令這首詩別具一格。
三、宋朝時期
在宋人詠梅詩中,要數(shù)被稱為隱逸詩人的林逋(967—1028)那首《山園小梅》膾炙人口。全詩如下:
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fēng)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頷聯(lián)是最為世人稱道的,它為我們送上了一幅優(yōu)美的山園小梅圖。上句輕筆勾勒出梅之“骨”,“疏影”狀其凌空搖曳的輕盈,“橫斜”傳其迎風(fēng)而舞的嫵媚;“水清淺”顯其水質(zhì)澄澈而溫潤。下句濃墨描摹出梅之“韻”,“暗香”寫其無形而香,隨風(fēng)而至;“浮動”言其隨風(fēng)彌漫,飄然而至;“月黃昏”從時間上把我們帶到一個“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動人時刻。林逋這兩句詩也并非是憑空臆想出來的。他借鑒了五代南唐江為有殘句“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林逋僅改了兩個字,就將梅花寫得形神活現(xiàn),堪稱點睛之筆。蘇軾曾在《書林逋詩后》說:“先生可是絕倫人,神清骨冷無塵俗。”詩人幽獨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與此詩之神韻何其相似。
北宋宰相王安石(1021—1086)所寫五絕《梅花》言簡意賅,幽境獨具,廣為流傳。詩云: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此詩前兩句寫墻角梅花不懼嚴(yán)寒,傲然獨放;后兩句寫梅花的幽香,以梅擬人,凌寒獨開,喻典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征其才華橫溢;亦是以梅花的堅強和高潔品格喻示那些像詩人一樣,處于艱難環(huán)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的人。全詩語言樸素,寫得平實內(nèi)斂,卻自有深致,耐人尋味。
在歷代詩人中,鮮有像愛國詩人陸游(1125—1210)那樣一生酷愛梅花的。他寫過大量歌詠梅花的詩,不遺余力地謳歌梅花傲霜雪、凌寒風(fēng)、不慕富貴的高貴品格。嘉泰二年(1202年)的初春,陸游一口氣寫下了組詩《梅花絕句》六首,其中有三首出現(xiàn)了傳世名句。第一首:
聞道梅花坼曉風(fēng),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其第三句“化身千億”,遷想之奇,妙不可言。梅花與詩人融為一體,梅耶?人耶?難分彼此。三、四兩句雖是從柳宗元“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盡望鄉(xiāng)”的詩意點化而來,但用在“雪堆遍滿四山”的梅花世界中,妥帖而自然,情景相生,極富意趣,詩人對梅花的一番深情盡在其間。第二首: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遲。
高標(biāo)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
這首詩的妙處在于它拋開花之形跡的吟誦,著意于寫意傳神。詩人運用正面描寫與側(cè)面烘托相結(jié)合的寫作手法,從多個角度渲染梅花清逸高潔的神韻和風(fēng)骨,這正是詩人幽獨清高人格的自我寫照。此詩一出,即被后人奉為詠梅的絕唱。第三首:
雪虐風(fēng)號愈凜然,花中氣節(jié)最高堅。
過時自會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
這里表現(xiàn)的不是梅花的外形,而是它內(nèi)在的氣度和品性,雪虐霜欺,氣節(jié)彌高。這是一種屹立不倒的精神。詩人聯(lián)想自己境遇,在朝中沒有過硬的后臺,還喜歡不合時宜地議論“恢復(fù)中原”,自然不得重用。然而正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才更顯出自己像梅花那種高標(biāo)逸韻,恥于向司春之神東君搖尾乞憐。
陸游65歲那年罷官,回到浙江紹興老家閑居,他寫了許多以“梅花絕句”為題的詩。下面這首《梅花絕句》流傳很廣:
當(dāng)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qū)m到浣花溪。
這首詩從另一個側(cè)面向我們展示了詩人率性、生活化的一面?!白唏R錦城西”,可見詩人的豪放氣度。詩人因梅花而“醉似泥”的陶醉姿態(tài),足證他對成都生活的眷念而多情。最后兩句,寫梅花香味在青羊?qū)m到浣花溪這二十里間蕩漾,語言平實,曉暢如畫。一個陶醉在成都梅花清香中的瀟酒、豪放、多情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躍然于紙間。
四、元明清時期
元代書畫家兼詩人王冕(1287—1359)擅寫梅花。他曾在一幅畫上題詩道: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要留清氣滿乾坤。
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則是借梅自況,以梅達意,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tài)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元末明初的高啟(1336—1374)作為一代著名詩人,也寫過不少詠梅詩,其《梅花九首》堪為代表。這一組梅花詩塑造了梅花的群像,巧用典故,把梅花人格化,傳神地刻畫出梅花的形神。在歷代詩人詠梅之作中,這九首詩寫梅獨攝其魂,清逸不俗。這里選一首:
瓊姿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栽?
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fēng)愁寂幾回開。
在詩人看來,梅花應(yīng)該是那天上的神物,不知是誰將它放到江南使其處處可見。當(dāng)大雪滿山的時節(jié),梅花如同一位高人隱士獨臥于其中;而在月光朗照的夜晚,它又像一位美人悄然獨舞。寒冬之時,梅花依傍著蕭瑟竹子的稀疏的影子;初春之日,梅花又蓋住了一片又一片苔蘚的青草之香。自南朝詩人何遜創(chuàng)作了詠梅佳作以后就沒有人能比肩。寂寞守了這許多年,又開了幾回呢?此詩寫得孤傲而不凄涼,憐梅惜梅卻不神傷心碎。
清人鄭板橋畢生寫竹詠竹,但他也寫過若干詠梅詩。例如《山中雪后》: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
詩人晨起開門,看到的是滿山的皚皚白雪。雪后初晴,白云淡薄,連日光都變得寒冷。房檐的積雪未化,院落的梅花枝條仍被冰雪凝凍,這樣清高堅韌的性格不同尋常。此詩描繪了梅花在嚴(yán)寒中綻放的景象,頌揚了梅花的清孤和堅貞品格。這何嘗不是詩人的象征呢?
宋以降,以梅為題材的詞不勝枚舉,因本文著重談詩,此不贅述。總而言之,通過品讀這些詠梅詩,讓我們確信,古之文人借梅敘事述懷,以梅之品節(jié)自況勵操,以彰顯獨立之人格,孤高之品質(zhì),是一份值得我們珍視的精神遺產(chǎn)。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