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田徑短跑類運動項目以其高強度、高爆發(fā)力的特點,對運動員的股后肌群要求極高,而這種高強度的運動也容易導致股后肌群的損傷,從而影響運動員的訓練效果和比賽成績。本文總結概括了股后肌群損傷的理論基礎以及康復治療過程中器材的應用,希望能為田徑短跑類項目的教練員和運動員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以減少股后肌群損傷的發(fā)生,提高運動員的訓練效果和比賽成績。
關鍵詞:股后肌群 短跑 康復現(xiàn)狀 損傷基礎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4)-19-101-3-JF
現(xiàn)階段我國在田徑短跑類項目中處于亞洲領先的位置,在杭州亞運會中,中國隊在短跑類項目中取得了6金的好成績,但從全球性的錦標賽和奧運會等比賽成績來看,比賽結果并不樂觀。近年來,我國相繼涌現(xiàn)出一批成績優(yōu)異的短跑類運動員,這些運動員的成績從全世界來看并不算特別優(yōu)秀。隨著科學化訓練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短跑類運動項目運動的年齡結構也趨于“高齡”化趨勢,30歲左右的短跑類運動員并不少見,我國的這批在亞洲層面成績優(yōu)異的短跑類運動員還有較長的運動生涯,越是高齡的運動員越需要注意運動損傷的影響。研究人員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短跑運動員在比賽訓練中常發(fā)生非接觸性運動損傷,其中最常見的損傷之一的是股后肌群拉傷,發(fā)生率高達34%。
對于正常人而言股后肌群拉傷是不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或其他較復雜的醫(yī)學方式干預的,但是對于運動員而言,訓練時間和運動損傷后的恢復水平都是影響運動成績乃至運動生涯的重要因素。在對肌肉拉傷的干預研究中,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不管使用何種類型的康復手段,運動員拉傷后到恢復訓練乃至恢復到損傷前的運動水平都需要較長的康復時間,且拉傷經(jīng)驗對運動員的身心均會產(chǎn)生影響,在技術動作重復中會存在心理陰影,從而影響動作技術的發(fā)揮,甚至動作變形。一部分研究人員還發(fā)現(xiàn),拉傷后的人群運動拉傷的概率將會高于未曾受過傷的人群,且再次肌肉拉傷后,損傷的情況往往比首次軟組織拉傷更為嚴重。為此,對于運動員而言,運動損傷的預防和康復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將從短跑類運動項目的運動特點出發(fā),闡述近年來短跑類運動項目股后肌群損傷機制的研究現(xiàn)狀,并綜述股后肌群損傷后康復器材的應用情況。
1、短跑類項目的運動特點
1.1、短跑類運動員的體能特點
運動員的運動成績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隨著年齡的增加,運動員的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身體素質也會隨著變化,這些都會影響到運動員的運動表現(xiàn)。這些影響因素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指標,對于短跑類運動員而言,這系列的身體指標是支撐其展現(xiàn)運動技能的關鍵,也是取得優(yōu)異運動成績的基礎。眾多身體指標中身體形態(tài)指標與短跑運動員取得成績關聯(lián)最為密切,研究人員認為身體形態(tài)決定著運動員其他各項身體素質的發(fā)展,在短跑類運動項目的運動選材中,身高、體重、下肢長度等也是作為關鍵性指標給予重點關注的。除此之外,運動員的力量、速度素質也與運動員的運動表現(xiàn)高度相關,運動員力量和速度素質決定著運動員的加速能力,在60-200m運動項目中可直觀的在運動成績中體現(xiàn)出來;而對于跳躍類運動項目而言,加速能力意味著運動員能夠在有限的起跳距離內獲取更高地面反作用力的可能,從而通過技術動作轉化為跳躍能力,進而取得理想的運動成績。從這兩類運動項目而言,股后肌群均在其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1.2、短跑類運動員的動作技術特點
傳統(tǒng)的短跑類運動項目在技術動作上主要關注的是支撐腿的落點與身體重心在空間位置上的關系。生物力學專家解析發(fā)現(xiàn),在短跑過程中,腿部的支撐在運動效果上提供的力可以分為阻力和助力兩種。當腿部支撐點位于身體重心之前時,人體獲得的支撐反作用力為阻力;當腿部支撐點位于身體重心之后時,人體獲得的支撐反作用力為助力。在田徑類高爆發(fā)性運動項目中,阻力的大小取決于支撐腳著地時支撐腳相對地面水平方向的速度,并與之成正比。這就對短跑運動員股后肌群所產(chǎn)生的擺動力量具有較高的要求,而快速的擺動收縮也是導致股后肌群拉傷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預防股后肌群在力量發(fā)展過程中的vPxVcF1LeWV44OQeE3lB5eMSFYPDjR6rKOr7g6dtMdw=損傷對運動員技能的提升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2、短跑類項目股后肌群損傷的相關研究
股后肌群又名腘繩肌,除股二頭肌短頭外,其余三塊肌肉均跨過了髖、膝兩個關節(jié),是典型的雙關節(jié)肌,主要負責伸髖、屈膝的動作。其損傷大多是由于在完成動作過程中爆發(fā)式發(fā)力所導致的,運動員在快速短跑過程中,跨步向前瞬間會爆發(fā)出強大的力量,同時要求股后肌群迅速收縮并產(chǎn)生足夠的張力以支持這種力量的傳遞,此時,股后肌群會受到強烈的擠壓和牽扯,這種突然爆發(fā)的機械應力會使股后肌群的各肌束在短時間內承受遠超過其正常負荷數(shù)倍的張力。如果在此時股后肌群的肌肉力量相對較弱,或者是長期的訓練導致肌肉本身已經(jīng)處在疲勞狀態(tài),那么它可能就無法有效地應對這種突如其來的壓力,在接下來的運動過程中就會發(fā)生撕裂或者拉傷。
在短跑類運動項目中,股后肌群是這類運動項目中最容易發(fā)生損傷的部位,同時,股后肌群也是提升運動成績的關鍵一環(huán)。短跑技術主要可以分為起跑、加速跑、途中跑、沖刺跑這四個階段,在短跑運動過程中,快速的蹬伸動作要求股后肌群克服大腿前側肌群的強大力量進行伸髖屈膝的動作,這對股后肌群的要求進一步提高,而一般而言,大腿前側肌群的力量要較股后肌群的力量大得多,這種力量上的懸殊就增加了股后肌群在進行這類特殊動作過程中出現(xiàn)損傷的風險。針對短跑四個階段,現(xiàn)有的訓練手段已經(jīng)發(fā)展得較為完善,針對性的訓練方案的設計也發(fā)展得較為成熟,但是作為高爆發(fā)型、速度型運動項目,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過程中會受到超過自身體重好幾倍的沖擊力,因此損傷發(fā)生的情況也較其他運動項目而言多了一些。
在短跑運動的起跑階段,尤其是在起跑第一步的蹬地加速動作中,擺動腿在髂腰肌、股四頭肌、小腿三頭肌等肌肉的共同作用下,產(chǎn)生爆發(fā)力,推動身體向前加速運動,在起跑蹬地動作后期,股二頭肌被動拉長做離心收縮,此時需要對抗大腿前側肌肉收縮所產(chǎn)生的巨大力量,很容易引發(fā)股二頭肌的拉傷。
在短跑運動的加速跑階段,承接起跑階段,運動員的骨盆與軀干均處于前傾狀態(tài),同時,在加速跑的過程中,膝關節(jié)一直處于不同程度的屈曲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會使股后肌群被動拉長,在這個階段中,股后肌群長期處于被動拉長的離心收縮狀態(tài),在訓練和比賽過程中,長時間的拉長會導致股后肌群的疲勞,并且,如果運動員股后肌群的柔韌性不夠好,這種程度的運動也會導致股后肌群拉傷的出現(xiàn)。
在短跑的階段中,強而有力的股后肌群是該階段保持最大速度長距離跑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該階段,快速奔跑時腳觸地,地面反作用力通過踝關節(jié)作用于膝、髖關節(jié),產(chǎn)生伸膝屈髖力矩,為了抵抗這種情況,股后肌群在該階段主動收縮進行伸髖屈膝動作,并且,在該過程中,大腿前側股四頭肌作為該動作的主動肌,股后肌群還要收縮抵消股四頭肌力量,因此在途中跑過程中,腳觸地會給股后肌群帶來很大的沖擊力,這是導致運動過程中股后肌群發(fā)生損傷的常見原因。
在短跑的沖刺跑階段,要求下肢肌群在具有強大爆發(fā)力的同時,具備一定的柔韌素質。但是在短跑類運動項目中,大部分的教練員和運動員的關注點會集中在股四頭肌、小腿三頭肌的力量素質和柔韌素質上,這樣的訓練模式會在一定程度上使股四頭肌與股后肌群在力量和柔韌素質方面的差距越來越大,長期的訓練最終就會引發(fā)股后肌群的損傷。
3、短跑項目股后肌群損傷康復輔具的應用
在傷病治療的過程中,康復輔助器械的使用能夠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在針對股后肌群損傷的康復過程中,等速肌力測試應用得較為廣泛。借助等速肌力量測試和康復系統(tǒng),有研究人員深入探究了田徑運動員股后肌群損傷隊員的身體參數(shù)。結果發(fā)現(xiàn),損傷后股后肌群的峰值力矩角顯著增大,反映出肌纖維在拉傷后收縮長度會縮短,進而降低肌肉發(fā)力的能力。這一發(fā)現(xiàn)有力地證明了運動損傷對肌肉纖維收縮長度的影響,使股后肌群在有過受傷經(jīng)歷后更容易受傷。同樣的,在等速肌力系統(tǒng)的應用過程中,使用向心收縮運動模式,能夠使膝關節(jié)周圍肌肉力量與穩(wěn)定性得到提升,改善膝關節(jié)受傷后的功能情況。對于運動員而言,等速肌力系統(tǒng)的應用,不管是向心收縮模式,還是離心收縮模式,治療時的選擇都要根據(jù)自己的受傷情況來進行進一步的判斷,合理的治療手段才能夠達到更好的康復效果。
目前,在臨床治療過程中,股后肌群離心收縮肌力訓練現(xiàn)已被許多醫(yī)務工作者提倡作為股后肌群損傷后康復治療的一部分,這其中,使用等速測試訓練系統(tǒng)以離心運動為主的康復計劃比不太強調離心運動的康復計劃更有效;也有醫(yī)務工作者采用PNF拉伸的方式對運動員進行股后肌群損傷的康復,這一康復手段中也包含了肌肉的離心工作,同樣也取得了較好的康復效果。
當股后肌群受傷時,康復計劃的定制會根據(jù)個人的需要而有很大差異。在臨床康復層面,主要的目標是將受傷的部位恢復到受傷前的正常生理狀態(tài)。然而,對于在競技運動中受傷的運動員而言,康復的目標則更加嚴格,不僅是恢復到受傷前的生理水平,還要確保運動員能夠重返賽場,達到受傷前的成績。特別是對于以下肢為主要運動形式的運動員來說,其功能至關重要。因此,在股后肌群損傷后的康復過程中,醫(yī)務人員專注于幫助運動員盡可能地恢復到以前的運動能力,同時將受傷復發(fā)的風險降至最低。增強運動員股后肌群的力量在預防其損傷的同時也會提高其運動成績,但在實際生活中,大部分的訓練手段是以大腿前肌群、小腿三頭肌等伸膝與伸踝肌群的力量訓練為主,而專門用來增強股后肌群肌肉力量的針對性練習手段則不多。對于股后肌群力量的訓練方法涉獵甚少或者方法傳統(tǒng)單一,致使訓練水平較低的運動員股后肌群的拉傷頻頻出現(xiàn)。
避免運動損傷的發(fā)生是確保運動效果、減少運動風險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運動訓練中,不充分的準備活動、放松訓練是引起運動過程中受傷的主要原因之一。科學合理的熱身準備活動和訓練后的放松是最簡單有效的預防措施,訓練前的準備活動能夠讓身體有一個適應運動的過程,可以使身體得到放松,使身體的各種組織功能激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運動損傷的發(fā)生。在訓練的過程中,應該注意訓練的負荷,過度的運動訓練會導致運動員的注意力不集中,會增加運動損傷發(fā)生的概率。訓練結束后,進行相應部位的放松,能夠緩解訓練帶來的疲勞,減少損傷的發(fā)生。
股后肌群損傷后,康復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在于肌肉力量與柔韌性、關節(jié)活動度等正常生理狀態(tài)的恢復。在實際的治療場景中,除了借助于各種各樣的輔助器具之外,物理因子也可以作為治療的一種手段,例如利用水療來幫助傷者進行損傷后的康復。水療是一種很常見的物理治療手段,在水中進行治療時,能夠通過利用水的浮力幫助傷者起到支撐和減重的作用,減少股后肌群受傷后軟組織的負擔和其所受到的壓力,達到緩解疼痛、腫脹等目的,并且在水中治療能夠促進受傷的軟組織舒展,加快恢復的進程,這種治療方式不僅可以用于受傷階段,在訓練過程中也是同樣的適用,為隨后的治療、訓練提供系統(tǒng)性的訓練方法。
輔助器具的應用不僅可以體現(xiàn)在損傷的康復階段,在訓練過程中也是同樣的適用,并且很有可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通過將可穿戴式傳感器穿在短跑運動員的下肢,就可以得到運動員在短跑過程中各個階段的運動狀態(tài)數(shù)據(jù),通過對數(shù)據(jù)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就可以監(jiān)測到運動員在各個階段的運動速度、加速度等運動學情況,為科學訓練提供可視化的輔助手段。
4、結束語
股后肌群的損傷在短跑類運動項目中較為常見,一般股后肌群肌力大概是股四頭肌的60%-70%,隨著運動水平的提高,兩者比例趨于一致,但是若這個比例失衡,股后肌群損傷的概率就會增加。針對股后肌群損傷后的康復治療,通常采用一系列綜合方法,這些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療、手法治療以及康復器械的使用。在臨床實踐中,對于股后肌群拉傷的運動員來說,單獨使用一種治療方法往往效果有限,而多種手段的綜合運用則能顯著提升治療效果,助力運動員更快地重返訓練場,恢復競技狀態(tài)。通過細致入微的物理治療、專業(yè)的手法治療以及科學合理的康復器械使用,我們能夠為運動員提供全方位的康復支持,確保他們能夠在安全、高效的環(huán)境下實現(xiàn)康復目標。
參考文獻:
[1]王慧,任達華,陶治宇,等.應力與應變之爭——疾跑中腘繩肌拉傷機制、危險因素及預防措施[J].遼寧體育科技,2023,45(04).
[2]丁佳林.有股后肌群拉傷史的運動員在疾跑中傷腿與非傷腿的運動學及動力學比較[J].醫(yī)用生物力學,2021,36(S1).
[3]Heiderscheit Bryan C, Sherry Marc A, Silder Amy,Chumanov Elizabeth S,Thelen Darryl G. Hamstring strain injuries: recommendations for diagnosis, rehabilitation, and injury prevention[J]. Th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and sports physical therapy,2010,40(2).
[4]黎玉安,張朝暉,趙小燕,等.基于體域網(wǎng)的可穿戴式短跑運動狀態(tài)監(jiān)測[J].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2024,14(01).
基金項目:2022年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短跑運動步進動作腘繩肌工作特征的研究”;項目編號:22C0657。
作者簡介:閆慧云(1997-),女,漢族,寧夏銀川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運動康復。