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強調(diào)原文與譯作之間的平等關(guān)系以及譯者的主導(dǎo)作用,提倡采用重構(gòu)性翻譯策略以期在譯文中彰顯女性的存在。運用路易斯·馮·弗羅托的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從增補、加前言腳注及劫持等關(guān)鍵策略的角度出發(fā),對《愛》迄今唯一的漢譯本——顧悅先生的譯本進行深入剖析。莫里森的《愛》包含著女性意識的覺醒、女性的自我救贖以及互助等豐富的女權(quán)主義議題。作為男性譯者,顧悅先生在此書的翻譯過程中,巧妙地運用了三種翻譯策略。他不僅通過追加及補充,使原文在女性主義立場上更加完善且充滿活力,借助腳注,幫助讀者深入理解和感同身受女性角色的經(jīng)歷,還通過劫持使得譯文超越原文文字的限制,將女性的文字解讀得淋漓盡致。這些策略的運用,充分發(fā)揮了譯者的主觀能動性,打破了女性視角的局限,以男性視角審視女性角色,突顯了女性的主體地位,加強了譯文中蘊含的女性意識和思想表達,實現(xiàn)了雌雄同體的效果。
關(guān)鍵詞:女性主義翻譯;《愛》;男性譯者;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H059文獻標(biāo)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4)17-0164-04
A Study of Feminis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oni Morrison’s Love
Bai JingGuo Zhiyi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
Abstract: Feminist translation theory underscores the eq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riginal text and the translated text, along with the translator’s pivotal role, advoca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constructiv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o underscore the presence of women in the translation text. Based on the feminist translation theory of Luise von Flotow,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only Chinese translation of Love so far, Mr.Gu Yue ’s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ey strategies such as supplementing, adding prefaces and footnotes, and hijacking. Morrison’s Love encapsulates rich feminist themes such as the awakening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women’s self-redemption, and mutual assistance. As a male translator, Mr. Gu Yue skillfully uses thre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this book. He not only makes the original text more perfect and full of vitality in the feminist position by adding and supplementing, but also helps readers deeply understand and empathize with the experience of female characters with the help of footnotes. Moreover, he makes the translation go beyon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original text by hijacking and interprets the female text incisively and vividly.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strategies fully leverages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e initiative, breaks the limitation of female perspective, scrutinizes female roles from the male perspective, highlights the female subject position, fortifies the female consciousness and ideological expression embedded in the translation, and achieves the effect of androgyny.
Keywords: feminist translation; Love; male translator; strategy study
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2019年)是美國首位黑人女性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其創(chuàng)作充滿激情和深度,作品主題聚焦美國黑人群體,盡管篇幅簡短,但詩意盎然。2003年莫里森出版的小說《愛》以民權(quán)運動為歷史背景,扎根于美國非裔群體的生活土壤,講述了成功的商人科西強娶孫女克里斯汀小時候的好友,年僅11歲的留心為第二任妻子,引發(fā)了妻子、兒媳和孫女嚴(yán)重的身份危機和多重家庭矛盾的故事,展現(xiàn)了克麗斯汀與留心之間的姐妹深情從破裂到愈合的曲折過程,詮釋了女性自我救贖與自我意識的覺醒。
顧悅是《愛》目前唯一漢譯本的譯者,他坦言,“讀莫里森的書注定無法放松心情。在美麗的語言與精巧的結(jié)構(gòu)之后是巨大的沉重。然而她的沉重便是她的標(biāo)志。直面苦難,直視人性中揮之不去的幽暗,正是她的分量”[1]。不論在學(xué)術(shù)研究還是實踐操作上,翻譯工作皆極具挑戰(zhàn)性。尤其對于男性譯者翻譯女性作家的作品,更是難上加難。著名學(xué)者雪莉·西蒙(Sherry Simon)認(rèn)為,“男性讀者同樣有權(quán)利遵循女性主義翻譯理論所提出的原則,而女性譯者同樣能夠?qū)τ谀行宰髡邉?chuàng)作的作品實現(xiàn)出色的翻譯工作”[2]。女性譯者能更深入地洞察和理解女性角色,但對某些問題的敏感度可能會降低。男性譯者如果采用積極進取的策略,也能抓住女性形象的特點,展現(xiàn)出的女性特質(zhì)可能更自然、更精準(zhǔn),《愛》的漢譯本就使得原文的女性色彩更加濃烈。這為我們理解和探討男性譯者在翻譯女性作家作品中的貢獻,提供了寶貴的啟示。
一、女性主義翻譯理論簡介
女性主義學(xué)說在大革命時期的法蘭西以及十八世紀(jì)晚期的啟蒙運動中逐漸成長,最初階段表現(xiàn)為自由女性主義的蓬勃發(fā)展,仍舊以社會性別的差異性為其主要理論基礎(chǔ)。伴隨著民權(quán)運動的逐步成熟壯大,尤其是二十世紀(jì)六十年代女性主義運動再次掀起的狂潮沖擊,我們在二十世紀(jì)末期見證了女性主義學(xué)說的第三次重大轉(zhuǎn)向。隨著對于社會性別領(lǐng)域的探討愈加深入,翻譯界對于此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與關(guān)注。來自法國的著名翻譯學(xué)者梅納日(Gilles Menage)于1654年創(chuàng)造出一個詞匯——“l(fā)es belles infidelles”(譯為不忠的美人,或是漂亮然而卻不忠誠的譯本之意)。他巧妙地把譯本與女性相類比,從而打破了傳統(tǒng)意義上對于翻譯的理解與認(rèn)知:認(rèn)為翻譯過程中首要的任務(wù)就是要“忠誠”于原文;原文是整個翻譯過程中處于主導(dǎo)地位的那一方,而譯本則只充當(dāng)著被動的接受者。這種理解方式使得所謂的“忠誠”表達成為由作者和譯者共同參與的一種寫作方案,極大地發(fā)揮了譯者的主體作用,從而提高了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與影響力。因此可以說,翻譯已成為對抗社會性別歧視,爭取女性權(quán)益的重要手段。
源于加拿大女性主義學(xué)者的翻譯探索實踐,綜合了結(jié)構(gòu)主義、后殖民主義、文化學(xué)派及后現(xiàn)代主義的翻譯理論元素,最終成就了獨具匠心的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對以文學(xué)文本為主導(dǎo)的翻譯分析領(lǐng)域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影響。該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雪莉·西蒙、洛麗·張伯倫(Lori Chamberlain)、路易斯·馮·弗羅托(Louise von Flotow,以下簡稱“弗羅托”)、蘇珊妮·德·洛特比涅爾-哈沃特(Susanne de Lotbinire-Harwood)以及芭芭拉·戈達德(Barbara Godard)等。雪莉·西蒙指出,一方面,原作與譯作的關(guān)系應(yīng)當(dāng)被認(rèn)定為對等的,翻譯乃是涉及文化干預(yù)和操縱的創(chuàng)新活動;另一方面,她還特別強調(diào)翻譯的傾向可以視為一種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準(zhǔn)則,更加注重展現(xiàn)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所蘊含的主體性質(zhì),任何文本都帶有作者的烙印。巴布拉·格達德將翻譯界定為一種原創(chuàng)性極高和充滿創(chuàng)新精神的實踐過程,強調(diào)翻譯中女性、譯者、譯品的顯露,拒絕隱形。弗羅托深入挖掘言辭在處理女性主義作品及其翻譯過程中的核心地位,她主張譯者應(yīng)運用個性化設(shè)計的適當(dāng)詞匯,以最大程度地還原原作所承載的女性意識形態(tài)。值得特別關(guān)注的是,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必須努力揭示原文中所隱含的女性特質(zhì),并在譯文中以生動且形象的方式予以呈現(xiàn)。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大力提倡重構(gòu)性翻譯策略,倡導(dǎo)有目的地運用各類翻譯策略以突顯譯文中女性的影響力。
二、女性主義視角下《愛》顧悅漢譯策略探析
在探討女性主義翻譯實踐方法時,弗羅托明確指出女性主義翻譯策略的多樣性,譯者的宗旨在于彰顯譯本,深入研究創(chuàng)造性翻譯的過程,與作者磋商,甚至挑戰(zhàn)原始作者[3]。如果女性譯者駕馭男性作家作品時,能夠以精準(zhǔn)的筆觸展現(xiàn)出作者所體現(xiàn)的剛毅與堅韌;而當(dāng)男性譯者投入女性作家的創(chuàng)作時,他們能夠?qū)⑵渲刑N含的婉約柔美的情感原汁原味地傳達給廣大讀者。因此,若能達到上述理想狀態(tài),那么這樣的翻譯作品無疑會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顧悅在翻譯《愛》這部名著時所呈現(xiàn)出的“雌雄同體”境界值得推崇?;诟チ_托提出的女性主義翻譯策略,如增補、添加前言腳注及劫持,譯者得以對原文進行干預(yù)和修訂,其目的在于使得女性不再隱匿于語言之中,使女性得以享有一定的話語權(quán)。
(一)增補
增補被視為女性主義翻譯策略中的關(guān)鍵要素,其意為通過翻譯對原文進行追加及補充,以使原文在女性主義立場上更為完備且充滿活力[3]。譯員正是通過此種手段來修復(fù)源語言與目標(biāo)語言所存在的差異。顧悅的譯文主要通過運用語言形式(如語氣詞)的增補的翻譯方法得以實現(xiàn)。
例1:“I hope so. Nice meeting you, Christine. Really. Second floor, you said?”[4]22
譯文:“希望能哦。很高興見到您,克麗絲汀。真的。您說在二樓對吧?”[5]24
“莫里森擅長寫人物的對話,并且每個人物的性格借以從中凸顯”[1],顧悅先生對女性作家的寫作手法觀察細(xì)致入微,能夠注意到女性譯者習(xí)以為常、不大會重視的細(xì)節(jié),例如在日常交流中女性更多使用語氣詞,“翻譯時便需要大量運用虛詞和語氣詞,模擬出英文本來的效果;因此每一個‘哦’‘呢’‘啦’‘吧’都不是隨意的”[1]。相比第二章中桑德勒和柯西之間對話的翻譯,譯文中如例1女士之間的對話增添了更多的語氣詞,不僅使得文本更加流暢,而且使故事中幾個人物的表達變得更加委婉,增加親切感,形象更為豐滿且立體。
(二)加前言、腳注
女性主義譯者運用前言對文本進行深度思考,借助腳注體現(xiàn)譯者的主體意識[3],顧悅先生的譯本主要通過給原著添加腳注的方法,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對譯文進行加工處理,便于讀者深入理解跨文化知識和小說背景,以此闡明譯者的翻譯愿景以及豐富小說中的人物形象。
例2:She sobbed so loud and long at The Grapes of Wrath, his handkerchief was squeezing wet.[4]128
譯文:看《憤怒的葡萄》(1940年上映的電影,改編自著名作家斯坦貝克的同名小說,講述大蕭條時期窮人背井離鄉(xiāng)的故事)時她哭得好兇,哭了好久,她的手帕被眼淚浸得都可以擠出水來。[5]158
譯者運用腳注對《憤怒的葡萄》一片進行詮釋,旨在令讀者更為深入地理解該影片所蘊含的歷史背景。小說《憤怒的葡萄》是美國著名現(xiàn)代小說家約翰·斯坦貝克于1939年撰寫的長篇小說,描繪了美國二十世紀(jì)三十年代經(jīng)濟大蕭條時期,農(nóng)民因無法走出困境而破產(chǎn),不得不出走的悲慘景象,書中充滿了美國農(nóng)民的辛酸淚水、滿腔怒火以及不屈不撓的抗?fàn)幘?。《愛》的女主角留心對于這部電影蘊含的豐沛情感,使得讀者能夠更為深入地理解她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進而拉近讀者與女主角之間的心理距離,從而引發(fā)共鳴。顧悅先生精辟地發(fā)掘了電影背后的故事背景與留心的情感聯(lián)系,運用腳注精心進行詮釋,協(xié)助讀者更加深入理解和共情女主角的遭遇。
例3:Christine burst out crying and ran through the back door. From the rain barrel, Heed could hear her shouting: “Ou-yidagay a ave-slidagay! E-hidagay ought-bidagay ou-yidagay ith-widagay a ear’s-yidagay ent-ridagay an-didagay a andy-cidagay ar-bidagay!”[4]129
譯文:克麗絲汀大哭起來,跑出后門。留心聽見她在接雨水的桶旁邊叫著:“Ou-yidagay a ave-slidagay! E-hidagay ought-bidagay ou-yidagay ith-widagay a ear’s-yidagay ent-ridagay an-didagay a andy-cidagay ar-bidagay!”(克麗絲汀和留心兩個小姑娘發(fā)明的一種暗語。意為:你這個奴隸!他用一年的租金還有一塊糖就把你買下了!)[5]159
譯者選擇直接摘抄原文中克麗絲汀和留心之間的加密言語并在頁面底部加腳注,展現(xiàn)了其主觀能動性的運用,不僅讓閱讀者準(zhǔn)確理解加密言語的含義,并且能夠令閱讀者深入領(lǐng)悟兩位小姑娘之間深厚的情誼。此種加密對話往往包含一些獨特的言語、縮寫或秘密符號,以便加強她們之間的親密聯(lián)系與特殊性。這段對話彌漫著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同時也可能是為了防止她們之間的秘密被他人知曉。直接翻譯可能無法體現(xiàn)出二人關(guān)系的獨特親密性,因此概括而言,譯者的處理方式更為適切地展現(xiàn)女孩友誼的深厚程度。相較于女性,男性似乎更加傾向于脫離女性的同理心,以審視者的視角來選取適當(dāng)?shù)姆g策略,實現(xiàn)更有效地展示女性友誼的目標(biāo)。
(三)劫持
劫持行為所涉及的內(nèi)容主要是譯者為強調(diào)女性角色與展現(xiàn)女性觀點,而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對原始文本進行修正。尤其針對那些可能貶損女性形象的言論,譯者深度運用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將存在貶義的表述更換為更具中性甚至正面的表示形式,從而展現(xiàn)出積極向上的女性形象。這一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譯者對女性權(quán)益的尊重及對傳播性別平等觀念的支持,顧悅先生的譯本主要運用改寫的策略。
例4:Christine poured the remains of her own White Shoulders down the toilet and packed her shoes, pride, halter top, brassiere, and pedal pushers into a shopping bag.[4]85
譯文:克麗絲汀把剩下的白色香肩都倒進了馬桶,把自尊和鞋子、吊帶裙、胸罩、褲子全部裝進購物袋。[5]102
對比原文,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將“自尊”前置,反映出男性譯者對于女性問題的敏銳洞察力,展現(xiàn)出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的主觀性以及對克麗絲汀對里奧醫(yī)生情感失落一事的深刻理解,他認(rèn)為女性應(yīng)當(dāng)注重自尊自愛和自我保護。因此,通過調(diào)整詞語的順序,譯本更加強調(diào)了主人公的女性意識。一般來說,女性譯者可能會采用更加忠實于原文、拘泥于原文順序的翻譯方法,不會別出心裁地強化“自尊”的地位。
例5:This Junior-girl— something about her puts me in mind of a local woman I know. Name of Celestial.[4]67
譯文:這個叫朱妮爾的姑娘讓我想到我認(rèn)識的一個本地女人。叫凌霄。[5]70
在《愛》這部小說的漢譯版本中,以小說中每一個英文名字的翻譯為例,都充分展現(xiàn)了顧悅先生獨到的構(gòu)思。如文中那位神秘的女性角色“Celestial”,這個詞原本是指與天空、天國有關(guān)的,同時也有“極其美麗”的意思,翻譯者別出心裁地將它轉(zhuǎn)譯為凌霄,使得這位冰冷優(yōu)雅的女性形象瞬間生動顯現(xiàn)“流露出她那遙遠(yuǎn)而美麗的、清冷高傲卻又堅韌的氣質(zhì)”[1]。盡管譯者為男性,然而對女性魅力的刻畫卻細(xì)膩且具有視覺沖擊力,或許唯有男性譯者才能超脫于文字原本的制約,放飛想象力,將關(guān)于女性的文字詮釋得如此傳神入微。
三、結(jié)語
以女性主義翻譯理論策略為指導(dǎo),對顧悅先生所翻譯的《愛》一文進行了深入剖析。顧悅先生在處理涉及性別議題的文本翻譯時,靈活運用女性主義翻譯策略如增補、加腳注和劫持等,這些策略的應(yīng)用不僅精準(zhǔn)地傳達原文信息,更充分發(fā)揮譯者之主觀能動性,跳出女性窠臼,以男性視角審視女性角色,采用高效策略,在正面方向塑造女性形象,凸顯女性之主體地位,強化譯文中所蘊含的女性意識及思想表達,實現(xiàn)了“雌雄同體”的效果。然而,部分激進的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可能滋生新的二元對立矛盾,甚至致使女權(quán)運動的某些方面出現(xiàn)回潮現(xiàn)象,女性主義翻譯選擇的適度至關(guān)重要。盡管如此,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在突破傳統(tǒng)翻譯觀念,繼承并發(fā)揚女性主義思想精髓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以及深遠(yuǎn)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顧悅.我譯托妮·莫里森《愛》:歸回文學(xué)的情感本原[DB/OL].(2013-06-12)[2024-04-04].
https://www.chinawriter.com.cn/bk/2013-06-12/70038.html.
[2]SIMON S.Gender in Translation: Cultural Identity and the Politics of Transmission[M].London:Routledge,1996:168.
[3]FLOTOW L V.Feminist translation: Contexts, practices and theories[J].TTR,1991(2):69-84.
[4]MORRISON T.Love[M].New York:Vintage International,2003.
[5]托妮·莫里森.愛[M].顧悅,譯.??冢耗虾3霭婀?,2013.
作者簡介:白晶(1979—),女,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哈爾濱工程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外國文學(xué)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xué)和翻譯。
郭芷伊(2000—),女,滿族,遼寧葫蘆島人,單位為哈爾濱工程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研究方向為女性主義翻譯。
(責(zé)任編輯:朱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